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武正在宿舍里與舍友聊天,听到一陣兒敲門聲。
魏東升起身打開門,看到是兩個不認識的男生站在門口,有些疑惑的問道︰
“你們是?”
“同學你好,我是鄭文杰,楊興武在宿舍嗎?我們是他老鄉想邀請他參加同鄉會。”
魏東升听到這話,連忙把兩人讓了進來。
“在呢在呢,你們快進來,興武,你老鄉來了?”
楊興武正在與孫俊才聊天,听到這話,頓時有想起了一句俗語。
老鄉見老鄉,是兩眼淚汪汪?
一想到這他就樂了,楊興武連忙起身招呼兩人。
“來了啊,快坐,兩位同學怎麼稱呼?”
“我叫鄭文杰,來自歸德府,學的歷史學。”
“我叫任志峰,來自汴京,學的語言學。”
楊興武听到這里,也連忙介紹了一下自己。
三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鄭文杰聊了幾句,突然問道︰
“听楊同學這口音有點像豫東話啊?”
楊興武听到這里一愣。
“這不是官話嗎?”
“不是,官話的口音有點像豫東話,但還是有點區別的,但听你剛才的介紹,我還有點納悶兒。
莫非你們是逃荒去的三川?”
“逃荒?逃什麼荒?”
“四十年前,那場大饑荒,席卷全省。
不少人到處逃,按理說你們應該往南走啊?怎麼往北走?”
楊興武听到這話,頓時起了好奇心。
“這里面有什麼說法嗎?沒听我爺說過!”
“沒說的話,你就別問了,總結起來就是,千里無人煙,萬里無雞鳴,人相食。”
鄭文杰說到這里,不由得嘆了一口氣。
“按你這麼說的話,從地圖上往南走可能更好一點,但是他們咋沒去?”
“可能南方承載不了那麼多人,畢竟幾千萬的人口,那個方向都有去逃的,你們可能是往長安走的那批人,可惜當年入不了關。
不然楊同學就成了秦省的理科狀元了。”
楊興武听到鄭文杰的話有些沉默。
他以為的逃荒是自然災害的那三年,沒想到還有這個,他忽然想起小剛炮拍的那部電影。
他好像看過一點,實在是太壓抑沒看完。
本以為距離他很遙遠的事情,沒想到就近在眼前。
甚至還有很大的可能,自己的父輩們就是親歷者。
任志峰看到楊興武有些沉默,連忙開口打圓場。
“好了,都過去了,咱們向前看,現在比起以往可是好了太多了。
楊同學,周末有空嗎?咱們一起聚聚。”
“對,你看我這嘴,不會說話,讓楊同學見笑了,京大一共錄取了咱們省20人,除了義陽那兩個南方的同學不來,咱們18人都來。還有幾個學長。
大家一起聚聚,過年回家的時候有個照應!”
“都是老鄉,咋不來?”
“人家說的西南話,估計跟荊楚認老鄉去了!”
楊興武听這,忽然想到了一旁的孫俊才。
“俊才,你不給你們甦省的老鄉聚聚?”
“啊?我們話都不一樣咋聚?不如我跟去參加你們的同鄉會吧!”
鄭文杰听到這話,連忙問道︰
“老鄉,你那的?”
“近的很,逐鹿的。”
“那確實不遠,星期天一起來?”
“好啊!”
孫俊才听到鄭文杰的邀請,很是爽快地答應下來。
楊興武看到這一幕有點無語,散裝的甦省,這麼早就散裝了嗎?
孫俊才听到鄭文杰的邀請後連忙坐了過來。
四人商議了一會兒,鄭文杰和任志峰這才離開。
楊興武把兩人送出宿舍門口,一轉身就看到孫俊才大喇喇的坐在床上。
“俊才,你這個認老鄉有點草率啊?”
“草率啥?方言都一樣,習俗也一樣,離的還近,跟金陵那邊的人我還聊不明白呢!”
“那你不跟海州、淮陰那邊的人認老鄉嗎?好像都是你們甦北吧?”
“那肯定沒有鄭文杰那邊近,再說了,義陽不也跟荊楚勾搭上了嗎?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楊興武听到這話有些無語。
得,甦省十三太保,一個比一個牛。
干個啥事都能分成十三個。
秦始皇的棺材板都快要壓不住了。
……
10月14日,周日,下午五點。
楊興武帶著孫俊才去參加同鄉會。
之所以來這麼早,是因為此時的國營飯店上班時間,真的太幸福了。
上午十點開門,下午八點就歇業,七點之後好像就不給炒菜了。
大師傅脾氣都大的厲害。
而且這個時代的飯店員工都有很大的權利。
有鑒于此,他們這才決定提前來,到了飯店之後,眾人分了兩桌坐下。
飯菜上來之後,一個男生拿起酒盅站起來朝著眾人說道︰
“大家好,我叫趙文軍,來自鄭縣,現在大二,讀的是文學系。
大家都是老鄉,來自全省各地,在京大聚在一起不容易,我比大家早來一年,有什麼不懂的都可以問我,這一杯我敬大家!”
趙文軍說著拿起酒盅一仰脖喝了下去,之後在把酒盅翻倒。
看到趙文軍如此爽快,一眾老鄉們越發熱絡起來。
隨後又有兩位來自洛市與相州的大二學長和學姐,舉起酒盅說話。
三杯酒下肚後,二十多個人開始互相介紹。
楊興武這才發現,他們三川是真的慘,除了他就沒個京大的老鄉了,最近的也就是一位洛市的學長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眾人坐在大廳里聊起天來。
直到飯店要關門眾人這才離開。
楊興武和孫俊才回了宿舍。
“哥們,咋樣?聊的?”
“還成,目前看還不錯。”
喜歡重生84︰我要上大學請大家收藏︰(重生84︰我要上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