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從2004開始

第386章 柏林國際電影節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汽水03 本章︰第386章 柏林國際電影節

    韓三坪沉默了一會兒,道︰“上面.也想你留在國內。”

    說完一頓,又道,“當然,不是留在國內拍藝術片,咱們國內不缺藝術片導演。”

    “是希望你留在國內拍商業片,促進咱們咱們內地商業電影市場的發展。”

    “這些年,為了推動電影市場的發展,引進了不少外語片。”

    “在這種政策下,內地的銀幕數量一年比一年向上增漲,華語片單片票房也突破了3億大關。”

    “雖說確實有著不錯的成績,但惡果也開始呈現。”

    “那就是咱們的華語片被外語片各種按在地上打,再這樣下去,咱們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市場,很可能淪為外語片的牧場。”

    “盡管外語片進入內地院線所佔有的票房分成比例不高,但.長久下去已然不是票房的問題,而是以華語片的土壤培育了外語片市場。”

    “不說以後,就說現在,都有很多人眼里只有外語片,對咱們的華語片各種瞧不起。”

    “再這樣下去,對本土華語片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所以,咱們內地需要更多的新鮮血液。”

    “這些新鮮血液並不是張一謀拍的那些商業電影。”

    “前幾年剛改革,拍那些類型的電影還可以。”

    “現在再拍這種類型的電影,就不行了。”

    “好比《滿城盡帶黃金甲》上映那會,雖然取得了非常好的票房成績,但口碑很差,罵聲也不少。”

    “一邊是各種外語片讓咱們內地的觀眾大飽眼球,一邊是華語片炒冷飯觀眾的容忍度有限。”

    “所以前幾年拍這種電影還行,以現在的口碑就不行了。”

    “相對之下,你所拍的商業電影因由沒有炒冷飯,一直備受觀眾好評。”

    “現如今,很多觀眾更想看你所執導的商業電影,而不是張一謀他們所執導的商業電影。”

    韓三坪一番話說完,側頭看向王樹。

    意思很明顯。

    不是他在瞎扯淡,而是現實問題表明“上面”確實希望王樹留在國內拍能夠讓華語片更趨于多元化的商業片。

    以此對抗好萊塢電影。

    並不說,讓王樹拍商業片將進入內地市場的好萊塢電影干趴下,而是打著有王樹在內地拍商業片面對好萊塢電影輸的不算太難看的算盤。

    王樹只有一人,沒人覺得他能憑借一己之力與好萊塢電影抗衡。

    只是想著有王樹在,在輸的不算太難看的情況下,還能推動華語片的多元化發展。

    有著王樹帶頭,慢慢的促使其他導演放棄炒冷飯,也拍“新穎”的電影。

    慢慢的培養土壤,未來或可與好萊塢電影抗衡。

    這個時代,華語片在本土市場是真的被遠渡重洋、水土不服、語言不通的好萊塢電影吊打。

    2010年,馮小鋼參加“中國電影與好萊塢合作xj域”的產業論壇時,自稱剛看完球賽的他腦袋一片空白。

    他稍作休息後開始大放厥詞︰“那些去歐洲的導演,不要以為自己了不起。”

    “我不會英文,但我問過美國人。人家說你的片子interesting,只是客氣話,其實是說‘這哥們有病,不知道怎麼想的,拍的是什麼呢’。”

    先是暗諷了諸多前往歐洲藝術片導演,一副這些人對推動國內商業片發展沒卵用的態度。

    而後又說︰“中國電影很像中國足球,足球與世界差距非常大。電影也是。”

    在馮小鋼看來,中國電影已經基本“不缺錢”。

    他直接說︰“十年前,如果有投資人,不管是做什麼的,跟我說要投資我的電影,我一定會很高興。但現在,我會反問︰我為什麼要把這個賺錢的事情給你做呢?”

