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初小道士縱橫天下

第31章 尼姑庵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瓊樓健步 本章︰第31章 尼姑庵

    從泉州到漳州也是二百余里。他越向前走,遇見的官軍越多。向人打听,得知官軍正在調集兵力,要徹底剿滅漳州的殘匪。道一愈發擔心,此去必然風險重重,可又不能不去。

    四天後,他到了漳州城下。為防叛軍奸細入城作亂,城門把守嚴密,人人都要搜身,兵器一律不許入城。

    道一見此情景,打消了入城的念頭,便在城外的集市上吃了頓飯。

    同他一樣不想入城的人還不少。集市上的茶擋十分熱鬧,幾張大桌擺開,茶客們圍坐一起,邊喝茶邊談天。道一也買了一大碗茶。

    不同于在杭州清香撲鼻的龍井,本地茶頗具特色,據說茶葉采摘十分費時,需一天才能采一筐,又得費一天才能運出山來,因而茶在筐中積壓顛簸,等到蒸制時已然發紫,因此味道獨特,回味甘鮮。

    道一一邊飲茶,一邊留心听茶客們的談話。本地話難懂,所幸有幾桌是外地客,本地人正用官話向幾個外地客講解附近局勢。道一連忙湊近前去听。

    只听一個書生模樣的中年人眉飛色舞地對同桌人說道︰

    “听說這回朝廷可是下了血本了。建寧府的都元帥高興親自出馬,與征蠻都元帥完都聯兵一處,足有五萬大軍,將漳浦是圍得水泄不通,定要剿滅這陳大舉。

    話說這陳大舉也是響當當一號人物,前幾年朝廷南下福建時,他就和那個什麼文天祥,張世杰之流對抗過朝廷,听說還打進過浙西。兩年前,也是他打進漳州城,殺了招討使任大人,這才惹得朝廷動怒,派來大軍清剿。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自立為王,叫什麼鎮閩開國大王,號稱有雄兵十萬。

    這回可有一番惡戰要打。“

    一個外地客商打扮的漢子說︰“可是,兩個月前官府不是已經說陳大舉死了麼?還說完都已經班師回朝。會不會現在只是有人在冒陳大舉之名繼續鬧事?或者官軍不過是在清剿陳大舉余黨而已?”

    中年書生自信地搖搖頭︰“不,要是陳大舉已死,只是些余黨,哪里用的了那麼多官軍。光漳州城里據說就有三千兵。”

    外地客商說︰“也對,若是朝廷這麼容易就能把他滅了,前兩年為何滅不了他,還讓他打進了漳州城?”

    一個年輕書生在一旁插嘴說︰“前兩年形勢不同,那時陳大舉有黃華幫忙。現在黃華投降了朝廷。听說,這次帶兵來剿他的人當中就有黃華,還是什麼副元帥呢。”

    商人又問︰“這黃華又是何許人也?”

    年輕書生道︰“我只知他是寧德那邊干鹽業出身。朝廷南下之時,他領著鹽夫也起來造反,召集寧德一帶的鹽民,與陳大舉一起打過仗,听說關系還不錯。

    反正這次他是降了朝廷,帶著自己的兵反過來打陳大舉。此消彼長,陳大舉定是凶多吉少。陳大舉說是有雄兵十萬,其實我看他充其量不過萬把人。“說著,年輕書生連連嘆息。

    商人道︰”無論誰輸誰贏,只有不打仗了,我們行商做買賣才能掙到錢。林生,照你這麼說,仗很快就可以打完,對不對?“

    姓林的年輕書生肯定地點點頭。那個中年書生卻說道︰”未必。”

    林生揚起眉毛︰“怎麼就未必呢?”

    中年書生只是故作神秘地微笑不語。

    道一在旁邊听他們講來講去就是沒提到什麼許夫人,有點心急,便湊上前去說︰”這位大哥,陳大舉能一呼百應,召集這麼多人,當什麼大王。他一定是什麼世家子弟,出身名門吧?“

    中年書生看了他一眼︰”和尚也問起俗事了啊?難得。就告訴你吧。

    錯!這陳大舉家里是世代種田人,還特別窮。此人生來脾氣倔,在他老家那一帶是出名的。當初他還是個小孩子,就勸說全族搬到荒山上去開田,免受人家欺負。

    可還有人說,他祖上其實是山客,到他爹這輩才下山種田。我看,或許真有其事,否則許夫人這回怎能說動那麼多山客來救他。“

    道一听到許夫人三個字時,心中開始狂跳。不等他開口,旁邊的商人卻先問了︰”怎麼又冒出個許夫人?她是何人?“

    中年書生嘿嘿笑了兩聲︰”虧你是個行商的,怎麼連許夫人也不知道。那她丈夫許汗青你听說過沒有?“

    ”你是說福建的許百萬?“商人眼楮立即變大。

    ”就是他。“中年書生一拍桌子,”你知道泉州許百萬就行了。許夫人就是他的夫人。娘家也是名門。她爹就是前朝閩廣招討使陳文龍。

    那陳文龍可是前朝進士,听說還是射科狀元。國朝南下之時,他鎮守興化,听說四次斬殺國朝使者,連他夫人的娘家人來勸降都被他砍了。後來他的副將降了朝廷,大開城門,這才把他抓了。他全家兩子三女和他老母都被押往大都。他一路絕食到杭州就死了,兒女老母全部自盡,連弟弟,弟媳,叔叔也全死了,可算是滿門忠烈。“

