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旁邊的漢斯突然開口︰“耿先生,您是否過于多疑了?戰車國不是十九世紀的殖民國家,我們有完善的法律和國際協議保障文物安全。”
“呵呵,”耿老輕聲笑了一下,“八年前,貴國某博物館"借展"的一批土耳其文物......”耿老不緊不慢地回應,“按照當時協議應在六個月內歸還,但至今仍留在貴國,理由是"研究未完成"。這個案例想必漢斯先生有所耳聞?”
漢斯臉色一變,顯然沒料到耿老對國際文物案例如此熟悉。安德森在桌下輕輕踢了漢斯一腳,示意他不要繼續這個話題。
“各位,”安德森用中文打著圓場,“我們是否可以把注意力轉回到技術合作本身?比如人員培訓、設備共享,而不是具體的文物移動?”
耿老看了一眼安德森,這才是國際合作應有的態度,于是笑著點頭表示,“技術交流和人員培訓我們非常歡迎。”
耿老語氣緩和了一些,“事實上,我們已經與盧浮宮、大都會博物館也想著建立這種關系,但我們華夏的態度只有一個,那就是所有研究項目的主導權都在華夏手中。”
戰車國代表團中支持哈特尼克爾的幾位官員開始交頭接耳。其中一位年長的官員——文化部文物保護局局長施密特提高了聲音︰“耿先生,您是否低估了我們國家在文物保護領域的專業水平?有些技術不是經過短期培訓,你們華夏人就能掌握的。”
陳陽輕輕瞟了一眼這個人,這話的意思,分明是沒看上華夏人呀!
“不不,”耿老輕輕擺手,“我們從不否認貴國的技術水平。”
耿老團隊中的文物保護專家王教授回應道,“對于文物來說,技術只是工具,對文物背後文化的理解才是核心。誰能比華夏學者更了解自己的文化遺產?”
隨著話題的深入,辯論逐漸白熱化,戰車國代表團明顯分為兩派︰以哈特尼克爾為首的強硬派,堅持戰車國應參與核心研究;而安德森、帕特西亞和漢斯等人則傾向于尊重華夏的自主權。
陳陽並沒有開口說話,他在默默听著,果然跟師爺臨出發前囑咐的自己一樣,這些人都沒安什麼好心。
“讓我們舉個具體例子,”哈特尼克爾突然轉變策略,“以貴國的青銅器做比方,我們國家在金屬文物修復方面有獨特技術,如果能研究華夏的青銅器,對雙方都有利。”
听到他這麼一說,耿老心中警鈴大作。青銅器是華夏文明的象征,許多珍貴青銅器至今流失海外,哈特尼克爾選擇這個例子絕非偶然。
“說到青銅器......”耿老的聲音突然變得深沉,頗有意味的看了一眼哈特,“這倒是讓我想起一件事,英博物館的商周青銅器,那些被掠奪的珍寶。哈特部長,您認為它們應該在哪里被研究?在倫敦,還是在它們的故鄉?”
哈特尼克爾臉色微變︰“那是歷史遺留問題...我們現在討論的是未來的合作......”
“耿,”哈特尼克爾伸開雙手連說帶比劃,“我們是要向前看的,國家也一樣,是要前進的,不能老是停留在原地,或者往回看。”
“歷史從不會真正成為過去,”耿老搖搖頭,打斷了他說話,表達了自己堅定的態度,“它影響著現在的每一個決定。華夏不會再重復過去的錯誤,讓文化瑰寶遠離故土。”
此時,長桌上陷入尷尬的沉默,戰車國總理府的顧問悄悄對哈特尼克爾耳語了幾句,後者表情陰晴不定。安德森趁機提議,讓大家享用甜點緩和氣氛。但沒過幾分鐘,話題又重新開始了,只不過這次的發起人變了。
“耿,”戰車國的施密特雙手在桌面上輕輕拍了一下,他的絡腮胡因激動而微微顫抖,“你要知道,我們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文物修復實驗室!”
