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廣回到龍宮之後,認為此次搶奪崆峒印的戰爭之中,龍宮落了下風。
憤怒之下,他將怒火發泄在東海列國的身上,首先他以襄助黑齒國的名義,舉兵進犯大人國。
大人國的先祖,乃是當年逐日的夸父,只因他們身形高大,一度曾稱霸九州。
在上古之時,分大九州、中九州、以及小九州。現在他們生活的地方,只是當年的小九洲。
自從人皇不存之後,三大九州隔絕,當年稱霸九州的太古巨人,也不復存在。
流落在東海之濱的大人國,也只能偏居一隅,暗自消沉。隨著血脈的稀釋,他們的身形也不似當初的高大。
若是在當年,以他們的實力,在陸地之上,對陣龍宮絲毫不落下風,但如今,時局變換,滄海桑田,這個歌存在上萬年的國度,已經危在旦夕。
翌日,張良許莫負辭別滄海君,結束東海之行。
他還不知道,這一次的出行,將影響他日後的抉擇,也讓他的思想發生了變化。
從前他認為,什麼天庭地府,歸墟龍宮,全都是虛妄,只是後人杜撰而已。
可當他親眼見過之後,卻只發現之前的他,縱使滿腹學識,也只是坐井觀天。
此次雖然是代師赴宴,但是滄海君和十日國的上下,給予了他和師妹足夠的尊重。
其間波折不斷,也算是有驚無險。他看到了真正的神仙,和那些出現在書中的人和事。
滄海君帶著十日國眾人前來送行。他雖然沒有對張良說起他和黃石公的往事,但從他對張良的態度上,就能窺見一二。
張良真的很佩服老師,能結交這麼多的好友,甚至能與天上的仙人把酒言歡。
最奇特的是,他們都對老師及其的尊重,甚至對他這個弟子,也是愛屋及烏。
島上百姓不足萬人,卻異常的熱情。尤其在他力劈巨石之後,他們對這個張良更加的崇拜,認為他是天選之人,是如同太陽神一樣的勇士。
寒暄一陣,滄海君指著人群中的壯漢說道︰“張公子身負滅國之仇,他或許能祝你一臂之力。此人天生神力,即便不能幫你復仇,至少可以保你無恙。”
張良看著那壯漢,身形比正常人都要高出半個身子,與傳說中的巨人族不太相像。
自從張良將他放出,他對這個救命恩人十分喜歡,總是笑呵呵的。不似當初的橫眉冷對,殺氣十足。
滄海君說道︰“此人無名無姓,不如張公子為他取個名字。”
張良思索一陣說道︰“夫英雄者,體壯如牛,天生神力,呵氣山河動,揮拳江海傾。性情勇猛,尚武能征。威力獨尊,無人能敵。人見懼之,可威震四方。此人雖非英杰,但也當得起一個雄字。”
滄海君頷首一笑,說道︰“好...好...”
滄海君來到壯漢身邊,拍著他的肩膀說道︰“從今以後,你就叫張雄。這位張公子是你的恩人,你要好好的保護他。”
張雄憨態可掬,笑著點了點頭。
滄海君說道︰“此人是天生的金剛之體,有搬山蹈海之力,力拔山兮之勢。若是按中原的武學境界,乃是一品搬山之境。”
滄海君又指著那長著翅膀的怪人,說道︰“張公子,他叫耀靈,是國中唯一身負神力的族人,能與金烏對話。”
曜靈的本事,張良見識過。點頭致意道︰“若不是他,我與莫負還不知道,要如何跨越茫茫大海。”
耀靈好似不會笑一樣,表情僵硬,用略顯生硬的語言說道︰“首領說過,兩位是十日國最尊貴的客人。”
滄海君說道︰“你們所持的,乃是我十日國的太陽神令,天上地下只此一枚。持令之人不管身在何處,只要有所需要,我十日國自然會鼎力相助。”
張亮將令牌拿出,對滄海君說道︰“老師將令牌交給二人,是為了赴宴之用。現在筵席已畢,自當物歸原主。”
滄海君搖了搖頭,說道︰“我與黃石公是多年老友,與張公子更是一見如故。前路艱險,此令雖不能保你萬全,但也是一條生路。等到張公子功成名就,再訪東海,將令牌送還不遲。”
張亮對滄海君大禮一躬,感激的說道︰“若是張良終有功成名就之時,定然不忘滄海君之恩。”