    說到此處,中年書生舉袖抹了下眼楮,又喝了一大口茶。

    商人催道︰”張先生,你說了這麼多許文龍,哦不,陳文龍。那許夫人,就是他女兒呢?“

    中年書生像說書人一般做了個手勢,喝完杯中茶,才繼續道︰”你且听我慢慢道來。

    陳文龍之女,許漢青之妻,那就更是奇女子了。听說她不但容貌出眾,而且武功高強,自幼就喜歡舞槍弄刀,劍術尤其高明,擅使一對雌雄雙劍,舞起來是水潑不入。而且她會輕功,有穿花貫風之術。她還喜歡女扮男裝。

    更奇的是,她從小並非在陳文龍身邊長大,而是山客撫養成人,更拜那三十六洞洞主藍太君為義母。因此國朝南下之時,許汗青散盡家財招募鄉勇,而他夫人去山客中招兵也是一呼百應。

    這是朝廷最為忌憚之處。“

    說到這里,中年書生忽然壓低了聲音︰”我剛才說走了嘴,干脆就全告訴你們吧。听說,她這次已招了二十四洞山客來援助那陳大舉。你們可別到處亂傳。這可是只講給你們听的。“

    道一听到最後,不由心頭一喜。許夫人來援助陳大舉,那麼找到陳大舉,必定就可以找到許夫人。

    只听那商人說︰”怎麼會外傳呢?張先生不愧是漳州萬事通。在下佩服得緊。“

    道一也拱手道︰”先生放心,在下一向守口如瓶。“

    中年書生卻白了他一眼︰”你這人到底是不是和尚?長得倒不錯,說起話來怎麼和俗人一樣?“

    道一心里一驚,意識到自己的談吐確是不像和尚,連忙說︰”啊呀,小僧剛入佛門,施主莫怪。“

    幾個茶客一同大笑。中年書生問︰”小和尚,听你口音不是本地人,在何處出家?“

    道一說︰”小僧一直在各地流浪,年前才在戴雲寺歸依佛祖。“

    ”戴雲寺,戴雲寺,“中年書生想了想說︰”啊,就是泉州北面那個戴雲山上的。那你跑到這里來作甚?這兵荒馬亂的。“

    對于這個問題,道一在路上早已想好。他未進漳州地界,就打听好漳州哪里有佛寺。剛才听中年書生說官軍在漳浦進攻陳大舉,便說道︰”小僧奉主持之命去漳州白雲寺傳封口信。“

    中年書生搖搖頭︰”你不知道白雲寺在何處?方才我說朝廷五萬大軍把漳浦圍得水泄不通。那白雲寺就在漳浦,你未必過得去呀。“

    ”啊呀,那可如何是好?“道一故作驚訝。

    中年書生想了想說︰”他先往南去試一試。軍爺見你是和尚,說不定就讓你過去了。“

    ”倘若過不去呢?“道一說,”望先生指點。小僧在此謝過了。“

    中年書生道︰”實在不行,你不妨去雇條船從海上過去。在漳浦海邊上岸,或許就繞過去了。就不知你身上盤纏夠否。“

    ”雇船要多少錢?“道一問。

    ”這我也不知,你自己去問船家吧。“

    道一再次謝過中年書生,便離開茶檔。他繞著漳州城城牆走,遇到一條向南的大路,問清楚此路通向漳浦,就上了路。沒走幾里便是一條河。橋上有官軍把守,過橋的人要出示腰牌或文書才讓過。

    道一問路人得知,南邊有很多官軍,過橋的人要有漳州府總管發下的行文。

    他不想回漳州城里再去弄什麼行文,看河面不寬,就沿河向上游走,來到一僻靜處,整好衣衫,運起輕功,從河面上直掠過去。過河後,再回到大路上繼續南行。

    南下的官道上隨處可見官軍。路兩邊的山丘植被茂盛,不時出現大大小小的營寨,旗幟飄揚,各種服裝的官軍隊伍進進出出。有的隊伍盔甲鮮明,士兵氣色飽滿,有的衣衫破舊,什麼式樣的都有,如同臨時拉來的市人農夫,還有的光著畫滿蛇紋的上身,象野人一樣。

    道一在路邊緩緩而行。或許官軍看他是和尚,雖然身上帶著劍,也沒來盤問。

    走了一個多時辰,他看到前面樹林間有一座破舊的小廟,四周無人,倒十分僻靜。

    道一注意到小廟前面的空地上豎著一塊大木牌,過去一看,上面寫著幾個大字︰

    “ 鄭虎臣誅賈似道于此。”

    道一暗吃一驚,賈似道可是故宋權臣,當道三十余年,把個朝廷弄得江河日下,縱有前線將領百般努力也無濟于事,後來他終于被革職流放嶺南,听說死于途中。在杭州儒生聚會上,葉李痛罵的正是賈似道。難道他竟然是在此被人誅殺?

    道一好奇心立盛,信步走到廟前,抬頭一看,匾額上寫著”木棉庵“三個字。原來是座尼姑庵。道一從未進過尼姑庵,也不知道身為和尚,進尼姑庵是否失禮。

    正在躊躇之際,卻隱約听到庵內傳來響聲,再凝神細听,竟似呼救聲。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元初小道士縱橫天下》,方便以後閱讀元初小道士縱橫天下第31章 尼姑庵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元初小道士縱橫天下第31章 尼姑庵並對元初小道士縱橫天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