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弓著腰,雙手緊緊抱住一件碩大的梅瓶,臉上是掩不住的緊張與小心翼翼,每一步都走得像踩在細繩上似的。他緩緩走到桌前,將裝飾華麗的梅瓶輕輕放下,動作毫無聲響,好像唯恐一點意外便會讓這件國寶跌碎成千萬片。</br>他抬頭看了陳陽一眼,擦了擦額頭隱隱冒出的冷汗,又看了看吸引全場目光的梅瓶,這才松了一口氣,乖乖退到了一旁。</br>陳陽注視著梅瓶許久,他的手指撫過瓶身,臉上揚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拿起小棉布仔細擦了擦瓶頸處的光澤,在燈光下更顯斗彩的絢麗光芒。</br>抬起眼與眾人目光交匯,陳陽緩緩開口︰“各位,這就是我們今天隆重推出的下一件拍品,清雍正斗彩孔雀牡丹紋梅瓶!”</br>他輕敲指節在瓶身上發出沉穩的清音,笑容中更添幾分自信與篤定,“這可是難得一見的絕世好物件,光是這斗彩工藝可就非同尋常!”</br>說著,陳陽手一揮,幽默卻不失分寸地調動著現場氣氛,“各位可要把眼楮放亮點,接下來我要跟大家好好說道說道,這件東西的不同凡響。”</br>此梅瓶唇口微翕,恰似輕啟的朱唇;短頸秀麗,仿佛藏匿著盈盈頷首的羞怯;豐肩圓潤,散發出溫婉的風情;斂腹縴細,猶如盈盈一握的細腰,整體造型比例和諧,端正雅致。</br>清雍正斗彩孔雀牡丹紋梅瓶</br>主體紋飾以繁復的纏枝花卉為主題,花瓣層層疊疊,宛若流動的輕紗,線條自然流轉,似有清風拂過。底部環繞著一周蕉葉紋,線條規整而富有層次,猶如翠羽般拂過瓶體,為整器增添了一層大氣與古典的美感。</br>其肩部紋飾尤為出彩,以精致的孔雀穿梭于牡丹花叢為主題畫,雄孔雀昂首回眸,翎羽悠然展開,恰如臨風而動,展現了一種風度翩翩的靈動之美。另一面所繪的雌孔雀則俯首低眉,雙翅張開似欲飛翔,動作優雅卻不失含蓄,與雄孔雀遙相對應,像是一場訴說著溫情與默契的對話。</br>看看這孔雀,你們認為是真品還是贗品</br>二者置身于繁密的纏枝牡丹花叢中,如同一幅富有詩意的《孔雀東南飛》,其翎羽細節細膩入微,色調渲染精巧絕倫,每一根羽毛都仿佛躍然瓶上。周圍環繞的纏枝牡丹紋更是層層疊疊,嬌媚而不顯繁復,明麗而不奪主韻,每一筆描繪都透露著雍正一代工匠心靈手巧的藝術匠心。</br>腹部則以主題為纏枝蔓延的牡丹花圖案集中展現雍正斗彩的精妙工藝。牡丹花姿自然優美,花瓣層次分明而豐潤,大片的紅釉牡丹仿佛熱烈燃燒,一朵朵向世人展示出“國色天香”的風采;而淺紫色的陰影則恰到好處地襯托出她們蓬勃入雲的復雜紋理,仰視之,如人立艷芳,俯視之,則如赤霞鋪地。</br>枝干交錯盤旋,書寫出大自然慷慨而神奇的角逐瞬間,枝葉疏密得當,流動的筆觸流露出創作者酣暢淋灕的繪制心情。</br>瓶體近足處,以斗彩變體蕉葉紋收尾,本是靜態的裝飾,卻蘊藏著無盡的蓬勃生機,細密的扇形蕉葉巧妙地勾勒出底部的圓潤過渡,宛若盤旋的時光將瓶體攏在其中。圈足內落有“大明成化年 ”六字楷書寄托款。</br>全器器型莊重大方,紋飾婉轉舒展,如同大自然中生機勃勃的一幕展現在眼前。燒制中的斗彩工藝將各種釉色融于一體,色彩艷麗絢爛,層次鮮明,而彼此間卻又和諧如一,動靜之間自有一道別樣的精致風姿。</br>整件梅瓶無論從造型到設計,均體現出雍正朝藝術美學的巔峰成就。其紋樣運用了斗彩烘托出的色彩斑斕,紅花與綠枝的明艷對比仿佛把春光永遠凝固在了一處,而其整體布局則參考了十四世紀青花的技法神韻,巧妙地平衡了“繁”與“疏”“動”與“靜”的關系,賦予了這件梅瓶在技法上現代與古典並存的絕妙張力。</br>底款......哎!</br>透過整器規整的形制、畫意疏朗的圖案布局、溫婉而明麗的釉彩搭配、渾然一體的胎釉結合工藝,可以看出其中深深蘊涵著雍正帝對器物藝術的濃厚情趣追求。他不僅要求瓷器符合“文”“雅”的審美高度,更在修胎、施釉、燒制過程中力求“精”“細”,使每一件作品皆達到實用與藝術統一的完美境界。</br>宋青雲盯著那件擺放在眼前、絢麗奪目的梅瓶,梅瓶的茸茸彩釉,在燈光下折射出寧靜而瑰麗的光芒,使他不禁陷入深思之中。那梅瓶的高低,差不多四十厘米的樣子,看似普通,但在他心中卻引發了無數的疑問。</br>宋青雲凝視著眼前的梅瓶,它靜靜地立于展台上,腦海中反復浮現出青山居士的身影,他究竟為何要耗費心力,制作這樣一件精美的贗品?難道僅僅是為了挑戰世人的眼力?</br>這件梅瓶,宋青雲和陳陽的看法存在分歧。