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簽到萬物,悠閑生活

第620章 新的任務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夏日星光 本章︰第620章 新的任務

    廠區的大門莊嚴肅穆,“龍騰機械廠”幾個大字,在歲月的洗禮下依然醒目。

    廠內,機器的轟鳴聲交織成一曲激昂的樂章,工人們忙碌的身影在廠房里穿梭,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這天,廠長李向明剛剛從上級主管部門開會歸來。他的步伐堅定有力,眼神中透著沉穩與自信。

    回到辦公室,他放下手中的文件,坐在那略顯陳舊卻十分整潔的辦公桌後,陷入了沉思。

    “新型農業機械設備的生產任務……”

    李向明輕聲呢喃,腦海中不斷回想著會議上領導強調的話語。

    在那個集體經濟的時代,每一個任務都是為了讓國家的農業發展邁向新的台階,意義非同尋常。

    “廠長,听說來了新的生產任務?”

    負責生產調度的大劉輕輕敲敲門,走進辦公室,目光里滿是期待和好奇。

    李向明抬起頭,微微點頭,目光望向遠方,緩緩說道︰

    “不錯,上級部門下達了為農業生產制造一批新型農機的任務。

    就拿聯合收割機來說,要適應不同地形,像山區的梯田、平原的大片農田,還有不同農作物的種植模式,要做到收割高效、損失小。

    這對咱們廠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大劉的臉上露出幾分擔憂,但更多的是躍躍欲試的光芒,

    “廠長,咱廠的技術和設備,能完成任務嗎?”

    李向明微微一笑,站起身來,走到大劉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

    “這是上級對我們的信任,只要大家齊心協力,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這就把各科室和車間的骨干召集起來,一起商討方案。”

    不一會兒,會議室里便坐滿了人。技術骨干趙工經驗豐富,工藝能手錢師傅踏實專注,還有各車間的負責人,他們個個神情嚴肅,深知此次任務的艱巨性。

    李向明站在會議室前方,目光堅定地掃視一圈,聲音洪亮有力︰

    “同志們,今天把我廠的技術骨干和各車間負責人聚在這里,是要傳達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

    上級給我們下達了生產新型農業機械設備的要求,這不僅關乎咱廠的未來發展,更涉及到全國農業生產的大事!”

    眾人紛紛點頭,表情凝重。

    李向明接著說道︰

    “就拿聯合收割機來說,設計上必須考慮不同地形。山區的地塊破碎,收割機需要有更好的機動性和通過性;平原地勢平坦,機器則要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收割寬度。

    在工藝方面,錢師傅,你帶領工藝室的人,要結合現有設備,優化生產工藝。

    咱們是集體經濟,每一步都得算好,材料要用得恰到好處,不能浪費。”

    錢師傅立馬回應︰“廠長,您放心,我們一定好好研究,把每一道工序都做到最好。”

    “生產車間這邊,務必按照新的工藝要求,調整生產計劃。

    各班組要緊密配合,保證生產進度和質量。

    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出問題,因為這是關系到國家農業生產的大事。”

    李向明目光灼灼,緊緊盯著在場的每一個人。

    各車間負責人紛紛表示︰“廠長,您就放心吧,我們車間全體工人一定加班加點,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散會後,趙工召集技術組的同事們,來到設計室。他將桌上的設計圖紙鋪開,神情嚴肅地說︰

    “同志們,這次設計聯合收割機,任務艱巨。我們要實地去農村考察,不同地區土壤、農作物的情況差異很大,這是我們必須掌握的第一手資料。”

    年輕的技術員小陳有些疑惑︰

    “趙工,咱們過去都是在廠里搞設計,這實地考察能有多少用?”

    趙工看向小陳,語重心長地說︰

    “小陳啊,你還是年輕,咱們這是給農民兄弟造機器,不同地形、不同農作物,對機器的要求各不相同。

    比如山區的梯田,機器的重心、輪距都得重新設計。”

    在技術組緊鑼密鼓地準備實地考察時,錢師傅也沒閑著。

    他帶著工藝室的人,一頭扎進廠房。他仔細查看每一個生產環節,嘴里不停地念叨︰“這些零件,用現有工藝切割,精度可能不夠,得想辦法改進設備,提高切割技術,符合聯合收割機的精度要求。”

    在生產車間,各車間的工人師傅們也開始行動起來。大車間的陳師傅站在機床前,對著工友們說道︰

    “同志們,咱們這次的任務可不簡單,這是新型聯合收割機的部件,關系到整個廠甚至國家的農業生產,咱們一定要拿出最高的標準來生產。”

    一時間,龍騰機械廠內熱火朝天,每個人都在為完成這項重大任務全力以赴。

    但是面對這個意義重大卻又困難重重的全新任務,龍騰機械廠的技術團隊遭遇了一系列棘手的難題。

    首要的難關便是對不同地區農作物特點和地形條件的認知嚴重不足。

    團隊成員們雖有著精湛的機械制造技術,可面對復雜多樣的農業實際狀況,卻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這使得他們在設計聯合收割機的過程中,猶如在黑暗中摸索,難以精準確定最佳的收割方案。