    這話,是在裝比,暗捧他自己已經不缺投資人。

    想投他的電影,得求他,而不是他求人。

    接著又說︰“中國電影的技術就同樣跟中國足球的技術一樣,跟世界差距非常大。”

    “《集結號》到《唐山大地震》,我都不敢把最核心的技術問題交給中國的公司,《唐山大地震》的特技最終也是找到韓國特效隊伍。”

    說完這些之後,繼續說︰“咱們國內.要先拍給國內觀眾看的故事,你要是想著法國的觀眾也能看懂,話都說不利索了,這對創作傷害特別大。幽默的話最後變成一杯白開水。”

    馮褲子直言︰“美國編劇在寫劇本的時候,根本沒想過中國觀眾能否听懂。”

    “比如伍迪•艾倫,他就從沒想過京城的觀眾能懂,只想過紐約的觀眾能懂。”

    這話,是在嘲諷熱衷歐洲三大的藝術片導演拍片,路都沒有學會走,便開始想著飛的事情。

    不可否認,馮小鋼這次是因《唐山大地震》的成功膨脹了,說了一大堆,不是在裝比就是在裝比的路上。

    然而,他說的內容卻都是事實。

    第一,內地的一大堆熱衷歐洲三大的導演所拍的電影都是狗屎,一個個全都是臭魚爛蝦。

    第二,內地一大堆編劇所寫的電影劇本“不接地氣”,連本土的觀眾能否看懂都做不到,卻想著歐美的觀眾看懂。

    眼高手低。

    第三,國內電影技術與歐美相差太大。

    這些結合起來,就是華語片與好萊塢影片的差距太大,如同中國足球對比世界。

    這一番言論,就是為什麼韓三坪、乃至“上面”會相勸王樹留在國內發展。

    其一,都是臭魚爛蝦,真無人可用。

    其二,王樹的商業片“接地氣”,最起碼是在講故事,而不是在不明所以。

    其三,王樹的商業片相對其它華語片更為新穎,對推動華語商業片多元化發展有幫助。

    其實馮小鋼在這次論壇上除了說了這些,還說了內地導演不要幻想去好萊塢的話。

    馮小鋼用他的親身經驗舉例說︰“多年前何平導演把我介紹給哥倫比亞的公司合作《大腕》、《手機》……以為跟好萊塢合作,幻想自己的片子就可以飛到美國去,其實就是想利用你在中國的影響力,不是要把�椎瀊唭p頻矯攔ャ8美澄牒獻鰨 褪牆 塹募際醴絞餃諍系階約旱牡纈襖錚 灰 孟氪喲巳И美澄搿!br />
    當馮小鋼的話說完,美國發行商哈維•韋恩斯坦當即拿《臥虎藏龍》和《英雄》來反駁他。

    等到這位著名發行商提前離場趕飛機去了,馮小鋼直接拿哈維說事︰“我得和你們說說哈維這�人,他經常和中國電影人打交道,慣用伎倆就是買我們電影的北美發行版權。他一開始出價800萬,別人一看這個就不和他搶了,他當時給20萬美元定金。等到最後拍完了,他說,這電影我不要了,退貨,你想賣給別人就晚了。他這時候找你,就出100萬美元。”

    語氣越說越激動︰“你知道中國當時有多少人把他當做救世主嗎?現在一聊到他,就說‘哦,騙子’。”

    這番話,本是馮小鋼想裝個比,沒想到被打臉,只能等哈維•韋恩斯走後,再開始找補。

    不可否認,哈維•韋恩斯確實是“騙子”。

    但,他也就能忽悠馮小鋼這些沒有走上國際、渴望走上國際的導演。

    正如這人所說的《臥虎藏龍》與《英雄》等電影就不在此列。

    而馮小鋼口口聲聲的說不要幻想去好萊塢,之後還不是拍了《夜宴》這部電影。

    其實,他就是想要走上國際而不得,恰好又有《唐山大地震》這部票房喜人的電影,隨之覺得自己牛逼了酸溜溜的各種裝比凸顯自己。

    如果他裝完逼,之後拍他的商業片,很多人可能還會高看他一眼。

    誰知,前腳大放厥詞,後腳就各種拍藝術片想要走上國際。

    人前一套,人後一套。

    王樹听完韓三坪的這番話,稍稍嘆了一口氣,道︰“還是那句話,如果有機會,我會在好萊塢那邊試試看。”

    “若是沒有機會,就算了。”

    “就這麼想去好萊塢?”韓三坪側頭看向王樹。

    王樹聞言笑了一下,道︰“這不是想不想去的問題。”

    韓三坪.也懂,于是嘆道︰“有把握嗎?”

