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過年過節,又或者是誰家婚喪嫁娶,他們都會跑到龍王井這里擺放貢品,請龍王爺一起享用!
吳天籟這種要請人家龍王爺給他爹拜壽的事情,村民們還是第一次听說。這絕對是對龍王爺的大不敬!
可是,這吳天籟有錢有勢,他們也不敢多說什麼。吳天籟也覺得自己實力大過天,在這個村子里面自己說什麼就是什麼,必須要把這次壽宴做的大一點,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尊重自己!
于是,他找來了一個所謂的高人,來到龍王井跟前用七根紅線在開始纏繞龍王井,最後又把那七根紅線的另外一段分別系在了一根桃木釘上。
再將桃木釘釘在龍王井周圍。這樣一來,這井里面的龍王爺也就算是被他們給強行拴住了!
這人吶,有多少年的壽命,多大的福運都是上天安排好的。普通人過八十大壽也只是自己家人在一起聚個餐而已。
這麼多人來給他拜壽他根本承受不起。有多少老人本來身體好好的,就是因為辦了這八十大壽身體狀況一落千丈,甚至直接駕鶴西游。
這都是因為他受不起這種拜壽的方式。而像吳天籟這種把龍王爺給請來拜壽的更是在作死。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大早,吳家老爺子就沒有了生息!
吳家老爺子因為辦了這空前絕後的八十大壽,甚至還強行栓了龍王爺,導致他第二天一大早就駕鶴西游,這讓吳天籟很是難過!
不過,難過歸難過,這喪事還是要辦的。無奈之下,他只能是開始到處請出黑先生過來幫著操辦。
要知道,那個時候已經是臘月二十九了,誰都想安安穩穩的在家過個年。畢竟忙碌了一整年,也就只有這個時候才是闔家團圓的時候,誰也不願意大過年的促這個眉頭。
再加上吳家老爺子死的蹊蹺,已經傳遍了周圍的十里八鄉,誰也不想給自己找麻煩!無可奈何之下,吳天籟只能是把出黑的價錢提高了十倍!
這樣一來,立刻就有人答應過來幫忙了。都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看在這錢的份上,也就有人不在乎那麼多了!
于是,在那位出黑先生的幫忙之下,吳家老爺子也就安安穩穩的入土為安了!原本所有人都以為這件事情到了這里也就算是畫上了句號,誰也沒有想到事情居然還會發生變故!
就在吳家老爺子下葬的第二天,就有那眼尖的村民看到吳家老爺子的墳頭開始冒煙。有句老話說得好,叫祖墳冒青煙,後輩必出尖!
意思是說只要這祖墳冒了青煙,那這家人的後輩必定會出現一個出人頭地的人物出來。可是,這一次吳家老爺子的墳頭冒的可不是什麼青煙,而是黑煙!
最要命的是這黑煙一冒起來可就受不住了。剛開始被人發現的時候只是淡淡的一絲黑煙,可是,到了後來那是滾滾黑煙直沖空中!
看上去就好像是誰家的煙囪在冒煙一樣。等到全村人都听說了這個消息,跑到吳家老爺子墳頭去看的時候,那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有的人說這有可能是在下葬的時候誰不小心把煙頭掉進去了,導致吳家老爺子的棺材被點著了,也有的說這是吳家老爺子在那邊燒火做飯,過上日子了。
反正一時之間說什麼的都有。
也就在人們眾說紛紜的時候,情況再一次發生了轉變。從哪滾滾的黑煙里面開始散發出來一股濃重的惡臭!只要是聞到這股臭味的人全都忍不住彎下身子干嘔了起來。
無奈之下,所有村民都開始紛紛後撤,盡可能的和吳家老爺子的墳頭拉開距離。可是,這股惡臭實在是太濃烈了,迎風臭十里,想躲都躲不掉!
這一下,吳天籟可不干了。自己花了大價錢請人看的墳,下的葬,怎麼一轉眼就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盛怒之下的他派人找到了那個給他們家老爺子下葬的風水先生,他想要好好質問一下對方,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那在出黑先生昨天晚上就得了羊癲瘋!不用說是說話了,就算是坐起來都難!
這樣一來,吳天籟也是沒有辦法了!只能是帶著所有家人跪在吳家老爺子墳前又是燒紙,又是祈求,希望自己老爹能夠安分一些。然而,他所做的這一切根本就起不到半點作用!
那墳頭黑煙該冒還在冒,臭味該聞到還是能聞到!更加要命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吳天籟一家人才剛剛打開大門,一眼就看到吳家老爺子的那口黑棺材就這麼擺放在大門口。
面對這種事情,吳家人著實被嚇得不輕!自己家明明把老爺子下葬了,這棺材又怎麼會出現在這里的?
一開始,吳天籟還沒有想那麼多,只是以為這是誰再故意折騰自己家。畢竟,像他這樣在商界打拼的人也的確是的罪過一些人。只能是罵罵咧咧的招呼人再把棺材重新埋下去。
可是,一連三天每天早上只要是一打開大門,就能看到吳家老爺子的棺材擺放在那里。人家是開門大吉,自己家卻是開門見棺材而且是剛剛下葬的棺材,這讓他們家有些受不了了!既然這棺材送不走,也只能是把它重新抬進院子里面,打了個靈棚。
可是,這麼下去也不是個辦法,吳天籟再次花重金請人來幫忙。結果因為他們家的事情實在是太過于離奇,根本就沒有人願意出手。
甚至很多人都在暗中觀望,想要看看究竟是什麼人不知死活,敢去接吳天籟他們家的事情!
吳家的事情一傳十,十傳百,很快的就在周圍十里八村傳遍了,更是沒有出黑先生敢去他們家插手這件事情了!
在實在是沒有辦法之後,吳天籟這才找到了秦老爺子,並且從他的口中得知了關于我的事情。
當即就請秦老爺子幫忙,想要讓我出手幫他們家解決問題!
而秦老爺子也沒有直接答應,而是在我去他們家拜年的時候和我打了個招呼,詢問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