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司命雖然心中不忿,但是對東王公的命令卻從不敢違抗。雖然他看不出張良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他追隨東王公多年,知道此舉定有深意,但他沒有通天徹地的法力,無法預知道那麼遠。
神仙可以依靠法力預知未來之事,法力越強可以預知的時間就越靠前。以少司命的法力,也只能預事一年之內的事情。
而三界之中,真正能參透天機的,也只有區區十數人而已。
只有強如東王公那樣,擁有無上法力的上古大神,才有如此能力。
“請走中門入正殿,朝見東王公。”少司命說道。
順著少司命所指的方向,一座偌大的宮殿出現在張良的眼前。張良心中感嘆,這歸墟外表不起眼,其中卻是異常的恢宏大氣。
一排排的宮殿整齊地排列著,屋頂之上,常有神獸徘徊,白雲環繞。歸墟之大,不知幾千里,一望無垠。
少司命雖然對張良並無好感,卻也熱心地為他介紹歸墟的閣樓排列,以及其中嚴格的等級制度。
與一般府邸不同,歸墟位于天界三重天。天界共有三十六重天,最上層的三重天乃是三清之所在。
第三十三重天,是天庭凌霄殿,昊天上帝的居所。
最接近人間的三重天,都歸東王公所有。歸墟眾仙共分為十二個等級,也是仙人的十二重境界。
一重天是下六重境界仙人的居所,二重天是上五重境界仙人的居所。
三重天只有東王公、大司命以及能夠達到第十二重的仙人才能居住,這一重境界,便是世人所知的大羅金仙。
護送張良前往歸墟的那幾位仙人,在見過少司命之後,也只得恭恭敬敬地退出三重天。
除了那些童男童女之外,能出現在三重天之上的人,絕非常人。
東王公住在歸墟之中最雄偉的宮殿,也是三界之中僅次于凌霄殿的居所。
與人間一樣,神仙的府邸也有嚴格的規制要求,任何神仙都不敢私自僭越。
大殿之上赫然寫著四個大字“太一神殿”,殿門前懸掛著一副對聯,上邊寫道︰“三界之中唯有歸墟仙境,四海之內只此福地洞天。”
張良暗道一聲︰“好大的口氣。”
少司命冷笑一聲說道︰“三界之中,能與天庭分庭抗禮的,只有歸墟一處。如此景象,洞天福地又如何能及?”
張良與他對視一眼,尷尬一笑。剛才白發仙人都能看穿他的心思,更何況是境界遠在他之上的少司命。
少司命能夠在三重天之上隨意行走,定然是大羅金仙無疑,小小年紀有如此境界,真是讓人嘆為觀止。
少司命說道︰“在歸墟,相貌並不等同于年紀,只是成道早晚而已。本座十二歲便以達凡間天人之境,二十歲入聖人之境,飛升成仙。如今已經萬年有余。”
黃石公曾對張良說過人間的修行境界,天下修仙之人共有九品,一品分四境,也稱為凡人四境。
九品之上最高一等便是聖人三境,其次是天人三境。
少司命十二歲便入天人境,二十歲入聖飛升,這樣的際遇,要羨煞多少修行之人。
即便以九人之力擋住東海龍王敖廣的張道名等人,恐怕也難以達到天人之境。
“成仙的靠的是自身的悟性和對天地的感悟,那些凡夫俗子,即便是修煉一生,也難以飛升。”少司命說道。
“你可曾記得,當初你也是凡夫俗子。這歸墟中的仙人,有一大半都曾經是你口中那些最卑賤的人。”張良說道。
少司命眼神漸漸變得冰冷,面無表情地說道︰“對于歸墟中的仙人而言,人間只是他們人生軌跡之中最不起眼的一站。人間七情六欲對于修行之人而言,最是無用。記住,若想活著走出歸墟,切莫再胡思亂想,這里的每一個人,都能輕易地洞悉你的心思。”
張良順勢點了點頭,畢竟這里不是人間,東王公對他的態度尚未可知,當此之時,只能隱忍。
少司命帶著張良走進太一神殿,只見殿中空無一人,就在他恍惚之間,正前方的座位之上,一個身影閃現。
“屬下參見帝君。”少司命跪下說道。
張良一時不知該如何是好,看少司命的態度,眼前之人就是歸墟的主人東王公,若是之前,遇到神仙顯靈,張良會毫不遲疑地跪拜。
但東海一行,讓他知道三界中的神仙,也並非都是良善之輩。敖廣一心要攪擾東海盛會,睚眥圖謀殺害自己。
三大勢力為了崆峒印大打出手,絲毫不在乎人間的存亡。若不是太白金星出現,龍王的“四海同心”大陣一出,立時便是生靈涂炭。
他雖然是韓國貴公子,但是在神仙的面前,他也只是一介凡人,是少司命口中那最微不足道的存在。
歸墟為何要對自己以禮相待,甚至不惜與東海龍宮為敵。東王公有為何要對自己如此禮遇?難道也要借他的手顛覆秦國?
歸墟與秦國有何仇怨?秦國又怎會一連得罪天庭和歸墟兩方勢力?
冥界派人搶奪崆峒印,又是為何?難道也是要覆滅秦國?
按照當日鬼谷先生所言,他張良,便是大秦帝國的掘墓人。
但是現在大秦剛剛一統六國,要將這樣的龐然大物擊潰,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
自周朝之後,神仙從不干預人間之事,人間也從未有人見過仙人。
雖然始皇帝登基之時,仙人也曾現世,但始皇帝認為與天庭宣戰會引起朝野恐慌,于是決定秘而不宣。
知道此事的只有當時在場之人,秦法嚴苛,沒有人敢冒著觸犯國法的風險去議論這樣的事情。
張良不明白,始皇帝就算再強大,也不同時得罪這幾方勢力,難道是秦始皇的實力太過強大,足以令三界都忌憚?
這漫天的神仙,居然對一個人間的帝王如此的重視。始皇帝的身上,到底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面對這樣的龐大的帝國,張良孤身一人,要怎樣才能將其瓦解?
若是拋開國仇家恨,他也認為一統六國是利國利民的大事。張良少年之事,也想著為天下一統做出自己的努力。
但最後一統天下的,為何是秦國?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