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春秋

第五章 借刀殺人(二)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平謠 本章︰第五章 借刀殺人(二)

    qzone.io,最快更新經典春秋 !

    二、

    這一年春季,滕國、薛國兩國國君來朝,還對應該誰先參拜魯君的問題發生爭執,最後靠魯隱公居中調解才罷。

    實際上薛國、滕國都是很古老的國度。居史料記載,殷商時期就存在的古國部落。商代滕國毀于武王伐商前後,周武王得了天下之後,將在食采錯邑的弟弟叔繡改封到舊滕國故地。建立西周滕國,並封為侯爵。所以滕國為姬姓國,周成王時,天下又發生了一場動蕩,那就是著名的“東夷叛亂”,周公旦代表周成王平定叛亂後重新劃分了天下,格局大變,許多諸侯國被重封,滕國就是其中之一。滕國被分封到了魯國之南,與宋國、邾國、薛國成了鄰居。滕國雖然弱小,但受到同宗國魯國的庇護,滕國也願意與魯國親近,整個春秋這段歷史中,滕國國君朝覲魯國的記載從未間斷。而薛國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國,居記載夏禹在位時,奚仲擔任車正。後來因為發明車這種交通工具有功,而被封于薛地。歷史文獻可以考證,奚仲是黃帝的十二世玄孫,所以薛國是黃帝的後裔。而其爵位為侯爵。薛國歷經夏、商、周三朝共傳六十四代,到戰國中期為齊國所滅。是一個任姓侯爵國。

    薛侯與滕侯兩人同時來魯國朝覲,便開始為誰先覲見魯隱公而發生爭執。因為兩國都是侯爵部分高低,于是,薛候說︰“薛國受封于夏商時期,比你的滕早了幾百年,應該是我薛侯先來覲見。”

    滕侯並不想讓,他不跟他談資歷,卻跟薛侯談血統︰“滕國是周王室的卜正(當年的叔繡可是周成王的佔卜官),是姬氏宗親,你薛國可是外姓國,滕國不可以排在你薛國的後面。”兩人爭執不下,下人稟報給魯隱公,魯隱公只能拿個決斷,便以宗親為近,把先覲見的權力給了滕侯。

    這一年夏季,魯隱公和鄭莊公、齊公在地會見,策劃進攻許國。

    這一年秋季,七月初一,魯隱公會合齊公、鄭莊公匯聚許國國都城外,並進攻許國。雖然城破後應該三國瓜分成果,魯隱公還是分毫不取,率軍回國。

    魯國在魯隱公即位後的十年,周邊小國自動來拜成為附庸國,基本上是國富民安,百姓安居樂業。

    這一年冬季,就讓這位低調勤政的國君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這一天公子姬求見,魯隱公允見。姬進了國君正殿,向魯隱公施了君臣禮。然後眼光迅速地掃了一周,便神秘地湊近魯隱公,耳語讓其屏退左右。魯隱公不知姬有什麼秘密話要說,只能讓左右退下。

    這時姬仍然悄悄地對魯隱公說︰“主公當了這麼多年國君,國家治理的非常好,可以說與周邊國家和睦相處,所有戰事皆得勝凱旋,魯國安定,老百姓也都非常富足,滿朝文臣武將沒有不听從您的。這個形勢我不說主公也自己清楚。”

    說到這里公子停頓下來,目光盯緊魯隱公,觀察其面部表情。

    魯隱公不知道姬要說什麼,只是隨便地點點頭,“愛卿要說什麼呢?”

    姬猶豫了片刻說︰“主公不會不知道吧,現在姬允已經長大了。您在即位時候說的話,朝中重臣都歷歷在目。這個時候姬允是不是對主公的君位有了威脅呢?依我看,我最好還是趁早為您把他除掉,您好安安穩穩地繼續做您的國君。也讓我當個太宰,主公看怎麼樣?”

