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房間,首先進入陳陽眼簾的,是兩件瓷器,第一件瓷器,擺放在角落的櫃子上,是一件元青花八稜罐。
    元 青花鴛鴦松竹梅獸耳八稜罐
    見到這件元青花八稜罐的時候,陳陽愣了一下,女孩看陳陽站在門口呆呆看著,笑著招呼他們可以進來看。陳陽邁步走進元青花八稜罐,低頭仔細看了過去,這t要是真的,那還了得!
    這玩意自己上一世曾記得,全世界一共就三件,1977 年,鞍山文化部門向全市征集散落于民間的文物。一天,一位穿著打扮普通的中年男子來到了文物站,拿出一個包裹並打開,膽怯地問︰“這個你們要嗎?值多少錢?”
    包裹里面是一件通體布滿多層紋飾的松竹梅紋八稜大罐。罐高 39.7 厘米,口徑 15.3 厘米,腹部八面繪有松、竹、梅及蓮池水禽圖,紋飾繁密,質地晶潔,繪畫生動,氣韻非凡。
    據當年工作人員回憶,當時接待這個事的文物工作者十分驚訝,第一判斷認為一定是個重要的文物,但它究竟是什麼?出自哪個時期?還無從斷定。因為之前學術界還沒有發現與之類似的物品。
    市里的文物工作者馬上將這個發現報告了省博物館,但省里的專家似乎也不太確定這究竟是哪個時期的物品,而後會同國家博物部門的專家共同研究。
    隨後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經專家鑒定,八稜罐是極為罕見的元青花瓷器珍品。
    後來發生了一幕極具有戲劇性的一幕,經專家鑒定八稜罐為元代物品,是個稀罕的寶貝之後,市文物收購站根據收購八稜罐時登記的原始資料找到了該男子,想給他補上一部分錢。
    當找到男子之後,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他指著工作人員大聲喊︰“咱們可是說好了這個價錢,你們可不能反悔。”男子生怕文物站的工作人員,不買這個八稜瓷罐。
    文物站工作人員耐心地說明原由後,男子總算理解了他們找自己的意思,最後文物站又給補了幾百元錢,從收購到補錢,一共大概花了1000塊錢,不過這可是70年代的1000塊錢。
    後來,這件元青花八稜罐被收錄進國家文物局主編的《我國文物精華大辭典》,除這件以外,另一件在泰國古都素可泰塔基下出土。
    因為當時鞍山沒有建立博物館,這件元青花就暫時存放在了省博物館,後世也一直被存放在那里,甚至有一段時間,都禁止出國參展。
    第三件,是在2020年時候,京城禾木拍賣公司收到了一件元青花八稜罐,當時拍賣出去了一億多元,自己眼前這件,到底是不是2020年那件?
    陳陽後世並沒有參與那場拍賣會,也沒有見過實物,他只見過省博里那只,現在只能憑著自己眼力來看了。
    這件元青花松竹梅八稜罐,口徑大概在15 厘米左右,罐作八稜體,白瓷胎,胎體碩大厚重。
    獸頭耳可愛不可愛
    通體青花繪紋飾五層︰口邊飾幾何花紋帶;頸與肩部飾一束蓮、牡丹、番蓮、秋菊等折枝花卉組成的上下兩層花紋帶;脛部飾變體蓮瓣一周;腹部開光繪自然景色,依次為松、竹、梅、荷塘鴛鴦,襯以卷草紋,是為主體紋飾,紋飾相同者兩兩相對,正、背兩面為荷塘鴛鴦。
    細節
    肩部堆塑對稱的獸頭耳,獸首施鐵彩斑,口沿有修補過痕跡。
    其實遼寧館藏,也是這麼可愛
    這件元青花八稜罐,罐體滿施白釉,釉色純白,青花灰中泛紫,紋飾受宋元時期文人畫風影響,細膩繁密,質地晶潔,描繪生動,遒勁豪放,是元代青花瓷中的佼佼者。
    遼寧博物館館藏 青花松竹梅紋八稜罐
    “口沿處補過!”陳陽一邊看著,嘴里一邊嘀咕著,真是巧了,2020年拍賣出去那件,口沿也有補,如果沒有修補的話,有人估計能賣到2億,真讓自己得著了?
