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廢少

第865章 誰再說陛下是暴君,我就打死他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天香瞳 本章︰第865章 誰再說陛下是暴君,我就打死他

    議事結束了。

    經過一系列整治,中央集權大大加強,重大議事只需在內閣決議即可,根本不用舉行朝議。

    關寧親自主抓,效率極高,國家這個龐大機器開始運轉……

    這一次他借用了前世經驗,制定了系統分明的組織架構。

    禮部已經開始宣發,進行勞力征召,興修水利本是好事,但平民百姓反響並不強烈。

    誰都知道做這樣的工程必然要大規模征工,也就是服徭役。

    但在公布出細則後,引起一片沸騰。

    民眾不需無償勞作,朝廷反而會給出補貼。

    在人們傳統觀念中,朝廷征用服役,不過分壓榨就不錯了,別說補貼了,給個餅就算不錯。

    補貼有錢有糧,雖然不多,但對那些生活貧困的人來說,已經很可觀。

    這若是放在以前,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陛下再一次施恩了!

    就像趙南星等人所想的那樣,此舉大大贏得民心。

    響應如潮!

    但對征召人員有嚴格的要求,由地方進行組織,只招募那些生活艱難貧困及無業賦閑在家的人。

    有針對的性的救助貧困百姓,這更讓人們真切的感受到陛下的仁心仁治……

    “陛下實乃仁君!”

    “誰再說陛下是暴君我就打死誰!”

    “太仁慈了,百年難遇啊!”

    “陛下並沒有忘記我們這些貧苦百姓,興修水利,重修運河,也是為了民生啊!”

    民間議論贊揚不絕,這也為關寧再度積累聲望,這就是民心所向!

    同時也引起極大的積極性,干活也不是白干,還給錢給糧,上哪找這樣的好事?

    先期需要的五千人很快征夠,同時各項開工前的準備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施工地點位于瀾州與吳州交界處,為關寧重新規劃後運河的第三段。

    起始處是吳州境內的興壽縣和瀾州境內的沽源縣,因而命名為興沽渠。

    原有的這一段建造時為了減省人力,繞遠連通了一條小河,並不實用,也滿足不了所需。

    而因為河道太窄,且泥沙淤積嚴重,每有大船到此處,便會有擱淺的問題發生。

    還有一個問題是,河道太淺,容水量太少,每遇大水,上游青環湖的水位便會大漲,進而導致大量的水從此河道宣泄,形成洪水。

    可這條河道又窄又淺根本無法承受,洪水便會從河道溢出,將兩邊田地淹沒!

    下游地勢低,是一大片平原,也是大面積的耕地,若被水淹沒,損失太大!

    實際上,每年都會有淹沒的田地,別說是大水,就是普通雨季都無法承受。

    主要還是這條河道的問題。

    關寧準備進行治理,在這條河道保留的情況下,再從上游青環湖引水重新開挖一條河道。

    新開挖的河道是直道,能夠減省路徑,同時也能穿過沿途城鎮,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原來的河道偏向東面,只能灌溉到東部的田地。

    新開挖的河道能把西部的田地灌溉,改變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的局面。

    兩條河道共用,當遇有大水時便能夠分流,大大緩解壓力,減少河水暴漲淹沒兩邊田地的風險。

    同時,還準備在下游修建水壩蓄水,這是關寧來實地看過多次,經過綜合考量,又跟多位水利官員商議後決定。

    北面地勢地窪,每逢夏秋雨季,山洪爆發形成澇災,雨少時又常常出現旱災,這里可是瀾州的農業區,糧食生產好壞,決定意義重大。

    若這里豐收,就能保證上京所需,還能在北方起戰事時,快速運至前線,不至于從南方急調。

    隆景帝當年跟他打仗時,就出現了這樣的困境。

    對農業社會來說,水庫真正可以實現旱澇保收,歲無饑謹之憂,雨多蓄水,旱時放水,可養方圓數十里土地,澤及一鄉。

    若規模擴大,灌田萬頃也不是不可能……

    關寧就是要把這里打造成真正的糧倉,對軍事民用意義極大!

    這個水庫才是本次工施的難點,也是具有爭議所在。

    開挖河道很簡單,直接順著挖就是了。

    而在古代,實際上並沒有水庫的概念。

    最主要的原因是古人崇尚敬畏天地自然,沒有現代人這種人定勝天的抱負!

