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植桐一直在科研班墨跡到太陽下山才出門,出了教學樓就听到操場上傳來電影播放的動靜。
出于好奇,唐植桐騎著自行車繞了個圈,特意路過了一下操場。
好家伙,那叫一個人山人海,前面的人蹲著看,中間的人坐著看,後面的人站著看,再往後的人站在凳子上看。
不僅如此,為了能讓更多的學生看的清楚,放電影的熒幕這次放在了操場的中間,正反兩面都圍滿了人。
雖然背面看到的人像是跟正片是反著的,但對觀影沒有任何影響。
唐植桐瞅了一眼,片中的德國小伙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字正腔圓,乍一看還以為東大統一全球了呢。
不過以唐植桐閱片無數的經驗來看,怎麼听怎麼別扭,少了一絲外國人說話的腔調,體現不出那種特有的味道。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一直到加入世貿前,國內的外文片大多都會配音,高級點的會加上中文字幕,想听個原聲還是有難度的。
到網絡、網速、電腦普及到一定程度,中外雙字幕才逐漸在某些字幕小組的發光發熱下走進大學生的生活,後來發行單位一瞧群眾喜聞樂見,也就保留了,也算是小人物推動了變革的縮影。
唐植桐並沒有在操場邊上多做停留,看了個稀奇,徑直去了 子坑。
這次唐植桐依舊是兩條麻袋,一條空的,一條裝了十斤玉米,沒多裝,省的讓張老三以為自己搞糧食很容易似的。
話說張老三這邊從昨天晚上就沒閑著。
昨晚背著筐,他在回家的路上就盤算著哪個本家有香椿樹,想著從中間挑出幾個平時處的比較好的,大家一塊攢點糧食。
回到家時,張老三心里已經有了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