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軍原本因之前的一場小勝,士氣正高漲。
可如今看到這遮天蔽日的魔氣,眾人被兜頭澆了一盆冷水,士氣瞬間低落。
士兵們彼此對視,心中不安。
江川懷中的青鱗突然躁動起來,身子扭來扭去,顯得極為不安。
江川低頭看著青鱗,心中疑惑,這青鱗似乎對這魔氣有著特殊的感應。
他想起渭城之戰的場景,當時青鱗吞噬了魔氣後,發出了驚人的力量。
江川暗自思忖,這青鱗究竟是什麼來歷?怎麼會對魔氣有這般奇特的反應?
就在眾人都被這詭異的魔氣攪得心神不寧之時,葉軒突然發出一聲驚叫。這聲驚叫,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城頭上的士兵們紛紛順著葉軒所指的方向望去,原本倒塌在一旁的兩架雲梯下,那密密麻麻的兩萬魔兵,此刻竟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操控著,開始快速拼湊起來。
眾人瞪大了眼楮,看著那些魔兵相互堆迭、組合,不過片刻,一個巨大的巨人便出現在眾人眼前。
這巨人高聳入雲,個頭與虎牢關的城牆平齊。
他那兩顆猩紅的魔眼,散發著令人膽寒的光芒,直直地盯著城頭。
巨人緩緩站起身來,腳下的大地都跟著顫抖了幾下。
他邁出一步,那巨大的身軀便已經來到了城牆邊。
遠處傳來一個聲音︰“吾乃先軫,三日內,必破虎牢關!”
謝玄听到這話,心中一凜。自己還是低估了先軫的實力。若任由這局勢這般發展下去,虎牢關恐怕真的撐不過三天。
他下意識地握緊了手中的劍,想要出手,可就在一股強大的氣息瞬間鎖定了他。
這股氣息太過強大,謝玄不敢輕舉妄動。現在還不是出手的最佳時機,他需要等待,等待一個更合適的時機。
謝玄回頭望了一眼,雖然身後空無一人,但自己想要傳遞的消息,已經傳了出去。
在河陽城的商會書房內,余幼薇正與簑衣劍客對弈。
可余幼薇此刻卻心不在焉,手中的棋子拿在手里,半天都沒有落下。
突然,原本安靜待在筆筒中的朱厭,“嗖”的一下鑽了出來。它便化作了人形。
朱厭看著余幼薇,說道︰“余姑娘,先軫的二十萬大軍已經兵臨虎牢關城下,虎牢軍怕是快支撐不住了。”
余幼薇听到這話,看著朱厭,問道︰“朱厭,你為何要在虎牢關攪和這趟渾水?”
朱厭笑了笑,解釋道︰“我們原本的計劃,是讓先軫出山,收拾那邊的殘局,然後再揮師北上,去干掉邯鄲的王朗。雖說計劃有些偏差,但最終的結果也不會偏離太多。”
余幼薇心中暗自思忖。朱厭和自己一樣,都是在為了最終的目標布局。
朱厭接著說道︰“我們之所以選擇幫助謝玄,而不是厲天行,那是因為我們想成為除魔衛道的英雄,而不是被人唾棄的竊取天下的惡人。
如此一來,等我們功成之後,謀取虎牢關,與我們最初計劃的結果也沒太大差別。而且,王朗、趙盾、慕隨風還有謝玄這些人,都不會死。他們在未來的戰爭中,還能起到緩沖的作用。”
余幼薇听著朱厭的話,意識到,北境怕是又要重現七十年前的國戰之局了。而且,新的戰爭,此刻恐怕已經在宋國和鄭國之間悄然醞釀。
思索片刻後,余幼薇說道︰“我得去送封信,給天柱山的大宗師陶弘景。”說完,她看了一眼朱厭。
朱厭心領神會,變回了獸態。
書房里,此刻只剩下余幼薇和簑衣劍客。
余幼薇起身,快步離開了書房。
簑衣劍客看著余幼薇離去的背影,然後轉過頭,靜靜地看著棋盤,不緊不慢地落下了一顆棋子。
而在虎牢關這邊,那巨人已經開始了攻擊。他揮動著巨大的手臂,朝著城頭猛地掃去。那手臂所過之處,空氣都被攪得嗡嗡作響。
吳連江大喝一聲,提劍便沖向巨人的手臂。他手中的劍帶著一股凌厲的氣勢,直直地斬向巨人的手臂。只听“ 嚓”一聲,巨人的手臂竟被吳連江一劍斬斷。
