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江哲躊躇滿志之時,範兵兵那邊也沒有閑著。
在忙過了小半年之後,她那部《胭脂雪》終于播出了。
雖然這部劇沒有像江哲前陣子那部《新上海灘》一樣大爆,但也算是小火了一把。
首輪上星,二輪賣了十幾家地方台,怎麼算都是賺了。
至少《胭脂雪》那2800萬的投資這回範兵兵算是賺回來了,而且順帶還捧了一把旗下剛簽約的藝人郭碧亭。
一時間,倒是讓圈內不少人小小的驚訝了一把。
要知道範兵兵和華藝約滿自立門戶之後,娛樂圈可沒少人暗自嘲笑。
不知道多少女星暗地里都等著看她的笑話呢,甚至連拉踩的通稿都準備好了。
就等範兵兵這回撲街,然後大肆嘲諷一番出一口惡氣。
可是眼下市場的反應卻讓她們一口惡氣憋在喉嚨里,別提多惡心了。
尤其是李兵兵,據說最近沒少發脾氣。
要知道她在王家兄弟晃點了之後,心里就一直盼望著範兵兵混得更慘。
否則豈不是顯得她當初的選擇太愚蠢了?
可惜,事與願違!
與之相比,範兵兵的心情就要好多了。
甚至趁著電視劇大賣,她的經紀人還趁機給她營銷了一波女強人的人設。
故此這幾天一打開電視、電腦,幾乎都能看見關于“範爺”的娛樂報道。
還別說,不少少男少女還就吃這套。
尤其是那些慕強的學生粉們,更是一口一個“範爺”的喊著,好像範兵兵賺錢了能分他們一半一樣!
不過粉絲嘛,本來就不能用常理衡量的,所以大部分人也就見怪不怪了。
可以說範兵兵這一波既賺了“面子”,又賺了“里子”,別提多得意了。
即便是王家兄弟在公開場合,也只能捏著鼻子說兩句恭喜。
然而正當範兵兵春風得意的時候,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唐仁的蔡意濃竟然突然在網上開撕範兵兵,還指名道姓的發了一封《今朝被狗咬》的帖子。
一時間不知道引起了多少圈內圈外的人圍觀。
如此情形,作為資深樂子人的江哲自然不能缺席。
而在看完蔡意濃的帖子之後,江哲頓時就樂了。
……
“不是,我說你這下手也太黑了吧?”
當晚,看完帖子後江哲便忍不住撥通範兵兵的電話吐槽道︰
“你挖人導演就算了,怎麼連化妝、道具、美工這些幕後都不放過?”
說實在的,也難怪蔡意濃這次會這麼失態。
要知道她這次和範兵兵工作室合作拍劇,暗地里就是打著範兵兵的主意。
可是誰成想最後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
範兵兵沒有挖過來不說,自家借出去的導演和幕後反而被挖了干淨,這換誰估計都受不了!
蔡意濃沒有被氣死,那都算是她心胸寬廣了。
只是江哲此言一出電話對面的範兵兵頓時不樂意了,當即沒好氣道︰
“這話你怎麼好意思說?”
“當初不是你暗示我挖牆腳的嘛,怎麼現在當起好人了?”
“呸~渣男!”
江哲聞言當即嘴角微抽,忍不住訕訕道︰
“我是這麼說過,可我也沒讓你挖人地基啊!”
要知道對于一個影視公司來說,一批資深的幕後有時候要比導演還重要!
然而說起此事,正在浴缸里泡澡的範兵兵頓時也有些無奈。
“你當我想呀,這不是挖順手了嘛,我哪里知道他們這麼好挖!”
範兵兵這話還真不是推卸責任。
要知道一開始她其實就是沖著林玉芬去的,並且給了極大的誠意。
如此攻勢下,一直在唐仁當副導演的林玉芬自然頂不住了。
就算李國利是她師傅那也不能擋著她進步呀,畢竟學導演的誰不想以後能獨當一面?
其實以林玉芬的水準早就能出師了。
奈何唐仁的資源有限,一個李國利就夠用了,實在不行幾�聯合導演也能頂上。
所以林玉芬這才拖到現在還在唐仁當副手。
不過在了解了範兵兵的情況之後,林玉芬卻想把自己常用的幾個手下帶過去。
畢竟影視劇是一個團隊項目,一個人再能干也不能全干了。
對此範兵兵自然不會拒絕,就這樣……事情漸漸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了。
一個叫一個,很快《胭脂雪》劇組里就傳遍了。
于是等蔡意濃回過神來的時候,早就成了“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了!
