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抹脆弱的翠綠色,讓拉格納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楮,他揉了揉,又揉了揉,最終確定那不是自己因為過度疲勞而產生的幻覺後,這個在面對“偽神”時都未曾屈伏的鐵血漢子,眼眶竟不可抑制地濕潤了。
“發,發芽了,真的發芽了!”他顫抖著緩緩地蹲下身,像是在朝聖一般小心翼翼地用那只完好的手,輕輕地拂開了嫩芽旁邊的一粒小土塊。
他的小女兒更是直接趴在了地上,睜大了那雙充滿了好奇與欣喜的眼楮,一眨不眨地盯著那株小小的植物。
這個消息如同一陣颶風,在不到十分鐘內便傳遍了整座“鐵之心”。
很快,那間巨大悶熱,曾經被許多人當做笑話的“試驗田”船艙外圍滿了密密麻麻的人群。
他們不敢進去打擾,只是通過狹窄的舷窗和監控屏幕,伸長了脖子想要親眼見證那個“奇跡”。
當赫菲斯托斯和艾莉帶著技術團隊匆匆趕到時,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被無數雙充滿了渴望與激動的眼楮所包圍的盛況。
“快!快讓我進去!”
赫菲斯托斯興奮地推開人群,如同一個等待了數十年終于看到自己理論被證實的科學家︰“數據!我需要立刻采集它的生長數據!”
他沖到那株嫩芽旁,立刻指揮著手下的技術員架設起各種精密的檢測儀器——溫度、濕度、土壤能量殘留值、光照波長……一道道復雜的數據飛快地匯集到了他手中的數據板上。
“奇跡!簡直是奇跡……”
赫菲斯托斯看著那一串串堪稱“完美”的生長數據,鏡片下的眼楮亮得嚇人︰“我們真的在鋼鐵之城種出了生命!”
他看向一旁同樣激動不已的拉格納團隊,第一次用一種發自內心的敬佩語氣問道︰“拉格納先生,你們是怎麼做到的?明明這塊區域的‘土壤鎮定器’功率是最低的!”
拉格納咧開嘴,露出了一個樸實而又自豪的笑容。
他指了指那株嫩芽周圍,那些看上去平平無奇,但卻明顯比其他區域更松軟更濕潤的“黑土”。
“我們也沒做什麼特別的。只是按照祖輩傳下來的方法,把我們從那座小島上帶來的黑土按照最古老的方式進行培育而已。”
他說著從土里輕輕地捏出了一條正在緩緩蠕動的,通體漆黑但背上卻長著一排微弱發光斑點的“詭異蚯蚓”。
“是它們,幫我們‘吃’掉了土壤里那些‘有毒’的東西,又把土變得松軟。它們才是真正的大功臣。”
那幾條看上去毫不起眼的“詭異蚯蚓”,瞬間成為了整個實驗室的焦點。
赫菲斯托斯和他帶領的技術團隊如獲至寶,他們小心翼翼地,將這些小家伙請到了最高等級的生物實驗室中,進行了一場全面的“體檢”。
而檢測的結果,則再次震驚了所有人。
“難以置信。”
赫菲斯托斯看著顯微投影上那只正在分解“營養土”中有害能量物質的蚯蚓細胞,發出了由衷的贊嘆︰“它的消化系統簡直就是一個微型的生物質能量轉化工廠,效率比我們設計的‘土壤鎮定器’高了至少十五倍!”
這個發現讓之前一直對拉格納等人“復古”做法嗤之以鼻的老工程師老臉一紅,再也說不出半句話來。
事實,勝于雄辯。
自然界的進化奇跡在某些方面確實超越了他們那引以為傲的“蒸汽科技”,但赫菲斯托斯並沒有因此就否定自己團隊的努力。
“不,我們並沒有輸。”
他看著自己那台依舊在穩定運行的“土壤鎮定器”,眼中閃爍著更明亮的光芒︰“我們的設備雖然效率低下,但它勝在‘穩定’和‘可控’。它可以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工作,可以精準地將土壤的能量值,控制在我們想要的任何一個區間。”
“而‘詭異蚯蚓’最大的問題是,它的身體還在異化,除非長期進行監控,否則很可能異化為危險的詭異。”
他猛地一拍控制台,興奮地對所有人宣布道︰“我想我找到真正的方向了,把它們結合起來!”
