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610芥末墩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工具超人 本章︰610芥末墩

    在所有的朋友中,唐植桐跟吳海洋等三人的關系是最親近的,比昨兒那幾個朋友更親近,有事甚至不用主動開口求助,但凡在座的任何一個人有困難,其他人都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

    聊天方面,幾人也比較隨意,天南地北啥都說,也不用避諱。

    從顧勇的口中,唐植桐得知東南某國家目前出現了動亂的苗頭,這是唐植桐沒想到的,還以為只有臨近千禧年那一次。

    針對這次動亂,國家也在討論相關後續措施,要竭盡所能的安置同胞,不久後將有文件出台。

    幾個女同志早早吃完飯,去了臥室,時不時有陣陣歡聲笑語傳出來,其中以呂麗嫻和劉悅笑的最大聲。

    因為飯後要騎自行車載劉悅回家的緣故,顧勇今天並沒有多喝,二兩酒的樣子,也沒有人去力勸。

    菜很多,今兒不僅沒吃到主食,就連菜也有剩余。

    今天除了菜,唐植桐和小王同學還準備了禮錢,不過這個是小王同學私下給呂麗嫻的,唐植桐不參與。

    現在家家戶戶孩子多,什麼滿月酒、百日宴、抓周禮等等,極少有人辦,普普通通就過去了,最多就是拍張照片留念,穿著開襠褲的那種。

    下午時分,幾個男人將剩菜放到廚房,擦干淨桌子又喝了會水,就準備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還是抽口煙舒服,渾身得勁!佩服你們的毅力,我覺得我做不到。”一出門,顧勇就把煙給點上了,劉悅說不讓他在屋里抽,他也挺自覺。

    “嘿,如果嫂子說抽煙和她,二選一呢?你選哪個?戒煙也不難,前面七天最難熬,接下來一天好似一天,三個月過後,你聞見煙味就想吐。”唐植桐喝的也不多,今兒還得給武愛軍辦調動的事,醉醺醺的不禮貌。

    “去,去,別讓你嫂子听見,好歹給我留一條活路。”顧勇恨不能把唐植桐的嘴給捂上,說完還回頭瞧了一眼,想看看劉悅有沒有听到。

    幾人出門一路往東,在木樨地分別,唐植桐小兩口要跟著馬克儉回去拿辣根。

    唐植桐本來打算拿上接著走,但被馬克儉一句話給勸住了︰“你回去有趁手的工具?坐一會,我給你磨好,你帶回去。”

    “得 ,就按你說的辦。”唐植桐一尋思也是這個理兒,小小幾塊辣根,自個總不能上石磨吧?蒜臼倒是也能湊合用,但總感覺差點意思。

    臨走的時候,唐植桐順走了馬克儉一個飯盒,約好明兒一早送倆妹妹上鋼琴課給送過來。

    路上,唐植桐朝小王同學問道︰“在洋哥家的時候,你們躲屋里聊的啥?我咋沒听見你笑?”

    “去,老爺們少打听。”小王同學一听這問題,啐了唐植桐一口,大街上不適合說這些。

    見小王同學這模樣,唐植桐就放心了,看來是兩個過來人在傳授兩個未孕姐妹心得、經驗。

    老娘們開車嘛,這個沒事,無非是自個配合一下的事,只要不是她們讓小王同學難堪就行。

    不過應該不會有太高的車速,畢竟小王同學腿長體柔,連高速都跑過,其他人還真不一定能比得過,但也不一定,因為劉悅也是學舞蹈出身的。

    路過公話的時候,唐植桐停了一下,先給張新平掛了個電話︰“張哥,過年好,我小唐。”

    “哈哈,听出來了?”

    “沒啥大事,這不過年了嘛,我尋思著過去坐坐,上回光顧著喝酒了,忘記問你家地址了。”

    “別介啊,我哪能去你單位?這不是耽誤你工作嘛,讓人看到多不好。”

    “好 ,好 ,我記下了,我晚點過去。”

    外面不是個說話的地方,唐植桐用雙帽子捂著听筒外側,生怕對面的聲音外放出來。

    說了幾句客套話,拿到張新平的地址,付了電話費,小兩口直接回了家。

    唐植桐到家後看看手表,就這點了,也別睡了,掏出從馬克儉那邊討來的芥末,討好張桂芳道︰“媽,搞了點芥末,給您做個芥末墩吃。”

