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亂起蕭牆

第二十九回 康熙帝夜訪小周郎 高江村拙診太素脈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二月河. 本章︰第二十九回 康熙帝夜訪小周郎 高江村拙診太素脈

    qzone.io,最快更新康熙大帝——亂起蕭牆 !

    周培公的提督署設在小西門內,黑沉沉一大片,三楹朱紅大門兩邊各懸一盞栲栳大的竹篾燈,映得照壁前積雪一片通紅,卻是闃無人跡,大門外沿街立著十幾根樁子,卻不知做什麼用。康熙下車左顧右盼,正奇怪何以連個守門的也沒有,突然听到一聲低沉猛喝︰“哪個衙門的!到這里有什麼事?”康熙駭得一震,細看時,挨牆的“木樁子”全都是提督府的戈什哈,帽子衣服上落了老厚的雪,居然石頭人似的一動不動!

    魏東亭卻早已瞧見,笑著正要答話,康熙說道︰“哦,我們是北京來的御前侍衛,和培公是故交知友。听說他有病,特來造訪。”

    “請大人稍候,容小的通稟。”戈什哈遲疑地說道,“軍門病得厲害,未必能見外客呢!”說罷去了。不一時,里頭中軍護領從儀門迎出來,向康熙打一躬,將手一讓,說道︰“侍衛大人見諒,周軍門臥病,實在不能親迎,請移步入內……”

    君臣十幾人跟著中軍護領踏雪而入。衙門內的風卻小得多,偌大的提督府雪落沙沙,十分幽靜。方折過花廳,卻听書房細如游絲的叮咚琴音隱隱傳來。隔著雪幕望去,一個身材清 的側身人影映在窗紙上,正在撫弦勾抹,看去十分費力。那中軍護領正要進去通報,卻被康熙一把扯住,笑道︰“我與培公非泛泛之交,不要擾了他的清興!”便在廊下立了靜听,魏東亭一干人卻不敢避雪,只在天井肅立侍候。

    須臾,琴音變得十分激越,似裂石破冰,千軍交鋒,又似狂風卷地,康熙覺得渾身的熱血在奔涌,在鼓蕩。突然,琴音一轉,猶如寒泉滴水,幽咽淒涼,周培公口內微吟道︰

    琴音人音兮兩俱渺茫,

    桐焦鳳尾兮絲弦空張。

    千里流沙兮昔日凌霄,

    可奈絮落兮東風不揚!

    白水蘆荻兮一碧無情,

    扁舟一去兮惟余悵惘。

    司命昏昏兮遺我奇數,

    對燭閑哦兮慰我永傷……

    “悲哉!郁結之氣乃至于此!”康熙禁不住長嘆一聲,“周培公何事如此傷情?”

    周培公按了弦,輕咳一聲,對窗外說道︰“君真知音,是哪位仁兄?請進。”

    康熙一腳踏進門內,不禁愣住了。這是兩間布置得十分清雅簡樸的書房。紅松木架上放著一疊疊書卷,壁上懸著一口龍泉寶劍,牆角一只美人聳肩瓶中插著孔雀翎和野雞毛撢子,挨著書架繩床上坐著周培公,橫琴在懷斜坐對燈,卻是黑帕纏頭、面白氣弱,病骨支離委頓不堪。乍見之下,康熙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楮︰這難道就是湘鄂會館詩壓群英、誓師南苑、斬兵壓陣、北取察哈爾、西搗甘肅、舌戰平涼的青年儒將周培公麼?

    一股寒風卷著雪花襲進書房。康熙禁不住打了個寒噤。周培公忘情之間,恍惚中一眼瞧見康熙,如被電擊一樣身上一抖,目光熠然閃亮,驚呼道︰“啊,是——皇上!”竟一騰身躍下床來,俯伏著連連叩頭,顫聲道︰“奴才周培公恭請聖安!不知皇上駕臨寒邸,這……這實在……”

    “這有什麼?”康熙俯身一把挽起了他,笑著說道,“朕來奉天兩天了,听說你有病,特來瞧瞧——到底怎麼樣?你還坐回去,天冷得很……”周培公謝了恩,方艱難地爬起來坐了回去,扯一件錦袍穿好了。康熙一時沒說話,背著手看牆上的字,只見上頭寫著︰

    栽松不難邀風植花亦可賞月

    有書即能忘憂移樽且為去愁

    一筆柳體字,寫得酣暢淋灕。康熙點了點頭,見案頭放著一疊文稿,拿起來翻著,說道︰“你的字寫得很耐看——嗯,《古今圖書集成》!還沒有完稿,是你寫的麼?”

