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叔停下了手中的動作,全神貫注地聆听著,然後點了點頭,感慨地說道︰“確實是楊婆子,真不知道是哪位好心人替天行道,把她給收拾了,真是大快人心啊!”
听到楊婆子的慘叫聲,宋嬸心中涌起一陣暢快。她憤憤不平地說︰“可不是嘛,楊婆子就是個欺軟怕硬的家伙,只會欺負我們這樣的老實人。”
夫婦倆一邊干活,一邊閑聊著,小院里彌漫著一種寧靜而祥和的氛圍。
就在宋叔準備坐下磨鐮刀,打算去村外割草時,大門外傳來了熟悉的驢叫聲。
宋叔心中一喜,不用猜就知道是東家回來了。他趕忙放下手中的磨刀石,起身快步朝著院外走去。
陳家旺手握住韁繩,剛準備下車去開院門,就看到宋叔已經搶先一步,從院里走了出來。
宋叔的臉上洋溢著慈祥的笑容,仿佛在迎接陳家旺的歸來。他輕聲說道︰“東家,您回來了?”聲音中透露出一絲欣喜。
陳家旺微笑著點點頭,回答道︰“嗯!剛才踫到楊婆子,聊了一會兒,不然早就到家了。”他一邊說著,一邊將韁繩交給宋叔,然後跟在宋叔身後,走進了院子。
小院依舊是那麼寧靜,和離開時沒有太大的區別。
唯一不同的是,雜物間門口又多了幾個木籠。
這些木籠一看就知道是宋叔後來打的,工藝精湛,比自己打的結實耐用得多。陳家旺不禁心中一暖,對宋叔的手藝暗自贊嘆。
搬到鎮上後,每日的生活忙碌而充實。只有在上床後,他和小溪才能躺在一起,聊聊天,分享彼此的心情。
他們時常懷念在村中度過的那些日子,雖然也不清閑,但看著兔子和竹鼠越來越多,兩頭豬也像氣吹一樣快速成長,內心充滿了滿足感和成就感。那種簡單而快樂的生活,讓他們倍感幸福。
然而,鎮上的百姓與莊戶人家有所不同。他們的心思更為復雜,更善于心計,相處起來並不容易。
開門做生意,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其中偶爾會有一些挑三揀四的食客,不是嫌棄菜淡了,就是抱怨肉放少了。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他們兩人就會覺得還是在村里的日子更加舒心自在。
“東家,您是遇到楊婆子了嗎?”宋叔非常了解楊婆子對東家的恨意,听到陳家旺的話,他轉頭看向陳家旺,關切地問道。
“是啊!她還詛咒我這輩子都發不了大財呢!”陳家旺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一副不在意的神情,輕描淡寫地說道。
“這楊婆子的嘴可真毒啊!她欺負我們也就算了,怎麼還能這樣詛咒東家您呢!”宋叔憤憤不平地說道,“孩子他娘,下次再踫到楊婆子,你可別客氣,給我狠狠地懟回去。”
陳家旺听到這話,心里總覺得有些不太對勁。他琢磨了一會兒,突然間恍然大悟,“宋叔,你的意思是楊婆子經常找你們的麻煩嗎?”
以前之所以沒對陳家旺講,是因為宋家夫婦覺得自己能解決的事,就如那輕而易舉便能吹走的蒲公英一般,盡量不給東家添麻煩。
但既然東家問起,宋叔便也沒有隱瞞,如竹筒倒豆子般,把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道來。
“宋叔,你們做得對,像楊婆子這種人就不能慣著,不然就會像那菟絲子一樣,纏上就甩不掉。如果以後再有人欺生,你就告訴我,千萬不要隱瞞。”
陳家旺沒想到他們搬走後,宋家夫婦為他和小溪承受了這麼多,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愧疚。
此話一出,猶如在宋叔心中點亮了一盞明燈,讓他感受到了東家的善良與熱忱。
他覺得一定是上天垂憐他們一家的遭遇,這才讓他們遇到了如此心地善良的東家。
如今,他們不但每月有工錢可領,還可以編織些籃子草席拿去鎮上售賣。雖然所得不過幾枚銅板,但也算是有了一份額外的收入。
從前,能隔三差五吃上一盤炒雞蛋,對于他們一家來說,已如那珍饈佳肴一般。
而現在,他們不但實現了吃蛋自由,每個月還能品嘗到美味的白面餃子。
這生活的變化,簡直就是從地獄躍上了天堂。
宋叔微笑著點了點頭,示意自己已經知曉,然後牽著驢車繼續向院里走去。
此時,驢棚里的母驢仿佛預感到了什麼,連草也不吃了,揚起脖子叫了兩聲。
這邊的小毛驢似乎在回應母親的呼喚,也跟著叫了起來,無需宋叔指揮,便直奔驢棚而去。
“真沒想到,這畜生竟也和人一樣啊。”陳家旺看著歡快的小毛驢,不禁感慨道。
“東家,您回來啦,快請坐,奴婢這就去給您沏茶。”
宋家夫婦也知道賣身做奴後,就應該自稱為奴,但由于他們從未為人奴僕,所以一時之間難以改口。
好在,陳家旺並非那種斤斤計較的東家,在他看來,自稱什麼並不重要,只要能把交代的事情做好就行,于是也就沒有去糾正。
然而,宋嬸左思右想,還是覺得這樣有些不妥,今日便改了口。
反倒是陳家旺听著不太習慣了,擺了擺手說道︰“宋嬸,你還是別自稱奴婢了,听著實在別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