接下來的幾天,赫菲斯托斯的技術團隊與拉格納的“自然派”團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地坐到了一起。
他們不再爭吵,不再互相鄙夷。
技術員們開始虛心地向那些幸存者們請教關于不同植物的生長習性,以及不同“益蟲”的培育方法。
而拉格納等人也開始努力地去學習和理解那些復雜的數據圖表,嘗試著用更“科學”的方式,去指導自己的種植經驗。
在沈歌的授意和阿萊的協調下,“生態部”誕生了兩個全新的緊密協作的小組。
“環境模擬組”,由赫菲斯托斯和艾莉負責。
他們的任務是利用科技手段為不同的植物創造出最適宜生長的精準可控的“微環境”。
比如,為喜濕的菌菇類,單獨開闢出恆溫恆濕的“洞穴船艙”;為需要強光的作物,設計出能發出特定光譜的功率更強的“太陽燈”。
“生物培育組”,由拉格納和他最得力的族人負責。
他們的任務不僅僅是種植,更是要去“培育”和“馴化”那些他們從荒島上帶來的有益的動植物。
他們開始大規模地繁殖那種“詭異蚯蚓”,甚至嘗試著去“雜交”出更耐寒,生長周期更短的土豆品種。
在這種全新高效的協作模式下,第一株嫩芽的出現仿佛是一個信號,緊接著是第二株,第三株,第十株,第一百株……
短短一個月內,那片曾經死氣沉沉的“試驗田”,便被一片充滿了生命活力的翠綠色所覆蓋。
土豆的藤蔓,倔強地在黑色的土壤中蔓延;
散發著熒光的菌菇,在陰暗的角落里茁壯成長;
甚至還有幾株從“極樂島”帶來的不知名的果樹,也在人工光照和精心培育下,奇跡般地開出了小小的白色花朵。
整座船艙不再是那個充滿了怪味的實驗室,而變成了一個真正充滿了泥土芬芳和植物清香的“室內田園”。
所有居住在“鐵之心”上的人,都把每天來這里看一看,當成了工作之余最治愈最充滿希望的一項“娛樂活動”。
他們會看到拉格納正帶著人小心翼翼地為土豆藤翻土、除草;他們會看到艾莉正指揮著小型工程機器人鋪設著更先進可以根據土壤濕度自動調節噴水量的“智能滴灌系統”。
他們甚至會看到一向不苟言笑的老工程師正戴著草帽,蹲在地里用最精密的儀器,測量著一片土豆葉子的“健康指數”,臉上帶著傻瓜般的笑容。
在這片小小的“伊甸園”里,不同出身不同理念的人們,找到了共同的目標,也找到了久違的“生活”的感覺。
當第一批土豆的藤蔓開始微微泛黃時,所有人都知道那激動人心的時刻終于要來了。
那一天,沈歌親自下達了命令,宣布全城放假半天。
數千名居民第一次不是因為戰爭或危機,而是為了一個共同的慶典聚集在了“伊甸園”所在的船艙外。
在萬眾矚目之下,拉格納這個城市的“首席農夫”,用他那只布滿了老繭的手,鄭重地挖開了第一株土豆的根睫。
隨著松軟的黑土被刨開,一個個圓滾滾的、沾滿了泥土的、大小不一的土豆,呈現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沒有歡呼,也沒有尖叫。
在場的所有人,無論是身經百戰的衛兵,還是學識淵博的技術員,亦或是飽經苦難的幸存者,在看到那些其貌不揚卻代表著“食物”和“新生”的土豆時,都只是靜靜地看著,眼眶一點點地變得濕潤。
阿萊走上前從拉格納手中接過了那第一個還帶著泥土溫度的土豆,她小心翼翼地,將其捧在手心,如同捧著一件稀世珍寶。
然後她走到了同樣親臨現場的沈歌面前,將這份沉甸甸的“果實”,鄭重地,遞給了他。
“我們……成功了。”她的聲音帶著一絲無法抑制的哽咽。
沈歌接過那顆土豆。
他看著手中這個在舊時代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食物,又看了看周圍,那一張張充滿了喜悅、激動與希望的臉龐。
即便是他那顆早已堅硬如鐵的心,在這一刻也不由得泛起一絲波瀾。
他,不僅僅是拯救了一群人。
他,和他帶領的這群人,在這片鋼鐵的廢墟之上,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之中,用自己的雙手重新創造了“文明”的根基——
種植。
他緩緩地舉起了手中的土豆,對著所有人。
“今天,我們種出的不是食物……”
“而是我們的未來!”
