經典春秋

第七章 北戎入齊(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平謠 本章︰第七章 北戎入齊(二)

    qzone.io,最快更新經典春秋 !

    二、

    大良和小良及其部下被眼前的勝利沖昏了頭腦,一任地追趕,不知不覺中越過了山口,來到了歷下的東門附近。

    還來不及駐足便忽然一聲炮聲,金鼓齊鳴,殺聲震天。蒺藜葦草叢中盡是埋伏的齊國士兵,鋪天蓋地殺將出來。

    戎帥小良追趕在最前面,急忙勒住胯下戰馬,大聲叫到︰“壞了,我軍中計了!趕緊給我撤退!”

    追在前面的戎帥小良率部下撥馬便往回走。正好與後面追蹤而來的戎帥大良的後隊發生沖突,兩軍皆是騎兵,路徑狹窄,馬速飛快,軍士一部分來不及躲閃的紛紛就被沖撞在馬下。其他犬戎兵馬只好四處狂奔。

    公孫戴仲與姜元合兵追趕廝殺,憋了許久的齊兵終于有了爆發的機會,他們駕著戰車風馳電掣般涌向戎狄的齊兵。

    戎帥大良與小良大了個對面,忙向小良打著手勢,讓小良率兵撤退,向小良表示自己來斷後。當大良率軍沖到與齊軍對壘的瞬間才發現,齊軍實在強大,而跟上自己的部下聊聊無幾,根本沒辦法斷後,也只能是且戰且走。給小良的人馬撤退留一點時間而已。大良率手下抵抗了一陣,見抵擋不住齊軍,只能掉頭撤退了,大良部下的落後者都被齊兵擒斬不再話下。

    當小良的兵馬繞過了山口,拼命跑了幾個時辰的戎兵已經是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了。逃出來的戎兵行至又一個叫鵲山的下面,見齊國追軍漸遠,略點人馬,發現自己部下已經損失了一半,想稍加整頓,為剩下殘兵填飽肚子再逃。喘息方定,還沒來得及搭就灶,左邊的山拗里突然炮聲大作,殺聲震天,一枝人馬從山里沖了出來,為首的大喝到︰“戎賊哪里逃跑,鄭國上將高渠彌在此。”

    此時大良率後部也跟上來了,見狀不敢久留。大良、小良慌忙上馬,無心戀戰,率殘兵奪路而逃。高渠彌隨後掩殺。

    大良、小良殘部約行數里,由于鵲山下的左方有高渠彌追殺,戎兵便拼命向右方撤退。剛剛與高渠彌的追兵拉開一點距離,大良、小良還沒有舒一口氣,就听右前方一聲炮響,喊殺聲又起,一個鄭字大旗飄然而起,鄭國世子姬將軍引兵殺出,原來姬忽率部北上見這里地形開闊,可分南北兩路夾擊,讓犬戎不會輕易逃竄,所以便與高渠彌分別埋伏兩側並且錯開距離。這一布網真是一個天羅地網了。

    如果說剛遇到高渠彌,尚有撥馬而逃的力氣,等見到姬忽將軍的大兵,別說那些筋疲力盡的軍士,就連大良、小良也無能為力了。想逃沒有去路,想殺沒有氣力,只能是咬緊牙關硬撐著與鄭軍決戰,而此時,在後面緊追的姜元率領齊兵也已經趕到。三路兵馬合圍廝殺,哪里還有大良、小良的活路。殺得戎兵七零八落,四散逃命。小良被祝聃一箭,正中腦袋,墜馬而死。大良拼命打馬逃出鄭軍圍兵,姬忽將軍的戰車迎面而來。姬忽大吼一聲︰“戎狄,哪里逃!”