不過在解釋了幾句之後,躺在浴缸里玩泡泡的範兵兵卻忍不住吐槽道︰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我,誰讓她自己那麼小家子氣的!”
“她要是地基打的牢,我至于這麼一挖一片嗎?”
聞听此言,電話對面的江哲頓時就樂了。
“�S刮 耍啃辛耍 鎏 紫擄桑 暇拐饈露 閎肥擋徽祭恚 br />
雖然蔡意濃再撕下去也不能把範兵兵怎麼樣,但鬧得太難看對雙方都不好。
說不定什麼時候,同行、友商就要趁機渾水摸魚下黑手了!
見江哲這麼一說,範兵兵一想也是。
故此讓經紀人顧左右而言他的發了一封公告之後,便私下聯系了蔡意濃。
雖然老蔡現在依舊氣得要死,但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她也知道人不可能回來了。
于是在一番討價還價,要了幾個角色資源之後,才總算是消停了下去。
畢竟再鬧下去,除了嘴巴上能痛快一點之外,她估計連這點賠償都沒有!
……
就在範兵兵與蔡意濃兩人的鬧劇在晚上傳的沸沸揚揚時,《瘋狂的賽車》也終于上映了。
時至今日,寧皓在影迷心中也算是一塊招牌了。
再加上這次他又是和黃博合作,基本都是《瘋狂的石頭》老班底。
所以電影從宣傳到後期的路演基本上都挺順利的。
加上江哲一早就拉中影和光縴傳媒上車了,這使得《瘋狂的賽車》即便是面對同期的幾部大片都毫不遜色。
中影的院線資源、光線傳媒的宣傳資源,再加上電影本身的高質量。
這三項要素集中在一處之後,寧皓的新作《賽車》方才一上映便開始瘋狂起來。
在上映首日瘋狂攬下820萬的票房之後,次日更是豪取1830萬票房。
隨後4000萬、6000萬、到8000萬,也不過僅僅花了三個星期的時間。
.
面對如此強勁的表現,即便是中影那邊早有估計也依舊頗為驚訝。
至于光線傳媒那邊更是笑得合不攏嘴,為此王常田最近沒少打電話感謝江哲。
畢竟從電影到電視劇,江哲的花果山影業簡直堪稱是光線傳媒的福星。
本來王常田還想花個幾年的時間慢慢涉足影視制作領域呢!
結果江哲這麼一伸手,至少給他省了兩三年時間。
當然,有感激自然也就有憎恨。
比如王家兄弟就對他的多此一舉十分惱火。
畢竟光線傳媒起來了,華藝兄弟可就多了一個大敵。
故此《瘋狂的賽車》上映時華藝這邊沒少下黑手。
聯系影評人帶節奏、找網絡水軍抹黑,那幾乎的一樣不落。
幸好江哲這邊的實力也不弱,無論華藝怎麼搗亂,《瘋狂的賽車》票房依舊在穩步上升,一步步地向億元大關前進。
根據中影那邊的預測,這回《賽車》的票房過億應該不是問題。
唯一的疑惑,就是最後能沖到哪一步了。
當得知這個消息時,寧皓足足傻樂了好幾天幾乎見人就笑。
因為如果中影的預測沒錯的話,那他可就是國內第四位票房過億的導演了!
但他的表現讓邢娜在高興之余,也有些哭笑不得,沒辦法,太丟人了!