……
第一場豐收的喜悅如同一劑強心針,讓整座“鐵之心”都沉浸在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樂觀而又充滿活力的氛圍之中。
“生態部”的成功,極大地刺激了其他部門。
一場以“增產”和“發展”為核心的良性“內部競賽”,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有了穩定的食物來源,阿萊的“民政部”第一次廢除了嚴格的“配給制”,改為更加科學、更能激發勞動熱情的“工分制”。
每一個崗位都有了明確的工分標準,公民們可以用自己勞動所得的工分,去新建立的“中央倉庫”,自由兌換食物、淡水、甚至是……一些用回收材料制作的生活娛樂品,比如一副用齒輪打磨的棋子,或是一本手抄的故事書。
“私有財產”和“自由貿易”的雛形,在這座航行在無盡海洋上的末日堡壘中悄然萌芽。
凱爾和羅卡的“鐵心衛隊”也迎來了擴招,許多吃飽了飯對未來有了盼頭的年輕人踴躍報名參軍。
兩兄弟煞有介事地制定了嚴格的選拔和訓練標準,儼然一副要打造“末日最強軍團”的架勢。
一切都在向著沈歌最初規劃的藍圖穩步前進,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
這天清晨,阿萊和拉格納便帶著一臉的“愁容”走進了主控室議事廳。
“大人。”
阿萊將一份新的報告,呈遞到沈歌面前,臉上帶著哭笑不得的表情︰“我們的糧食……多得沒地方放了。”
拉格納也在一旁憨厚地補充道︰“是啊,大人。在首席研究員研發出一種新的詭能營養劑之後,那些土豆和菌菇長得太快了。立體農場的第一期船艙都快堆滿了,第二批種子眼看又要成熟了,再不想辦法處理就要爛在地里了。”
“……”沈歌顯然沒料到,有朝一日“鐵之心”這座鋼鐵之城,竟然會為食物太多而發愁。
在詭異生物組織提供的近乎作弊般的“營養土”和24小時無間斷的“太陽燈”照射下,“伊甸園”的產出效率,遠超所有人的想象,更別說赫菲斯托斯還研發出了新型的詭能營養劑。
城市的糧食產量,已經開始嚴重溢出。
“不僅是糧食。”
阿萊又指著報告的另一頁︰“我們的漁獵隊在更換了赫菲斯托斯新設計的‘聲吶驅趕’和‘電磁捕撈網’後,效率也提升了五倍。每天打撈上來的低階詭異海獸,多到我們的‘食品加工廠’連夜趕工,都處理不完。”
“我們……生產得太多了。”她最後總結道。
沈歌看著報告上那些代表著“過剩”的驚人數字,手指輕輕地敲擊著王座的桌子。
他知道,這不是生產出了問題。
而是……“工業”的水平,已經嚴重跟不上“農業”的發展了。
就像一個國家,能產出無數的糧食和礦產,卻沒有足夠的道路去運輸,沒有足夠的工廠去加工,沒有足夠的倉庫去儲存,這些豐富的資源最終只會變成一堆爛在地里的負擔。
“鐵之心”,遇到了它發展道路上的……第一個“瓶頸”。
“赫菲斯托斯,艾莉。”沈歌召集了技術部門的兩位最高負責人。
當他將阿萊遞來的報告擺在兩人面前時,一向自信的赫菲斯托斯也罕見地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大人,您說得對。”
他扶了扶護目鏡,坦誠道︰“我們確實落後了,所有的生產都依靠有限的幾台老舊機床和工人們的手工作業。這種效率別說處理現在這些‘過剩’的資源,連維持城市的日常損耗都有些捉襟見肘。”
“我們需要一場……工業革命。”艾莉在一旁補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