    從遠古時代起,人們就對水的力量充滿敬畏,並一直有的傳統觀念就是對水一定要以疏導為主,萬萬不可予以築壩堵塞。

    這種觀點深深影響著,除了偶爾以土囊,布袋築起臨時性堤壩提高水位,來個以水代兵的奇謀外,很少有修築水庫來進行蓄水的實例。

    還有一個原因是古代缺乏修建永久性堅固水壩的技術。

    這一點,趙南星他們早有提及,不過關寧沒有直說,而是賣了個關子……

    經過二十多天緊鑼密鼓的準備,終于到了開工的日子。

    關寧親自來到現場。

    周邊圍著很多人,他們都是招募來做工的。

    勞工有三千多人,還有一部分將會用于築造水壩。

    不同于往常被征用服徭役時愁苦的樣子,現在的他們顯得很激動。

    施工地擺了一張長桌,上面擺放著豬頭等各種貢品。

    按照習俗,在開工動土之前要舉行祭拜儀式。

    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不說古代,就是現代也很迷信這一套。

    都是禮部安排,關寧只是照做。

    肅穆的儀式結束。

    關寧在所有人的注視下,用鐵鍬鏟下了一鍬土。

    周邊立即起了歡呼聲,這也標示著正式開工了。

    之後關寧來到勞工面前。

    他們正欲跪下磕頭,但被關寧制止。

    征召勞工有年齡限制,太大的就沒要了,看起來精神面貌很不錯。

    “好好干!”

    關寧說了一句很簡單的話,但也是最能鼓動人心的話。

    “饅頭會有的,肉也會有的!”

    “陛下萬歲,萬萬歲!”

    “萬歲!”

    所有勞工們都大聲歡呼了起來。

    你要真跟他們說什麼大道理他們也听不懂,還不如說幾句實在話。

    “開工!”

    隨著關寧的宣布,整個現場的所有人立即動了起來,整個工地一片熱火朝天!

    不過他們得到的命令並不是大規模的開挖,而是在幾個穿著甲冑士卒的安排下,向下挖著直洞。

    這是為了晚上要開始的爆破做準備。

    議事結束了。

    經過一系列整治,中央集權大大加強,重大議事只需在內閣決議即可,根本不用舉行朝議。

    關寧親自主抓,效率極高,國家這個龐大機器開始運轉……

    這一次他借用了前世經驗,制定了系統分明的組織架構。

    禮部已經開始宣發,進行勞力征召,興修水利本是好事,但平民百姓反響並不強烈。

    誰都知道做這樣的工程必然要大規模征工,也就是服徭役。

    但在公布出細則後,引起一片沸騰。

    民眾不需無償勞作,朝廷反而會給出補貼。

    在人們傳統觀念中,朝廷征用服役,不過分壓榨就不錯了,別說補貼了,給個餅就算不錯。

    補貼有錢有糧,雖然不多,但對那些生活貧困的人來說,已經很可觀。

    這若是放在以前,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陛下再一次施恩了!

    就像趙南星等人所想的那樣,此舉大大贏得民心。

    響應如潮!

    但對征召人員有嚴格的要求,由地方進行組織,只招募那些生活艱難貧困及無業賦閑在家的人。

    有針對的性的救助貧困百姓,這更讓人們真切的感受到陛下的仁心仁治……

    “陛下實乃仁君!”

    “誰再說陛下是暴君我就打死誰!”

    “太仁慈了,百年難遇啊!”

    “陛下並沒有忘記我們這些貧苦百姓,興修水利,重修運河,也是為了民生啊!”

    民間議論贊揚不絕,這也為關寧再度積累聲望,這就是民心所向!

    同時也引起極大的積極性,干活也不是白干,還給錢給糧,上哪找這樣的好事?

    先期需要的五千人很快征夠,同時各項開工前的準備也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施工地點位于瀾州與吳州交界處,為關寧重新規劃後運河的第三段。

    起始處是吳州境內的興壽縣和瀾州境內的沽源縣,因而命名為興沽渠。

    原有的這一段建造時為了減省人力,繞遠連通了一條小河,並不實用,也滿足不了所需。

    而因為河道太窄,且泥沙淤積嚴重,每有大船到此處,便會有擱淺的問題發生。

    還有一個問題是,河道太淺,容水量太少,每遇大水,上游青環湖的水位便會大漲,進而導致大量的水從此河道宣泄,形成洪水。

    可這條河道又窄又淺根本無法承受,洪水便會從河道溢出,將兩邊田地淹沒!

