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上午,水簾洞大院。
    當看見江《舌尖上的中國》的策劃書後,寧皓不由一臉詫異。
    “怎麼好好的想起拍紀錄片了?”
    “紀錄片怎麼了?”
    江哲聞言當即振振有詞道︰
    “反正都是電影,正好是咱們的業務範圍!”
    雖然江哲也不明白這個紀錄片有什麼好拍的。
    但是他堅信“系統出品,必屬精品”。
    畢竟是個乙級瓜,總不會給他爆出一個廢品吧?
    再說了,做一部紀錄片也花不了多少,試試也無妨。
    只是寧皓聞言頓時欲言又止。
    那什麼,當初他在導演系讀書的時候還真沒拿紀錄片當電影。
    當然,也不只是他一�人有這毛病。
    實際上三大院校科班出身的導演,都不怎麼看得上紀錄片。
    認為那就是粗苯的苦力活,完成稱不上電影的藝術。
    有些人導演系學生畢業之後甚至寧願當廣告導演,也不考慮去拍紀錄片。
    不過江哲都這麼說了,寧皓也就隨他去了。
    畢竟他們這些人加在一起都沒江哲會賺錢,就不自討沒趣了。
    而在放下成見之後,寧皓隨手翻了翻《舌尖》的內容反而來了興趣。
    尤其是里面的某些文案,當寧皓讀來都覺得唇齒留香。
    比如︰
    【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人類活動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離合,也在調動人類的聚散,西方人稱作“命運”,中國人叫它“緣分”。】
    諸如此類的描述,無一不是在觸動人心。
    即便這部紀錄片目前還是文字敘述,但從江哲的描述中卻已經可以看出一些東西。
    怎麼說呢,就很接地氣。
    與央視之前出品的那些高水準紀錄片《大國崛起》《故宮》之類相比,《舌尖上的中國》有些另闢蹊徑的意思,因為它完全脫離了宏大敘事的模式,講的就是美食,把鏡頭對準了普通人的生活。
    看似是講華夏美食,實則是在講述食材跟人之間的故事。帶著觀眾在紅塵百態之中,回味人間煙火氣。
    幾個故事看似散亂,但是無一不體現“民以食為天”的淳樸價值觀。
    看著看著,寧皓都不禁有些心癢了。
    但猶豫了片刻之後,他還是明智的放棄了這個想法。
    畢竟這部紀錄片拍起來可沒電影那麼輕松,那是真的要全國各地到處跑的。
    有這功夫,他還不如憋在家里多想幾個劇本來的實在。
    不過他不執導並不代表不插手,于是當即好奇道︰
    “導演確定了嗎?”
    “沒呢,要不你以為我干嘛叫你過來?”
    寧皓聞言頓時沒好氣的翻了個白眼,不過還是推薦了一個人。
    “要說拍紀錄片的,我還真認識一個人。”
    “任長箴,97年北廣畢業後就入職央視了,先後在《半邊天》和《人物》擔任編導,算是一個正統路子出生的電視導演。”
    “我听圈里人說起過,她對紀錄片特別熱愛,不是那種拍不了電影才選紀錄片的。”
    只是說到這里,寧皓不由微微一頓,片刻之後方才猶豫道︰
    “不過她的脾氣比較烈,當初《人物》的制片人趙淑靜離職之後,听說她對新領導很不爽,所以干脆也辭職了,現在算是個自由人吧。”
    “所以如果找她做這個項目,她可能不會太听話。”
    不想江哲聞言卻毫不在意。
    “有本事的人脾氣大點算什麼?正常!”
    江哲可不會像某些領導那樣,一邊要求下面唯唯諾諾,另一邊卻又要求他們敢于擔當。
    故此他二話沒說,直接就讓人去聯系那位任導了。
    而在見面之後,江哲算是領會到了這位的脾氣。
    ……
    “預算多少?”
    “七集,500萬。”
    “……有點低了!”
    “先拍著,真要不夠再說,總不會讓你們白干的。”
    “那行,我接了!”
    前面談的時候還十分順利,《舌尖》的策劃讓任長箴很感興趣。
    除了對預算有些皺眉之外,她幾乎沒有考慮幾分鐘就答應了。
    只是當一切談妥之後,看過策劃案的老馬卻忽然饒有興致的提出了一個想法。
    “老板,我覺得咱們可以用名人串場的方式增加亮點,比如在介紹東北美食的時候找小沈陽過來串場,到時候和電視台方面溝通時也算是一個賣點。”
    此言一出,江哲還沒說什麼呢,任長箴頓時就毫不客氣的把老馬懟了回去。
    “要這麼拍,那這個片子我做不了!”
    “如果小沈陽作為一個東北人子孫,出現在我的片子里沒問題。”
    “但他如果作為紅人出現在我的片子里,我覺得太邪惡了!”
    在任長箴看來,《舌尖》最大的亮點就是把鏡頭對準了市井之中的普通人。
    如果忽然間塞一些明星進去,那整個片子的味道就變了。
    關于這個看法,她也是直接當著江哲的面說清楚的。
    只是她說得雖然有理,但卻搞得老馬有些尷尬。
    畢竟他剛才還想著讓花果山的明星都進去串個場呢,任長箴這麼一說自然讓他有些下不了台。
    幸好,老馬也不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
    .
