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躍飛把幾人請入一處大殿。
奇利大汗、寧元芳等人紛紛以調侃的語氣描述著楚躍飛離開之後東盟會盟的情狀,幾人的關系不知不覺就融洽了幾分。
楚躍飛道︰“幾位能來我夏都共商大事,楚某感激不盡。
不過一些事還是要與諸位說清楚。
我決意與彌勒教硬拼到底,直至我夏國或是彌勒教徹底在這一片土地上消失。
不知道諸位是否願意與楚某人同心戮力戰斗到最後?”
還是公羊創率先表態道︰“只要夏國主不退,公羊創誓死跟隨!”
楚躍飛朝公羊創一抱拳道︰“多謝!”
奇利大汗道︰“好,我奇利代表汗國承諾,誓與彌勒教血戰到底!”
仲孫春葉道︰“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一步步退讓,彌勒教則是步步緊逼,長此以往,我們也是死路一條,不如跟他們拼了!”
幾人都望向了宇文拓與寧元芳。
彌勒教暫時對這兩國的影響力其實很小,不過他們被楚躍飛挾持,不得已才參與進來。
被逼到了這個份上,他們也只得表示會與大家一同走到底。
楚躍飛道︰“好,既然這樣,我就不客氣了,
幾人同時一驚,這才明白,楚躍飛早就做好了出兵的準備,根本不用再與大家商討。
楚躍飛道︰“彌勒教之前已經實際控制住了一十五州,加上再從莽國搶佔下來的七州,一共擁有了二十二州。
這還是明面上的。
從他能在短短兩日之內就拿下莽國七州來看,汗國、魏國以及蠻國,很可能有差不多的州府已經被彌勒教實際控制住。
若是如此算的話,彌勒教真正佔下的地盤或許不會少于四十三州。”
听得楚躍飛的分析,幾人忍不住色變。
在瓜分白國的地盤之前,武、莽、蠻、汗、魏五國每一國不過才三十七八州的地盤,而現在彌勒教卻擁有四十三州,這種擴張能力,實在是太驚人了。
之前夏國能開疆拓土一十五州,已經極為震撼,這時候與彌勒教一比,還真是小巫見大巫。
楚躍飛繼續道︰“彌勒城中本有鈺天、真灼兩尊古佛坐鎮,據公羊創提供的情報,又再有四尊古佛趕來支援,如此他們就有了六尊古佛。
至于尊者以及還虛修士,怕是會有三百多。
這其中有一百六十名尊者是跟隨四尊古佛從西方教支援而來,加上彌勒城原來的五六十名尊者,就有了兩百多。
我推測,還得有一百多名本是周邊國度的還虛修士被他們策反。
我大夏立國的時候,我就斬殺了八名原武國州牧。
根據一些蛛絲馬跡,這些州牧身後,都有彌勒教的影子存在。”
越是听楚躍飛的講述,奇利、仲孫春葉等人就越是色變。
他們真是沒有想到,彌勒教竟然已經擁有如此實力。
偏偏楚躍飛所報出來的數據,並非沒有根據,顯然都是經過情報分析得出的結論。
奇利大汗嘆道︰“看來我們當初容忍彌勒城的存在,真是錯了。”
仲孫春葉也道︰“按照夏國主羅列出來的數據,怕是我們五國以舉國之力攻擊彌勒教,也不佔什麼優勢啊!”
宇文拓與寧元芳也是同樣被震驚到了。
他們之前並未對彌勒教有多麼重視,此刻才真正感受到了危機。
正所謂唇亡齒寒,若是彌勒城周邊諸國都被彌勒教吞沒,他們離被吞滅的日子還遠嗎?
寧元芳道︰“夏國主,彌勒教實力已經如此強大,要不我們再找東盟的那些國家好好談談,請他們與我們攜手?”
宇文拓也道︰“不管如何,我們與東盟都是有著共同的敵人,大家有合作的基礎。”
楚躍飛道︰“我何嘗不知道彌勒城的強大,需要尋找更多的幫手?
要不我也不會跑去莽都參與那勞什子會盟。
不過我要提醒你們的是,你們知道彌勒城從最開始到現在,一共花了多長的時間嗎?”
奇利大汗道︰“這個我清楚,當初白都改名為彌勒城,距今正好五年了!”
楚躍飛道︰“對,五年。
僅僅五年的時間,彌勒城就已經發展到了如此程度。
我們還有時間任憑他發展下去嗎?
東盟諸國本就沒有與彌勒教死戰的決心,你們誰能確保他們會改變態度?
哪怕是真會改變,又需要多久的時間?
等到他們真願意與彌勒教硬踫硬了,或許彌勒城又再今非昔比,實力強大到了我們也沒有一戰之力了!
人,終究還是需要靠自己。”
幾人都搖頭嘆息。
去爭取東盟的攜手,楚躍飛的推測或許將會再次成為現實。
一直旁听默不作聲的公羊創忽然拍案而起道︰“夏國主說得太對了!
我們西盟當初若是能有夏國主的決斷力,哪會到現如今的局面?
諸位,大家不要再猶豫了,听夏國主的定然不會錯。”
奇利道︰“夏國主,你說,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
楚躍飛道︰“修真界的征戰,最終的勝負還是取決于高端戰力。
所以這一次征伐彌勒教,我決定由合道至尊作為統帥,以還虛修士作為主力來打。”
幾人听得一震,忍不住同時發出來“啊!”的一聲驚呼。
楚躍飛道︰“我們與彌勒教的這一戰,敵人不僅僅局限在彌勒教,而要考慮到整個西方教。
彌勒教本就是西方教滲透進入我東古域腹地一顆最重要的棋子,所以西方教是絕不會允許彌勒教輕易覆滅。
若是此戰不能在短時間內結束,西方教定然會給彌勒教派遣源源不絕的援兵。
我們又憑什麼與西方教進行一場長期的戰爭?
‘兵貴勝,不貴久’。
只有速戰速決,不給西方教派出援兵的機會,我們才能一舉殲滅彌勒教在此的所有勢力。
只有速戰速決,我們一舉殲滅彌勒教在此的所有勢力,西方教才沒有機會派出源源不絕的援兵。”
最後這句話有些拗口,但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幾人都明白了其中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