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481先進經驗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工具超人 本章︰481先進經驗

    門簾子,是四九城常見的一個物件。

    一年用兩季,兩季所用的門簾子相差很大。

    夏天的透,用來防蚊蟲;冬天的厚,用來擋寒風。

    前陣子在天冷之前,張桂芳用自己攢的錢和僅剩的一點布票,買了兩塊布,給小兩口做了個棉布門簾子。

    做的挺精致,外面縫了兩幅畫,寓意都挺好。

    這種門簾在工薪家庭中算是中等偏的規格。

    市面還有更奢華的,什麼刺繡門簾、絲綢門簾應有盡有,但大多為定制,一般小老百姓消費不起。

    依著唐植桐的意思,很少有人在廂房進進出出,門簾的作用有限,他並不想花這個錢。

    但張桂芳買之前沒跟小兩口商量,既然買了、做好了,那就用。

    也確實好用,不僅能防風,還能隔音、遮擋視線。

    12月4日,星期五。

    小王同學昨天領完工資已經是下午,沒來得及買,今天送下兩個妹妹,就先去商店稱毛線。

    小王同學之所以想著織毛衣,是因為留意到在深秋時節時,除了自己外的其他家人均沒有毛衣,唐植桐僅有的那件還是自己父親的開司米,他極少穿,因為不舍得。

    沒有毛衣,就只能在氣溫降下來時,直接穿棉襖。

    由于時節與衣服的不搭配,棉襖不光悶得慌,還很容易出汗,體驗很差。

    小王同學織毛衣的手藝並不嫻熟,在此之前也就只給唐植桐織過一條歪歪扭扭的圍巾,所以這次還是先拿唐植桐的練手,後面熟練了,第一給鳳珍織。

    讀初中的女孩子,已經知道什麼是面子,尤其是學校還有那麼多有錢人家的女兒。

    家里已經沒有了布票,小王同學這次買毛線用的布票,是跟親媽借的。

    去年的時候還好,布票僅限于購買布匹,但今年很多紡織品納入了憑布票購買的行列,像什麼,毛巾、襪子、汗衫背心、棉毛衫褲、衛生衫褲、床褥單、棉毯、毛毯、毛線等等。

    眼下的氣溫已經穿不著毛衣,正好給了小王同學慢慢織的時間,畢竟吃不太飽,也沒心情干這些。

    唐植桐蹬著自行車來到郵電學院大門口的時候,看到了顏雄飛。

    門衛非常盡職盡責,管你哪個單位、什麼職位,非本單位人員就是不讓進。

    至于次阮岩讓魏之楨批評門衛,那種話听听就得了。

    魏之楨若真敢去,肯定吃不到好果子,哪怕不挨揍,也會被說成狗腿子。

    這年頭的門衛可不是幾十年後的保安,保安大多為第三方外包人員,是臨時工。

    而現在絕大多數單位的門衛都有正兒八經的編制,隸屬于保衛科或保衛處,兩者一個天,一個地下,天壤之別。

    門衛人人帶著家伙,具有執法權,不僅要負責本單位的治安,還偶爾協助本片區派出所做些事情,更是大多身兼民兵一職,時不時的外出搞個拉練,說話硬氣的很。

    門衛不讓進,顏雄飛只能等,他今天是來送謝禮的,起了個大早,就防著門外不讓進,做好了在這干等唐植桐的準備,總不能再次麻煩阮岩找人。

    “顏處?您來這找人?”唐植桐看到顏雄飛後,立馬下來打招呼。

    “來找你,咱倆往那邊走走?”顏雄飛見是唐植桐,臉立馬堆笑,干凍了這二十分鐘,值了。

    “行。”唐植桐將自行車放學校大門口,就在保衛處眼皮子底下,不用擔心被偷。

    兩人往學校大門另一側走走,躲開門衛的視線後,顏雄飛才開口道︰“唐同志,王波考了,多虧了你幫忙啊。”

    “,顏處言重了,我沒幫多大忙,那是王波自個兒爭氣,我听說他初試成績很好。”唐植桐擺手道。

    “要不是你出面,他恐怕連報名的機會都沒有。”顏雄飛說著,從兜里掏出來一個報紙包裹著的東西,遞給唐植桐︰“次我看你喜歡喝茶,就買了一點,我代表王波的父母表達一下謝意,千萬要收下。”

    “顏處,心意我領了,東西就算了。”唐植桐搖頭,往回推。

    “唐同志,我可是懷揣一顆報恩的心才過來的,你總不能讓我顯得不會做事吧?”顏雄飛臉掛著笑,但語氣卻不容反駁,直接將東西塞到了唐植桐的懷里。

    唐植桐一愣,這話怎麼這麼耳熟?這不是次自己跟顏雄飛推辭用的台詞嗎?