巨人失去了平衡,龐大的身軀搖晃了幾下,一頭栽向虎牢關。
就在張威從後方打出一道氣勁。這道氣勁帶著強大的力量,瞬間穿透了巨人的胸膛,將其攔腰折斷。巨人的上半身撲倒在城頭,塵土飛揚。
而那些原本跟在巨人身後的亡者大軍,此刻瘋狂地涌上城頭。
城樓上的虎牢軍瞬間陷入了死戰。
亡者之師來勢洶洶,很快便沖散了虎牢軍的軍陣,朝著城樓涌去。
江川身著黑甲,恰似一尊戰神,揮舞著青霜劍,勇猛地沖在最前線。
他手中的青霜劍,劍芒足有三寸之長。此時的江川,已然接近劍意境的門坎,只差一步,便能邁入那更為高深的劍罡境。
這一步之遙,卻讓他在戰場上擁有了強烈的威勢。
亡者大軍那制式的軍刀,在青霜劍的鋒芒之下,紛紛斷裂,化作一堆廢鐵。
無數亡者,被他這凌厲的劍芒斬斷,失去了行動能力,只能在地上痛苦地爬行。
這是知微境界對苦海、彼岸境界的絕對碾壓,江川就如同那收割生命的死神,所到之處,皆為一片死寂。
在江川的勇猛帶動下,虎牢軍的士氣瞬間大振。
原本因面對亡者大軍而略顯低迷的士氣,此刻熊熊燃燒起來。
士兵們緊緊跟隨著江川的腳步,向著亡者大軍沖殺而去。
每一個士兵都拼盡全力,手中的兵器揮舞得虎虎生風,似乎要將心中的憤怒,都通過這一次次的攻擊發泄出來。
而另一邊,那巨人被斬斷的手臂墜落甕城,竟詭異地化作魔兵,重新站了起來。
這甕城,位于虎牢關外城牆和內城牆之間,是虎牢軍支援外城的重要通道。
虎牢軍通過甕城城牆上的通道,源源不斷地向外城輸送兵力。
可大量的亡者之師沖進甕城,形勢萬分危急。
虎牢軍副將沈默君,站在甕城之上,看著如狼似虎的亡者之師,面露焦急。
但他很快鎮定下來,果斷下令︰“開城門,六百騎兵沖殺出去,狠狠進攻!”
隨著他的命令,城門緩緩打開,六百騎兵向著亡者之師射去。
騎兵們騎著高大的戰馬,手中的長槍散發著寒光。他們沖向敵人,那氣勢要將這天地都掀翻一般。
一輪沖鋒過後,戰場上一片狼藉。亡者之師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可虎牢軍的騎兵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五十名英勇的騎兵,永遠地倒在了這片土地上。
騎兵校尉看著戰場上的慘狀,心中滿是悲憤。
他緊握著手中的韁繩,大聲喊道︰“準備第二輪沖鋒!”而內城的投石車也在不停地運作著。
巨大的石頭被高高拋起,劃過一道弧線,向著關外的敵人砸去。
雙方你來我往,不停地對拋巨石。
到了最後,甚至派人去撿對方扔過來的石頭,繼續使用,戰事的慘烈程度,可見一斑。
虎牢關城頭,更是一場激烈的拉鋸戰。
虎牢軍與巨人撲上城頭的魔兵,你進我退,殺得難解難分。
江川從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就開始了這場惡戰,一直殺到太陽高懸于天空,整整一個時辰。
他身上的黑甲,早已被鮮血染紅,那殷紅的鮮血,在他的身上蜿蜒而下。
士兵們也都殺紅了眼,他們的嗓子早已喊啞,再也發不出聲音。
戰場上,只剩下擂鼓聲和兵器踫撞的聲音。虎牢軍的士兵們,麻木地列陣沖殺。
原本整齊的十五人隊形,此時已無法維持,軍士們都疲憊不堪,胳膊因為長時間的揮舞兵器,都腫了起來。
那些亡靈卻不知疲憊,依舊前赴後繼地沖上來,繼續作戰。終于,城頭上的最後一個魔兵,被葉軒砍下了腦袋。活著的人,彼此相互觀望,城頭之上,密密麻麻地堆滿了尸體。
有虎牢軍的,也有魔兵的,鮮血將地面染成了暗紅色。
第一戰結束,虎牢軍的傷亡高達七千之多,而倒下的亡靈,更是超過了虎牢軍的兩倍。
盡管取得了這一戰的勝利,可活著的人,沒有一個感到興奮。
