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1,二本撿漏985

第623章 產學結合,半導體大戰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無醉春秋 本章︰第623章 產學結合,半導體大戰

    台積電董事長老張,環視眾人,一字一句道︰“咱們台積電有近十萬人。”

    “十萬青年十萬肝,一人一肝救台積電!”

    “必須拿出全部的戰斗意志,全面攻堅10納米工藝,絕不能再落後三星!”

    聞言,眾人心驚不已。

    原來這就是夜鷹計劃,24小時三班倒,晝夜不停搞研發!

    之前三班倒都是生產,如今三班倒搞研發!

    尤其是那句‘十萬青年十萬肝、一人一肝救台積電!’,讓很多高層都為之動容。

    當下台積電的總員工數量,加起來將近十萬!

    董事長這般表態,還要24小時晝夜不停研發,當真是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見眾人臉上的表情還不夠重視,老張繼續道︰

    “我告訴你們,三星的10納米很可能2017年上半年就會量產,甚至2016年第四季度就會量產。”

    “而我們台積電16納米已經落後半年,如果10納米再度落後,那就完了!”

    “所以必須肝!”

    “必須搶在三星面前,提前搞出10納米工藝!”

    “大家有沒有信心?”

    “有!”

    眾人齊齊應道。

    “很好,研發部五位總監,一位帶領20納米工藝團隊繼續負責20納米的優化量產。一位帶16納米團隊,繼續16納米工藝的研發。另外三位分別帶領三個團隊,三班倒晝夜不停攻堅10納米工藝!”

    “是!”眾人齊齊應道。

    “不管哪一個團隊拖了後腿,高層直接下課,其他研發人員年終獎全扣!”

    “散會!”

    說著,老張轉身離去,留下一眾高層瑟瑟發抖。

    所有人都清楚,老張不是開玩笑。

    16納米的落後,讓八十多歲的老張搭上老臉,去帝都低三下四地給王逸登門道歉,還被晾了三天,最終依舊沒見到王逸。

    雖然結果還不錯,但老張的老臉也丟到家了,業內都在看笑話。

    堂堂的台積電董事長都這樣丟人了,其他人再不奮斗,那老張可會真翻臉。

    高層下課,核心研發人員都是台積電的人才,沒法裁了,也會扣年終獎!

    這絕不是說說而已。

    所有人都清楚這背後的意義。

    于是老張離開後,幾位副總裁、總監,立即主持會議,將後續的事情分的明明白白。

    三個團隊,三個研發總監,三班倒時間表,都安排到位。

    第二天,整個台積電便開始了大手筆的調整。

    除了16納米工藝研發團隊不動,其他的全部調整,進入三個10納米工藝攻堅團隊。

    至于20納米的研發,目前早已完成,只剩下部分人手負責設備的調試,以及良品率的不斷提升,其他骨干也都投入10納米攻堅之中!

    整個台積電都進入了特殊時期。

    【十萬青年十萬肝,一人一肝救台積電!】

    這樣的標語更是堂而皇之地掛在了台積電的研發部,總部大樓,會議室等等。

    可以說,上到台積電高層,下到普通員工,都隨處可見。

    很快,這一事件傳遍全球,三星半導體總部立即召開了高層會議︰

    “十萬青年十萬肝,一人一肝救台積電!”

    “呵呵,台積電是真的急眼了,竟然24小時三班倒,晝夜不停研發10納米工藝!”

    “真行啊,這是要全面挽回劣勢,徹底追上我們三星啊!”

    其他高層紛紛點頭︰

    “沒錯,看這架勢,老張是真的急眼了。我听說他去星逸科技登門道歉,被晾在冷風中三天!”

    “是嗎?怪不得老張都開始讓台積電晝夜不停肝了。”

    “唉,麻煩大了。咱們三星好不容易跨過20納米工藝積累的這點優勢,怕是很容易被台積電追回來啊。”

    “這是個大問題,台積電的研發實力,我們可是清楚。雖然不想承認,但也不得不承認,比我們三星高多了。”

    “更主要的,一審敗訴,梁老被限制,在明年年底前,恐怕不能再領導我們進行10納米技術研發。”

    “唉,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沒了老梁,我們的10納米工藝,難度大了很多很多。”

    “沒事,沒了老梁,還有其他人,而且老梁這事還可以緩和,大不了支付一筆賠償金給台積電,作為和解,留下老梁。”

    “這主意不錯,只要老梁留下,咱們的10納米就不是問題。大不了名義上交給其他高層主導。”

    “不過這還不夠,台積電都開始夜鷹計劃,24小時晝夜不停三班倒搞研發了,我們也不能落後。”

    “沒錯,我們三星也得開始相同操作,研發人員也要24小時三班倒,全速搞10納米工藝!”

