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婉寧顧俊!
“正事兒?什麼正事兒?”張廠長漫不經心地問道。
“談一談咱們利民食品廠接下來要研發的新品種。”
隨著徐婉寧話音落下,張廠長的眼眸瞬間發亮。
他調整了一下坐姿,迫不及待地問道“婉寧啊,我的好同志,你快告訴我,你又想到了什麼好點子?”
“咱們把思路打開,方便食品,不一定非要面嘛,咱們可以做粉絲,餛飩,米飯等等。”
“你別等等了,你先等等吧!”張廠長打斷徐婉寧的話“粉絲,餛飩,米飯,說起來簡單,但要做成方便食品,可比登天還難!”
“比登天還難,不正好證明了有成功的可能性嗎?”徐婉寧拍著胸脯“交給我,讓我來驗證一下,咱們的理念是否能變為現實。”
張廠長勉為其難地同意了。
“婉寧開口,那肯定是沒問題的,我看好你!有什麼要求你盡管提,咱們廠子絕對百分百地配合你。”
徐婉寧跟張廠長討要了紙筆,寫了密密麻麻的一張紙。
“張哥先讓人將我要的東西準備好。”
“這個簡單。”張廠長打了內線電話,物資部主任用最快的速度狂奔而來。
“徐同志又有什麼新主意了?”
徐婉寧“錢主任還真信得過我。”
“那可不!徐同志每次寫清單,不都是要創造奇跡嘛。”
奇跡不奇跡的,徐婉寧暫時還無法確定。
她正在絞盡腦汁地回憶方便餛飩和自熱米飯的制作方法。
至于方便粉絲,制作方法和方便面大同小異,她等會兒就能教會廠子的員工。
在後世,方便餛飩和自熱米飯,是二十一世紀才冒出來的產物。
倒不是因為之前沒有人萌生過這樣的想法,單純是因為所需要的東西太過苛責。
而徐婉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容易成功。
她倒是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何不妥之處,雖然借鑒了他人的研究成果,但她的主要目的,一來是方便百姓的生活,二來是拉動經濟發展。
反正靠這幾樣東西掙到的錢,她一分都不會自留,全部都會用到慈善機構,幫助病人。
這樣一來,她的心理負擔就小多了。
徐婉寧用一下午的時間,教會了工人們制作方便粉絲。
又研究透徹了方便餛飩的做法。
至于自熱米飯,則失敗了。
一來是自熱米飯里自熱包需要用到的物質,很多如今世面上都買不到。
當然最重要的是,如今雜交水稻尚未研制成功,能頓頓吃白米飯的只是極少數的人家,條件一般的基本上都是二合一或者三合一的米飯,條件差的,甚至連米飯都吃不上,頓頓紅薯土豆這樣的粗糧來填飽肚子。
而糙米最難熟,即便是用大火煮,都需要大火至少煮半個小時,並且大部分糙米還要提前浸泡。
而自熱包燃燒持續的時間太短,壓根兒不適應糙米。
徐婉寧到底不是土生土長的七十年代的人,對于這個年代的一些常識,要麼是從長輩口中听說,要麼是網絡科普,所以,對于很多事情她都的感觸都不深,才會犯這樣的錯。
“張哥,我的想法還是太過幼稚,自熱米飯肯定是做不成了。”
“做不成就做不成。”張廠長捧著個大碗吃著餛飩“婉寧啊,你得答應我,方便餛飩一定要做出來,而且一定得是這個味兒!”
這也太好吃了!
張廠長的話,又給了徐婉寧啟發。
速凍水餃,速凍餛飩,速凍包子,速凍燒麥等等一系列的速凍食品,都是可以操作的。
但不是現在。
至少要等個幾年十年,家里擁有冰箱的家庭越來越多以後,這個計劃才能進一步實施。
目前,還是先將方便粉絲和方便餛飩做好。
“這個餛飩的餡兒,是我自己調的。我會將這個配方寫下來,以後咱們做餛飩,就按照這個標準來。”
“好好好。”張廠長笑的眼楮都眯成了一條縫“我有預感,方便餛飩肯定能大賣!”
雖然味道單一,不像方便面似的有多重口味可以選擇。
但方便面說白了只是面,但餛飩有菜又有肉,口感更加豐富。
徐婉寧還念著回家陪孩子們,再加上她需要將方便餛飩的步驟再精進一下,因此跟張廠長提出了告辭。
方便粉絲的做法她已經教出去了,接下來就是員工們自己摸索,熟悉,等他們熟練以後,就會投入到生產線上。
那就不屬于徐婉寧能管的範疇了。
徐婉寧騎著自行車回到家,家里只有徐母在。
“媽,孩子們還沒回來?”
“早上寫完了作業就出門了,中午回來吃了個飯,連午覺都沒睡,一個個就如同脫韁了的野馬,都出去串門了。”
林母笑道“平時我還覺得初念這孩子性格過于穩重了點,明明比錦初還小上半歲,但看起來就跟姐姐似的。現在好了,初念那丫頭瘋起來可絲毫不弱于錦初呢。”
尤其是那嚎叫的嗓門兒,吵得林母腦仁兒疼。
“孩子嘛,活潑好動才是天性,初念平時有些太壓著了,瘋一點才好呢,才有個孩子的樣子。”
“說的倒也是。”
徐婉寧見林母正在踩縫紉機,好奇地問道“媽,您在給誰做衣服啊?”
“�砥@懊娑 慕鵂蟻備荊 萍 憒┐囊路 每矗 宜盜撕眉復蝸肴夢乙哺 雋繳硪路 N沂翟謔寢植還 躍痛鷯α恕! br />
林母比了三根手指“布料她自己拿,光手工費,一件給我十五呢!”
兩件就是三十。
听起來不多,但林母速度快,兩天就能做一件,也就意味著,她四天就能掙到三十塊錢。
對于半截身子都埋土里的老太太來說,這個收入,她還是很滿意的。
徐婉寧又想到了自己在火車上時閃過的念頭。
開一家服裝廠,和鞋廠。
但自從在羊城瞧見了那麼多款式相對新潮,且價格便宜的衣服後,徐婉寧的念頭卻有些動搖。
“媽,平時找您做衣服的多嗎?”
“還行吧,大多都是你這個年紀的小媳婦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