他們幾乎累倒在城頭,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他們絕望地看著關外原野上,那密密麻麻的亡者大軍,心中都是無力感。但他們又不肯認輸,那驕傲的骨氣,支撐著他們依舊屹立在城頭。
收兵的號角,在敵陣中軍吹響。魔兵們開始有序地撤退。
先軫,依舊倨傲地坐在骷髏戰馬之上,那身影讓人不寒而栗。
亡者大軍暫時停止了進攻,虎牢關,終于迎來了短暫的喘息之機。
直到夜晚降臨,先軫仍未發起第二輪進攻,仿佛清晨的那場攻城戰,只是他一時興起的玩笑。
這平靜的夜晚,反而讓虎牢關的守軍們更加不安,他們不知道,敵人在這黑暗中,又在謀劃著怎樣的陰謀。
入夜時分,虎牢關城樓。
軍師袁哲,靜靜地站在城樓上,眺望關外中軍的巨大雲梯。
那雲梯之上,魔氣環繞,陰森詭譎。
甕城的大火還在熊熊燃燒,那是為了燒掉七千人的尸體,以免它們爬起來,成為恐怖的紅眼魔兵。
燒尸的士兵們,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和惡心,將一具具尸體扔進火坑。
可仍有零星的尸體,在大火中掙扎著爬出來,不甘就此死去。燒尸的士兵們,只能用騎槍將它們捅回去。
那焦臭的味道,彌漫在整個虎牢關,讓人作嘔。除了葉軒,其他燒尸的士兵,都忍不住嘔吐。
副將沈默君,按著腰間的佩劍,滿臉的擔心。
他走到袁哲身邊,開口說道︰“七千人陣亡,兩千人打掃戰場。將自己昔日的戰友扔進火坑燃燒,又眼睜睜看著那些尸體從大火里鑽出來,對他們的打擊太大了。
三軍士氣,這一戰過後已經低到了谷底。”
“不打只有死,打還有一線生機。我們不能放棄,一定要守住虎牢關。”袁哲說完,他轉身,緩緩下了城樓。
今夜,輪到沈默君當值,守備虎牢關外城。他站在城牆上,看著關外原野上陰沉沉的亡者之師,心中思緒萬千。這一戰,虎牢軍雖然暫時擋住了敵人的進攻,但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他不知道,這樣的惡戰,還能持續多久,虎牢關,又能否守得住。
在沒有人注意的時候,虎牢關外那已經冰凍三尺的護城河,被人悄悄地挖開了。
幾個黑影,一個接著一個,從冰坑里鑽出來,小心地鑽入陰寒的河水之中。向著上游的排水渠逆流而去。
虎牢關城內的排水渠,與護城河相連,三道鐵閘封鎖著排水口,而那排水口,僅能同時通過三個成年男人。
關外原野,中軍雲梯上。
厲天行,站在最頂端,眺望虎牢關。他看著那傷痕累累的虎牢關,冷笑自語道︰“一支喪失軍心的隊伍,還能固守多久?虎牢關守不住了,而你出關之時,就是九州劍皇殞命之時!”
周圍的魔氣愈發濃郁,龐大的魔道法陣,以雲梯為核心,向著四面八方輻射開來。陣法中流動著詭異之光。
厲天行仰天長嘆,張開雙臂,似乎要將這冷月擁入懷中,他的身影,在這魔氣的環繞下,顯得格外猙獰。
而在河陽城,兩萬五千騎兵,在接到謝玄密信的那一刻,迅速集結。
天柱山大宗師陶弘景,親自來到陣前訓話。
他刮掉了那邋遢的胡須,整個人顯得氣宇軒昂。
他站在高台上,看著眼前的士兵們,擲地有聲︰“南域的戰士們!魔軍壓境,虎牢關危在旦夕。我們身為南域的守護者,肩負著保家衛國、除魔衛道、匡扶正義的重任。
我們不能退縮,必須勇往直前,用我們的熱血和生命,捍衛我們的家園!”
士兵們听了他的話,紛紛熱血沸騰,他們揮舞著手中的兵器,大聲開口︰“保家衛國!除魔衛道!”
兩萬五千騎兵,整齊地上馬,列陣在河陽城巨大的圓形廣場上。他們的身影,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威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