    “支持!”

    “附議!”

    “必須這樣!”

    “不這樣,我們會被台積電反超。”

    “好,那我們三星也24小時三班倒,晝夜不停肝10納米工藝。”

    “台積電叫夜鷹計劃,咱們三星就叫烈陽計劃!”

    “好!”

    第二天,三星也迅速開始行動,研發人員三班倒,24小時不停地研發10納米工藝。

    在20納米還沒有開始量產的2014年第一季度,14/16納米的角逐已經初分勝負,而下一代10納米的研發競賽,更是如火如荼。

    至于台積電的12納米,實際上並不是真的12納米。

    相反,不過是台積電的16納米工藝的升級版,原本命名“16納米+”,只是為了好听一點,成了12納米工藝。

    本質上還是16納米工藝,可以說是第二代16納米工藝。

    實際上比起最初的台積電16納米升級有限,也就10%15%左右。

    同樣,三星的11納米工藝也不是真正的11納米工藝。

    相反,不過是三星14納米工藝的優化版,內部代號“14納米++”,同樣為了好听,稱之為‘11納米工藝。’

    但本質上還是14納米工藝,可以說,第二代14納米工藝。

    沒辦法,三星的第一代14納米工藝為了趕時間,搶先上市,有點翻車,還不如台積電的16納米工藝,不得不全面優化,做出第二代14納米++。

    圈內無秘密,王逸也接到了消息︰

    “台積電夜鷹計劃,果然還是開始了前世的節奏。”

    王逸並不意外,前世的台積電就在被三星領先一代後,開始了夜鷹計劃,三班倒晝夜不停研發10納米工藝。

    連口號都一樣,都是十萬青年十萬肝……

    同樣沒有意外,三星也對等回應,也開始了晝夜不停的研發計劃。

    不過前世好像沒有叫‘烈陽計劃’,至少新聞沒報道。

    只是三星和台積電這兩個領先選手都出手了,星逸半導體這個追趕者,豈能無動于衷?

    那肯定不行。

    念此,王逸直接撥通胡老電話︰

    “胡老,最近三星和台積電的動作,你都知道了吧?”

    胡老嘆了口氣︰“知道了,沒想到這兩家竟然開始了研發競賽,24小時三班倒,實在是太肝了,這對我們可不是好事。”

    “是啊,沖擊太大了。”王逸無奈道︰

    “咱們原本就是追隨者,如今也跨過20納米直接搞14納米,好不容易有希望彎道超車追上去,現在他們仗著人多同步開啟10納米研發競賽,那咱們又得落後。”

    胡老很是贊同︰“這是最大的問題,台積電和三星的研發工程師本就比我們多,底蘊比我們富足,現在又開始三班倒晝夜不停,那在10納米階段,肯定會比我們快很多。董事長,我們也得被迫加入三班倒研發,提前研發10納米工藝。”

    王逸點點頭︰“看來也只能如此了,繼續招人吧。眼下最重要的還是14納米工藝的研發,不過10納米工藝的研發,也得同步進行!”

    “放心,董事長,我有準備。現在除了14納米技術還在不斷研發,提升良品率,另一邊也開始了10納米工藝的研發。不過人手不夠,畢竟咱們不是台積電和三星,人少,連兩班倒都做不到,更別說三班倒了。”

    胡老有些無奈︰“甚至連一支滿編的10納米研發團隊,都不夠。”

    “這事的確不好解決。”王逸一時間也沒有好的策略。

    台積電的精銳,是那麼多年積累的結果。

    三星半導體的精銳,也是近些年來積累的成果,以及從台積電挖來的人。

    而星逸半導體起步時間太短,人手比台積電和三星少了太多。

    台積電可以五支團隊一起推進,一支繼續搞20納米量產,一支繼續16納米研發,還有三支三班倒研發10納米。

    三星也兵多將廣,能保證四支團隊同時推進,一支繼續研發14納米,三支三班倒研發10納米。

    可以星逸半導體沒那麼多人,別說四支團隊五支團隊,眼下兩支團隊都湊不起來。

    幾年的爆發,趕不上人家十幾年,幾十年的積累。

    這都是沒辦法的事。

    “唉。”王逸嘆了口氣︰“只能加大挖人力度了,不管是台積電,還是三星,能挖的人才,都給我挖。不用留手了。”

    “那中芯國際呢?最近很多中芯國際的研發工程師,想要跳槽來我們這邊。”胡老忍不住問道。

    三星和台積電待遇高,發展好,還好說。

    中芯國際這邊待遇一般,發展也一般。

    再加上內部關系錯綜復雜,工藝制程進展緩慢,很多人都有了想法。

    沒辦法,目前中芯國際剛搞定40納米工藝,星逸科技已經量產了28納米,三星和台積電更是開始了10納米研發競賽,這直接導致中芯國際的核心工程師心態都崩了。

    我們還在布局28納米,你們已經布局10納米了,這能忍?