    姬的話聲音不高,口氣也很平常,卻把魯隱公震驚不小。魯隱公听完姬的話,不禁非常驚愕地看著公子,半天才說︰“你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世子要繼位國君是先君父公的遺囑!”魯隱公有些激動,他對姬的情緒變化視而不見,站起來撫摸著國君座椅說“我姬息不是那種貪婪無度的人,國君雖然有權有勢,一聲號令,舉國動容。不過不是我的終究就不是我的,只因為世子姬允年幼的緣故,寡人才代他做了這麼多年的國君,現在世子姬允確實已經長大了,所以我已經選擇了頤養天年的地方,將來好在那里養老送終。至于國君之位,我已經決定還給世子姬允了。你要忠心輔佐,不可怠慢。更不能起弒君之心!”

    隨著魯隱公的話,公子姬面色由蒼白變得鐵青,好在魯隱公左右無人,否則他的狼子野心豈不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了嗎?冷汗已經在公子的臉頰上恣意流淌著。

    魯隱公這才回頭又看了姬一眼,見他表情駭然,無言以對,就安慰他說︰“好了,你也是為我著想,但這種想法太荒謬,而且無視天理國法,朕希望不要產生如此歹念,至于太宰位置嘛,雖說太宰姬豫病重,畢竟尚健在,而且他本人推薦了臧僖伯,但只要姬豫尚在,太宰之位就不能異人,所以只能等世子姬允即位以後的事了,時候你自己和他說去吧。”

    公子姬自己討了個沒趣兒,卻讓他膽大妄為的凶相暴露給了魯隱公。他戰戰怯怯地說“主公人品崇高,乃吾祖周公再世也。”

    這句話說到了魯隱公的心上。十多年來,魯隱公為繼位、禪讓深思熟慮,一種品格一直鼓舞著他,那就是太祖周公姬旦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為後世稱頌的做事與為人。周公旦輔佐年幼的成王,鞠躬盡瘁,卻無任何貪圖,居功顯赫卻不動任何貪念。在成王成人的時候毅然把權位移交給了成王。那種飄逸豁達的人生幾次鼓舞他徹夜難眠,這一天就要來到了。魯隱公想自己隱退的時候,舉國上下茲念他的為人品行,緬懷他的高風亮節,會讓他走上另一種人生的高度。然而他萬萬想不到的是他的仁慈為懷卻被勢力小人鑽了空子。

    姬回到家里,想著自己覲見魯隱公的事情坐臥不安、心緒難定。他想這個愚昧笨拙的魯隱公做人誠實,耿直不阿,會不會把他姬的狼子野心吐露給世子姬呢?如果世子姬允知道了他想做太宰動過殺他的想法,豈不是沒有他姬的活路了嗎?但怎麼能阻止姬息不把這個信息暴露給姬姬允呢?再和魯隱公密談已經是不可能,而且真的密談了更會引起魯隱公的懷疑。不找魯隱公密談吧,憑借魯隱公的為人,他會在不經意間把他姬的隱私述說給姬允,到那時候說者無意听者有心,姬允與姬息比絕非是善良之輩,他姬就會毀于一旦。思前想後唯有一條路子,就是殺掉魯隱公滅口。姬經過幾天幾夜的琢磨,咬牙選定這條弒君之路,也是他姬的唯一一條通向太宰之路。

    可是現在魯隱公身邊戒備森嚴,尤其是這次談話之後,魯隱公會對他公子有了戒備。再說即使他不戒備,姬親自殺了魯隱公也逃脫不了眾人耳目,到那時候也是要身敗名裂,更談不上太宰之職了。這一夜,公子翻來覆去一直到天亮不能入睡。他忽然想到了一個好主意。那就是借刀殺人。

    于是天一亮,他趕緊梳洗打扮了一番,讓身邊侍從認真檢點自己的服飾衣帽,然後搭車直奔世子府。

    姬允接到門衛來報說姬將軍求見。姬允知道自己的身事,未來的魯國應該是他的天下。而欲為國君就必須有軍權,公子姬的到來無疑是姬允求之不得的。他忙令請進。自己也稍加整理衣冠走出殿堂迎接。

    此時的姬允儒冠秀容,看上去一個翩翩少年。由于自幼又太傅輔導,有先天修養,舉止投足之間流露出不凡的防範。姬允見到公子姬笑臉迎接︰“將軍別來無恙?”

