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氣惱謹弟又一次無情的拋棄了他,但看到甦謹發回的電報,朱棣還是決定暫時原諒這個‘拔D無情’的男人。
“對馬島。”
朱棣指著輿圖上,位于朝鮮南端外不遠處的海島︰“謹弟判斷,英國佬已在對馬島修建臨時機場和港口,要咱們小心戒備。”
姚廣孝點點頭,一臉嚴肅︰“前元也曾攻佔過對馬島,此處島嶼的地理位置不輸于耽羅島,確是一處屯兵的好地方。”
說完,老姚同學苦笑看著朱棣︰“陛下,需要貧僧發廷議塘報,將兵權還于甦大人嗎?”
“先不急。”
朱棣還沒說原諒甦謹呢,憑什麼給他兵權?
更何況現在戰況未明,自己就急著將兵權給他,豈不是說自己被嚇著了?
開神馬玩笑!
我,永樂大帝、大明第一北伐小能手、長在馬背上的男人,會怕了區區洋鬼子?
不過朱棣也不是莽夫,在戰局失利的情況下,自然不會貿然進軍。
“告訴輝祖,讓他收束兵力,將平壤一線先給朕守好。”
朱棣眼神冰冷,卻躍動著異樣的火光︰“朕倒要看看,這些英國佬還能玩出什麼花樣?”
“遵旨。”
...............
徐輝祖接到電報里傳來的聖旨,悄悄松了口氣。
他就怕陛下龍顏震怒之下,不管不顧的命令他出兵進軍。
在敵情未明的情況下,遠征軍很可能會再次吃個大虧。
不過看樣子,陛下還是曾經那個陛下,未曾有一絲絲改變。
接到聖旨之後,徐輝祖立即下令,依托大同江沿岸,以平壤、順川、南浦三城為主,構築百里防線。
深知英國人的武器犀利,靠以往的守城方法一定會吃大虧,徐輝祖按照戰前思路調整布防︰
“把晉國公給的那點東西全拿出來,讓工兵營按照布防圖去布置!”
“三日之後,我不想看到一個英國佬邁過老子的防區!”
“喏!謹遵大將軍命!”
隨著徐輝祖一聲令下,大明遠征軍的倉庫被全部打開,一件件知名或不知名的物資、裝備被拖了出來。
工兵營三千多名士兵,帶著役夫迅速投入到布防工程中。
僅僅三日,一座座火力地堡、崗哨、碉樓、戰壕、觀察哨拔地而起,蔚為壯觀。
哪怕是原本的城樓防御,均被徐輝祖下命拆除,改成了防御火炮為主,水泥鋼筋混合的堡壘。
有些不適合改造的城牆,則被他做成了誘靶,旨在消耗敵軍的火藥。
以平壤為中心,大同江為依托,阿虎飛嶺山為屏障的平壤防區,僅僅三日就初具雛形。
剩下的就是在接下來的時日慢慢加固、調整。
工兵營將地堡搭建好後,主要精力就放在戰壕的修建中。
一旦接敵,戰壕就是戰士們的生命線,也是最重要的一個位置。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英軍參戰的具體部隊編制、人數,以及火力配備。
但徐輝祖清楚,接下來他們的日子不會太好過,必然面對英軍的全方位進攻。
就在布防初步完成當夜,他收到了甦謹的電報。
雖然甦謹也不清楚英軍的具體參戰人數,但他料定接下來的戰事,徐輝祖這邊必然要承受更多來自正面的沖擊。
而他的主要精力,也必須放在防御戰術上。
好在過年的時候,甦謹就和他聊了不少關于防御熱武器的戰壕、陣地構建的問題,他亦深以為然。
尤其是在戰壕的布置上,滿滿的全是細節。
比如在大同江沿岸的戰壕布置,可不是僅僅挖個壕溝那麼簡單。
防炮洞、貓耳洞、連環洞、隱蔽所、十字交通溝等等,具一一早有標注,形成規範。
甦謹明確要求,所有觀察哨之間的距離決不能過遠。
尤其要在高地之間,建立足夠的防御支撐點,並建立、形成網狀戰壕結構。
陣地與陣地之間距離,要在控制在八里地之內,以六里為佳。
在主要戰壕之間,至少建立2——3條交通壕,以及隱蔽所和貓耳洞的挖法等等,十分繁瑣而又細致。
硬件配置完,軟件的要求也不會少。
甦謹提出,不僅主力部隊要嚴格按照士兵操律規範位置,不得擅自調動外,
預備隊集結的位置也十分講究,必須保證能以最快速度,到達任何一處需要支援的位置。
同時構建起的每一道防線交匯之後,必須呈網狀且能讓火力形成立體化,達到防御的理論最佳化。
徐輝祖初听到這些理論的時候,覺得甚是不錯,頗為贊同。
但當他行軍之時慢慢回味,再結合眼前的戰場形勢,頓時對甦謹驚為天人!
他怎麼也想不通,甦謹打過的最大的仗,也不過是剿滅數千人的海盜土匪,
為何會對大兵團作戰如此精深?
他提出的每一條構想,甚至壓根不需要徐輝祖去質疑或者改變,就像是早已在戰場實踐過無數次一樣。
有時候他忍不住懷疑,即便是陛下親自來前線,恐怕也做不到如此完美的布置吧?
對于能直接抄作業這種事,徐輝祖自然沒有剛愎自用的念頭,
更不會覺得這是甦謹的東西,自己用起來丟人。
他當即直接照抄,再加上自己對戰防的理解,進一步完善了陣地布防。
徐輝祖心里清楚,這場防御戰能否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各個火力點的火力持續性,以及生存率的高低。
所以第一道防線,往往是最重要的。
因為這是一道需要保證持續輸出的戰壕。
那麼在這道戰壕上,如何布置火力點,就是最為關鍵的任務和難題。
然後就是第二、第三道,甚至是第四道防線的布局,以及防線側翼火力掩護的處理。
還有隱蔽所、彈藥所如何布置?
如何才能提高步兵在戰壕中的機動和補給能力...
僅僅幾日,徐輝祖就感覺自己腦漿子都快燒干了。
若不是有現成的作業可以抄,他甚至懷疑自己會不會像伍子胥一樣,一夜之間白了頭。
就在徐輝祖忙著布置,和對陣地進行微調的時候,對岸英國佬的第二皇家集成旅,已將沙里院攻破。
同時,英國皇家第三艦隊,就是偷襲李景隆部的那支艦隊,也開始向位于南浦西南的甕津城發起進攻。
徐輝祖本想著穩定平壤防線後,再南下將甕津繼續鞏固。
只可惜英國佬不給他這個時間。
無奈之下,只好下令甕津部隊棄守這座孤城,調兵退回南浦駐防。
而平壤一線的大戰,也將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