    于是但凡有點實力的,有抱負的精銳,都開始想著跳槽。

    部分人想去三星台積電,還有部分人依舊想著為內地半導體崛起做貢獻,選擇跳槽星逸科技。

    之前對于這些員工,王逸其實還是有些抵觸的,不想被扣上挖兄弟企業骨干的帽子。

    可現在實在是缺人,還得和三星台積電同步開啟14納米工藝、10納米工藝雙線競賽,當真是人手不足。

    “董事長,現在形勢變了,這些人想跳槽,那是百分百要離開中芯國際。即便我們不收下,他們也會去三星,去台積電,那樣損失就更大了。不只是我們星逸半導體的損失,更是整個內地半導體企業的損失!”

    胡老言辭誠摯,王逸也明白這個道理,只好道︰

    “那就按照正常的商業競爭來吧。有主動願意跳槽過來的,咱們就收下。盡量別主動去挖中芯國際的人。至于三星和台積電的人,盡管挖就是,待遇不是問題,違約金不是問題,星逸科技出!”

    “好的,董事長。”胡老心情大好,這才對。

    即便是兄弟企業,正常競爭,正常跳槽,都是正常的。

    再說又不是星逸科技主動去挖,是中芯國際的員工主動跳槽過來,星逸科技正常面試,正常用人,沒有任何問題。

    最主要的,時間緊迫,科技戰迫在眉睫,半導體是第一戰場,實在是等不到中芯國際慢慢崛起。

    前世中芯國際是在2017年梁老加入後,才實現了飛速爆發。

    在這之前,中芯國際的28納米Poly/SiON工藝很不成熟,良品率太低,性能太差。

    梁老加入後三個月,中芯國際的28納米 HKMG工藝才實現全面量產,等效台積電28納米!

    可以說,一個28納米工藝,把中芯國際卡到了2017年年底。

    至于14納米,需要等到2019年。

    等效7納米的N+2,需要2023年!

    這節奏太慢了,王逸可等不了。

    只能全面突進,激進點發展。

    按照王逸的規劃,2015年第二季度實現14納米量產。

    三星台積電2016年第四季度實現10納米工藝量產,星逸半導體可以慢一點,但也要在2017年第二季度實現10納米量產。

    這樣落後半年內,還可以接受。

    至于7納米工藝,台積電和三星2018年用DUV光刻機實現7納米工藝,但是良品率很低。

    于是2019年又用EUV光刻機實現7納米工藝量產,良品率突飛猛進。

    而星逸半導體就要曲折了,只能用DUV光刻機采用多重曝光技術實現。

    再往後,就要掉隊了。

    到時候只能看國產EUV光刻機的突破,以及其他方面的創新突破。

    但在7納米之前,不能落後太多。

    胡老迅速安排下去,星逸半導體全面開動,大肆招人。

    凡是跳槽加入的精銳,只要背調沒問題,全部收下。

    不管是來自台積電、三星,還是中芯國際,全部收下,並且待遇比之前上浮30%50%!

    在台積電三星開展10納米工藝研發競賽時,星逸科技開始了砸錢挖人。

    然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僅僅半個月,這一舉措便引起三星和台積電的關注。

    “董事長,星逸半導體最近在大肆挖人,你看我們台積電要不要敲打一番?”

    “敲打大客戶?你瘋了嗎?”老張皺了皺眉︰“咱們的16納米工藝,就靠著星逸科技的訂單,為了這點小事敲打他們,得罪大客戶,那不完了?”

    “對,這是個問題。只是他們挖我們的人……”

    老張擺了擺手︰“咱們和三星都推到14/16納米工藝了,星逸科技還在28納米活泥巴,肯定是急眼了。只是這玩意急眼也沒用,他們落後太多了,不用在意。不過FinFET工藝的核心研發人員給我看好了,不能再被挖了。”

    “是!”

    三星那邊也是同樣的傲慢︰

    “星逸半導體開始挖人?難不成他們也想做20納米?想什麼呢!”

    “董事長,會不會他們也急眼了,也像我們一樣,跳過20納米,直接上14納米工藝?”

    “哈哈哈。”

    “笑死我了了!”

    三星半導體總裁仿佛听到了天大的笑話︰

    “星逸半導體跳過20納米工藝,直接上14納米工藝?”

    “你當他們是我們三星啊?”

    “他們哪有那樣的實力?”

