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荒大時代!
嚴冬將至,寒風已率先席卷于天地之間,生靈萬物都在為冬季做最後準備。
草原上、叢林中、湖泊邊,一群群食草獸四處奔騰,躲避肉食動物的追殺。
某座石山腰部,不少身穿獸皮、手持石矛的兩腳小獸從洞穴中走出,前往各處尋覓食物。
這些兩腳小獸屬于一個叫“夏部落”的人類勢力,他們已經在此繁衍三百多年,不過如今已是越來越衰敗。也許是今年,也許是明年,他們就會被獸潮吞沒、或者被異人滅亡,這座地理位置不錯的石山也將迎來新主人。
山腰石洞的一個昏暗小隔間內,辰楓與四個身穿獸皮衣的少年圍在一起,看著一個大陶罐發愁。
這是他們儲存私人食物的容器,可沒幾天就要到冬季了,里面還是只有淺淺的一層肉干。
“哎。”辰楓嘆息一聲。
他本是名普通大四學生,七天前,他在江邊正準備釣魚,突然有束白光照在他身上,結果他莫名其妙就到了這個處于新石器的時代,就連身體都換成了一個十六歲少年的,腦海中還多了些那少年的殘缺記憶。
更讓他郁悶的是,在這里,有凶獸肆虐,還有可怕的異人存在,人類只是個掙扎在生存線的弱小種族,他所在的夏部落都不知道還能撐住多久。
“阿楓,怎麼辦,只有這點食物,我們在冬天會被餓死的。”掛著鼻涕的毅顯得非常焦慮。
“讓我再想想辦法。”辰楓用地道的夏部落語言問答,他也有些發愁。
這世界長達兩個月的冬季非常可怕,不光有極度的嚴寒,還有肆虐的獸潮,他們在冬季都不敢走出石洞,只能靠儲存的食物熬下去。
但問題是,他們部落儲備的食物根本就不夠。
去年這時候,他們偶爾還能吃飽一頓,但後來還是有兩個伙伴被餓死;到了今年,幾乎天天都是餓肚子,如果自己不多存些食物,他們五個無依無靠的少年可能會在冬季餓死一大半。
這季節,部落每天都會分兩次食物給他們,每次都是拳頭大的一塊肉干,還有些又苦又澀的果子。
他們把三分之一的肉干存了下來,可惜到現在還是只存了一點。也許等部落存儲的食物消耗殆盡,五個少年只能喝水飽腹。
辰楓看看外面,確定沒有人注意這邊,特別是沒有其他小孩注意這邊後,辰楓把陶罐藏到隔間的角落里,心中繼續思索應對辦法。
節流的速度太慢了,一定要開源才行,不過開源很難。
向部落里的大人要一點他們私人存儲的食物是有可能的,但如果這樣,別人在挨餓的時候,你拿出向他們要的食物給自己吃,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現在離冬季正式到來只剩三四天,自己去打小獵物也不太現實,離部落近的地方已經被掃蕩一空,離部落遠些的地方又太危險,他就因此死過一次。
準確的來說,是身體的前主人因此被毒蛇毒死過一次。
好在當時有條機靈的小狗跟著他,那條小狗及時跑去找人,才抬回了辰楓的身體,不然他可能已經變成一坨糞便。
比辰楓稍小一歲的鐵拳提議道“不如去竹林找小獸,要是運氣好就能找到很多了。”
“不行,別人找過很多遍也只有一點點收獲,我們運氣不一定就會好,到時走多了路,肚子還容易餓。”辰楓覺得這種辦法不太現實。
“那我們去江邊抓魚,說不定就能抓到很多魚了。”鐵拳又提議。
“可我們太弱了。”毅有些泄氣,“江邊有長腳的魚,我們一靠近,就會被拖進水里吃掉。”
“那總比餓死好,也許我們抓了很多魚,還能回部落呢。”鐵拳比較樂觀,他對這一切都不服氣,總想去試試。
“等等,我們再想想。”辰楓非常郁悶,有大回報的地方太危險,不危險的地方,他們忙活一天,所得食物能補充的能量比耗損還多,根本沒法干。
辰楓小時候生活在農村,一般的常識都比較清楚,盡管這世界不是地球,但也有些相似的地方,比如這里就有松樹、有竹子,他試圖從中找出方法。
半晌過後,辰楓心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挖竹筍!
在他老家,竹筍一般是春季長出地面,不過在冬季也可以從落葉層下面找到,就是不知道這世界的秋末能不能找到竹筍。
想到就干,辰楓站起身說道“我們去找竹筍!”
四人聞言,眼楮一亮,可稍一想,又有些疑惑。
“現在就有竹筍?”
“我們去竹林看看,也許現在就有。”辰楓還是想試試。
“好。”四個少年連忙答應,反正他們待在這里也沒事情做。
辰楓從旁邊放工具的地方拿出一根石矛,這是出門必帶的,不然遇到危險的東西,空著手會很麻煩。
毅還拿了把耒耜l isi,這東西長得有點像鏟子,是用木棍和獸骨做的,他們一般用來挖植物根睫。
再帶上獸皮袋,一行五個少年起步出發。
在昏暗的火光下,他們沿著長長的過道走出大石洞。
“旺財。”辰楓朝洞口撒歡的幾只小狗呼喊一聲。
有條肉乎乎的黃色小奶狗擺擺耳朵,轉頭看向聲音傳來處,見是主人,它瞬間萌萌的咧嘴一笑,搖晃著小尾巴跑過來。
“走,我們去找食物。”辰楓抱起旺財,笑著摸摸它柔軟的狗頭。
一行人匆匆趕到後山的竹林邊緣。
辰楓不久前才被蛇咬,這時到了野外,他還有些發虛,生怕剛進竹林又竄出條竹葉青。
把小狗放下,辰楓握緊手中石矛,憑感覺四處戳戳,見真沒有任何活物,他再一想,這時候的蛇類應該是冬眠了,這才放下心來。
從毅手中接過耒耜l isi,辰楓與他們滿懷希望的一起進入竹林。
耒耜l isi耒耜是我國神農發明的農具,用于農業生產中的翻整土地、播種莊稼。後來,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人們又將耒耜發展成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