    在《夜店》劇組從頭到尾歷練了一番之後,他多少也有點進步了。
    至少不會像某些土大款一樣,認為電影隨便改改沒關系,不會影響最終效果。
    專業的事情嘛,還是得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外行很多想當然的建議,有時候對于作品本身來說無異于致命一擊。
    而老馬都明白的道理江哲自然不會不懂。
    雖然他對紀錄片研究不深,但江哲相信寧皓的眼光。
    “行了,那就麻煩任導了,祝我們合作愉快!”
    在搞定了《舌尖》這個意外的插曲之後,江哲便將注意力重新放在了《星你》上。
    ……
    “這就是咱們收上來的歌?”
    下午,當江哲听過幾首小樣之後整個人都不好了。
    雖然他沒不指望收上幾首金曲,但也不能用一些垃圾糊弄他吧?
    然而林玉芬聞言卻一點不擔心,反而賣著關子道︰
    “江總,你繼續听下去就知道了。”
    其實一開始林玉芬也沒有抱多大期望。
    畢竟厲害的作詞人、作曲人不是早就被各大唱片公司分光了,就是自己出道當歌手。
    所以真正能市場上出現,並且被人收上來的歌幾乎都是一些殘羹剩菜。
    不是沒有機會撿漏,但這種幾率不是常有。
    所以一開始林玉芬就沒有抱多大期望,而是選擇找關系在香江的唱片公司里面問問。
    雖然一開始某些人的開價讓她大皺眉頭,但沒成想最後竟然還真讓她撿到寶了!
    一個家小唱片公司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二話沒說就找到了她。
    在強調自家歌手創作能力超強的同時,還表示可以先寫歌。
    如果她不滿意,絕對不要她一分錢。
    說實在的,這個條件在業內絕對算是有誠意的了。
    要知道國內的原創音樂環境向來不怎麼好。
    一首歌如果沒有正式發布通常都會嚴防死守,怕的就是別人隨便改改就搶先發布了。
    當然,那家小唱片公司也不傻。
    如果不是打听到電視劇是江哲和範兵兵主演的,他們才不會這麼看重。
    畢竟小公司的資源太少了,想要捧出一個歌星也太難了。
    尤其是在如今港圈式微的情況下,像他們這種草台班子更是只能盡力爭取一切可以宣傳的資源。
    所以別說先看貨後付賬了,為了宣傳他們甚至都讓自家藝人在街頭賣唱過。
    再說了,就算最後沒有能成功也無傷大雅,反正歌又不用他們寫。
    但不得不說,他們這回賭對了!
    正當江哲眉頭緊皺的听著歌時,其中一首新歌的開頭讓他終于面色好看許多。
    ……
    感受停在我發端的指尖
    如何瞬間凍結時間~~
    ……
    面對浩瀚的星海
    我們微小得像塵埃~漂浮在一片無奈
    緣分讓我們相遇亂世以外
    命運卻要我們危難中相愛
    也許未來遙遠在光年之外~我願守候未知里為你等待~~
    ……
    當听完整首歌之後,江哲的眉頭總算是徹底舒展開了。
    雖然這個女歌手的名字江哲十分陌生,但不得不承認她的嗓音確實十分獨特。
    並且唱功也十分厲害,至少將歌曲中愛戀的情感拿捏得十分準確。
    不過江哲最欣賞的還是她的創作能力。
    畢竟命題作文還能拿的出這種高質量的作品,可見其音樂才華非同一般。
    于是江哲當即果斷的開口道︰
    “就這首了!”
    說罷,江哲忍不住滿臉笑意道︰
    “《光年之外》?听起來就和咱們的《來自星星的�膋x芘洌   br />
    “不錯,這個歌手很有水平!”
    “對了,香江有叫鄧紫琪的歌手嗎?我怎麼沒听說過。”
    見他這麼一說,林玉芬當即哈哈一笑。
    “她去年10月才出道的,一個小公司旗下的,江總你沒听過太正常了。”
    聞听此言,江哲頓時恍然,也不禁有些佩服這家小公司好運氣。
    畢竟這種創作型歌手的好苗子如果培養的好,那簡直就是一顆搖錢樹。
    雖然和花果山影業不能比,但對一般小公司而言算是天大的富貴了。
    想到這里,江哲頓時有些意動。
    要知道他早就羨慕華藝旗下有張靚影這種商演小天後了。
    听說這次華藝兄弟去年藝人經紀業務收入佔比足足高達31.1,收入金額遠高于排名第三的電視劇業務,甚至藝人經紀版塊已經是除了電影業務之外華藝的最大業務收入來源。
    並且比起電影業務的高投入和高風險來,經紀業務的毛利率也要可觀得多,基本在60以上。
    而且花果山影業未必需要像華藝做的那樣過分。
    但如果江哲真心想要上市的話,那麼公司收入多樣化的必不可少的。
    如果只做單一的電影業務,那麼就算他年年票房大爆,證監會那邊也不會通過。
    當然,這個度怎麼把握就很考驗掌舵者的能力了。
    短期收益雖然很吸引人,但強干細枝,方才是長久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