“慕尼黑大學的碳 14 測年設備精度達到國際頂尖水平,而華夏呢?你們連最基本的恆濕系統現在都沒有!”
安德森立即站起身反駁,他的脫口而出︰“不不不,技術優勢不能成為文化殖民的借口!”
意識到失態後,他微微調整了一下表情,“施密特先生,您這樣的言論正是十九世紀殖民思維的延續,華夏完全有權自主決定文物研究方式。”
帕特西亞女士冷靜地插入辯論︰“是的,我查閱過數據,華夏故宮博物院去年發表的文物保護論文,數量已經超過柏林國家博物館。”
說著,她轉向哈特尼克爾,“部長先生,雖然他們大部分論文,在國際上沒有掀起什麼波浪,但最起碼他們在為自己國家的文物努力著。”
帕特西亞掃了一眼在座的戰車國代表,“我相信,大家今天都親眼看到了那件九龍九鳳冠,我想問問在座的各位,除了華夏人,誰能研究明白?”說著,帕特西亞無奈的聳起了肩膀,“我們甚至連他們的歷史都不知道!”
哈特尼克爾沒有立即回應,而是慢條斯理地切著盤中剩下的黑森林蛋糕,奶油沾在他的銀質餐刀上,像一抹未化的雪。
與此同時,華夏代表團內部也出現了微妙的分歧。
美術代表林志遠,悄悄湊近耿老耳邊︰“耿老,其實戰車國人提的條件不算苛刻。”
“我們想想,他們承擔全部研究費用,還承諾全球巡展......”他一邊說著,眼楮因為興奮而發亮,“這對提升我國文化影響力很有幫助。”
文物局的張教授聞言猛地轉頭,鼻梁上的眼鏡滑了下來︰“住口!”
“小林,你知不知道"研究權"意味著什麼?當年大英博物館就是以研究為名,把帕特農神廟浮雕變成了"埃爾金大理石"!”
林志遠不以為然地搖頭︰“張教授太敏感了,藝術不僅僅是文物研究,你們也要給年輕一代發展空間,我們那些油畫、現代畫,能利用這樣巡展的機會,不也是機會麼?”
“現在是什麼年代了,全世界都和平了,有國際公約保障........”
“夠了!”耿老低聲喝止,手中的茶杯重重落在茶碟上,發出清脆的踫撞聲,他銳利的目光掃過林志遠︰“你應該回去好好讀讀歷史!”
陳陽注意耿老胸口起伏著,顯然被這家伙氣的不行。這就是一種悲哀,代表團出發前,特意強調了,既然是出國藝術交流,藝術每個行業,都選了人跟隨代表團出發,所以才有林志遠這樣的人跟過來。
被耿老狠狠瞪了一眼,林志遠臉色頓時煞白,不再多說話,雖然低著頭,但顯然一副不服氣的樣子。此時,對面施密特正與其他人交頭接耳,兩人不時瞥向華夏代表團這邊,眼中閃爍著捕食者般的光芒。
戰車國科技部的漢斯突然打破僵局︰“或許?我們真的可以折中?文物留在華夏,但由中德聯合團隊研究?”
他的提議立刻引發軒然大波,施密特第一個表示反對。
“不不不,這絕對不行!”施密特拍桌怒吼,“那那我們的優勢何在?”
陳陽微微一笑,不是優勢何在,而是好處何在?
帕特西亞則反駁道︰“我支持,漢斯和安德森的提議!”
“不不不,”哈特尼克爾眯著眼楮連連搖頭,“你們不要把眼光一直放在研究上,那後續的問題怎麼辦?最麻煩的,巡展我們怎麼開展?”
“再說了,如果派人去華夏,我們不要做其他研究了麼?”
