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春秋

第五章 鄭人伐宋(一)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平謠 本章︰第五章 鄭人伐宋(一)

    qzone.io,最快更新經典春秋 !

    一

    鄭莊公見到五國聯軍撤兵,總算松了口氣。盡管東郊外被州吁搶掠一番,城池並沒有被攻破,所以損失不大,但得知宋國攻破長葛,心中自然不悅。一方面僥幸宋國因為公子馮而放棄了對鄭國都城的沖擊,另一方面對長葛被宋國佔領也是有所心痛。因此對宋國懷恨在心。正在憤憤不平間,有人來報說公子子馮求見。

    鄭莊公听說宋國公子子馮求見立刻召見。宋國公子子馮如一場噩夢一般,五國討伐鄭都,鄭莊公將他遣送長葛,結果長葛又被攻克,自己差點失去性命,幸虧自己身邊還有一些隨從,一路由身邊隨從保護著從長葛逃回鄭都滎陽。

    公子馮跪地泣不成聲說︰“宋兵已經攻破長葛城,佔據城池,我是逃命至此,求君上保護我。”

    鄭莊公見到公子馮立刻表現出深切同情的樣子,鄭莊公拍著子馮的肩膀說︰“公子沒事就好?”

    鄭莊公心理自有小九九,他竭力安撫公子馮心里卻想著利用這個人來顛覆宋國內政。于是派人將公子馮送到驛館,仍公子禮儀相待。

    州吁在濮城被殺,衛國發生的朝政大事,傳到鄭國。鄭莊公好不興奮,他對身邊的重臣說︰“州吁之事不能代表衛國,五國伐鄭的主謀就是要記在宋國身上。寡人必須先討伐宋國,以出寡人郁悶于內心的這口惡氣。”

    祭足攆著胡須想了半天說︰“前面是五國聯合伐鄭,如今我鄭國舉兵伐宋,事必引起其余四國的恐慌。到頭來畢竟會導致其余四國聯合救宋而伐我鄭國,我軍不能勝算在握。而今之計,應先與陳國和好,再以厚利聯合結交魯國,如果陳、魯都與我鄭國結好了,他宋國就孤單了。到那時候我鄭國伐宋國,宋國就會孤立無援,到那時候伐宋必然成功。”

    鄭莊公點頭︰“卿言既是。”

    鄭莊公采納了祭足的意見,派人出使臣去陳國,對陳國表示誠意。

    結果陳桓侯得知鄭莊公派使臣來便避而不見。陳國的公子媯佗見狀就前來對陳桓侯進諫言,他說︰“我听說一個獨立國家與鄰國和睦是最重要的寶典。鄭國是一個很有實力國家來講和國君不可回避啊。”

    陳桓侯說︰“鄭莊公不敬天子,一向狡詐多端,不值得信賴。如果鄭國是真誠講和,為什麼宋、衛兩個大國他不先去講和而偏偏先對我們小小的陳國講和呢?這正是鄭國的離間之計。況且我曾聯合衛、宋伐鄭在先,如果我陳國與鄭國講和,那衛、宋兩個國知道了,必然會怪罪于我陳國,我們為什麼要和鄭國而失去衛、宋兩個大國呢?”

    公子媯佗見諫言無效,只好無奈地搖搖頭。

    鄭莊公見自己派出的使臣叩首而回,陳桓侯不曾接見,知道陳國並不上當。心中憤怒至極,卻無奈于陳桓侯。鄭莊公招來大臣商議。他說︰“一個小小的陳國竟敢無情拒絕我鄭國,無非是依仗衛、宋兩個大國。而今衛亂初定自顧不暇,不好派人說和。我們可以結好齊國、魯國,如果有齊、魯兩國與我鄭國合兵,將會勢如破竹,不怕不破宋國。討伐完宋國,我鄭國自然可以討伐陳國,這樣就可以一舉成全我鄭國報復宋、陳二國的大業了。”

    鄭莊公躊躇滿志、信誓旦旦,上卿祭足卻不以為然。祭足說︰“主公不可。鄭強陳弱,與陳國請成講和,鄭國是主動的,沒什麼談不下來的。現在之所以談不下來,陳國一定是懷疑我們在對他實施離間之計,一味我鄭國並無誠意,所以不予理睬。臣有一計可以讓陳國與我鄭國講和。”

    鄭莊公忙問︰“卿有何計?”