    公子趕緊應答︰“托世子鴻福,一切安好。”然後與世子攜手進殿。

    進了世子宮殿,公子姬的臉色馬上變得陰沉凝重︰“臣有一要事稟報。”然後左右看殿內侍從。太子理解姬的用意,就揮手讓身邊侍從退下。

    世子姬允急問︰“將軍有何要事?”

    姬壓低聲音說︰“世子已成人,到了改即位繼的時候了。怎麼不見世子有什麼想法?”

    世子見姬問道了自己最關注的問題,便沉默不語。姬進一步說道︰“世子不急,可有人急啊。”姬裝出一份淡定來,以咄咄逼人的氣勢上道出自己思考許久的話來︰“和世子明說了吧,我這次來就是奉魯隱公之命——殺世子來的。”

    姬的大話一出,姬允立時驚愕異常,大張著嘴巴,說不出話來,面色由鵝黃轉而慘白,端起茶杯的手不由地顫抖起來,而且越來越厲害。

    公子見狀,知道自己已經達到了目的,就把話拉回來,緩和了口氣說︰”世子勿怕,我不是那種惡人,也不會真的殺世子,向姬息討功封賞。那就愧對了先君對某家的一片厚愛,只是姬息這小子看上去為人忠厚,骨子里卻是心狠手辣,貪圖魯國的千秋大業。”此時的世子年方儒冠,雖沒有明媒正娶卻也有了子嗣。于是公子就借勢發揮。“姬息的想法很清楚,殺了世子他就會穩坐江山,而後將公位傳給他的兒子,千秋大業都成了姬息的門庭所屬。而真正的魯國公位從此名斷西山與嫡系無緣。”

    姬息惶惑間清醒過來,“將軍有何想法?”

    姬終于得到了世子的信賴,于是就順水推舟地向世子姬允拋出自己的詭計︰“世子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啊。”說到這里公子停下來視察太子姬允的反應。

    姬允嘆了口氣說︰“姬允雖身為世子,卻無國政之兵權,怎麼可以刺殺國君?”

    姬說︰“殿下何必犯愁,殺了姬息您就是當朝的魯國國君。臣會誓死保衛殿下並成全殿下繼位。臣手下千萬兵馬都等著殿下調遣啊!”說到這里,公子姬離開座位,撲通跪在姬允的面前。以示自己忠誠于世子。

    這一下世子不知所措了。他站起來向攙扶公子姬又覺得不對,他坐下來想發布命令,又無從談起,就在姬允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姬說話了︰“如果世子信任臣,臣願意為殿下撲湯蹈火,萬死不辭。”

    姬允已經急出熱汗了,搓著手,“可是?……”

    姬向世子抱拳說︰“以臣之見,殿下應先下手為強。?可以,命臣刺殺姬息,殿下即可繼位,事不宜遲,如果殿下猶豫不決,不僅臣性命難保,恐殿下亦無生路可選了。”

    見姬允還在遲疑,公子姬揮淚而下,嗚咽起來。“世子再猶豫姬將死無葬身之地了。”

    姬允已完全陷入公子姬設好的全套里了。面對這主臣的唯一出路,他無法不選擇,只能按照姬的套路行事了。他上前扶起公子姬,為其拭去臉上的淚水,說“就依將軍之意。”

    姬一臉的烏雲全散盡了。于是他與世子姬允周密地研究了一套殺魯隱公的方案。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經典春秋》,方便以後閱讀經典春秋第五章 借刀殺人(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經典春秋第五章 借刀殺人(二)並對經典春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