    “回皇上的話。”周培公欠身說道,“奴才幼年倒有著書之志。自康熙九年得蒙聖恩,統兵出將,早已投筆,不作此想,也寫不來這樣的書——這是陳夢雷的手稿,拿來讓奴才看的。”康熙點頭笑道︰“陳夢雷才學並不下于李光地。因蠟丸案謫居來此,想不到你們竟是朋友。朕原想過二年召他回京的,不想事多就忘了。他安心著書,這很好嘛。”周培公淡淡一笑,說道︰“據奴才看,陳夢雷人品一也好。但只他的案子不得明白,也是造化不濟,沒法子的事。”

    康熙不想沿這個題目再說下去,見戈什哈端來了手爐,抱在手上暖著,問道︰“朕賜你的老山參用了麼?巴海前有奏折,說你有病,看來這癥候竟是不輕——高士奇,你也進來!”說罷,自坐在安樂椅上。

    周培公目光幽幽地望著紅燭,已是盈盈欲淚。當年他潦倒京師衣食無著,困難中得到貧女阿瑣的饋贈接濟,恩重情深,銘刻肺腑,不料班師榮歸,明珠竟大做手腳,阿瑣琵琶別抱,竟嫁了個五十多歲的何桂柱。病因雖由此起,卻還不至病入膏肓。他帶兵在外,又是有名的儒將,本抱定了大丈夫立功邊廷、馬革裹尸的志向,孰料來了奉天後,由于水土不服,便病倒了。再加上***首領索額圖不住地加餉增兵,幾次來信讓他“為小主子保重身體”,暗示要他上船。周培公一向以國事為重,憂讒畏譏,如何敢趟這汪渾水?但若不答應,太子有朝一日登極,更是不得了的事,進退維谷,憂懼交加,居然一病不起。听康熙如此關懷,周培公心中一陣感激,微微嘆道︰“奴才犬馬之疾,承蒙主上賜藥視疾,雖化塵泥不敢忘懷。奴才幼年本就羸弱,受命征討,不堪鞍馬勞頓,又加之不善調養,遂致病人沉痾。奴才亦略知醫道,一時三刻間雖不致死去,但痊愈已屬無望,怕拖累別人,連妻室也未娶。”說至此,周培公心中一酸,但很快又平靜下來,微笑道︰“束發受教即知君于立命之道,奴才以一介微末,與英主際會風雲,立功疆場,效命國家,假若當日死在平涼,又有何憾?生死有命不足掛懷,但培公尚有心願未了,願披肝瀝膽為皇上陳之!”

    康熙專注地諦听著,見培公一片真情,不禁潸然淚下,掩飾著揉了揉眼,笑道︰“痴人!何必如此自怨自艾,倒像個薄命紅顏!”周培公緩緩說道︰“自古薄命的豈止紅顏?周之顏淵、漢之賈誼,三十三年韶華付夢。奴才不敢妄比先賢,徒長犬齒三十有五,比起他們已很知足了。”康熙沉思良久,突然爽朗地一笑,說道︰“不說這些話了,待會兒高士奇給你看脈,治好了,朕再駁你這不經之談——且說說你有何心願?”

    “這位想必是高先生了,”周培公轉臉看著正在出神的高士奇說道,“奴才此奏原不足為外人道,但江村乃聖上心腹,奴才就斗膽直言了!”

    高士奇一直在想著如何為周培公治病。憑他的直覺,周培公是那種最難料理的病人,勸不動,哄不了;既說懂醫道,醫道也就淺不了。正沒奈何時,卻听話題一下子轉到自己身上,忙道︰“培公快人快語,江村不奉聖命決不傳第二人!雖然如此,奴才還是告退為好。”

    “不必了。”康熙臉上毫無表情,“培公但言無妨。”

    “準葛爾是當前國家心腹大患!”周培公提足了精神,臉色泛上潮紅,從架上抽出一份地圖,仔細展開了,用手指著說道,“羅剎國狼子野心,與葛爾丹勾結極深,東北擾邊、西北策反,看似兩件事,其實攪在一起。羅剎國新君彼得乃當世奸雄,對葛爾丹又打又拉,在我東北騷擾卻不遺余力。葛爾丹借羅剎勢力,意在割據,卻不知羅剎國用他兩邊取利,我軍擊東,則西應;擊西則無力東顧。彼得這一手不可謂不辣!”