    “得,那我就先收下。”唐植桐很快反應過來,收下就收下吧,大不了下次去顏雄飛家玩的時候帶點東西,有來有往,交情才能長久。

    送走顏雄飛,唐植桐走進校園後,還在感慨,一年多,自己收禮的次數不多,顏雄飛就佔了兩次。

    有些人,每根汗毛都能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而另一些人,手啊、腳啊卻跟多余一般,壓根無處安放。

    唐植桐不想做後一種人。

    中午,舍友們去食堂打飯,大家早早打飯回來,只有羅志平來的晚,但興高采烈的。

    “高興啥呢?撿到糧票了?”唐植桐正啃著自己從家里帶的窩窩頭,就著一份小咸菜,看到他高興的模樣,遂打趣道。

    “嘿,今兒食堂師傅開恩了,米飯比平時多,隊排的老長了。”羅志平興奮的跟唐植桐解釋道,同時不忘掀開自己的快餐盒,一展米飯的模樣。

    “ ,那可是賺了。”唐植桐一瞅米粒的形狀,比平時大了一圈,這明顯是食堂師傅學到了“先進”的蒸米飯方法,在食堂試水呢。

    盡管知道這米飯不咋地,但唐植桐沒有將那層窗戶紙捅破。

    “哎呀,今兒能吃頓飽飯了。話說今天是什麼日子?怎麼增加供應了?”羅志平一邊說,一邊在自己床頭坐下,準備干飯。

    “班長,這好像是雙蒸法蒸出來的米飯。”谷漫蒼猶豫了一下,開口道。

    “雙蒸法?好像在哪听到過。”羅志平一愣,一時沒有想起來。

    “我在閱報欄看了今天的報紙,面說米飯蒸兩次,加兩次水,能多出米飯,是種先進的做飯方式,叫雙蒸法。”谷漫蒼把報紙的信息大概說給羅志平听。

    “草,這不是就是增量法的翻版嗎?”羅志平想起來了,之前他听人說起過增量法,外加一句順口溜︰增量增量,米泡膨脹,餓壞肚子,撐壞膀胱。

    “嘗嘗,說不準好吃呢。”唐植桐打斷了羅志平的話,這小子有時候有些口無遮攔。

    羅志平半信半疑,夾了一口送嘴里,沒啥嚼頭,咀嚼兩下,直接咽了下去,自嘲道︰“這米吃起來省勁,食堂想的周到。”

    說完,看看大家的飯盒,只有他自己打的雙蒸法,于是問道︰“不是,你們大家都知道還是咋的?怎麼沒一個打米飯吃的?”“額們本來就習慣吃面食嘛。”路堅跟羅志平擠擠眼。

    史懷安則直接咧開嘴,笑了︰“今天突然想換個口味。”

    “我在家天天吃稀的,現在更喜歡吃這種硬硬的干糧。”谷漫蒼看羅志平看向自己,有些窘迫的解釋道。

    谷漫蒼雖然之前沒有接觸過雙蒸法,但從報紙的字面意思理解,這東西跟自己老家吃的糊糊差不多。

    糊糊比雙蒸法更甚,不光加水加的多,還得摻野菜。

    因此,當地不少人都自嘲︰無土不砌牆,加水不能頂糧,多喝一碗,多為莊稼做貢獻。

    書說,吃一塹長一智,自從看書開拓了眼界以後,谷漫蒼對以前的事情進行了自我反思。

    報紙的信息不能全信,有些提倡的、先進的東西,慢人一步不是壞事,自己老家隔壁地區去年成個典型,結果今年很多沿路乞討去投靠親戚的。

    “唉,我的四兩飯票哦!”肚子咕咕叫,羅志平感嘆一句,就埋頭干起了飯。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即便米飯有些軟,也得先吃下去,大不了晚不打了!