    祭足說︰“主公可以命邊疆兵馬乘其不備,侵入陳國境內,在其邊境處大肆劫掠,必將大獲。然後主公可以排除一個請能說會道的人去陳國送其所獲,以表明主公雖是大國之君並沒有欺負他陳國的意圖,只不過是邊吏所為。此一遭定會將陳桓侯對主公印象有所改變,陳國必將與我鄭國友善,到那時候在伐宋才是時機啊。”

    鄭莊公說︰“有道理。”

    于是祭足發布鄭莊公指令,命令與陳國邊境的兩個邑宰率精兵五千,扮裝成狩獵的模樣,突然潛入陳國,趁陳國不備,向陳國百姓大肆搶劫男女財物,達百余車。滿載而歸。

    這一日,陳疆吏快馬來報邊疆被鄭國搶掠之事。陳桓侯大驚,正召集大臣商議的時候,又有來報,說鄭國說客穎考叔在門外求見。

    陳桓侯問公子佗說︰“這個時候鄭國來使做什麼?”

    公子佗說︰“鄭國第二次來使,國君無論如何不能再推脫了。”

    陳桓侯想也好,正好寡人可以問詢他鄭國搶掠之事,于是召穎考叔進見。

    穎考叔進殿先行大禮,然後向陳桓侯遞交國書一封。

    陳桓侯展開一看,竟然是鄭莊公親筆。信中大致陳述了鄭、陳兩國的友好,而今邊吏以為鄭、陳有矛盾才擅自搶掠,做了對不起貴國的事情,我听說了這件事坐臥不安,及時命手下清理物件如數照還,並派遣穎考叔謝罪雲雲。陳桓侯見鄭莊公是來誠意修好,所以熱情款待了穎考叔,並派遣公子媯佗赴鄭國回禮,想鄭莊公表示感謝。由此鄭、陳兩國恢復了往日的睦鄰友好。

    鄭莊公見已經與陳國修好,感覺伐宋機會到了,就想調兵遣將討伐宋國。

    祭足得知鄭莊公要討伐宋國,急急求見鄭莊公,祭足說︰“主公不可。宋國爵位高、國家實力強,周王室對宋國也是以禮賓相待,主公不可輕易討伐。主公以多年未朝聖周王,可先入周朝聖,見了周王,可以假稱王命,號召齊、魯合兵伐宋。出師有名、必有所助,主公可獲大勝。”

    鄭莊公見祭足要自己朝拜周桓王,不禁躊躇起來。

    自打鄭莊公被周桓王請出周王室,從此結束了鄭家三代侍奉周王的歷史。鄭莊公心中就一直對周王室不滿,暗自與周桓王對峙。但挑釁了幾次周桓王不見周桓王有什麼行動,自覺無趣,只能罷手,但內心的那口惡氣仍出不來。正在憤憤不平之時,又招來了州吁帶領的五路大軍討伐。雖說被他一一應對破解,但不免內心恍恍然。鄭莊公仔細想想自己與周桓王對峙並沒什麼好結果。而且變成孤家寡人,周邊鄰國都很有理由對自己不滿。如果以一鄭國應付周邊多國,自己的力量還不夠強大,而且如此以往,自然會得到天下諸侯不滿,長此下去成為天下共討伐的對象,對鄭國來說可不是個好路子。然而現在開始朝覲周桓王,似乎有辱自己的面子。既然是與周桓王撕破臉皮,又要屈膝拱手再來朝拜,不是自己找不自在麼?

