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封神榜

第三十二章張良窺見玄機,眾人向死而行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文學幽靈 本章︰第三十二章張良窺見玄機,眾人向死而行

    中年人走後,祿伯與張雄也正好趕到,見張良安然無恙,兩人同時長舒一口氣。

    陳天遙見到祿伯御劍而來,便上前問道︰“敢問前輩,可是諸葛景行。”

    祿伯點了點頭說道︰“正是。”

    陳天遙將劍匣砸在地上,跪下說道︰“武當陳天遙,拜見師叔。”

    祿伯也認出了這劍匣,知道匣中裝的乃是武當山的鎮山至寶,吳王六劍。

    當年他們師兄弟七人,也算是悟性奇佳,但卻都無法駕馭這匣中的神兵利器,只能退而求其次。

    眼見陳天遙年紀輕輕便能擁有吳王六劍,祿伯也忍不住嘆息道︰“武當山數百年,終究是出了一位曠世奇才,師兄辛苦了。”

    祿伯說起往事,當年江湖上傳言他們兄弟七人為爭奪掌門之位大打出手,可卻不知道,這本就是一個局。

    一個為保武當百年基業,欲使玄門長治久安而導演的一場戲。

    當年的武當七杰,都是一等一的少年奇才,他們兄弟情深,又怎會因區區掌門之位,而鬧得不可開交。

    這其實是他們的師父,雲陽散人的臨終遺言,當年的七大戰國,雖然以秦國為最強,但也有齊楚兩個大國,再加上後來崛起的趙國,形勢不太明朗。

    當時秦國有一統之志,欲懷柔玄門,一統江湖。武當在秦之屬地,只能听命行事。

    雲陽三人便讓他們七人假借爭奪掌門之位未果,負氣而走,奔赴各國。從而在六國之中埋下六處暗棋。

    雲陽三人的本意,是為以防萬一。若秦滅六國,武當自然是貴不可言。但若是六國取勝,還能有人為武當說句公道話。

    雲陽散人的這份心機和手段,讓人望塵莫及。能如此精準地遇見未來,又怎能不是得道之人?

    但武當七杰的下場,卻令人唏噓不已。當年雲陽散人留下遺命,囑咐眾人,但事一國,必須忠君之事,不可墜了武當的名頭。

    所以除了現任的武當掌門和諸葛景行之外,其余五人俱在滅國大戰之中戰死,倒在抵抗秦軍沖鋒的路上。

    听到先輩的故事,陳天遙感慨萬分,原來他之所以能平安地生活在武當山,是有人在用生命守護著這座大山,踐行著他們的使命。

    張良之前不知道祿伯的身份,只是到他們家中的老僕,數十年來兢兢業業,對張家居功至偉。

    祿伯感慨之余,對張良說道︰“公子,此間事了,老夫想向公子辭行,回武當山終老,為師父守墓,為師兄分憂。”

    張良點頭說道︰“祿伯為張家操勞半生,理當如此。待完成二弟的遺願,張良再去武當看您。”

    張良說的情真意切,祿伯也感動萬分,他在張家風風雨雨數十年,早已將張家人視為自己的親人。

    這也是他看到張善死後,為何不顧一切的怒殺陳百里,為其報仇。當日見到陳百里之時。他已然知道對方是司徒元青的徒弟,而他和司徒元青,還有一段淵源。

    司徒元青于他有救命之恩,他還未及得報,如今又親手將他的徒弟斬殺,更是不該。

    陳百里就算再心術不正,也曾得到司徒元青的苦心教導,為的便是日後能傳承其衣缽。

    這一段隱事祿伯,沒有告訴任何人,這一段公案,必須他自己來了。

    張良有要事在身,便問及陳天遙等三人要去往何方,一問才知,這三人均是要上龍虎山,參加一年一度的玄門英雄大會。

    龍虎山是天下四大玄門之首,門下有不少能人異士。初代龍虎山掌教認為天下的氣運不能為四大玄門獨佔。

    便提議舉辦這英雄大會,廣納天下英雄前來比武。一為借此將玄門武學傳至天下,但從玄門一貫的作風來看,這只是托詞,二為歷練門下弟子,增進其修為。三便是威壓江湖,告訴天下,玄門乃是天底下最強的門派。

    因為歷來比武,獲勝者都出自玄門中人,承諾給獲勝者的武學秘籍,到最後都是一句空話。

    張良得知玄門英雄大會將在下月中旬開始,便與三人約定,同上龍虎山,挑戰天下英雄。

    臨別之際,幾人依依不舍,李書乾說道︰“死書生,別忘了欠我一頓酒。”

    陳天遙說道︰“還有我。”

    岳思凝也不甘落後,說道︰“死書生,我們為了你差點命喪此處,下次見到你,一定不會放過你。”

