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听起來似乎就和用腳投票差不多,顯得評委不負責任。
實際上小孩子可能會比評委更加負責一點,只不過小孩子投票的標準和大人不一樣。
斯嘉小時候就喜歡投奧斯卡的票,小吉伯特從來就沒填過那張單子,都是斯嘉代勞的。而斯嘉小時候投的那些電影,和最後的獲獎名單也相去甚遠。
雖然組成奧斯卡評委陣容的人數高達六千多,最新的統計數據是已經接近七千人了。
但每年奧斯卡選出來的影片,總是符合各種正確,選出來的都有著爭議,有時候還會產生水貨。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這些奧斯卡評委不負責任。
想想也是,當評委又沒有工資拿,而且頒獎季那些電影的發行方送禮,將近七千人分也分不到多少。
通常時候,電影的發行方只會搞定一個團體的主要話事人,話事人說投這部電影,這些人也就跟著投這部電影。
這也是為什麼韋恩斯坦影業能夠在奧斯卡年年有斬獲的原因,他們掌握了這個訣竅,並且舍得花資源。
難道那些大公司舍不得花資源嗎?並不是。而是相比奧斯卡,大公司更在意的是暑期檔,更在意市場成績和公司股票。
所以說,韋恩斯坦兄弟選擇的其實是大公司放棄或者不要的路線,競爭力沒有那麼大。
但如果你讓哈維•韋恩斯坦來擔任迪士尼的CEO,他立馬屁顛屁顛的跑過來。甚至為了當上CEO,他都能穿女裝給小吉伯特跳脫衣舞……
韋恩斯坦影業不到五億美元的市值,在二線公司里算不錯了。而迪士尼根據最新的股價,市值已經超過1500億,哪個份量更重不用多說了。
制定了奧斯卡公關計劃之後,安妮•海瑟薇就按照這個計劃去執行。
她頻繁的參加各種慈善活動,甚至還跟隨水果慈善基金會去到非洲,關注淨水計劃。
在一次非洲行的采訪中,安妮•海瑟薇表示自己很關注非洲孩子們飲用水的狀況。
“我注意到很多孩子喝的水都是不健康的,這容易導致各種疾病、寄生蟲,從而導致發育不良甚至死亡。
所以我這次跟隨水果基金會的淨水計劃組織,來到這里給孩子們打一口健康的水井。”
毫無疑問,這是作秀,不過安妮•海瑟薇也確確實實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帶來了幫助。
回去之後安妮•海瑟薇就發起慈善拍賣會,娜奧米•沃茨、卡梅隆•迪亞茲、查理茲•塞隆等香瓜莊園的姐妹們都參與進來。
此外還有 谷的富豪們和好萊塢的社會名流們,華爾街和華盛頓那邊也有人來。
最後這場慈善拍賣會籌集了兩千五百萬美元的善款,安妮•海瑟薇作為發起人,宣布這些善款都用于淨水計劃。
如果有多余的,也會用于修建學校,改善非洲孩子教育環境上。
值得一提的是,奧普拉•溫佛瑞也參加了慈善拍賣會。她畢竟是黑人,不有所表示也說不過去。
她宣布捐款三百萬美元,但實際上水果慈善基金會根本沒收到她的捐款。
其實這種事情很常見,很多明星都有賴賬的情況出現,而奧普拉•溫佛瑞就是其中的典型。
她經常在節目上炫耀自己捐了多少多少錢,但實際捐款其實並沒有多少,很多都給賴掉了。
而這一點小事很多人也不會計較,主要是沒有必要,所以奧普拉•溫佛瑞反倒有個慈善女王的稱號。
當然了,人家也懂事,雖然不是奧斯卡的評委,但有影響力。
在電視節目上奧普拉•溫佛瑞就盛贊安妮•海瑟薇,說她有新時代的女性力量。
考慮到如今女權主義的盛行,對安妮•海瑟薇的沖獎是一種幫助。
除此之外,迪士尼還重點攻略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項,湯姆•克魯斯個人也放在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獎項上。
很顯然,迪士尼很希望小吉伯特能夠拿到第三座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杯。
小吉伯特上一次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杯,還是在《魔戒3︰王者歸來》的時候,距今已經過去了十年。
迪士尼是希望,單獨合作以後,小吉伯特還能再拿一個奧斯卡最佳導演。
不過小吉伯特本人倒不是特別的在意,在他看來,奧斯卡獎項有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刻意的去追求。
你看小李子,為了奧斯卡都入魔了,最近又參演了鬼才導演昆汀•塔倫蒂諾的《被解救的姜戈》,發行公司正好是韋恩斯坦影業。
小吉伯特還問過小李子,有沒有和哈維•韋恩斯坦做一些菊花的事情,惹得小李子大怒。
“我沒有,我根本沒有,我喜歡金發長腿模特。”
全世界都知道小李子喜歡的是什麼,但有時候為了生活嘛,不得不做一些妥協。
但其實現在看來小吉伯特的勸說還是有點用處的,小李子至少把話听進去了。雖然依然是沖獎狂魔,但好歹保住了菊花,不用太綻放。
今年有志于奧斯卡的影片其實還不少,比如本•阿弗萊克自編自導,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逃離德黑蘭》。
這幾年奧斯卡的政治意味非常的濃厚,《逃離德黑蘭》這部影片毫無疑問非常符合當下政治氛圍濃厚的奧斯卡的口味。
此外李安也攜帶《少年派的奇幻飄流》來襲,目標同樣是奧斯卡。
影片在中國打出的口號是中美合拍,正好瞄準了中影想做中美合拍片的這個點。但實際一看更像是美印合拍的一部片子,雖然導演李安是中國人。
這算是一個冷知識,李安確實從來沒有加入過美國國籍。
此外還有維克托•雨果名著改編的《悲慘世界》,安妮•海瑟薇也參演了這部影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傳記片《林肯》,丹尼爾•戴•劉易斯主演。
另外一部來自法國的電影《愛》也備受贊譽,這部電影在今年的戛納電影節獲得了金棕櫚大獎,並打算參與奧斯卡的角逐。
而大衛•埃里森的妹妹梅根•埃里森擔任制片人的電影《南國野獸》,今年也要參與奧斯卡的角逐。
這部電影已經上映,但票房表現其實不算好,目前為止也不過一千多萬美元。
好在影片的投資沒有多少,如果能夠在奧斯卡上有所作為,還是有希望實現盈利的。
獨立電影就是這樣,盈利和回本通常是一個大問題。
通常一個獨立電影導演會對外說,自己沉澱多少多少年,這部電影自己多用心等等。
實際上這段時間,是他拉投資的時候,為了好听才會這樣說,顯得他很用心。
要是這些獨立電影導演和小吉伯特一樣不缺投資,保證這些導演們瞬間文思泉涌,一年拍三部都不是問題。
但很可惜,讓電影公司掏出一億美元拍商業片可以。但讓電影公司掏出幾百萬美元拍獨立電影,估計要磨嘰好久。
盈利的前景一眼就能看得到,不是投資越大風險越大,起碼對電影業來說就是如此。
因為沒有人會用一億美元來拍獨立電影,起碼大部分人都是如此。
不過從某種層面上來說,也是因為獨立電影導演們的堅持,才會讓好萊塢顯得沒有那麼的趨同。
有時候這些才華橫溢的導演們,確實能夠拍出一些不錯的電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