    “嗯!”康熙說道,“說的是。不過朕也不是好惹的!”

    “當然!”周培公說道,“奴才看了邸報,用施瑯為將東取台灣,天時地利人和俱全,台灣的事用不了多少時日。但台灣事後,主上用兵何處?是東北,還是西北?”康熙想了想說道︰“先敲掉葛爾丹,羅剎便無內應了,黑龍江這邊他們也就會老實點!”“皇上聖明!”周培公又激動又欽佩,忙稱贊道,“奴才深思過數年,皇上一口便說出來!”

    其實康熙也是深思了幾年。西北勢態的嚴重他早就一清二楚,但是其中繁復的情由卻不太清楚。怔了好一會兒,康熙方問道︰“準葛爾情形大略如何?你講講。”

    周培公將發辮輕輕甩到腦後,翻起馬蹄袖,又點燃了一支蠟燭放在地圖邊,用手指畫著道︰“準葛爾為元代斡亦刺後裔,西蒙古厄魯特五部之一。”周培公微笑著,神情一點也不像個身染沉痾的人,“其地北據天山,南接伊犁,西連巴爾喀什。楚河、拉斯河橫流其中。敕勒歌中所謂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指的這萬里膏腴之地!西周穆王曾駕臨其地,自前漢年間已屬中國版圖……”周培公口似懸河,滔滔不絕,目光閃爍著,顯得神清氣閑。自歷史沿革及葛爾丹諸部間絲羅藤纏的關系,侃侃言來條理十分清晰。高士奇一邊听,心下暗自欽服︰“說他罵死過人我還不信,真個好口才,好心計!熊賜履曾再三推薦飛揚古為將,怪不得主上卻只一心用他!”

    康熙一手托著下巴據案而坐,邊听邊點頭,不住地“嗯”著。待周培公將準葛爾的大略形勢說完,方道︰“朕看葛爾丹這人陰險狡詐,反復無常,又據此要津,倒真是勁敵!”周培公微微搖頭,輕聲道︰“主上英明,洞鑒萬里,卻錯看了這個葛爾丹!”高士奇吃了一驚,不禁瞟了一眼周培公,自他入上書房,還沒听說有哪個臣子敢當面說康熙“錯看”了人的。康熙卻毫不理會,身子一傾,盯著周培公道︰“你說細點!他擅自滅掉喀爾喀三部,卻又修表稱臣入貢;說是請和,又與羅剎明來暗往;與羅剎勾結,也是這般閃爍,既與羅剎修好,卻又似存有戒心,難道不是反復無常?”

    “葛爾丹絕非反復無常之人。”周培公正視著康熙的目光,斷然說道,“他用的是戰國合縱之計!”

    “合縱!”

    周培公一笑︰“也就是遠交近攻之計。他在臨近準葛爾的西蒙古大打出手,凶殘無比,卻將一駝一駝的黃金、珍玩送給漠南漠北諸王公。他遣使來京進貢,卑詞稱臣,卻一舉吃掉喀爾喀三部,打掉了皇上西部屏障。他卑躬屈膝侍奉羅剎,是為了要火炮、裝備,一旦羽翼豐滿、爪牙鋒利,一定會東下先取內蒙,那時他就要和皇上翻臉了!”康熙想起阿秀說的,葛爾丹就在準葛爾掘金礦,送了科爾沁王五萬余兩,不禁心中一動,今晚回去就要詢問此事。正要說話,高士奇笑道︰“如今戰國已去兩千余載,情勢大不一樣。皇上乃天下共主,九州劃一,政出一門,怎麼能和當日六國烏合之眾相比?”周培公目光灼灼,說道︰“葛爾丹失算之處正在于此。”

    康熙點頭道︰“‘三藩’之亂,朕沒有親征。一旦與葛爾丹交戰,朕要親統三軍和他會獵!”

    “奴才以為皇上親征,最要緊的是督糧。”周培公說得有些興奮,用手拍著地圖道,“天山南北兩路,有富八城、窮八城之說︰北自烏魯木齊以西,南自阿克甦以西,土沃泉甘物產豐殷,此乃所謂‘富八城’;自烏魯木齊向東四城地勢高寒、山溪多平川少,哈密之南向西四城地熱褊狹,多是戈壁瀚海,謂之‘窮八城’。主上若能確保我軍用糧,命一上將切斷葛爾丹西歸富八城之路,敵之糧道即斷,即便不戰,餓也將葛爾丹餓垮了!”