    李向明深知,若不能妥善解決這個基礎性問題,後續的生產工作必將陷入困境。

    于是,他果斷做出了一個關鍵決定——親自組織技術人員深入農村,去獲取最真實、最直接的第一手資料。

    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李向明帶領著技術團隊的核心成員,踏上了前往農村的征程。

    他們的身影穿梭在鄉間的小道上,微風中夾雜著泥土和莊稼的芬芳。

    到達目的地後,他們徑直走向田間地頭。此時,田間一片繁忙景象,農民們正忙碌地勞作著。

    李向明微笑著,主動走向一位正在彎腰勞作的大叔,態度親切地開口道︰

    “同志,打擾您一下。

    我們是從城里機械廠來的,最近接到一個重要任務,要設計制造新型的聯合收割機,可我們在農作物這方面了解得還不夠,想跟您取取經,您看方便嗎?”

    大叔停下手中的活,抬起頭,憨厚地笑了笑,露出一口大白牙,回應道︰

    “行啊,你們是來做實事的,我肯定知無不言。咱這兒啊,主要種的是小麥,但不同地塊土質不一樣,小麥長得也有差別。像那邊地勢高的地,小麥長得壯實些,底下這塊地稍微有點澇,小麥就稍微差點。”說著,大叔指了指不遠處的兩塊地。

    李向明認真地听著,還不時在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記錄著。

    這時,技術人員老吳接著問道︰“大叔,那您這兒的的地形對收割有多大影響啊?”

    大叔想了想,說道︰“影響可不小。這地勢有高有低,有的地方機器走起來都費勁,收割的時候得多費好大勁。而且有時候收割機掉頭都困難,那些邊角的地就不好收。”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情況,技術人員們分成幾個小組,分散到不同的田塊進行實地考察。

    他們拿著測量工具,仔細測量不同地塊的坡度、長度、寬度等數據,觀察農作物的株距、行距以及成熟度等特征。

    與此同時,李向明還積極聯系當地的農業專家,請他們前來指導。

    不久後,農業專家們便如期而至。

    一行人來到田間,農業專家們熟練地穿梭在莊稼之間,仔細查看農作物的生長情況,時不時地停下來,用手捻一捻麥粒,感受其飽滿度,用鼻子嗅一嗅,判斷其成熟度。

    在一片田地的田埂上,農業專家認真地分析道︰

    “這里的農作物生長情況比較復雜,不同年份、不同氣候都會對農作物產生影響。

    從這幾年的情況來看,小麥一般在每年的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成熟,但今年的氣候有些多變,成熟期可能會提前兩三天。

    而且不同地塊的土壤肥力差異較大,你們設計收割機的時候,要考慮到這些因素,確保收割效率和質量。”

    技術團隊成員認真地聆听著專家的每一句話,不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專家都一一耐心解答。

    經過幾天的實地考察和與專家的深入交流,他們收集了大量關于農作物種植和收獲的實際數據。

    回到機械廠後,技術人員們立刻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他們圍坐在會議室的長桌旁,將收集到的資料和數據一一攤開,大家圍在周圍,神情專注地分析討論。

    老吳皺著眉頭,指著本子上的數據說道︰

    “從這些數據來看,不同地形的收割難度差異很大,尤其是坡度較大的地方,對收割機的穩定性和懸掛系統要求很高。”

    另一位技術人員老楊也說道︰“沒錯,而且農作物的成熟度不一致,這就需要收割機能夠精準地識別和切割,避免糧食損失。”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經過數小時的激烈討論,技術人員們終于有了明確的方向。

    接下來的日子里,技術團隊的成員們日夜奮戰,對聯合收割機的設計進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

    他們反復調整收割機的切割裝置,確保能夠在不同作物成熟度下精準切割;優化行走裝置,使其在山地、坡地等復雜地形上也能穩定行駛;改進輸送和收集系統,最大程度地減少糧食損失。

    每一次修改後,技術人員們都會模擬各種實際場景進行測試,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出現問題的細節。他們互相交流、互相啟發,不斷完善設計方案。

    在設計過程中,李向明也時常來到技術辦公室,與設計人員們一起探討問題。

    看到他們專注而努力的樣子,李向明感到很欣慰,他鼓勵大家說︰

    “同志們,我們的努力是有意義的,每一滴汗水都不會白費。只要我們齊心協力,一定能設計出令農民同志滿意的聯合收割機!”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60年代︰簽到萬物,悠閑生活》,方便以後閱讀60年代︰簽到萬物,悠閑生活第620章 新的任務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60年代︰簽到萬物,悠閑生活第620章 新的任務並對60年代︰簽到萬物,悠閑生活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