    在姬忽將軍的吼聲中,大良自己連著他的戰馬姬忽都隊下去了。大良和他的馬一樣實在是再也撐不住了。姬忽大戟一揮,就見大良的人頭應聲落地。這場戰役的確戰果輝煌,齊、鄭聯合大軍全部殲滅了這支入侵犬戎。

    姬忽將軍命手下提及大良、小良首級,並押解被俘的戎狄士兵到齊公大帳前獻功。

    齊公從大帳中迎出,拉著世子姬忽的手並肩進入大帳,齊僖公太高興了,一邊走一邊說︰“若無姬忽將軍有勇有謀,戎兵怎麼能這樣輕松被徹底殲滅?今日齊國社稷平安了,大將軍可是立大功了!寡人不知如何感謝大將軍才好啊!”

    姬忽笑著擺手說︰“還是君上指揮有方,在下偶效微勞,不必如此夸獎!”

    這時候有人來報,說魯國、衛國援軍已經到了臨淄。齊公開懷心大笑,對身邊的人說︰“有姬忽大將軍在,哪里還用得著魯軍、衛軍,快叫他們回去吧。不過要好好慰勞魯軍、衛軍,並好言相送。”

    齊公打發近臣代表自己快馬加鞭趕回臨淄。代表他去通知魯國和衛國去了。

    這邊就命手下大排筵席,專門款待姬忽大將軍及其隨行將士。

    酒過三巡,齊公臉色也紅潤起來,他看著姬忽濃眉大眼、風流倜儻,儀表堂堂。虎背熊腰彰顯一副英雄氣概,不進直抒胸意︰“寡人小女初成,可以嫁與將軍為妾。不知大將軍如何?”

    姬忽趕緊說“不敢不敢。小將軍才疏學淺,安敢與貴千金配姻緣啊。”

    齊公以為姬忽是在嘴上謙虛,就擺擺手說︰“小女文姜,自幼受寡人嬌寵,卻學的詩琴書畫,有女孩家的休養,如能為將軍收與身邊,寡人也就放心了。”

    姬忽還是再三謙讓。嘴上說︰“姬忽不才怎麼敢高攀貴千金啊!”

    齊公還是以為姬忽自謙,就想一心把文姜嫁給這個鄭國世子一表人才的姬忽將軍。

    席散之後,齊公就指定自己的同母胞弟夷仲年來促成這樁婚事。夷仲年欣然承命。

    夷仲年私下里與高渠彌商議完成齊公的嫁女心願。

    由于夷仲年曾與鄭、魯聯軍一起攻打過宋國,而高渠彌恰好與自己並肩作戰過。有這樣並肩作戰的經歷,兩位將軍也算是有共同語言的人了。就直到高渠彌帳下對夷仲年說︰“我國君慕世子英雄,願結姻姻好。石門會盟,兩國君已經說好世子姻緣之事,只是未得到正面答復,不知鄭國國君是否認可。今天酒席間,我齊國國君親自當著世子姬忽將軍的面重談姻緣之事。姬忽將軍仍執意不從,不知何意?”

    高渠彌也是悶在葫蘆里,他搖搖頭,說︰“我也是不知姬忽的葫蘆里賣的什麼藥,到底是謙遜呢,還是不願意啊!”

    夷仲年高渠彌不敢應承,便給高渠彌開了個禮單,對高渠彌說︰“將軍用心成全此樁姻緣,我齊國國君已經允許我來答兌將軍的功德。”

    說到這里夷仲年向高渠彌遞過一個禮單,上面寫著︰白壁二雙、黃金百鎰……。

    這個禮單可是夠誘惑人的。作為鄭國的上大夫、大將軍他高渠彌十年八年掙不來如此財物啊。盡管高渠彌對此厚禮垂涎三尺,卻不敢輕易答應下來。

    高渠彌說︰“我可以為君試探問問姬忽將軍,成與不成還是兩說。”

    高渠彌心里沒底數並不是沒有理由。石門會盟之後,鄭莊公回國就曾當面征求過世子姬忽,當時姬忽並沒有答應下來。而且高渠彌感覺到這個世子並沒把他這個副將看在眼里,而且十分自負,不會輕易采納別人的意見。

    夷仲年再三托付,希望高渠彌盡力促成這樁姻緣,囑咐再三後離開。

    高渠彌來見世子姬忽,大講齊僖公酒桌上對世子的贊美之詞相,希望以此來喚醒姬忽對齊國的好感。然後認真對姬忽說︰“如果世子能結與齊國結為姻緣可是一大好事,他日世子繼位能得到齊國這樣的大國支持,還怕不成中原‘方伯’?請世子三思,在下以為能成全這樁姻緣,必是世子本人也是鄭國的一樁美事!”