    康熙听了沉吟道︰“培公,你看誰可為主將?索額圖如何?”

    周培公默然良久,謹慎地選擇著詞兒說道︰“索相職在中樞,統軍前敵,臣無把握。”

    “那麼巴海呢?”

    “不成。”周培公毫不猶豫地說道,“巴海在奉天與羅剎周旋多年,不宜棄長就短。”

    康熙又連舉了五六個將軍,周培公都覺得不合適,長嘆一聲道︰“惜乎圖海,得了中風之疾。”又想了半日,目光霍地一跳,說道,“皇上何不用飛揚古?奴才昔日在京,曾和他日多次論兵,實在是良將,老謀深算,持重有力而且善采眾議——這人行!”康熙听周培公和熊賜履意思一致,舒了一口氣,說道︰“听說他是有名的‘瞌睡蟲’,不知是真是假?”

    連皇上也知道飛揚古這個綽號,周培公不禁輕聲一笑,說道︰“有人精明露在外頭,也有人深藏不露,自然難逃聖鑒。但奴才請皇上留意,最要緊的還是糧食,我軍糧道必須暢通,敵軍糧道應千方百計截斷,軍事即使小有失利也無礙大局。”高士奇道︰“培公,你一再說糧,我就不懂,難道中原糧食不足以與葛爾丹相比麼?”康熙也覺得周培公太多慮,用詢問的目光看著周培公。周培公好像有點不知怎樣說才好,半晌才道︰“高相,糧食得從東南運啊!路這麼遠,一旦有所不濟,便會功敗垂成。這件事我想得最多,除了有欽差專辦之外,皇上一定得親自掌握——皇上請看地圖,若在延安、榆林、伊克昭等地設衛設廳,衛廳長官不歸府縣轄治,也不問民政,只管奉皇命籌調應急用糧,如何?”康熙專心致志地隨周培公的手指在地圖上看著,邊听邊想,移時,輕輕一拍案,說道︰“好!可謂算無遺策!”

    周培公的眼神卻黯淡下來,喟然嘆息一聲仿佛用盡了氣力,頹然說道︰“兵無常法,戰無常道,人主統兵也是一樣的道理,切盼皇上聖心獨運。奴才說的這些膚淺之見,也未必就對,但皇上既然親征,不能不說是孤注一擲,志在必得,必須縝密行事。譬如說設衛廳籌糧,除了皇上和高相外,其余的人不必讓其知曉。免得辦糧臣子心有僥幸,彼此推諉,倒誤了事。唉!臣真想隨主子揮戈西征,以此多余之軀捐于疆場,奈何時運不濟,怕是難熬到那一天了!”說著周培公已是淒然淚下,注視著被風吹得一掀一動的窗紙,久久沒再言語。

    康熙也沒有說話,只看了看斜倚在桌旁萎頓不堪的周培公,站起身來走至桌旁,提筆疾書,方大聲道︰“魏東亭進來!”

    “奴才在!”滿身大雪的魏東亭應聲而入,甩袖子打下千兒道︰“主子有何旨意?”

    “你不能在奉天多呆,要盡快趕回江南,這里沒有多少事要你辦。海關厘金要全部用來買糧。回京後朕再給你旨意!”

    “喳!”魏東亭忙道,“奴才明日就啟程!”

    “還有,”康熙將紙交給魏東亭,“你繞道北京,傳旨給太醫院,派最好的醫正,帶最好的藥來為周培公診疾!”

    “喳!請示下,帶什麼藥?”

    “明早你問高士奇,由他來定。”康熙說著,掏出懷表看了看,溫和地朝周培公一笑,說道,“朕還有事,得去了,你好生養著,這病必不相干。讓高士奇留下,你們談談。他也做醫,參酌個方兒出來。你是有專奏之權的臣子,要什麼東西,只管繕折告訴朕!”說罷,帶著侍衛們去了。

    屋里只剩下了高士奇和周培公。大約方才精神耗得太多,周培公顯得疲倦,臉上潮紅退去,變得蠟一樣毫無血色,卻還勉強招呼高士奇就坐,又命人看茶。

    “你不用張羅照應我,”高士奇自掇了把椅子,坐近了周培公床前,笑嘻嘻說道,“如今你是病人,我是郎中,請診脈。”周培公擺擺手,說道︰“高先生何必客氣,我是久仰你的大名了!我的病自己心中有數,治也罷不治也罷,只在兩年之內了。”高士奇笑道︰“周郎何必英雄氣短?你正在英年,往後日子比樹葉還稠呢!再說我奉聖命為你診視,不看脈,怎麼交旨呢?”說著便搭脈。