    祭足看出了鄭莊公的心思,就繼續說︰“主公既然想伐宋而獲勝,就要給足周桓王的面子,回過頭來才具備假借王命,號召他國一起伐宋的條件。”

    鄭莊公一想也有道理,如果自己仍與周王室對著干,自己伐宋能有誰支持自己呢?于是

    讓祭足備足了朝覲的禮物,想在年底各諸侯納貢季節覲見周桓王。

    鄭莊公知道,這是一次具有象征意義的履行。因為自打他被請出王室鄭國就一直沒有納貢。他鄭莊公要表現一次對周桓王熱忱和恭敬。當然鄭莊公心里明白這也是他鄭莊公要掩人耳目,不想惹得各路諸侯對針鄭國同仇敵愾,他要創造一個寬松局面,為實現自己的更大報復奠定基礎。鄭莊公按照祭足策劃準備停當,然後命世子姬忽監管國事,自己攜祭足入周王室朝見。

    正是冬季,是各路諸侯朝覲納貢的時候。鄭莊公帶厚禮朝賀,到了周王室後卻是受到周桓王的冷遇。因周桓王一向不喜歡鄭莊公為人,對鄭國深有成見。甚至不打算見到鄭莊公。周公黑肩力勸周桓王禮遇鄭莊公,周桓王內心想著鄭國盜收周王室小麥一事,仍氣不打一處來。雖然答應見個面,但見到鄭莊公仍控制不住冷面應對。

    周桓王甚至不去正面看鄭莊公,便問︰“今年鄭國的收成怎麼樣啊?”

    鄭莊公回說︰“蒙周天子鴻福,今年鄭國旱澇時宜,收成還不錯。”

    周桓王鼻子里哼出一絲輕蔑,他說︰“幸虧是豐收之年,我周王畿溫城的麥子,朕可以留著自己吃了。”

    鄭莊公听著周桓王這帶有挖苦譏刺話,強控制自己,則閉口不言。既然君臣話不投機,也沒有辦法再嘮下去,鄭莊公當下推遲。周桓王也不像對待其他諸侯和那樣挽留和設宴款待,也不回贈高等級禮品,冷清清地送人。命人裝了十車黍米,這是當時百姓聊以飽腹的次等糧食,要比可以做白面粉的小麥有很大的質地差別,周桓王不冷不熱地說,“留著災荒年吃吧。”

    鄭莊公在周桓王那里被奚落一番,出來後十分後悔這一朝覲。當他見到祭足便開始了埋怨,鄭莊公對祭足說︰“你說讓寡人覲見,今周桓王如此怠慢,讓我有何臉面見人。拿這等黍米來擠兌我們,我想把黍米退還給周桓王,該怎麼說呢?”

    祭足輕松笑笑說︰“周桓王這一表現主公不是早有所料嗎?不必放在心上。周桓王所賜既是天子所賜卻不可退還回去。”

    鄭莊公用鼻子哼了一聲︰“帶回去又有何用!”

    祭足說︰“各路諸侯之所以如此重視鄭國,是因為我主公三世當朝為卿,一直伴隨在天子左右。天子之所賜無論輕重都是天寵,主公若辭而不受,說明我鄭國與周王室仍有隔閡,失去周天子的名望,各路諸侯怎麼會重視我鄭國啊。”

    兩人正議論間,周公黑肩來驛館探望,私下里贈送鄭莊公輛車捆扎的彩綢錦緞。過來安慰鄭莊公。言語溫暖勝過了酒宴款待。黑肩與鄭莊公畢竟一同輔佐過周王,此時見鄭莊公被如此冷落也是有點看不過去了,不過這一舉動仍使鄭莊公疑惑不解,

    鄭莊公待周公黑肩走後,問祭足︰“周公黑肩這樣盛情不會是僅僅為了一起輔佐的感情吧,是不是還有其他用意呢?”

