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one.io,最快更新童年的種子 !
社長問我︰“你這麼得罪女霸王,她以後就沒有再找你事兒了嗎?”因為她的群眾基礎沒有了,她身邊的“大俠”也投降了。
二年級開始,學校就安排上早自習了,主要是背誦語文課本的經典片段和背誦自然課的知識。當時也就只有這兩門課是需要背誦記憶的。
一天早上,我到學校有些晚,在學校的大門口就听到一個男同學在背誦唐詩︰唐朝杜牧的《山行》,這位同學正在用方言背誦,再加上他那特殊的抑揚頓挫的奇怪的聲調︰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而且他還在一遍遍地重復著背誦,听起來感覺有些滑稽和搞笑。
我突然聯想到了每天晚上看新聞聯播的時候主持人說話的聲音,一直覺得那個聲音很好听,比我們平時說話都要好听。心想︰要是我們背誦古詩或者是背誦自然課的時候,用這個說話方式說出來該有多好听啊。
自從想到這個念頭,我就開始激動起來,上午上課前,我站在講台上跟所有人說這件事情,然後就開始模仿新聞聯播主持人說話的方式讀起了早上那位男同學背的唐詩《山行》,同學們听完之後哈哈大笑。同學們笑的肯定是早上那位男同學的聲音了,他那高嗓門足以讓教室里的每個人都可以听得到。我接著把二年級上冊學到的所有古詩都用這個方式讀完了。像宋代甦軾的《贈劉景文》,唐代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唐代李白的《贈汪倫》。同學們一直在鼓掌,像歡樂的小鳥一樣,每個人都模仿著讀了起來。我還特意幫早上那位同學楊天糾正了他的發音和朗誦方式。然後我跟同學們說可以試著把小學一年級學過的古詩也用這樣的方式練習背誦下來,然後比較一下是用方言讀的好听,還是這種新聞聯播主持人的方式讀的好听。
之後大家就在早自習或課間的時候用這樣的方式一遍遍地練習,從唐代駱賓王的《詠鵝》,唐代李紳的《憫農》,唐代李白的《靜夜思》,唐代白居易的《草》到唐代孟浩然的《春曉》等。有一段時間,大家還興起來比試誰朗誦的好。這個事情很快就傳到了老師的耳朵里,他跟大家講︰“新聞聯播主持人說的話叫普通話。其實我們現在還不流行,如果大家都認為普通話好听,那以後我們上課就用普通話上課好了。”
于是從二年級開始,我所在的小學就開始慢慢地推廣普通話了。楊天同學是屬于班級里大周真旁邊的“大俠”,每每大周真需要欺負誰的時候,就讓這些“大俠”把這些同學夾起來扔在座位上。
這個事情發生後,他下課之後,竟然默默地走到我的座位旁邊,說了一句︰“謝謝你啊。從現在開始,我叫我的那幾個哥們以後都听你的話。”
我听完竟不知道如何回答他,只是默默地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