    “能那麼快做出28納米,都算是他們燒高香了。至于20納米?沒有個兩年,想都別想。”

    下屬連連點頭︰“也是,星逸半導體能突破28納米就是奇跡了,估計20納米都難。”

    “嗯,當然,話雖然這麼說,不過挖人的事也得限制一下,尤其是參與14納米工藝的核心人才,都不能放!讓星逸半導體繼續在28納米活泥巴吧!”

    “是!”下屬連忙應道︰“我會把FinFET工藝的核心工程師,全部限制。”

    “嗯,FinFET工藝是突破20納米以下制程的關鍵,絕不能輸出。”

    有了提防,三星和台積電都對FinFET工藝的核心人才進行了限制,防止進一步被挖走。

    但可惜這半個月的時間,星逸科技已經用超高薪水,挖了部分FinFET研發工程師。

    尤其是華裔工程師,在三星備受排擠,自然願意回歸。

    還有一些懷有抱負,想著幫助內地半導體崛起的精銳,也願意加入。

    也有的只是覺得星逸科技發展前景好,待遇比三星和台積電還高得多。

    種種因素之下,很多工程師都選擇了跳槽,加入了星逸半導體。

    至于限制?

    當一個人鐵了心想要跳槽,任何限制都沒有意義。

    那怕有競業限制又如何,很多辦法可以規避。

    三星台積電想要維權,只能起訴,但是起訴過程很復雜,很漫長,往往要好幾年的時間。

    如果是梁老這樣的大牛,他們還會花費時間和精力進行起訴。

    但普通的工程師,就沒那個必要了,不夠費時費力的。

    而星逸科技下手的目標,就是這些年輕,有潛力的普通工程師。

    這些人約束少,研發能力強,還年輕有發展,哪怕現在只是普通工程師,有了胡老的指導和培養,很快就能成為獨當一面的精銳。

    此外,星逸半導體還加大了應屆生招聘工作,通過多方面吸納半導體人才。

    好在FinFET工藝的核心,就是胡老發明的,沒有人能比他了解更多。

    因此星逸半導體在14納米的研發速度,比三星和台積電都要快很多很多。

    畢竟胡老就是奠基人!

    三星的14納米能如此迅速,很大原因也是梁老師承胡老,也在FinFET工藝做出巨大貢獻。

    FinFET工藝方面,反而是台積電落了下風。

    不過台積電底蘊深厚,兵多將廣,綜合實力更強,威脅還是最大。

    半導體領域的戰爭,注定難打,王逸能做的也只是加大投入,砸錢研發,砸錢挖人。

    當然,產學結合也得全面開啟!

    念此,王逸喊來簡子妍︰

    “子妍,接下來星逸科技投入數十億定向資金,和部分高校在半導體領域進行深度戰略合作,定向培養半導體領域的專業人才!”

    “學校名單如下……”

    王逸將國防七子等務實的學校,全部列上。

    這些都是中流砥柱。

    “好的,董事長。”簡子妍悉數記下。

    王逸繼續道︰“此外,定向培養模式要靈活,限制要放開,沒必要非得從本科一直培養到博士。相反,咱們就培養四年。不,本科就兩年!前兩年學校內學習,放棄其他不重要科目,只學習半導體相關知識。後兩年直接入職星逸半導體,接觸最先進的理論體系,在工作中學習,在工作中成長。”

    “而研究生和博士生就學習一年,研二,博二就來星逸半導體,直接入職工作!”

    眼下正處于關鍵時期,王逸可沒時間等著這批人從大一一直到博士畢業,前前後後十多年。

    太慢了!

    而且國內高校教的那一套,實際上已經完全過時了,早已趕不上時代的發展。

    繼續浪費時間學習也用處不大,還不如集中精力學一兩年理論,然後入職星逸半導體,直接學習最前沿,最專業的的半導體技術。

    沒辦法,學校里學的那一套,還停留在120納米,甚至微米時代,早就不知道過時幾十年了。

    至于星逸半導體最先進的28納米,接下來的14納米工藝,10納米工藝,學校里的那些導師、教授都不懂,都不會,拿什麼教給學生?

    而那些學生學習這些過時的120納米工藝,微米工藝,即便一直學到博士,甚至博士後,又有多少用處?

    進入企業,根本無法上手14納米工藝的研發,更別說10納米工藝。

    到時候還得當個底層人員,從頭學習,慢慢提升。

    產學之間的巨大隔閡,學校和企業之間數十年的技術代差,是當下高校最大的矛盾和沖突!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重生2011,二本撿漏985》,方便以後閱讀重生2011,二本撿漏985第623章 產學結合,半導體大戰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重生2011,二本撿漏985第623章 產學結合,半導體大戰並對重生2011,二本撿漏985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