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僕!
有一些歷史背景還是要交待一下的
耶律阿保機經過計降室韋、攻破六奚、兵下九郡等一系列或軍事或政治的行動後,于公元907年終于統一各部,成為契丹首領。在線閱讀天火大道:
公元916年,阿保機做了天皇帝,建國號為“契丹”,以潢河沿岸之發祥地為首都。
“契丹”,鑌鐵之意也
“潢河”非黃河,指西拉沐淪,在今天的內蒙古赤峰市境內,與老哈河匯流,共入西遼河。
公元927年,耶律阿保機的二兒子在其母後述律平的強力支持之下,繼承了皇位。
十一年後,定都臨潢府,是為遼上京,改國號為“遼”。
國勢的強大,就會不斷地提出領土要求
經過多次爭戰,遼統治者從後晉那里取得了幽、雲十六州,把勢力伸入到河北和山西西部。c
但這並不能滿足遼統治者的。
公元1004年,遼統和二十二年,聖宗耶律隆緒與其母承天皇後又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南征。
再說南面,宋統一中原以後,又攻下北漢。
為了統一北方,也形成了北伐之勢。
但是,幾度對遼用兵,最終皆以失敗告終,非但沒有光復後晉的失地,反而把從後周奪回的易州等地也都丟掉了。
從此,宋對遼采取了“來則備御,去則勿追”的消極防御政策。
如是,面對遼的再次強勢南征,宋廷大震,發兵抵抗。
宋、遼兩軍在澶淵以北展開了激烈的戰斗。
但是,雙方互有勝負,誰也無法置對方于死地,只好坐下來,協商解決,最終簽訂了“澶淵之盟”。
盟約規定雙方罷兵息戈不再戰,條件是宋答應每年給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宋朝皇帝宋真宗稱承天皇後為叔母;遼聖宗允諾稱宋真宗為兄。
此盟約,遼得實惠,宋獲虛名,各取所求,算是實現了體面的和平。
澶淵在今天黃河邊上的濮陽。
澶淵之盟後,遼、宋都信守了約定,進入到一段和平時期,有一百多年吧。
遼到了這個候,已經相當強大了,疆域拓展達數千里之遙東邊到了日本海,西至新疆北端的阿爾泰山,北臨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克魯倫河流域,南逼黃河。
公元1006年,遼統和二十四年,聖宗與其母承天皇後從澶淵回歸途中,路過了一個地方,決定了一件大事兒。
遼史;地理志記載“聖宗嘗過七金山、土河之濱,南望雲氣,有郛郭、樓閣之狀,因議建都”,遂“擇良工于燕、薊,董役二歲,郛郭、宮掖、樓閣、府庫、市肆、廊廡,抑神都之制。號曰中京,府曰大定。”
七金山,今天赤峰市寧城縣九頭山也。
經過近兩年的施工,一座嶄新的城市遼中京初具規模。
至此,遼已有五京上京臨潢府,東京遼陽府,西京大同府,南京析津府,中京大定府。
建城的第二年九月,聖宗與其母承天皇後便接見了由戶部副使祠部郎中宋博為正,供奉官、 門 侯馮若拙為副的賀國母正旦之宋朝使團。
這當是宋使遼至中京的第一批使臣。
我們的故事,就從這里接茬兒繼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