“哈哈哈!”這時候,最年輕的成員陳陽,突然哈哈哈大笑著,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師爺,這次你怎麼不去?”臨行前,陳陽向宋開元問道。
“不去就不去,我年紀大了,還能老跟著去生氣呀!”宋開元把嘴一撇說道,“陳陽,我跟你說,老耿是代表團長,有時候很多話他不好意思說。”
“我告訴你小子,到了他們的地方,不要怕!”
“如果他們敢打我們的主意,說一些諷刺我們的話,你就給我懟回去!”宋開元大手一揮,囑咐著陳陽。
“師爺,你不怕我說錯話?”
“說錯什麼話?”宋開元把眼楮一瞪,“你只要是為了維護國家榮譽,罵人都是好話,怕什麼,大膽點!”
只見陳陽輕輕放下紅酒杯,金屬袖扣在燈光下閃著冷光,他知道,耿老跟他們糾纏了半天,現在該自己懟他們了。陳陽的目光,直接迎著哈特尼克爾看了過去,“哈特部長,我記得,本該1995 年簽署的《國際文物返還公約》,貴國好像到現在還有簽字吧?如果我沒記錯,你們還要求附加了十二條保留條款,對麼?”
整個宴會廳瞬間安靜,哈特尼克爾眯起眼楮,像發現新獵物般打量著這個突然發難的年輕人,旁邊有人將陳陽的資料悄悄遞到了哈特尼克爾面前,他低頭看了一眼,不由微微皺了一下眉頭,這年輕人開口就直擊要害!
陳陽說的這是一個事實,當初90年代的時候,很多國家都在《國際文物返還公約》上簽字了,而戰車國一直拖到了2000年之後,才終于在上面簽字,並且還要求增加了不少條款。
"陳博士是嗎?"哈特尼克爾露出長輩式的微笑,“我們國家確實對公約有所保留,因為我們要確保文物得到最專業的保護。”說著,他優雅地攤開雙手,“比如我們現在正在用質子加速器分析青銅器成分,這種設備貴國恐怕......”
陳......博士?陳陽听完之後,自己都愣了一下,什麼時候成博士了?自己連大學都沒上。估計是他們國家翻譯上的錯誤,先不管了。
“我們有三台!”陳陽笑著揚起手指說到,說完嘴角掛著譏誚的弧度,“北大一台,社科院兩台。去年我們還用自主算法改進了碳 14 校準曲線。”
陳陽這話說完,兩邊的代表團都愣住了。華夏代表團的人,紛紛吃驚的看著陳陽,家里有啥不知道麼?質子分析儀,還三台?
還改進了碳14算法校準曲線?那機器放在那里跟寶貝似的,一般情況都不用,生怕用壞了,就差跟自己家電視機一樣蓋起來了,這不是妥妥的吹牛B麼!
哈特尼克爾的微笑僵在臉上,帕特西亞女士突然輕咳一聲,掩飾住差點溢出的笑意;安德森已經把頭埋在肩膀下面了,低頭笑著。
“年輕人有朝氣很好。”哈特楞了一下,也明白陳陽是在說大話了,微微調整了一下領帶,語氣轉為居高臨下,“但文物研究需要腳踏實地,我們國家擁有兩百年的系統考古學傳統,而華夏現代考古.......”
“沒錯,我就是吹牛B呢!”陳陽笑了,沒等哈特說完,自己直接承認了。
“貴國不也在吹麼?”陳陽笑著看看哈特,“哈特先生從開始到現在,一直在強調貴國的科技實力有多麼先進。”
“能幫我們鑒定文物,能幫我們完成歷史文化研究,能幫我們這個,能幫我們那個,可結果呢......”說著,陳陽沖著哈特聳了一下肩膀,“剛才哈特先生自己說了,你們連人手都不夠,自己的研究都完不成,拿什麼幫我們麼?”
“這......”陳陽笑呵呵的看著哈特,“這難道不是在說大話麼?既然哈特先生能說大話,我們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