    女孩正在桌子下面托一只皮箱出來,听陳陽嘀咕了一句之後,“嗯,我爺爺說過,他得到這罐子時候,還在文物站工作呢,當時一位年輕人抱著罐子來賣,當職工作人員,因為口沿破損了,根本不收。”
    “後來還是我爺爺,用五塊錢收了下來,找人將口沿修補上了。”說到這里,女孩臉上淡然一笑,“我記得爺爺說過,收罐子花了五塊,修罐子花了十塊,修比收還貴!”
    陳陽听完笑了一下,用手撫摸了一下修補處,很顯然,修補罐子的人是故意留下破綻的,這手藝值十塊錢!
    “對字畫有研究麼?”女孩將皮箱拖到地中間,抬頭向陳陽問道。
    陳陽微微點點頭,“不能說精通,只是略懂。”
    “略懂就行,好東西在這呢,”女孩蹲在地上打開了皮箱,“那罐子用我爺爺話說,已經是殘器了,別看那個了,看看這幾幅字畫。”
    殘器?陳陽心中暗暗一笑,這可是價值上億的殘器呀!
    此時女孩已經從皮箱里拿出一幅卷軸,在寫字台上將畫展開,示意陳陽過來看看。
    一副紙本墨筆,已經重新裝裱過,縱 141.8 厘米,橫 57.5 厘米,本幅畫左上角款署“武陵龔賢”,鈐印一方。
    龔賢 夏山雨霽 立軸
    此畫以南京一帶的山林為題材,描繪了夏日雨霽山林的景色,夏日雨過後,山巒如洗,青山碧綠,樹木茂盛,大氣濕潤而明潔。此畫基本上采用遠景、中景、近景三段式。近景為山岩和彼岸,崎嶇的坡石間樹木叢生,一棵棵競相生長的樹木,棵棵枝干挺拔,枝葉茂密;遠景山巒重疊,山峰和山坡層層向遠次推去,山巔屹立期間,似與天接壤,山頂煙雲繚繞,茫茫一片。中間乍看似有空白處,其實不然,而是煙鎖山腰,迷霧一片。
    細節
    整幅畫中鋒用筆,圓潤厚實的線條,勾勒林木山石以及小屋,淡墨多次復勾外形。為了追求畫面墨色層次變化以及蒼中有潤的效果,使用用了積墨法,外行人要是看起來,給人一種黑乎乎的感覺,而這就是積墨法最突出的特點。
    積墨法講究的“黑、厚、潤、實”的表現效果,很難把握。積墨的主題主要是圍繞畫面中的近景展開的,在這幅畫中,茂密的叢林、起伏的丘壑、煙雨蒙  的氤氳美,都經過多遍反復皴染,筆墨渾厚,層次分明。
    畫面中的蓊郁樹林,把樹干部分留白,層層樹林間透出一點點光亮;經過層層暈染的山巒豐厚華滋,霧氣蒸騰……不難看出,作者對于墨色的運用和把握中,可以看出他對墨性的駕馭游刃有余。
    “如果我要是沒看錯,這幅畫應該出自金陵八家之一,龔賢之手,夏山雨霽圖!”陳陽撫摸了一下紙張,沒有問題,這畫風一看就是出自龔賢。
    龔賢的山水畫,技法主要體現在其獨特的黑白對比運用上,分為“墨龔  ”和“白龔  ”兩大類。其中,“墨龔”風格以濃密蒼茫為特點,通過墨色的深淺、濃淡、干濕的巧妙運用,營造出深沉而富有層次的質感。這種風格強調黑與白的強烈對比,使畫面呈現出自然界的真實景色,同時蘊含著畫家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是不是前面看起來還行,讓你們看看沒加效果原圖
    雖然內行人把這些技法說的玄之又玄,但在陳陽眼里,這t就兩個字,廢墨!
    哈哈,能理解什麼叫潑墨了麼!南京博物館藏
    女孩收起了這幅畫,示意旁邊兩名大學生幫忙,將皮箱里另兩幅畫也拿了出來,同時在寫字台上鋪開,示意陳陽上前看看。
    陳陽低頭看了一眼,心中倒吸了一口涼氣,她絕對沒撒謊,她爺爺絕對在金陵待過!
    這時候陳陽的大哥大響了,陳陽示意自己出去接下電話,“喂,你小子在哪呢?我又收了一塊玉,不過成色一般,你那怎麼樣?”
    “我這......”陳陽笑著一抿嘴,“我找到了一個好地方,金陵八大家,出手就是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