他認為這就是一件臆造品,雍正時期的斗彩瓷器雖然數量不少,但孔雀和牡丹紋樣的組合卻鮮少出現,這讓宋青雲更加懷疑它的真實性。</br>孔雀,百鳥之王,象征著吉祥、幸福、高潔和華貴。民間流傳著“孔雀落院中,家中必興旺”的俗語,可見人們對孔雀的喜愛和推崇。在我國文化中,孔雀還象征著才華與優美,代表著擁有權力、美麗和智慧的女子。</br>牡丹,花中之王,國色天香,象征著富貴、吉祥和繁榮。孔雀與牡丹的組合,象征著美麗與美滿的愛情,代表著家庭幸福與富貴。如此美好的寓意,為何在雍正斗彩瓷器中如此罕見?</br>梅瓶的圈足內落有“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款,似乎是為了表明這是一件雍正時期仿燒成化年間的瓷器。但宋青雲依然堅持自己的判斷,認為這是青山居士的臆造之作。畢竟這紋飾不符合雍正時期的特點,雍正時期的瓷器,這種孔雀牡丹紋瓷器,簡直太少了,連故宮都沒有,更別說斗彩,寥寥幾種。</br>而陳陽則認為,這件梅瓶雖然是贗品,但未必是憑空臆造的。沈城博物館里那件雍正斗彩龍鳳紋瓶,或許就是青山居士的靈感來源。就算真是臆造,那也是在已有實物基礎上的再創作,況且憑借青山居士的技藝,這件梅瓶幾可亂真,送去拍賣應該不成問題。</br>沈陽故宮藏,雍正斗彩龍鳳紋梅瓶,對比一下</br>“陳老板,這底款是大明成化年制,可你又說是雍正年的瓷器,這時間上可就對不上了啊?”一位戴著金絲眼鏡,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的中年男子率先發問,他扶了扶眼鏡,眼神中帶著一絲疑惑,“莫非是成化年間的梅瓶,後來又流傳到了雍正年間?”</br>另一位穿著唐裝,手里盤著兩顆核桃的老者也跟著附和道︰“是啊,陳老板,這雍正皇帝總不能穿越時空,跑到幾百年前的成化年間去燒瓷器吧?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麼玄機啊?”他說著,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將核桃放入口袋,拿起放大鏡,仔仔細細地端詳著梅瓶上的紋飾。</br>一位身材略顯豐腴的男士則掩嘴輕笑︰“陳老板,你可別拿我們尋開心,這要是雍正年的瓷器,底下怎麼會有成化年間的款呢?這不明擺著是贗品嘛!”他說著,還故意提高了音量,似乎想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听到她的質疑。</br>面對眾人的疑問,陳陽不慌不忙,仰頭哈哈大笑起來,笑聲爽朗而富有感染力。</br>“各位領導,各位行家,我陳陽就算再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拿贗品來糊弄各位啊!”他一邊說著,一邊輕輕地敲了敲梅瓶,發出清脆的響聲,“這正是雍正皇帝的魅力所在啊!”</br>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既然說到贗品,那今天我就跟大家好好聊聊這其中的門道。這造假啊,最講究的就是基本功,正所謂‘高手出高仿’嘛!雍正皇帝本人,那可是有清一代的制瓷高手,他對瓷器的熱愛和研究,那可是無人能及的!”</br>陳陽說著,笑著拍了拍手,仿佛自己對雍正皇帝的制瓷技藝贊嘆不已,“所以啊,這雍正年間的瓷器,那可是精妙絕倫,足以以亂真!”</br>陳陽說到這里,故意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眾人,臉上帶著一絲狡黠的笑容,“這可是雍正皇帝故意為之的……”</br>陳陽再次停頓,吊足了眾人的胃口,然後才緩緩說道︰“其實啊,這梅瓶是雍正皇帝仿制成化年間瓷器的作品,這叫‘仿古’!這可是雍正皇帝的拿手好戲,他不僅精通制瓷技藝,還對前朝的瓷器有著深入的研究,所以他仿制出來的瓷器,那可是足以亂真的!”</br>“這件梅瓶,正是雍正皇帝仿制成化年間瓷器的巔峰之作!”陳陽的語氣中充滿了自信,“它不僅形制精美,紋飾華麗,而且還暗藏著雍正皇帝對成化年間瓷器的敬意和追慕之情!”</br>陳陽笑著拍拍手說道,感覺造假在自己這里來說,根本就不叫什麼大事。</br>放一張拍賣行拍賣價格(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