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歸玩笑,梅朵的魅力卻無人敢懷疑。
可自從到了南嶺縣,一切都變了。
嘴巴再也不敢x ng g n,偶爾涂點唇膏,都會讓人拿怪眼看,眉更是不敢畫,發型長年累月都是那種刻板式的短發,有次開會的間隙,伊海濤見了她,不無遺憾地說︰“早知道鄉土風能把你吹成這樣,就不該推薦你去南嶺縣。”
梅朵傻乎乎說︰“不是鄉土風吹的。”
伊海濤笑說︰“看看,下去才多長時間,說話都沒幽默感了。別忘了,南嶺縣干部和老百姓的眼神,也含著風沙哦。”
不管怎麼,美是擋不住的,只不過,這美不再是妖艷夸張的那種,不再是熱情奔放的那種。如今的梅朵,美得很內斂,很傳統,甚至刻意的抑制和點到為止,這份氣質便越來越符合gu n ch ng的審美標準了。
難怪人們私下里說,在南嶺縣四大班子的女性中,梅朵是最最得體的一個。
對此評價,梅朵並不感到愉悅,相反,總有層淡淡的苦澀在心頭。
作為女人,梅朵也想把自己打扮得更靚麗更時尚一點的,天下哪個女人不愛美,哪個女人又不願自己發出獨特的光芒?走在街上,十個女人,九個在追求回頭率,另一個,怕是正傷神,男人們怎麼對她熟視無睹?
這是女人的天性,也是上帝賜給女人的權利。
可作為gu n ch ng中的女人,梅朵卻不得不內斂了再內斂,保守了再保守。
來南嶺之前,她把自己時尚一點的衣服全送了朋友,但凡穿出來有點露的,一件也沒帶。新添的,一多半是擺在商場門口的處理品,或者是那種上了年歲的婦女們穿的。
每一次買衣服,都是一次痛苦的過程。
這痛苦,只有梅朵自己知道。
即便如此,有一次魯宏平還半玩笑半認真地說︰“梅副縣長怎麼打扮成模特了,這樣子,可容易讓人想入非非喲。”
讓人想入非非,這有什麼不好?!梅朵心里叫著屈,嘴上卻不得不鄭重地說︰“知道了。”
早晨的空氣異常清新,陽光從窗戶里泄進來,灑了她一身。
雨後天晴,真是令人心曠神怡。
梅朵正看得入神,辦公室主任許達勛走進來,小心謹慎地說︰“梅副縣長,郭縣長還沒回來,我得向你匯報請示一下,上和現實中對死人事件都有議論,還很難听,是不是該采取點措施啊?”
梅朵微微抬起目光,瞄了一眼許達勛,問︰“許主任,你又听見些什麼了?”
“呵呵,我也是道听途說的,有些話很難听,還是不說的好。”許達勛卻又吞吞吐吐,不肯說實話。
梅朵到南嶺縣後,發現辦公室主任許達勛自高自大,仗著是魯宏平的親信,眼里便容不下人,自命不凡倒也罷了,令梅朵不能忍受的是,他喜歡發號施令,工作很少自己干,有時在鄉鎮干部面前,那官勁兒擺得比她這個常務副縣長還要足。
可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許達勛又總是第一個跑來請示匯報,把難題推到縣領導面前,搞得郭正源和梅朵很是被動。
辦公室主任這個角色,既是政府的管家,又是縣長的參謀,更是縣長和下面部局和鄉鎮領導間的橋梁,這個角色要是不到位,政府的工作便很難達到統一和協調。
許達勛既不能吃苦,又不能負重,只知道對魯宏平一個人惟命是從。
縣上的干部大多這樣,總愛把自己看成是誰的人,私底下叫站隊。
許達勛把隊站在魯宏平一邊,平日便有意識地跟幾個副縣長和政府這邊拉開了距離。
梅朵很不習慣這一點,但又不能明確地糾正。她發現縣上跟省直機關很多方面不一樣,尤其人際關系,由于地方互相之間的糾葛多,誰跟誰,搞得不好還是拐彎抹角的親戚,可謂雲里霧里,復雜得很。
梅朵一開始還提醒和敲打許達勛,讓他不要在工作中人為地劃什麼界限,說︰“你是為政府班子f w 的,不是為哪一個人f w 的。”
許達勛听了,頻頻點頭,但下去之後,仍然我行我素。
後來梅朵才明白,這界限不劃還真不行,已經站了隊,隨便說出的一句話,就可能被擴大和誤會,私下里傳來傳去,最後傳得你心驚肉跳。
梅朵心里生出一層失望,不只是沖許達勛一個人。
為什麼每個人都喜歡往是非里攪呢,難道他們不知道,人應該自覺地離是非遠一點?遠離是非一寸,內心就能多出一大片陽光啊。
梅朵將目光從許達勛身上收回,又低頭看起了材料。
但是,不管她承認不承認,許達勛的話還是打亂了她內心的平靜,注意力再也集中不到材料上了。
干部中間的這種風氣真是可怕,會上不講,背後亂講,搞得烏煙瘴氣,好事都傳成了壞事,壞事就傳成了丑聞。
還有就是不能開會,這邊剛開會,那邊的小道消息就能同步傳出來,現場直播似的,令她很為頭痛。
梅朵為會議保密的事發了不少火,但情況絲毫未改變,相反,你越是強調不能做的事,大家都爭先恐後去做,唯恐行動得晚了,被人家瞧不起,好像你缺席了某次會議,就快被撤職了一般。
許達勛站了一陣,壓低聲音說︰“梅副縣長,又有幾家媒體的記者到了縣里,正在村民中走訪呢。”
“哦,有這事?”梅朵抬起頭,這事有點意外。
“宣傳部那邊知道不?”她緊著問。
許達勛說︰“知道了,可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說是這次來的記者是省城晚報和法制報的,市委宣傳部的話他們都不听,誰都阻止不了。”
梅朵的心一暗,許達勛說的正是她所擔心的,械斗死人事件發生後,招來了不少各路記者,盡管市縣兩級做了大量工作,再三聲明事情原委沒查清之前,任何新聞媒體不得將消息外傳,可最終消息還是不脛而走。
上的熱議更是一發不可收拾,臨江論壇上出現了一個帖子,詳細披露了大柳樹村與桂花村村民發生械斗並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傷的情況,還用了“改革和發展不能以犧牲穩定為代價”這樣極富警示性的句子,炒得沸沸揚揚。
跟帖中說什麼的都有,甚至有人以常委會上的爭論為引子,說這次事件是南嶺縣政治斗爭的必然產物,把事態往大里擴,往深里挖,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可能一下將南嶺縣弄成新聞焦點,造 h r n廊聳錄 窳擁撓跋 ?br />
如今的記者,可謂是見縫就插針,听風就是雨,尤其是絡的自媒體傳播,沒有底線,沒有原則,肆意發揮,節外生枝,更是令地方政府十分的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