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甦謹忙著在亞剌比亞布防,和甦丹港形成對峙的時候,西洋艦隊也在天竺一帶被絆住,一時不得脫身。
倒不是有人敢找大明艦隊的麻煩,而是天竺這幫哥們實在太不消停了。
在西洋艦隊對恆河沿途各城,進行過威懾式轟炸後,他們倒是消停了許多,不敢對大明做什麼。
但被人莫名其妙的揍了一頓,身為這個世界上擁有最高貴血統的天竺婆羅門、剎帝利貴族,怎麼能忍氣吞聲的咽下這口鳥氣?
沒錯,大明我是打不過,但你一區區被帖木兒和金帳汗國聯手揍了的莫臥爾,也敢對我指手畫腳咩?
本來嘛,最初是天竺底層的士兵,拿著英國人給的武器,和莫臥爾拼起了命。
兩邊的武器裝備差不多,戰斗素養也差不多。
天竺有武器地利優勢,莫臥爾帝國有騎兵的優勢,雙方一時間倒也打了個旗鼓相當。
但隨著婆羅門和剎帝利的貴族老爺一生氣,局勢立馬變得詭異起來。
當初英國人給的這批武器,大部分精良裝備可是落在了剎帝利手上。
眾所周知,自打一千多年前雅利安人來了這里,就將這片土地分成了四等人。
最上層的婆羅門,就是純種的雅利安人,掌管著宗教和教育。
而僅次于他們的剎帝利則是軍人,而這個軍人不是指作戰在第一線的戰士,而是軍官,或者說軍閥。
這兩者構成了天竺的上層,也就是貴族,掌控著整個國家的話語權和政權。
而從第三等的吠舍開始,則是真正的平民,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和小商小販的工作。
至于最後一等人,則被稱為首陀羅,就是所謂的底層人,只能從事低賤的勞動。
並且,首陀羅是不被允許參與更高一等工作的。
至于還有一群被稱為達利特的,則是徹徹底底的奴隸層,只能從事類似于掏糞、殯葬和屠宰,這種被認為不潔的工作。
而天竺最牛P的,就是利用宗教愚昧他們的思想,讓他們認為自己只要好好听話,下輩子就能投胎成更高一等的人種。
不得不說,在忽悠這方面,三哥從來沒怕過誰。
而這一次剎帝利的出動,則代表著天竺貴族的震怒,勢要在莫臥爾身上打出自己的赫赫威風。
一開始的戰局確實很順利,拿著英國佬的先進武器和火炮,剎帝利的軍隊很快把莫臥爾騎兵打的找不著北,一度退到了北部高原。
而北部高原的身後,則是大明的烏斯藏宣慰司。
許是接連的勝利,讓三哥又有些膨脹,二話不說繼續對著莫臥爾狂轟亂炸,大有一副要把他們就地消滅的態勢。
可你說說你,打就打吧,好歹打準點唄?
結果不知哪個部隊的傻缺,也不知他是故意的還是故意的。
好幾炮直接歪到了姥姥家,轟到了大明烏斯藏列城的範圍,還掀翻了半個村的民居,死傷無數。
剛剛離開天竺的朱棣,和遠在大明京城的朱高熾一听,這還了得?
這他娘的不是妥妥的趁機報復嗎!
啥也不說了,干他!
西洋艦隊當場掉頭,殺氣騰騰的再次殺進了恆河,一炮轟碎了巴特納的大門。
天竺貴族一听大明又打回來了,頓時全都懵了逼。
不是,您不是都揍過我們了,我們也沒敢說什麼啊,咋還能再殺個回馬槍呢?
你咋說話不算話呢?
火急火燎之下,趕緊派使者再去求饒,順便問問大明爸爸這是發的哪門子邪火?
可等使者帶著消息回來之後,天竺貴族們不知該哭還是該哭。
誰能想到那群笨蛋,居然把炮開到人大明境內去了?
而且出了這麼大的事,居然沒一個人匯報的?
當即,婆羅門的老爺們一邊繼續派出使者,去穩住大明爸爸,另一邊趕緊派人去前線問責。
可剎帝利的軍閥們也覺得很冤枉。
他們又不是故意的,況且不過就是炸了邊疆的一個小村落而已,有什麼大不了的?
放在他們天竺,對這些賤民的死活,他們才不在乎呢。
實在不行,讓大明爸爸也炸他們幾個村子出出氣?
婆羅門的老爺們可不敢這樣回復朱棣,不然等待他們的,可能就不是拿幾個村子出出氣那麼簡單。
在他們再三溝通和表達願意賠償的誠意下,朱棣才稍稍消了一點氣,沒有繼續進攻。
但于此同時,烏斯藏的衛所開始頻繁調動,陳兵在列城邊境,安營扎寨,構築連環地堡、各種防跑設施‘噔’的一下立了起來。
這一次,大明的態度很堅決。
你繼續打你的,但有一點,你要是敢再把炮放到我境內,那咱的大軍可就直接殺過去了。
天竺這下毛了,連莫臥爾也不敢打了。
畢竟,誰又敢保證,他家的傻子會不會又一次記錯了坐標、開錯了炮,把大明這煞星徹底惹怒?
暫時得到喘息的莫臥爾一瞧,嘿,這不是有辦法了嗎?
要說這莫臥爾帝國,本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出現,可誰讓當初亦力把里被朱棣狠揍後,直接滅了國呢?
而帖木兒汗國也因此連帶著被削弱,實力大減,這就給了莫臥爾帝國崛起的機會。
他們直接佔去了原本帖木兒汗國和天竺不少的地盤,甚至一度佔據了克什米爾的上游,卡契。
天竺有兩條大河,一條就是神奇的恆河,另一條則是天竺河。
被莫臥爾佔據了上游,只要人家稍不開心,在上面築個大壩攔攔水,雨季直接一拆,天竺就等著發洪水吧。
因此,圍繞卡契爭奪天竺河上游的控制權,一直都是他們彼此之間最深的矛盾。
現在眼瞅著打不過天竺,莫臥爾動起了心思——
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現在大明西路大軍,正在對著帖木兒和金帳汗國狠揍呢。
作為被帖木兒狠狠踢過屁股的勢力,大明不就是最好的盟友嗎?
結盟,必須結盟!
二話不說,他們就派出兩路使者出發。
一路帶著禮物沿著烏斯藏進入大明境內,去這位帝國猛虎的京都投誠;
而另一路則迅速南下,到大海之上去找帝國猛虎的真正主人——朱棣。
去京都是禮儀,去海上才是真正的辦事。
只可惜,面對他們的結盟請求,朱棣連理都懶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