    姬忽說︰“齊、鄭兩國石門會盟之後,父公曾說過齊僖公要把女兒文姜許配予我,那時候我就說過不敢高攀。而今我是奉命救齊,幸而獲勝成功,這個時候接受這樁婚姻而歸,外人一定會說我以戰功而挾持婚姻,而我又不能說清楚。所以萬不可接受這樁婚姻。”

    高渠彌說︰“世子身居戰功那是榮耀,正是這份榮耀齊公才看得好世子,不存在挾持之說。況且齊國是大國,不存在被人挾持的問題。”

    姬忽說︰“越是大國越不可婚配。好了,你不必為此操心了。我主意已定,不想與大國結姻緣。”

    高渠彌心里這個氣啊,想那白生生的玉璧,想那黃燦燦的百鎰黃金……,都成了泡影。這次隨姬忽出來援齊,自己不僅沒得任好好處,倒是處處受到他姬忽的窩囊氣,自己在齊國君臣面前失去了往日大將軍的面子不說,本來應該唾手可得的財物也失之交臂。高渠彌無精打采地離開姬忽的大帳。

    高渠彌再三撮合,姬忽只是不允。只好無可奈何地向夷仲年交差。

    夷仲年把高渠彌撮合的結果說給齊僖公听,齊公還是不放棄,又讓夷仲年親見姬忽並當面與姬忽商議文姜的婚事。

    夷仲年無奈之後硬著頭皮去見姬忽,並向姬忽闡明齊國軍的意圖。

    姬忽還是推脫,他說︰“姬忽未請父命,豈敢私定婚姻,此事萬萬不可。”

    夷仲年沒有辦法,在齊公問及情況的時候,夷仲年用了姬忽的四個字做了回答︰“齊大勿偶。”

    齊公對憤怒了︰“寡人的齊國是大國,瞧得起你姬忽才議姻緣之事。什麼‘齊大勿偶’,狗屁理由,我就不信了,寡人有女漂亮美貌,沒有你姬忽寡人還愁嫁不出去!”

    姬忽雖然戰場上智勇雙全,可是對眼前的輪番婚姻大戰卻實在受不住了。按照齊公的挽留,應該還應逗留一些日子,但姬忽已經是如坐針氈一樣,難以在齊國呆下去了。不日既向齊國辭行,為了不想看到齊公的尷尬臉色只是向夷仲年告辭,並通過他轉達給齊公。

    的確,姬忽的辭婚一事大大影響了齊公的情緒,他沒有親自為姬忽送行,只是派世子姜諸兒代替送行禮節。姬忽草草離別齊國打道回府了。

    姬忽回國後,向鄭莊公匯報了戰役獲勝情況,也將辭婚之事稟知鄭莊公。

    鄭莊公也沒用當回事︰“兒能自立功業,何患沒有良姻。辭就辭了吧。”

    祭足在一旁听說此事,心里為姬忽暗暗惋惜,回頭找到高渠彌私下里說︰“為君可以有多妻妾,公子突、公子�、公子嬰三人皆覬覦世子之位。世子若結緣大國,將會得到大國的支助,而坐定江山社稷。齊國不主動議婚,世子都應想辦法攀援結親,怎麼可以自己放棄這樣好的機會呢?你是世子的部下,也是世子的親信,形影相隨為何不好好勸勸他呢?”

    高渠彌苦苦搖頭,深深嘆了口氣說︰“我勸他了,但他不听我的啊!”

    祭足嘆息而去。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經典春秋》,方便以後閱讀經典春秋第七章 北戎入齊(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經典春秋第七章 北戎入齊(二)並對經典春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