然而正當媒體各種吹捧“寧式喜劇”的時候,同期上映的幾部電影卻愁雲慘淡。
尤其是由好萊塢導演羅伯•明可夫執導的《功夫之王》,幾乎要把華藝給愁死了。
其實王家兄弟之所以黑《瘋狂的賽車》,除了前仇舊恨之外也有電影的原因。
畢竟同檔期的電影《賽車》的票房多吃一點,《功夫之王》的票房自然就少一點。
可是不管他們怎麼營銷,《功夫之王》的口碑卻依舊一瀉千里。
即便這部電影有程龍、李聯杰、章紫怡、李兵兵等大咖聯袂出演,但電影不行就是不行。
如果電影院沒得選,很多觀眾出于好奇或許還會走進去看看。
可是眼下既然有了一部口碑爆棚《賽車》,觀眾自然不會再浪費錢了。
對了,在劉曉麗拒絕了王家兄弟的招攬之後,《功夫之王》的女主角到底沒有落在李兵兵的身上。
因為章紫怡走好萊塢的關系,直接空降劇組拿下了女一號。
若非如此,前陣子李兵兵也不會那麼生氣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的緣故。
幾乎同期上映的另一部二戰大片《黃石的孩子》也高開低走。
即便羅杰•斯波蒂斯伍德的導演水平不低;
即便這是一部講述華夏抗日時期的戰爭故事;
即便有周閏發、楊紫瓊等人的傾情出演;
但電影上映之後依舊高開低走!
而觀眾的評價也都驚人的類同︰
比如“故事很感人,但導演有點不會講。”
比如“故事不錯,但編劇很爛~~”
更甚至有些資深的影迷直言道,這就是一個外國人拍的中國往事!
雖然這部電影拍攝的十分用心,無論道具、背景還是服裝都看得出下了很大的功夫,大片該有的因素都有,戰爭、愛情、人性的對立與沖突。有幾個片段也確實拍的很感人。
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不尷不尬、不倫不類。
這是很多觀眾最困惑的,也是《黃石的孩子》票房高開低走的最根本的原因。
……
院子里,從電影院回來之後江哲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說來也是同期的兩部合拍大片撲的太厲害了,故此寧皓和江哲也忍不住去一探究竟。
然而在真看過一遍之後,兩人也是滿心疑惑。
畢竟導演卻是用心了,電影也沒省錢,演員也都是實力派。
但為什麼偏偏電影拍出來就是味道不對呢?
沉默許久之後,寧皓忽然感慨道︰
“或許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遠比我們想象的還要根深蒂固吧!”
此言一出,江哲沉默片刻之後頓時也忍不住微微頷首。
確實,很多認知上的差異不是一部電影就能抹除的。
比如以前江哲總以為美國人富有探險精神,容易對未知的國度產生濃厚的興趣。
但是接觸的層面越廣,見識的東西越多之後,他發現最保守的其實就是美國人。
大多數的人終其一生都未出過自己居住的城市,壓根沒有意願關心萬里之外的陌生土地,就算有也只是出于獵奇︰
小腳長辮子的黃種人,三叩九拜的大禮,獨輪車小轎子寬扁擔等等。
諸如此類的偏見,就是他們眼中的華夏。
他們沉迷于這些意象中,自以為是地認定自己已經見到了真實的華夏。
即便是像羅杰•斯波蒂斯伍德這樣對華夏抱有善意的導演,鼓足勇氣來到華夏,踏上他心中的蠻荒之地,最後在見識了如今的華夏之後,承認我們確實與過去不同了。
但有一樣東西始終沒有改變——那便是從骨子里透出的高傲。
這甚至不算是種族歧視,而是一種強者對弱小的習慣性輕視。
永遠高高在上,永遠一副同情施舍的面孔……
這種心態極為微妙,或許連導演自己都沒有察覺。
但是當他拍攝《黃石的孩子》時,這種心態卻在不知不覺的充斥在電影中。
如此一來,如今的中國人自然會覺得不適應。
畢竟早在1949年,教員就已經向世界莊嚴的宣告︰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想到這里,江哲頓時忍不住由衷的感慨道︰
“合拍片就是個大坑,以後咱們還是盡量躲著走吧!”
一部《功夫之王》一部《黃石的孩子》
二者都是中美合拍,也都是大咖加盟,可最後卻無一例外高開低走。
此中原因,並不是一兩句巧合可以解釋的。
至少在江哲沒有研究清楚之前,打死他都不會踫合拍片了。
然而在所有人都遺忘的角落,《三國之見龍卸甲》劇組卻欲哭無淚。
因為比撲街更傷人的是,所有人都徹底無視他了。
即便上映前劇組按照港圈的慣例各種操作,可是幾乎沒有誰關心了。
尤其電影方一上映,圈錢的本質被網友在網上揭開之後,這部三國題材的史詩大片漸漸的就消失在影迷的視線里了。
真正的是,連撲街都撲的悄無聲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