    下游地勢低,是一大片平原,也是大面積的耕地,若被水淹沒,損失太大!

    實際上,每年都會有淹沒的田地,別說是大水,就是普通雨季都無法承受。

    主要還是這條河道的問題。

    關寧準備進行治理,在這條河道保留的情況下,再從上游青環湖引水重新開挖一條河道。

    新開挖的河道是直道,能夠減省路徑,同時也能穿過沿途城鎮,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原來的河道偏向東面,只能灌溉到東部的田地。

    新開挖的河道能把西部的田地灌溉,改變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的局面。

    兩條河道共用,當遇有大水時便能夠分流,大大緩解壓力,減少河水暴漲淹沒兩邊田地的風險。

    同時,還準備在下游修建水壩蓄水,這是關寧來實地看過多次,經過綜合考量,又跟多位水利官員商議後決定。

    北面地勢地窪,每逢夏秋雨季,山洪爆發形成澇災,雨少時又常常出現旱災,這里可是瀾州的農業區,糧食生產好壞,決定意義重大。

    若這里豐收,就能保證上京所需,還能在北方起戰事時,快速運至前線,不至于從南方急調。

    隆景帝當年跟他打仗時,就出現了這樣的困境。

    對農業社會來說,水庫真正可以實現旱澇保收,歲無饑謹之憂,雨多蓄水,旱時放水,可養方圓數十里土地,澤及一鄉。

    若規模擴大,灌田萬頃也不是不可能……

    關寧就是要把這里打造成真正的糧倉,對軍事民用意義極大!

    這個水庫才是本次工施的難點,也是具有爭議所在。

    開挖河道很簡單,直接順著挖就是了。

    而在古代,實際上並沒有水庫的概念。

    最主要的原因是古人崇尚敬畏天地自然,沒有現代人這種人定勝天的抱負!

    從遠古時代起,人們就對水的力量充滿敬畏,並一直有的傳統觀念就是對水一定要以疏導為主,萬萬不可予以築壩堵塞。

    這種觀點深深影響著,除了偶爾以土囊,布袋築起臨時性堤壩提高水位,來個以水代兵的奇謀外,很少有修築水庫來進行蓄水的實例。

    還有一個原因是古代缺乏修建永久性堅固水壩的技術。

    這一點,趙南星他們早有提及,不過關寧沒有直說,而是賣了個關子……

    經過二十多天緊鑼密鼓的準備,終于到了開工的日子。

    關寧親自來到現場。

    周邊圍著很多人,他們都是招募來做工的。

    勞工有三千多人,還有一部分將會用于築造水壩。

    不同于往常被征用服徭役時愁苦的樣子,現在的他們顯得很激動。

    施工地擺了一張長桌,上面擺放著豬頭等各種貢品。

    按照習俗,在開工動土之前要舉行祭拜儀式。

    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不說古代,就是現代也很迷信這一套。

    都是禮部安排,關寧只是照做。

    肅穆的儀式結束。

    關寧在所有人的注視下,用鐵鍬鏟下了一鍬土。

    周邊立即起了歡呼聲,這也標示著正式開工了。

    之後關寧來到勞工面前。

    他們正欲跪下磕頭,但被關寧制止。

    征召勞工有年齡限制,太大的就沒要了,看起來精神面貌很不錯。

    “好好干!”

    關寧說了一句很簡單的話,但也是最能鼓動人心的話。

    “饅頭會有的,肉也會有的!”

    “陛下萬歲,萬萬歲!”

    “萬歲!”

    所有勞工們都大聲歡呼了起來。

    你要真跟他們說什麼大道理他們也听不懂,還不如說幾句實在話。

    “開工!”

    隨著關寧的宣布,整個現場的所有人立即動了起來,整個工地一片熱火朝天!

    不過他們得到的命令並不是大規模的開挖,而是在幾個穿著甲冑士卒的安排下,向下挖著直洞。

    這是為了晚上要開始的爆破做準備。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帝國廢少》,方便以後閱讀帝國廢少第865章 誰再說陛下是暴君,我就打死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帝國廢少第865章 誰再說陛下是暴君,我就打死他並對帝國廢少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