    唐植桐就帶了兩個窩頭,吃完後,在飯盒里倒小半碗開水,打算一會喝了。

    唐植桐基本沒打過水,平時都是蹭舍友的,他的水票自然也是放在宿舍公用。

    夏天還看不出水票的作用來,冬天就凸顯出來了,誰想洗個頭、泡個腳啥的,都得有水票。

    前陣子有大聰明從暖氣管道里往外放熱水,用來洗腳。

    學習這種先進經驗的不少,結果沒幾天就有住樓的同學反應暖氣不熱。

    鍋爐房一路排查下來,聯合宿管抓到了幾個倒霉蛋。

    殺雞儆猴嘛,雖然沒有做開除處理,但全校通報批評是免不了的。

    這還只是表面,後續像什麼評優、入組織等等,可能性都基本為零,就連畢業後的分配,差不多也都是別人不願去的地方。

    為了一盆洗腳水,確實有些得不償失。

    “你還真別說,比平時飽了點。”盡管知道順口溜的事,但羅志平畢竟是第一次吃這種米飯,對之前听到的順口溜有些動搖了。

    “那恭喜找到填飽肚子的法子了,躺床歇一會,讓吃飽的感覺留的更久一點。”史懷安像是知道什麼,看羅志平的眼光里就帶了幾分戲謔,說完還搖搖頭,隨後自己先躺下了。

    羅志平揉揉肚子,飽腹感是真的,覺得舍友說的也對,所以也打算躺在床午休一會。

    可躺下沒一會,還沒等睡著,就感覺小腹有些漲,總有種要放水的感覺。

    不放吧,也能忍住,但忍著吧,又睡不著。

    翻了個身,羅志平趿拉鞋,悄悄地開了宿舍門,去了廁所。

    等午休結束,羅志平打個哈欠,摸摸肚子,熟悉的半飽狀態又回來了,除了多了一泡尿,似乎跟以前沒啥區別。

    “班長,什麼感覺?”史懷亮睡一覺起來,看著打哈欠的羅志平,問道。

    “我還是老老實實吃粗糧吧。”羅志平沒有直接回答,但也很委婉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走了,走了,去課。”唐植桐生怕羅志平再說什麼不合適的,率先招呼大家出門,想了一下,最後還是將羅志平拉住,提醒道︰“班長,在這種事情,說話一定要慎重,別步了偷熱水的那幫家伙後塵。”

    “謝謝唐老師,我曉得。”羅志平點點頭,反思自己,最近有些懈怠了,還不如谷漫蒼呢,報紙還是得天天學才行。

    與此同時,花市街道也分胡同組織了宣傳活動,凡是在家的,都喊著過去听听。

    宣傳的重點有兩個,一個是節約用糧,另一個就是雙蒸法。

    節約用糧不用多說,誰家都很珍惜。

    重點是雙蒸法的推廣。

    首先把報紙的先進經驗讀了一遍,然後會有個已經試過的鄰居站出來表態,“這法子我試過,好用”!

    最後就是號召大家學習、跟進。

    不少街坊當即表態,要學,又細致的問了一遍,蒸多久、加多少水一類的問題。

    張桂芳混在人群中沒言語,不過越听越覺得像兒子前天跟自己說的“加水”。

    看推廣人員和現身說法的信誓旦旦,看街坊們一個個的躍躍欲試,張桂芳就有些動搖。

    回家以後,張桂芳思來想去,要不就試試?萬一有用,就省下兒子去安東買糧了。

    唐植桐在下課後,照例跑了一趟押運處,下班後才回家。

    “回來了?今天咱吃雙蒸飯。”為了避免一會兒子問東問西,張桂芳一看到唐植桐,就主動“交代”道。

    “行,咱也學一回先進。”唐植桐听後,一絲無奈一閃而過,但也不能真的去責怪母親,她無非是听信了別人的說法,想讓家人吃飽點罷了。

    學完先進,總會有所收獲。

    真管用,肯定會跟進,如果不好用嘛,權當長個記性。

    唐植桐偶爾也會吃米飯,而且喜歡澆菜湯吃,這樣做雖然有些湯湯水水的,但更容易進滋味。

    然而雙蒸飯跟澆了菜湯的正常米飯區別很明顯,偏軟,而且沒有嚼勁。

    剛吃完自己那份時,確實比平時會多一點飽腹感,但歇一會,放一次水之後,這點飽腹感也隨之而去。

    “媽,咱以後還吃雙蒸飯嗎?”唐植桐試探的問道。

    “不想吃就不吃。”一家人飯後去廁所的次數明顯比平時多,張桂芳也不例外,親身體驗一次這種先進經驗,也就死心了。

    “得 ,您以前怎麼做,以後還怎麼做。”唐植桐樂呵呵的說道。

    雙蒸飯在夏天可能會有優勢,畢竟出汗多一點,但冬天嘛,只會多遭一次跑廁所的罪。

    這一天的晚,不少家庭都吃了先進的雙蒸飯,跑廁所的行為也大體一致。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方便以後閱讀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481先進經驗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481先進經驗並對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