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只想做一個小縣令啊

第610章 永樂新政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手抽的雞蛋 本章︰第610章 永樂新政

    建文四年,正月二十八。

    朱棣帶百官祭拜完太廟,沒幾日便宣布登基稱帝,並定于次年元月元日,改年號‘永樂’。

    雖然現在還是正月,但朱棣最終還是選擇在這一年,繼續建文的年號。

    之後,就是熟悉的論功行賞和殺雞儆猴的環節。

    丘福升為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國公。

    張玉前世勇闖敵陣救朱棣,力竭戰死,靖難成功後,追封榮國公,謚忠顯,後追進河間王,改謚忠武。

    不過這一世朱棣安全的很,也不需要他救,但最後還是加封榮國公。

    朱能累功升至左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國公,加太子太傅。

    姚廣孝最終拒絕了朱棣的封王,只答應任僧錄司左善世,加太子少師。

    而功名最顯赫的當屬中山王徐家,一門兩國公。

    徐輝祖襲爵魏國公不變,卻掌了五軍都督府左都督。

    但在他身邊,還有李景隆掌著右都督的職位牽制。

    徐增壽則被進榮祿大夫、右柱國,進爵定國公,子孫世襲。

    當初靖難‘抵抗’的那些老將,結局也不一。

    郭英出了胸中一口惡氣,心滿意足。

    他知道自己不會受朱棣的信任,急流勇退,謙辭了晉國公的機會,養老去了。

    但朱棣仍將其‘侯爵’之位,改為‘世襲罔替’。

    至于耿炳文,雖然也保住了他的爵位。

    但他知道從此之後將不再受皇帝信任,帶著老小回了鳳陽。

    李景隆雖然爵位沒法升,但掌了右都督的職位,實權卻是極大。

    唯獨靖難最大的功臣,甦謹,卻在封公的詔書上一字未提。

    不少官員甚至暗自猜度,是不是甦謹軍功太甚,功高震主,朱棣開始忌憚他了?

    有些人,已經忍不住開始眉飛色舞。

    要說這永樂朝,這些官員最怕的是誰?

    恐怕並不是眼前這位,能決定他們生死的永樂大帝,而正是這位聲名不顯的‘酷吏甦’。

    這小子在洪武朝的時候,就沒少跟他們作對,現在都到了永樂朝,也該消停消停了吧?

    要是這位新帝仍像洪武爺那般‘寵幸’甦謹,他們的日子還過不過了?

    果然,在之後的安排上,他們就看出朱棣真的對甦謹‘不滿’了。

    齊泰、黃子澄,在朱棣登基的第三天,就被下令滿門抄斬。

    齊泰全家被殺的就剩一個六歲的兒子,還被流放到了西域。

    用朱棣的話說︰你齊泰給建文出餿主意害死我二哥,那就用你兒子,去給我二哥守靈贖罪去吧。

    黃子澄也沒好到哪去,全家幾乎死絕,

    剩余車輪以下孩童、老邁全部流放,婦孺充入教坊司。

    翟善、王純州、郭允道等官員被罷黜。

    雖然逃過一劫,但只能歸家‘思過’,終身不得邁出家門一步。

    五服之內,不得參加科舉。

    凡在任親屬皆罷免官職歸鄉,有功名者奪取功名,終身禁考。

    禮部尚書陳迪、刑部尚書孫顯,罪名不顯,官降三級留用。

    但陳迪、孫顯降級留用以後,注定也只能是閑職,再不可能涉足權利中心。

    六部尚書唯一‘躲過一劫’的,是原工部尚書鄭賜。

    鄭賜遷戶部,任尚書,不降反升。

    而原本的六部,也紛紛換了主官。

    吏部尚書由徐增壽兼任,戶部鄭賜主管。

    對兵部的安排,朱棣學了親爹,暫時虛設,並不設置主官,由姚廣孝暫時管著。

    倒不是朱棣沒有信任的人。

    丘福、朱能、張玉,無論哪一個,都足以坐這個位置。

    但朱棣有自己的想法。

    未來幾年對外的征戰無數,這個位置無論放誰,都不如自己直接管著方便。

    刑部尚書則召回了老臣李仕魯,同時都察院也由李仕魯管著,這也算他的老衙口了。

    而並稱三司衙門的最後一個衙門——大理寺,則召回了老臣任亨泰。

    其實朱棣一開始,是想讓任亨泰至少兼一個部,最好是戶部或者刑部。

    但任亨泰以年邁為由,多次拒絕了朱棣的請求。

    若不是三日之前的一次徹夜長談,明白朱棣的苦心後,這個大理寺卿恐怕也不會兼。

    但最後的兩部——工部、禮部的尚書人選,卻讓所有人都驚掉了下巴。

    甦謹。

    官員們都以為自己听錯了,甦謹怎麼會一人兼兩部尚書?

    甦謹任尚書不奇怪,就憑他靖難的功勞,封個王都沒什麼好奇怪的。

    原本所有人都以為,甦謹這一次至少也得被陛下安排到吏部,或者戶部這兩個天官中的天官位置。

    可沒想到,僅僅是個‘不起眼’的禮部和工部?

    一個主管外交、禮儀和教育,一個主管將器營造和治水,這可都是苦差事啊。

    所有人都有些看不懂朱棣的安排。

    要說不重視甦謹吧,一口氣給了兩個尚書位置,雖然是暫時的。

    要說重視吧,偏偏給的是這種出力不討好的活。

    有些人心里隱約開始篤定,這一定是甦謹‘失寵’的前兆。

    尚書給你倆,爵位就別要了,也方便陛下下一步收拾你。

    嗯,一定是這樣。

    要是甦謹知道他們的想法,八成會不屑一顧的撇撇嘴。

    你們這些無知的凡人啊...

    你們可知朱老四當初準備給咱封什麼王?

    一字王!

    當時朱老四都說了,除了‘燕’這個字外,秦楚齊晉趙魏韓,隨便他挑,還全是實封!

    只不過甦謹一點興趣都沒有,當時就拒了。

    開玩笑,你朱棣封我個王,就想綁架我給你干活?

    那西大陸將來都是咱的,爺高興給自己封個‘美王’都行!

    等等...美王...美猴王...算了,甦謹暫時對做天命人沒興趣。

    比起六部官員任免,新增加的三個部門才更讓人好奇。

    隸屬于戶部的農閣,隸屬于吏部的醫閣,以及隸屬于禮部的學閣。

    三閣的地位僅在六部之下,由三部與陛下直接統轄,且有單獨上奏的權利。

    主官暫由侍郎充任,從三品(尚書正三)。

    從名字就能很清晰的分辨職能,以及成立三閣的初衷——農業、醫療、科舉。

    這是與甦謹夜談之時,甦謹堅持要做好的三大民生。

    用他的話說,這幾件事只要做好,大明百年無憂。

    但民生做得好,某些人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果然,當朱棣的下一句話說出來後,某些人的心思瞬間涼了半截。

    “從今以後,國子監隸屬于學閣直轄,凡科舉、提學諸事,皆由學閣署理。”

    百官驚詫。

    但更震驚的還在後面。

    “從今而始,科舉將不再沿襲舊制。”

    朱棣此言一出,所有人的眼楮齊䥅䥅的飛向了他。

    朱棣環視眾人一圈,微微笑道︰“大師,你來說吧。”

    “貧僧遵旨。”

    而姚廣孝接下來的話,則徹底改變了沿襲千年的科舉制。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我只想做一個小縣令啊》,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我只想做一個小縣令啊第610章 永樂新政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我只想做一個小縣令啊第610章 永樂新政並對大明︰我只想做一個小縣令啊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