滄海君將他扶起,說道︰“黃石公數十年都是孑然一身,時常為找不到徒弟而苦惱,痛惜這一身學問無人傳承。終究是蒼天有眼,讓黃石公得償所願。公子日後,必定青出于藍。”
張良謙遜的說道︰“老師是得道之人。張良不才,能繼承老師學問品行之萬一,已是萬幸。不敢奢望能超過老師。”
滄海君說道︰“張公子與令師妹依舊乘坐金烏前往中原。至于張雄,本君會派人將船只將他送走。”
“一同坐船,豈不是更加便捷?”許莫負問道。
她知道金烏未必能承載的動這個大家伙,便提議眾人一起坐船。也省的再勞煩金烏。
張良雖也有過這樣的想法,但是稍加思索,便知道才滄海君的用意。
只听滄海君說道︰“你們剛才頂撞龍王,他未必肯善罷甘休。龍王掌管海面,天上之事,他便望塵莫及了。”
許莫負不以為然的說道︰“只是幾句話就要將別人置于死地。這龍王未免有些太過小氣。”
滄海君說道“龍王應當不是心胸如此狹窄之輩,也未必真的會對兩位出手,只是以防萬一。兩位若有什麼閃失,本君日後有何顏面,再見黃石公。”
張良不忍拂滄海君的好意,便听從的他的安排。當問及張雄時,滄海君說道︰“他乘坐的是十日國的船只,龍宮還會給幾分薄面。況且張雄從未與人結仇。沒有人會盯著他”
對于滄海君的話,張良深以為然。
三足金烏載著張良和許莫負扶搖直上,翱翔天際。耀靈緊緊跟隨,護衛左右,不敢有一絲懈怠。
許莫負見眼前壯闊的大海,示意耀靈讓金烏緩緩而行。關于滄海君的擔心,她並未放在心上。
張良坐在金烏背上,享受這片刻的寧靜。從龍王興師問罪到崆峒印重現世間,這其中都與他有些許的聯系,是他拿出太陽神令,讓天空放晴。又是他,一劍將崆峒印放出。
想到此處,他對許莫負說道︰“師妹,這終究是是是非之地,還是快些離開為好。”
耀靈似乎察覺到了什麼,也催促金烏趕緊離開東海地界。
張良也感覺,似乎有一雙眼楮一直在盯著他們。
“這雲端之上的,是何方神聖?”張良問道。
耀靈說道︰“金烏低鳴,應該是感覺到了什麼,似乎........是一只神獸”。
“神獸。”張良和許莫負異口同聲的說道。
耀靈遲疑一陣,沒有說話。畢竟這東海有數十萬年的歷史,誰也不知道其中到底隱藏著多少認知之外的事情。
雖然這一路上都是提心吊膽,但好在那個神獸並未對他們一行人動手,只是一路尾隨,漸漸消失不見。
張良等人長舒一口氣,也慢慢放下戒心。耀靈也說道︰“或許這神獸只是出來游玩,並非要與我等為敵。”
他們順利來到東海岸邊,耀靈也辭別二人,返回十日國。
許莫負轉頭看著這久違的陸地,高興的手舞足蹈。
在他的眼中,十日國雖美,卻不及中土之萬一。這里是他生長的地方,處處覺得親切。
“子房哥哥,接下來有何打算?”許莫負問道。
許莫負遲疑一陣,轉過頭去。只見海岸上空空如也,哪里還有張良的蹤跡。
許莫負四處尋找,但張良卻好似人間蒸發了一般。
直到傍晚時分,負責護送張雄的十日國部眾到來,也始終不見張良。
當許莫負對眾人說起張良失蹤的前因後果,所有人都認為,張良是被人擄去。
而能消無聲息的將人擄走,常人根本無法辦到。事情緊急,十日國眾人只能返回東海,向滄海君稟報。
滄海君得到消息之後,只能派出船只出海搜尋,並聯絡東海諸國,尋找張良的下落。
為張良一人,不惜動用整個東海諸國的力量,足見滄海君對張良的重視。
但此時的滄海君,已經是分身乏術,黑齒國已經被佔領,大人國也岌岌可危,作為東海列國之首的他又豈能袖手旁觀?
眼看東海戰事一觸即發,這其中的尺度,都在他一念之間。
委曲求全,息事寧人,或是白骨如山,血流成河。都有他一人抉擇,這份重擔,結結實實的壓在他一人之上。
若干年後,當張良再訪東海之時,曾經的東海,早已是物是人非。只有那枯死的太陽神樹,依舊如當年一般挺立。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