    “哪來的?可不興白要人家東西。”張桂芳接過飯盒,打開條縫,沒敢使勁嗅,生怕被嗆到。

    “麻三哥給的,明兒一早我給他送條魚過去。”唐植桐將行頭放到一旁,準備動手做晚飯。

    今天看到馬克儉做的芥末墩和燒二冬時,唐植桐想到了另一道老四九城普通百姓家的年夜菜——小酥魚。

    過年嘛,很多人喜歡討個“年年有余”的彩頭,飯桌上得有道魚做的菜。

    紅燒鯉魚對一般百姓來說技術難度太高,價格也不菲,于是慢慢的就有了“小酥魚”這麼一道菜。

    之所以叫小酥魚,是因為所用的食材都是最便宜的小雜魚。

    小酥魚做起來很容易,把魚收拾利索擺在鍋里,放入姜片、蔥段、醬油、醋、糖、鹽、花椒,如果再放上點去腥的大料那就更好了。

    往鍋里添上水,漫過魚,蹲爐子上就煮吧,小火燜煮三四個小時,直到湯收的差不多,端下來就能吃。

    也有人口重,喜歡讓魚在湯里泡一宿再吃,說這樣進滋味,兩種吃法都可以。

    “敬民,今兒咱先不煎魚吃了,我給你做個別的。”家里雖然沒有小河魚,但咱有鱍魚、帶魚啊!

    這年頭是有魚罐頭的,但為了出口創匯,都是照著老外的喜好去研發、生產的,像什麼茄汁魚罐頭、豆豉魚罐頭。

    唐植桐想做的是五香帶魚、五香鱍魚。

    這兩樣在唐植桐小時候市面上是有罐頭售賣的。

    隔著玻璃瓶看著里面的帶魚段,仿佛能聞到香味,口水都能流出來。

    鮮香中有一股非常明顯的甜頭,那滋味,嘖嘖,吃一口能記一輩子,因為這種罐頭哪怕是過年,都不一定能嘗一回。

    “別的?有煎的魚好吃嗎?”敬民有些游移,他想吃酥酥的魚頭,但也相信姐夫的手藝,對姐夫口中的“別的”同樣期待。

    “把那個‘嗎’去掉,姐夫在吃的上面什麼時候糊弄過你?”唐植桐揉揉小舅子的腦袋,端上盆,直接去洗澡間取魚。

    鱍魚個頭太大,做五香鱍魚有些不合適,所以唐植桐取了六條帶魚。

    帶魚沒有魚鱗,去了內髒,洗干淨切段,直接擺進高壓鍋中,放入蔥段、姜片、大料、花椒、白糖、鹽,辣椒也要少放一點,能有效去除腥味。

    水跟做小酥魚一樣,得漫過來,先蹲在爐子上燜半個小時。

    趁燜魚的空檔,唐植桐洗把手準備下地窖去取白菜。

    “姐夫,我想下去看看,行嗎?”敬民做了一次唐植桐的跟屁蟲,守在地窖口,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他听鳳芝說了好幾次這個地窖,一直沒逮到機會下去。

    “下面沒啥好玩的,爬高上梯的,小心你姐抽你。”唐植桐一邊將筐子續下去,把繩子拴在地窖口,是不怎麼樂意讓小舅子下去。

    “我姐這不是沒出來嘛,我瞅著這有梯子,我小心點不就成了?”敬民不死心,也不怕唐植桐凶他。

    “我先下去,在下面接著你。咱可說好了,就這一回,以後可不能自己偷偷下來。”唐植桐捉摸了一下,孩子的好奇心重,適當滿足一下,也省的後面趁大人不備而作妖。

    “好 !我保證!”敬民大喜,伸手握拳保證道。

    地窖對于一個孩子挺深的,但對唐植桐這個身高來說並不算啥。

    唐植桐踩著梯子倒數第二蹬上,招呼敬民轉過身往下來。

    敬民一邊往下來,唐植桐一邊在旁護著。

    敬民第一次進地窖,對啥都好奇。

    唐植桐則找出來六棵大白菜放進筐子里,既然做,就多做一點,給家里添個菜。

    敬民東看看西瞅瞅,甚至摳了摳牆縫,墨跡了好大一會才在唐植桐的催促下往上爬。

    唐植桐跟在後面,左手抓著梯子,右手張開護著敬民,生怕他踩空。

    上去後,敬民興致依舊很高,跑進屋跟鳳芝交流下地窖的心得,張桂芳在一旁听了直皺眉。

    唐植桐爬上去,又把筐拽上來,蓋好蓋子才進了屋,迎接他的是張桂芳的埋怨︰“你這孩子,敬民這麼小,你怎麼能讓他下地窖,萬一有個磕踫可怎麼向親家交代?”