    “什麼有把握?”王樹疑惑的問。

    “這次有把握去到好萊塢那邊嗎?”韓三坪接著問。

    王樹搖了搖頭,道︰“得看《調音師》的票房如何。”

    “好萊塢那邊的投資方比較現實,《調音師》的票房若不錯,肯定會有人找我合作。”

    “如果撲了,就難說。”

    “行吧。”韓三坪嘆了一口,沒再多言。

    兩人接著聊了一些《台北行》的事情,韓三坪離去。

    2008年2月14日,農歷初八,王樹現身柏林。

    與他一同來的,還有劉德樺、李彬彬、楊孜、張一山等人。

    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于2008年2月7日開幕,至2月18日結束。

    王曉帥所執導的《左右》入選了主競賽單元,並最終斬獲最佳劇本銀熊獎。

    不過,這些與王樹沒有半毛錢關系。

    他此次現身柏林,是為了宣傳《台北行》而來。

    其實,柏林電影節的主辦方之前有邀請王樹走開幕紅毯,王樹以工作為由,並沒有前去。

    換做李彬彬等人,若是有這樣的機會,巴不得趕著前去。

    王樹想著既然沒有參賽,也就不去走紅毯。

    “哇,好熱鬧啊!”楊孜是第一次有機會來到柏林電影節,一路上各種驚呼不斷。

    張一山同樣是第一次來,只不過相對楊孜,他一直都在故作淡定。

    李彬彬在一旁也是感嘆道︰“這次沾了王導的光啊,讓我們都能來柏林電影節。”

    雖說柏林電影節又沒有限制,誰都可以前來。

    但對于演員來說,受邀前去和非受邀前去有著本質的區別。

    前者,是有面子的前去。

    後者,是厚著臉皮。

    劉德樺接話︰“確實是沾了王導的光。”

    王樹聞言扶額,此行只是前來宣傳電影,又不是走紅毯。

    如果是走紅毯,這種受邀前來,確實算是沾光。

    眼下的這種情況,有些捧過頭了。

    王樹說道︰“昨晚剛來,你們可以隨便轉轉,晚上舉行酒會的時候需要全部到場。”

    宣傳的流程,是今晚舉行酒會展映預告片,明天在展廳展映預告片,做完這些就回國繼續拍攝。

    “明白。”楊孜等人應了一聲。

    傍晚,《台北行》的宴會如期舉行。

    現場來了很多人,很是熱鬧。

    “舒祺姐。”王樹看到這一屆柏林電影節評審團成員之一的舒祺也來了,隨即迎上去打了一個招呼。

    舒祺到場,自然不是王樹的面子。

    現場的很多人,都不是看在王樹的面子上前來。

    這事並不是他在負責,而是幾家投資公司的手筆。

    “王導。”舒祺眼見王樹如此客套,也是客氣的應聲。

    兩人盡管是第一次見面,卻也“相談甚歡”的聊了起來。

    “王導什麼時候來的?”舒祺找著話題的問。

    “昨晚。”王樹笑著應聲。

    舒祺笑著再道︰“听說主辦方有邀請王導參賽對吧?”

    這種事情沒必要隱瞞,王樹笑著應道︰“之前確實有邀請過,只是我沒有時間拍,也就沒有參賽。”

    舒祺點了點頭,眼珠在稍轉,笑盈盈的說道︰“那王導什麼時候有時間呢?”

    “呃”王樹故作思索了一下,回道,“這個不一定。”

    “不過有機會,肯定會再來柏林的。”

    這個再來柏林並不是像現在這樣單單只是跑來宣傳電影,而是攜片參賽。

    舒祺明白王樹的意思,笑著接話道︰“那王導覺得我怎麼樣?”

    “嗯?”王樹故作疑惑。

    舒祺再道︰“我是說日後有機會合作嗎?”

    盡管舒祺問的有些唐突,王樹卻不會直接拒絕,隨即委婉的應道︰“有機會的話,肯定是能合作的。”

    舒祺本來就是隨口一問,眼見王樹沒有直接給出明確的答復,笑了笑沒再追問下去。

    王樹見此,于是再道︰“我拍戲與演員合作,比較看中演員的形象與氣質是否符合劇本里的人物。”

    “只有這樣,才能呈現更好的作品。”

    “所以,若真是有機會,肯定會邀請舒祺姐合作的。”

    (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華娛從2004開始》,方便以後閱讀華娛從2004開始第386章 柏林國際電影節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華娛從2004開始第386章 柏林國際電影節並對華娛從2004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