    這四個少年,只是一面之緣,卻生出故交之感。自從那一場生死之戰後,他們之間的感情變得更加的真摯。

    手足之情,生死之交,亦不過如此。

    他們之中,張良最長,二十二歲,李書乾二十歲,岳思凝和陳天遙都只有十九歲。

    這樣的年紀,這樣的少年,焉能讓人不羨慕。他們這樣的肝膽相照,這樣的俠義心腸,這樣的坦誠以待,這樣的意氣相投。又如何讓人不欽佩。

    他們本想與張良同行,卻被張良婉拒,因為他要做的事情,足以震驚天下,日後的結局如何,尚未可知。

    隨後福伯與周伯陽等人趕到,幾人便開始籌劃這件驚天大事。

    當听到帝國軍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撤退,張良的心中生出一種不詳的預感。

    之所以會發生的這樣的事情,有兩種情況,其一便是帝國之中發生了大事,不得已退兵,其二便是對方有更大的圖謀,不急于這一時。

    若是前一種,他們的勝算自然會大大的增加,但若是後一種,他們的一系列謀劃,最終都會落入對方的彀中。

    沉思良久,他對眾人說道︰“趁現在秦軍並未發覺,後隊轉前隊,撤出博浪沙,再尋時機。”

    周伯陽听聞,反駁道︰“大公子,博浪沙刺秦乃是當初二公子定下的,為報答二公子的知遇之恩,我等誓死不退。”

    福伯來到張良身邊,輕聲問道︰“大公子為何生出這樣的想法?”

    張良說道︰“只是有些許預感,覺得帝國軍的撤退,其中定有圖謀,而他們所圖,八成與波浪沙有關。”

    祿伯沉聲道︰“大公子的意思是,帝國軍剛才之所以撤退,為的是在博浪沙,圍而殲之,將反秦的勢力一網打盡?”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只是這樣的計策,恐怕不是陳岩.荒狼.顧千柔之流能想得出來的。只怕有人在背後出謀劃策。”福伯說道。

    張良沉思良久,斬釘截鐵地說道。“一定是他....”

    三人目光齊刷刷的朝著張良看去,只听張良說道︰“那個客棧之中的中年人,也正是他,剛才伸出援手,救下了我等四人的性命。”

    祿伯說道︰“能從司徒元青手底下把人救下,想來此人也是一品高手無疑。”

    張良道︰“此人功夫不高,但他們的身邊,有兩位玄門劍仙護衛。”

    “玄門劍仙?這天下能稱之為劍仙的,僅僅有十位,而其中的兩位跟在那個中年人的身後?”

    張良點了點頭說道︰“當日在東海,我曾與他們有一面之緣,斷然不會認錯。”

    福伯說道︰“如此說來,這中年人一定是帝國的高層,這樣的人物,不管是暗影還是軍隊,都會俯首听命。”

    這事情的發展顯然出乎了他們的意料,明日的博浪沙,注定是一個不祥之地。

    可任憑張良如何說,都勸不動周伯陽。對方以張善遺命為由,堅決不肯回師,眼見如此,張良無奈,也只得答應。

    但他堅持要改變之前的策略,命福伯率領一百人在外策應,剩下的人全部趕往博浪沙,見機行事。

    福伯不同意張良的計策,說道︰“公子是將帥之才,理應在外策應,老奴帶人前去沖殺。”

    張良眼神堅定,目光如炬,斬釘截鐵地說道︰“博浪沙之戰,是二弟的遺願,子房身為兄長,一定要幫他完成,請福伯切莫推辭。”

    福伯听聞,也不再說什麼,安靜地站在旁邊一言不發。

    “還有,若是我等身陷重圍,請福伯不要拼死相救。”張良說道。

    他的話語一出眾人瞠目結舌,誰知張良說道︰“二弟的遺體還在家中,等待著入土為安。此事,拜托福伯了。”

    張良說完,便對著福伯深深一躬。隨後說道︰“不管此戰勝負如何,請諸位保留性命,以圖後事。”

    周伯陽雙手抱拳,對張良說道︰“周伯陽要前往營地,指揮死士,大公子保重”

    看著周伯陽堅定的背影,張良是既無奈又欽佩。

    “今日便在這忘憂亭過夜,忘憂啊忘憂,張良何時才能忘記憂愁。”張良說罷,自顧自地朝著亭中走去。張雄笑呵呵地跟了上去。

    祿伯與福伯對視一眼,說道︰“這韓國復興的重負,居然壓在兩個少年的身上,二少爺已然不再,希望大少爺不要有什麼閃失。”

    福伯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放心,有我們這兩把老骨頭在,大公子不會有事的。除非.......”

    祿伯接話道︰“除非你我二人不在了。沒有保護好二公子,我心中有愧,若是大公子再有事,你我百年之後,有何面目再見相爺。”

    二人相互點了點頭,並肩朝著山上走去。

    轉眼已是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照耀在二人的臉上,恍惚之間,他們仿佛又回到了年輕之時。

    那個江湖,曾經的江湖,是他們寫就的,而現在的江湖,早已經沒有了他們的名號。

    在他們眼中,張良和張善一聲祿伯和福伯,便好過江湖中人叫一萬句大俠、前輩。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漢封神榜》,方便以後閱讀大漢封神榜第三十二章張良窺見玄機,眾人向死而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漢封神榜第三十二章張良窺見玄機,眾人向死而行並對大漢封神榜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