    祭足回答說︰“周桓王有二子,長子姬沱次子姬克。周桓王寵愛次子,讓周公輔佐教育,看來周公將來必有奪嫡之謀,這是不言自喻的事啊,所以周公黑肩現在與主公結好,還是期望將來主公可為周公外援,而今這絲綢錦緞可以派上大用場了。”

    莊公仍然迷惑︰“這能有什麼大用場啊?”

    祭足說︰“鄭國朝覲周王,鄰國並不知道我們遭到冷遇。現在可以將周公所贈送的彩帛分別覆蓋在十車黍米之上。這樣出了周都就說是周王所賜,外面再高懸‘彤弓狐矢’,這可是周王委命的重要標志。主公可以聲稱宋公久缺朝貢,主公親承王命,率兵討伐。以此召集列國,誰敢不听,有不服從者就是違抗王命。這樣各路諸侯必然听從主公號令,宋國雖然是大國,怎麼能抵擋奉王命的大軍呢?”

    鄭莊公猛拍祭足肩膀,說︰“卿真實足智多謀的人啊。”于是采納了祭足的意見。出了周王室的地域,鄭莊公就開始了他的陰謀。

    一路宣揚王命,聲討宋國不臣之罪,听到的人無不以為真。都見到了周桓王送予鄭莊公十車絲帛錦緞,可知周桓王對鄭莊公的信寵了。又見鄭莊公信誓旦旦要替天行道,更覺得宋國有什麼逆天大錯了。

    這話傳到了宋國。宋殤公心中驚懼而又疑惑。驚懼的是周天子真對宋國不滿,鄭莊公又是中原有勢力的國家,會同各路諸侯來伐宋,豈不是要出大禍;疑惑的是自己也沒有不納貢啊,僅僅是這一年還在準備遲去幾天而已,怎麼會出現周桓王命鄭莊公討伐宋國這樣的事情呢?不管怎麼樣,這件事不能怠慢。宋殤公一方面打點厚禮準備為周桓王納貢,一方面秘密派使臣前往衛國,找衛宣公通融,尋求衛國支援。

    衛宣公剛剛繼位,國與國間的大事非常謹慎。得到宋國通報,忙召集大臣商議如何處置。眾臣一直認為︰鄭國為有實力的國家,不可以輕易冒犯。而宋國也是自己鄰邦中的大國,有事來求不可以坐而觀之。最好是兩個國家不發生干戈之爭。重臣討論了幾個回合拿出了一個主意︰如果能拯救宋國,必須抬出齊國這樣有實力的大國出面調停。于是衛宣公趕緊派出使臣面見齊公,希望請齊公出面調解幾國關系,商量與鄭、宋兩國講和之事。

    齊公覺得這事與鄭、宋、衛三國都是好事,只要自己張羅一下,幾國之間化干戈于玉帛,何樂而不為呢?于是約定了具體時間和地點在瓦屋,歃血為盟,各釋前嫌,重歸于好。宋殤公心里還不托底又派人約衛宣公,並約衛宣公先期在大邱會見一面,商議如何見齊、鄭兩個大國之君,和解與鄭國矛盾。然後才並駕來到了約好的瓦屋,齊公也如期而至。

    當三國國君到了瓦屋,等待鄭莊公的時候,鄭莊公卻遲遲不到,甚至也不給他們任何信息。

    齊公見鄭莊公不來,臉色暗淡下來。他明白這個鄭莊公雖然與自己有石門之盟,這件事上卻不給自己面子。齊公對宋殤公和衛宣公說︰“鄭莊公不來,我四國和議之事是辦不成了!咱們各自回國吧”齊公立馬就要想駕車回國。

    但宋莊公不肯。他明白齊公對宋國來說飛蟲重要,他必須抓住這棵救命稻草。于是又親自找到齊公,好言強留齊公願會盟。齊公猶豫不決,見宋殤公懇請再三,只好答應下來,只是齊僖公外雖應承,中懷觀望。只有宋、衛交情甚篤,真誠會盟。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經典春秋》,方便以後閱讀經典春秋第五章 鄭人伐宋(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經典春秋第五章 鄭人伐宋(一)並對經典春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