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是周五,16日就正好是周六了。
才六點四十分,方子業就已經被點滿了斗志的洛听竹叫醒,出門慢跑。
六點四十分,于方子業而言不是特殊的時間節點,卻是洛听竹在漢市落下的‘起床’綜合征點。
麻醉科要求七點半趕到麻醉科,洛听竹給自己設置的鬧鐘就是六點四十,一直未改。
跑步、洗澡、早餐!
起床三件套快速地完成之後,洛听竹往樓上行去時,回頭的面色略帶遲疑︰“師兄,你真要開直播寫letter啊?”
“要不私下里聯系一下算了?”
“這種事情是很得罪人,且吃力不討好的!~”
洛听竹有些擔心。
當然也是心善,因為所有搞科研的人都不容易,寫文章出些小錯誤也是能理解的。
洛听竹自己吃過苦,所以也尊重別人的付出。
“听竹,你先去書房吧,我這邊就要開始了。”方子業笑著揮手。
有些事情,每個人看待的角度不同,最終體驗也會完全迥異。
從本質上來說,給編輯部投稿的letter和comment,旨在完善科學研究的嚴謹性,使得科研成果更加圓潤謹慎!
是查漏補缺的形式之一!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方子業已經有了決定後,洛听竹就不再多廢話了,慢慢走了上去,只是到了二樓後,洛听竹才道︰“師兄,你也要記得你自己的任務哦!~”
“明天晚上我們小組還要踫面開會的。”
“你自己還有臨床的任務。”
洛听竹提醒了一句後,便直接進了二樓新開闢不久的書房。
與此同時,方子業大概調試了一下自己的電腦和手機設備後,調試好了“音頻”以及電腦畫面後,便將自己的直播間標題改成了副教授迫于科研壓力,在線刷文章數量ing……
這是從來沒有過的賽道。
與此同時呀,方子業就直接給吳軒奇發了一條信息過去,只有非常簡單的三個字。
“奇哥,我開播了。”
“getˇ”吳軒奇早就準備好了。
“我已經關注你了,正在進。我這邊也是會隨時錄屏的,你自己注意一下言辭啊。”吳軒奇回了一句語音。
“沒什麼可以注意的,letter和comment又不用糊名。”
“你那邊只要錄好屏幕就行。”方子業回道。
方子業的網名很簡單,Fang ZY!
之前將賬號交給了吳軒奇一段時間,吳軒奇只是運營了一周多時間,便快速地就給方子業上了一兩千的粉絲值!
運營的方式很簡單,粗暴的將方子業的郵箱文章收稿截圖貼上去,再放了點抖加,粉絲值就蹭蹭蹭的往上漲了。
當然,剛開播,不管有沒有粉絲關注,直播間里面都是沒人的。
方子業下刀的第一篇文章,就是自己的文章。
左邊放著pdf閱讀文獻,右邊放著word文檔。
方子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另一篇成稿letter的格式復制到了一個word文檔里,而後留下來了第一句話和最後一句話。
We read te by Martin Bendszus and colleagues reat interest.(我們懷著巨大的熱情和興趣閱讀了由Martin Bendszus團隊書寫的文章。)
We declare&npeting interests.(我們聲明沒有利益沖突。)
&nment比較標準的開卷語和結束語。
這時候,直播間里面還是沒人,不過就算是有吃瓜群眾,或者是有人提問,方子業短期內也不會搭理!~
大概閱讀了一下letter的基本形式後,可以總結如下︰1.我們讀這篇文章,是抱著求知的態度來閱讀的,因為它可以拓寬我們的知識面。
2.肯定論文作者這篇研究的科研意義,會為我們提供怎麼樣的新認知或者拓寬我們的思路。
3.這篇文章里面,有一些不嚴謹的地方,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存在一些疑惑,與其他已經公開的文章,存在結論性沖突、論證的方法有些不妥當,數據的處理結果可能存在‘暴力性’,甚至計算錯誤。
4.我們希望論文的作者可以提供更多的數據—We look forarifications the authors can provide.
然後再找幾篇公信力比較強的參考文章論證自己的觀點即可投稿。
這種投稿,一般都可能是石沉大海。
編輯部很忙的,如果不是指出來比較尖銳的問題,編輯部是不會予以受理並且將其發表在期刊網站的。
letter是論文形式的一種。
進進出出的直播間這會兒出來了第一個評論︰“letter?還真是大佬在光明正大地刷文章啊?”
“圍觀一下。”這是他的第二條評論。
刷文章數量,可以算得上是夯實自己科研文章數量的積累,不少的學者,閑下來,或者是在讀文獻的時候,看到了文章里的錯誤,就會隨手寫一兩篇。
可以把履歷刷得更好看點,真正支撐自己履歷厚度的,是關鍵性的文章。
方子業開口回道︰“主要是學習一下。”
“萬一遇到了一位科研大佬指點我幾句,我可能就受益無窮了!~”
評論區並沒有回應!
大概在一分鐘後,之前評論的昵稱為xxx的網友再回來了︰“沃日?�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