甦謹依依不舍看向皇宮的方向,卻被任亨泰拉著漸行漸遠。
直到尋到一處小茶肆,老任才拉著他直接走了進去。
“店家,尋一處雅間。”
“二位樓上請!”
尋到包廂落座,任亨泰放開甦謹的手,笑眯眯的打量著他。
甦謹都快被他看毛了,苦笑道︰“任大人,下官只是與您開個玩笑,您老別當真。”
“為什麼不當真?甦大人不是說有好茶嗎?快快取來!”
去皇宮看砍頭,甦謹哪里會隨身帶著茶葉啊?
無奈之下,他只好喊來一個小廝,隨手給了幾錢銀子,讓他去青絲坊去取些茶葉。
“任大人,您有什麼事找下官就直說吧。”
“不急,不急。”
任亨泰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微微眯著眼︰
“一直听說福建所產白茶沁人心脾,老夫等你的好茶來了再說。”
茶肆位于正陽門外,距離籃橋尚有一段距離。
饒是小廝收了錢賣命的跑,過了將近大半個時辰才趕回來。
按照甦謹的吩咐,取來茶具和開水後,小廝就退了出去。
甦謹一邊沖茶,一邊琢磨任亨泰找他的用意。
“任大人,請。”
“嗯...”
慢慢飲了一口茶,任亨泰眼楮一亮︰
“久聞福建白茶入口芬香,回味無窮,果真名不虛傳!”
“任大人您就別逗下官玩了”,甦謹苦笑︰
“下官進貢進京的白茶,少說也有千斤,您就沒喝過?”
“那不一樣”,任亨泰擺擺手︰“此茶乃甦大人親手所制,味道自然不同。”
任亨泰雖在說茶,但似乎卻別有深意,甦謹眼眸微微低沉,笑笑卻不說話。
任亨泰滿意的點點頭。
倘若甦謹真是黃毛小子,急不可耐的一直追問自己,他怕是喝完茶就會直接告辭離開。
通過方才的觀察,任亨泰看出甦謹雖然表面浮夸做作,實際心思卻重的很。
“甦大人,你可知老夫尋你何事?”
甦謹笑笑︰“不是喝茶嗎?”
任亨泰哈哈大笑︰“不,老夫是向甦大人求教來了!”
“任大人別鬧”,甦謹苦笑擺手︰
“您可是洪武二十一年的狀元,短短六年時間便官至吏部尚書,下官如何能教任大人?”
“您這可是在罵下官啊。”
任亨泰臉色漸漸變得嚴肅︰“不,老夫是真心求教。”
甦謹一愣,倒茶的手為之一滯,茶水險些潑了出來。
他將茶壺放下︰“任大人此言何意?”
任亨泰從茶碗用手指蘸了蘸水,輕輕在桌上寫下了兩個字——
安南。
甦謹有心想問,卻見任亨泰一臉高深莫測的樣子,顯然是不想直說。
“讓我猜嗎?”
有時候,甦謹覺得這些人真是無聊,有什麼話不能直說,非得學那神棍?
安南...安南...
甦謹絞盡腦汁的回想,安南能有什麼事?
安南就是現在越南的一部分,自漢唐以來一直是中華的屬地。
不過這國家不太老實,一直游離于中原政權的邊緣,反復橫跳。
到了元末的時候,因為中原戰亂不斷,安南又一次趁機脫離中華版圖。
等老朱建立大明後,安南的陳氏王朝眼見惹不起,立即向明廷修貢。
老朱亦封陳家為安南國王,兩國就此再次建立了宗藩關系。
但這陳日�見到大明邊疆一顯松懈,立即發兵北上。
安南越過元代界牌兩百余里,佔領了大片土地。
主打的就是一個偷襲。
老朱聞訊大怒,立即下旨申斥,並命令其歸還土地。
然而安南這小猴子擁兵自重,又仗著山高林密,地勢易守難攻,理也不理,強勢拒絕歸還。
當時大明處處需要休養生息,老朱不想輕易用兵,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但這,早成了老朱的一塊心病。
直至老朱殯天,朱棣搶了佷子的皇位,被安南搶走的土地都一直沒有拿回來。
直到朱棣上台後,經過幾年的勵精圖治恢復國力,才有能力征安南。
即便是這樣,也一直到了永樂十一年(1414年),張輔第三次進入安南,才活捉了陳季擴,連其妻子一起械送京師。
但之後大明也沒有好生治理這塊飛地,導致叛亂叢生,反復鬧獨立。
甦謹的神色忽明忽暗。
他知道任亨泰作為禮部尚書,曾幾次出使安南。
但這一次忽然把自己拖到茶肆來,又是為何?
“任大人,您要出使安南?”
“不錯”,任亨泰點點頭︰“前些日子陛下尋老夫,商議明年出使安南的事宜。”
甦謹奇怪,你出使就出使唄,又關我屁事?
我又不是廣西布政使。
忽然,甦謹的心頭隱隱跳了一下,似乎老朱是想...
他不願摻和這件事,旋即苦笑︰“下官為人蠢笨,猜不到大人尋我何事。”
“下官公務繁忙,就先告辭了。”
說著站起身就要走。
可剛剛到門口,任亨泰忽然笑道︰“甦大人,你辦這玄武書院可是掘了讀書人的命根子,您就不擔心?”
甦謹面色一沉︰“擔心什麼?又有什麼好擔心的?”
“書院,其實和做生意一樣。”
“倘若這一次恩科,玄武書院的生員連個進士都考不中,你猜還有人會把孩子送去就學嗎?”
任亨泰站起身,笑眯眯的看著甦謹︰
“甦大人,老夫沒有猜錯的話,如今的玄武書院怕是連個秀才都沒有吧?”
“別說進士了,倘若到時候玄武書院的學子連會試都沒資格參加,甦大人又該如何處之?”
甦謹的眼楮微微眯起︰“此事難道任大人有解法?”
任亨泰的一番話,確實戳到了甦謹的肺管子上。
玄武書院如今最缺的就是生源,而且是高質量的生源。
大明的科考分為鄉試、院試、會試,以及最後酌定名次的殿試。
分別對應著秀才、舉人、進士。
可現在別說是舉人了,翻遍整個學堂連個秀才都沒有。
秀才還好解決,鄉試是由本地提學組織考核,他也相信學堂的孩子能考上。
可舉人呢?
沒有舉人,就沒資格參加來年的春闈。
正所謂十年寒窗苦讀。
就算泉州的孩子再聰明,也不可能一年之內就超過人家十年的努力。
但一個新辦的書院,即使有老朱的名氣做背書,又有幾個舉子願意冒險轉入玄武書院?
來年大考要是連考試資格都沒有,玄武書院的臉可就丟大了。
搞不好老朱一怒之下都得砍了他。
“甦大人,也許老夫能幫你解決這個難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