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

第752章 給科學披上一層外衣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豬兒夢蟲 本章︰第752章 給科學披上一層外衣

    乾清宮內,鴉雀無聲。

    朱棣和姚廣孝相對而坐。

    這對當世頂尖君臣,此刻都有些茫然。

    “和尚啊,你說弘壁這小子……誰研究的呢?”

    姚廣孝也有些茫然。

    這小子可真不是他教出來的啊!

    李弘壁現在推崇弘揚的科學,他這是壓根就不知道啊!

    那科學跟儒釋道三家學問,基本上都沒有什麼關系,說是“離經叛道”都絲毫不為過,而且還是最典型最直白的離經叛道。

    我自己個兒開山立派,重新弘揚一門學說,跟你儒家沒有半點關系!

    這不是“離經叛道”是什麼?

    說實話,朱棣和姚廣孝是不看好李弘壁的。

    因為他這些行為無疑觸踫到了士紳縉紳的底線,而且還是要將士紳縉紳的根基都給掀翻的那種!

    人家儒學發展得好好的,你突然跳出來指責儒學腐朽了不行了,還他娘地自己推崇弘揚一門學說,這誰能夠忍得了啊!

    可是今天被李弘壁給上了一課後,二人現在都有些坐蠟了。

    因為他們原本的謀劃,只是借助李弘壁之手,敲打一下士紳縉紳,敲打一下這些名教子弟,並不是真個要將儒學給連根拔起,徹底廢棄不用啊!

    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儒學為什麼可以成為顯學成為名教?

    自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學就成了歷朝歷代的官方學說,其余百家接連消亡,連昔年與儒家爭鋒的法家都不例外!

    發展至今,儒家學派中的一支——程朱理學,自元朝起到大明立,一直都被定為官方主流之學。

    天下學子,在官學里面,學的是朱文公校訂後的四書五經,學的是程朱理學的知識信念,無一例外,無人敢違!

    理學是什麼?

    儒家學派之一,在北宋時經儒釋道三教相互吸收的產物。

    程朱又是誰?

    “程”是北宋二程,即程顥、程頤兄弟,二人都曾就學于周敦頤,並同為宋明理學的奠基者,世稱“二程”。

    “朱”就是南宋理學家朱熹了,繼孔聖之後的又一位儒學集大成者,世稱“朱文公”。

    朱文公本人因集理學之大成,被名教子弟尊稱為“朱子”,成為唯一一位非孔聖親傳弟子卻享祀孔廟的十二哲者,受儒教門徒祭祀。

    再有程朱理學到底是個什麼?

    基本上就是由周敦頤、張載、邵雍、二程等人創立的新儒學,傳承于子思、孟子一派的心性儒學。

    二程更重理,他倆的學說,以“心傳之奧”奠定了道學的基礎,更以“理”為最高的範疇,因此亦稱作理學。

    二程的學說,特別是其核心觀點——“存天理,去人欲”,後來被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

    朱文公“總結”了二程的理學思想,建立起了龐大的理學體系,集宋代理學于大成,使其成為主流學派之一,甚至到了元明清三朝都被欽定為官方哲學!

    程朱理學,堪稱中國古代最為精致,最為完備的理論體系,其影響至深至巨。

    自元代開始,程朱就被歷代帝王確立為官方意識形態,那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這東西完美地適應了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的轉變,逐漸走向政治哲學化,程朱一再強調的“三綱五常”、“忠君愛國”等思想,為帝王的**統治提供了精細的理論指導,成了王朝統治的精神支柱!

    說白了,程朱就是帝王用來麻痹天下百姓的思想工具,有利于維護王朝的統治!

    學子們自幼接觸的便是程朱,稍微長大點在官學宗學里面學的也是程朱,程朱思想早就刻進了他們的骨子里!

    忠君愛國,三綱五常,存天理滅人欲……

    雖然這樣看起來,程朱對于國家穩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對百姓思想的束縛和禁錮也顯而易見。

    比如你是大明學子,你不需要去思考,去創新,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學程朱讀程朱,就能參加科考,就有機會做官!

    這玩意兒,就是一個鉗制民眾思考創新的工具,讓天下百姓乃至文人士大夫都變得麻木不仁,更是使得皇權達到了頂峰。

    站在朱棣的角度去想,他是大明王朝的皇帝,自然希望大明王朝統治穩固,傳承不絕,千秋萬代。

    所以他這位皇帝陛下,應該要維護程朱,反對李弘壁推崇的科學。

    因此一開始朱棣只是想借用李弘壁之手敲打士紳縉紳,可是李弘壁的所作所為卻是給他上了一課。

    一旦工匠之城建設完畢,那麼科學將會勢不可擋。

    天下學子暫且不論,光是數十萬工匠都會變成科學的堅定擁躉,更別提他們的子嗣後人,一代又一代,傳承不斷!

    如此情況之下,朱棣也不免開始犯難了。

    儒學有利于王朝統治,不管儒學多麼腐朽,王朝也不可能離開儒學,正如朝廷離不開士紳縉紳一樣。

    而科學呢?

    李弘壁用實際行動證明了,科學更加利國利民,更有利于提高社會生產力,更有希望讓百姓吃飽穿暖!

    正如李弘壁所說的那樣,科學才是“經世之學”,不像腐朽儒學那般假大空,只會高喊“仁義道德”的口號,什麼實事都不做!

    可是不管怎麼說,王朝都始終不能離開儒學,但朱棣也不想就此舍棄科學,畢竟科學有助于輔佐他朱棣開創出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啊!

    “和尚,你告訴朕,現在該怎麼辦?”

    遇事不決問和尚!

    姚廣孝作為當世頂尖智者,肯定會有解決的辦法。

    而這位三家學問集大成者,也確實沒有讓朱棣失望。

    “陛下,有沒有一種可能,咱們可以給科學披上一層外衣?”

    “嗯?”朱棣眼前頓時一亮,“你的意思是……”

    “科學總不能是無端冒出來的吧?儒家之學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經世精神,所謂“經世”,即“經世致用”,比如名教子弟一直推崇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實也就是“經世”的表現。”

    “弘壁不是說過了嗎?科學乃是經世之學,那麼科學與儒學之間的聯系,其實是存在的!”

    “朝廷不能舍棄儒學,更不能打壓科學,不如將二者結合在一起,揚長避短,經世致用!”

    朱棣听得眉頭舒展,忍不住笑著點了點頭。

    “少師果真大才也!”

    “朕這就命人著手準備,那解縉就是個不錯的人選,少師覺得呢?”

    姚廣孝含笑點頭。

    “善!”

    解縉于士林之中擁有莫大威望。

    若是他出面作保,將科學定義為儒家經世之學,那麼事情就簡單多了!

    至于解縉會不會同意?

    呵呵,他不敢不同意!(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方便以後閱讀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第752章 給科學披上一層外衣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第752章 給科學披上一層外衣並對家父李景隆,逍遙小國公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