    任由張桂芳說啥,唐植桐都不氣,嬉皮笑臉的听著︰“好 ,媽,我記住了,絕對沒有下一回。我給您做個芥末墩賠不是。”

    “說的跟我那麼饞似的。”張桂芳听後,氣笑了,捶了兒子兩拳。

    唐植桐嘿嘿一樂,讓張桂芳撒了氣,開始準備做芥末墩。

    芥末墩準確來說是用白菜幫做的。

    唐植桐將白菜最外面的一層剝掉,然後拿起刀,手起刀落,將白菜先一分為二。

    白菜上面的葉子留著做菜,下面的白菜幫切成五厘米長短備用。

    最好吃的芥末墩是用白菜芯做的,吃起來很嫩。

    滿清的時候,那幫皇帝老子的奴才被漢化,吃的也愈發精細,府里的廚子在做這道菜的時候,全用白菜芯不說,還得用牙簽將白菜芯扎起來維持造型,生怕散嘍。

    小老百姓做這道菜就豪放了很多,不講究造型,也不追求菜芯,老幫子照樣得用,不能浪費。

    更扎心的是,與民同樂只是表象,人家之所以吃芥末墩這道菜,是在大魚大肉後清口用的,而小老百姓則作為主菜食用。

    唐植桐估摸著時間,差不多半小時的樣子,先把高壓鍋端下來,也不開蓋,就這麼放在一旁慢慢泄氣。

    然後找來炒菜的鐵鍋,往鍋里倒進兩暖瓶開水,等水煮沸後,將切好的白菜幫分批次放里面燙煮。

    一直煮到白菜變軟,就可以用笊籬撈出來控水備用了。

    芥末墩不難做,控好水的白菜幫一層層的碼到準備好的盆中,碼一層抹一層薄薄的芥末,再撒上點鹽、糖、白醋,最後蓋好捂嚴實即可。

    這種做法雖然不是即食的,但勝在能放的住,腌制個五六天後就可以隨吃隨取了,吃不了也沒關系,還能再放個五六天。

    這時候高壓鍋的壓力也泄了個八九不離十,拿走鍋蓋繼續蹲爐子上收汁。

    取下鍋蓋後,里面的香氣隨之四泄而來,引得幾個小饞蟲不住的抽鼻子。

    “姐夫,這叫什麼菜?”敬民在一旁再也沒了質疑,就這小香味,聞著就好吃!

    “五香帶魚,怎麼樣?聞著香吧?”唐植桐聞著也香,跟自己兒時的味道非常像,一邊把正屋外的香味往空間里薅,一邊跟小舅子貧嘴。

    這道菜其實一直在變化,眼下只是簡易版,真正勾人魂的版本是先炸後燜,但眼下沒有那麼多油,只能先湊合著解解饞。

    “香!肯定好吃!”敬民在一旁捧著唐植桐的臭腳,一副狗腿子的模樣。

    鳳芝則表現出一副沒眼看的神情,似乎完全忘記了自己也曾守著爐子流口水的事情。

    “好吃一會就多一點,待會吃的時候小心魚刺。”由于都是板兒帶,唐植桐也拿不準半小時能不能將骨頭壓酥,小時候的魚罐頭都是用的小帶魚,骨頭倒是挺酥的,一點都不扎嗓子。

    家里中午吃的水餃,晚飯終于吃上了窩頭。

    一幫小的啃著窩頭,就著帶魚,一吃一個不吱聲。

    唐植桐樂呵呵的看著,打算這兩天把帶魚這麼做了吃,省油嘛。

    吃完飯,喝了口水,唐植桐看看表,跟張桂芳說自己有事要出去一趟,然後拿上自個的行頭,出了正屋的門。

    有了上一回的經驗,唐植桐這回也沒吝嗇,找條破麻袋,撿個頭大的鱍魚裝上了四條,大概有小二十斤。

    雖然不如上回去清河禮重,但眼下比上次物資更緊缺!

    洗澡池下方的塞子已經拔開,上面的冰融化後會直接排到街道外面。

    唐植桐掏出魚後,又薅出些碎冰蓋上,想想還不放心,直接來了一次“以舊換新”,把已經化凍的魚蝦換成了硬邦邦的那種。

    自己儲備的多,沒有讓自家人吃臨期食品的道理。

    換這一次也就夠了,經過這幾天的連續消耗,再加上明兒還要給顧勇、馬克儉分些鱍魚,椿樹胡同那邊明兒也開課了,剩下的這些魚蝦不等壞就能吃干淨。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方便以後閱讀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610芥末墩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610芥末墩並對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