    周培公因見他並不在尺關寸上用指,只用二指輕叩手背太素穴,不禁吃了一驚,問道︰“先生原來精于太素脈!這在當今已是絕學,先生真是無書不讀!”高士奇道︰“你能識得這叫太素脈,也就見識不凡。我看君與我一樣,讀書不拘一門,不過你進了武道,我進了文道,如此而已。”

    原來高士奇察顏觀色,已知周培公病癥難治,便想以年命之學動之,聊作撫慰。听周培公話音,似乎對太素卜命的書不曾讀過,心中暗喜,便拿腔作勢閉目診了半日“太素”脈,方丟開了手,口內吟誦道︰“斷橋秋水柳如煙,孤影空懸天際邊。黃落蕭索殘枝搖,風雨昏夕猶翩躚——按此脈象,乃是一只驚鴻孤雁,力窮而志遠,心高而膽寒。主——”他沉吟了一下,又道,“主壽考而有促征,貧賤而有貴征,——怪哉!促而壽、賤而貴,怎麼會是這樣?但脈象如此,高某只能據實而言。”

    “高先生不愧為詭譎文人。”周培公微笑道,“為什麼將‘驚弓’改為‘驚鴻’?後頭還有四句判語︰蛇無足、歸有穴,委曲而行,中道而僵——怎麼不一並說了?”

    高士奇突然一陣氣餒,尷尬地一笑,說道︰“原來你比我還精熟,這還有什麼說的。據我看,什麼子平術、太素脈,都是那干下流文人吃飽了撐得發慌,編出的話,說得有模似樣地哄世人。培公是達人,也不用我多余的話來勸。”周培公淡然說道︰“你用心如此良苦,我豈有不感激的?但太素脈也不盡都是謊言。比如方才說的‘驚弓’我就體味極深。”高士奇抽了一口冷氣,驚訝地問道︰“驚弓?倒要請教,驚誰的弓?”

    “即便聰明過人的人,得意時也常忘其形啊……”周培公模稜兩可地說道。因見高士奇腰間佩著一串絲結,便轉開話題問道,“這是不吉之物,你怎麼佩在身上?”

    “哦……”高士奇低頭看了看,笑道︰“這是內務府老何夫人臨終給老何的,無人能解得。我看著像瑪瑙珠子似的,挺愛人的,就佩上了,倒不知是不吉之物。”周培公伸出枯瘦的手要了過來,在手里把玩著,瑩光明亮,鮮紅鮮紅的,像滴滴紅淚串了起來,遂漫不經心地說道︰“此串名曰‘冤孽串’,據民間說,死者心有怨憤,一日解不開,一日生魂不能超度,其實是死人自己和自己過不去——老何!哪個老何?”高士奇道︰“叫何桂柱,最是庸人厚福的一個人……”

    高士奇還待往下說,周培公已是神情大變,臉上蒼白得全無半點血色,伏在枕上喘息著,似乎壓抑著內心極度的激動。高士奇忙起身問道︰“你身上很不好麼?”

    “沒什麼……不知怎的心里一陣發慌……”周培公苦笑道,“看來這位夫人的結子要由我來解了……”高士奇不禁失聲笑道︰“想不到你一個聖人門徒,竟也和婆娘們一樣相信神佛了!這結子我不知參詳了多少次,你哪里能解得開。”

    周培公一言不發,將那串子放在手上仔細看了半日,輕輕一抖,丟進了火盆里!那絲結上打過桐油,一見火,“噗”地躥起一股殷紅的火苗,絲結在火中痛苦地扭曲了幾下,化成白白的灰線……周培公用火筷子輕輕一撥,早已無影無蹤——將金瓜子挾起,放在幾上,呆呆出神。

    “解化開了!”高士奇擊掌笑道,“真有你的!我就想不到用這法子!”

    周培公無所謂地一笑,撿起那只金瓜子,猶自微微發燙,痴痴說道︰“這是黃金所制,爐火難化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康熙大帝——亂起蕭牆》,方便以後閱讀康熙大帝——亂起蕭牆第二十九回 康熙帝夜訪小周郎 高江村拙診太素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康熙大帝——亂起蕭牆第二十九回 康熙帝夜訪小周郎 高江村拙診太素脈並對康熙大帝——亂起蕭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