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474玩具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工具超人 本章︰474玩具

    給同學們做了提醒,唐植桐下午課後又直奔押運處,這種日子確實忙碌了些,但很充實。

    不過來到押運處後,還沒開始整理最新的整理數據,就被喊去開會了。

    說開會也不太準確,正確的叫法是過組織生活。

    雖然唐植桐目前只是預備梯隊,但這種生活還是要參加的,每個月有24次不等,內容每次都不太一樣。

    一般來說都是一塊學習一下最新文件,然後各人談談感想、表表態度,匯報一下個人思想,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等。

    這次的內容跟之前不太一樣,說到了市面上出現的一些牢騷,更是談到了憶苦思甜和節約。

    太違心的話,唐植桐說不出來,所以他自我批評的是對煙頭的不珍惜,糧食粒粒皆辛苦,煙草也是辛苦種出來的,以後自己一定要加強自我管理,堅決不浪費,讓大家監督雲雲。

    押運處的人際關系沒有那麼復雜,所以不少人都針對自己一段時間以來的缺點進行了非常深刻的批評、檢討。

    在唐植桐看來,目前大家說的大部分都貼近實際,真實感很強,就是不知道以後會怎麼發展。

    批評這種事情,溫和來說是幫助個人進步,但也有人認為是挑刺。

    不知從何時起,尖銳的批評會慢慢消失,溫和的批評也會變得刺耳。

    再往後面,溫和的批評也會消失,沉默則成了居心叵測。

    沉默如果不再允許,那就只剩贊揚了。

    唐植桐是懂一步到位的,批評只針對自己,對別人一概是贊揚,當然,都是比較含蓄的那種贊揚,不是賣力過了火,讓人一听就很假的那種。

    畢竟唐植桐早就給自己定下目標了,只追求有限的進步。

    目前已經進步了,得罪人的事就盡量別干。

    會上提及的牢騷,唐植桐這段時間以來是略有耳聞的,無非就是各種順口溜,嫌吃不飽肚子罷了。

    對于牢騷,不過無論唐植桐個人內心怎麼想,他都沒表現出來。

    說理解牢騷,那是屁股歪了,思想不端正,這個鍋不好背。

    說反對牢騷,又有些端起碗來吃飯,放下筷子罵娘的意味。

    來到這邊已經將近一年半,在唐植桐接觸的普通人中,很少有人關注什麼左了、右了的,大部分都是在為養家糊口而賣力干活。

    至于那些上街浩浩蕩蕩、舉個牌子喊口號的嘛,大多是學校、或者工廠的職工,普通百姓極少參與。

    其實自古以來,百姓的訴求挺簡單的,能有口飯吃,甭管是自己種田,還是給地主扛活,只要一家老小別餓著就行了,特別容易滿足。

    很多人都喜歡明朝,覺得是漢家天下,但當時的老百姓不一定這麼認為。

    明太祖的時候好啊,給百姓分田,殺起貪官來一點都不手軟,但他子孫有點多,人人有封地,再加上吏治崩壞、土地兼並等種種原因,再來個天災啥的,老百姓就有點吃不消了。

    明朝被***推翻,不少史家都說是官員貪污、吏治**、朝廷沒錢的緣故,但史書上從來沒有記載過當時老百姓的看法、想法。

    朝廷沒錢了,官員說“再苦一苦百姓”。

    一有點什麼事,就苦一苦百姓,一有點什麼事,就再苦一苦百姓。

    鵝城的稅都收到九十年以後了,老百姓能沒想法?就這種朝廷,這種官員,明朝的老百姓能沒有意見?

    苦吃多了,明朝的百姓終于悟出了一個道理,吃得苦中苦成不了人上人,于是這苦不吃也罷!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真來了,誰又會真心去抵抗?不他麼給帶路就算對得起祖宗,無非(

    是換一個皇帝罷了,難道會對自己土里刨食造成負面加成?

    所以,明朝翻車了。

    說一千道一萬,百姓不怎麼關心皇帝是誰。

    唐太宗李二說過,以史為鑒可知興替。

    前人的珠玉在前,現在各部門也有所借鑒,並非一點動作都沒有,興修水利、救災搶收,另外不少地方都安排了救濟糧,下調征收,壓縮商品糧戶口siang,壓縮商品糧戶口定量,同時也往下分配了伊拉克棗等等。

    去年的時候二子他爹主演過一部電影,名叫《三年早知道。

    去年排片還挺多,今年下半年就少了。

    開完會,唐植桐和馬薇繼續回財務科工作。

    除了幫著整理一下推廣數據,唐植桐還對財務工作做了簡單分工,馬薇管賬,自己管錢,有點會計和出納的意思。

    下了班,唐植桐先去了一趟木材廠找張波。

    盡管唐植桐嘴上跟小王同學說的簡單,但他身體很誠實,干不了就是干不了。

    “吆,這不是唐科長嘛,稀客啊。”一見到唐植桐,張波就打趣道。

    “ ,張工笑我呢?”唐植桐笑著掏出煙來散煙,雖說都在一個街道,但兩人的單位並不挨著,平時也沒什麼交集,張波之所以能知道的這麼清楚,唐植桐猜測是張波跟徐卉走的比較近的緣故。

    “哪能是笑你?我這是祝賀你進步。”張波接過煙,給唐植桐點上。

    “得 ,謝謝。我今兒來是想麻煩張工點事,我想做兩個雪橇,不知道有沒有合適的木料?”唐植桐從另一個兜里掏出一盒大前門,放在桌子上。

    “那必須得有,木材廠什麼時候能缺了木料?走,我帶你去看看。”張工沒管那盒煙,而是猛吸一口煙,將煙頭懟進了煙灰缸。

    唐植桐有樣學樣,跟在張工身後,出了辦公室,直接來到了倉庫。

    進倉庫門的時候,唐植桐听到庫管朝張工喊了一聲“廠長”。

    “張工這是產房傳喜訊,升了呀。”這回該唐植桐打趣張波了。

    “�砥@際槍餿俚睦投 擼 皇欠止ァ煌 樟恕!閉挪ㄇ 櫚幕郵幀br />
    “高,張廠長這覺悟杠杠的。”唐植桐恭維道。

    “別夸我了,看看木材吧,選個差不多的,我讓人幫你打磨一下。”張波指著地上的一堆長短不一的方形木棍說道。

    “不用,我自己回去慢慢收拾就成。”木材都是解好並且粗刨了的,有點毛刺,但不多,讓別人打磨也無非是細刨一下,這活唐植桐還是能干的。

    最終唐植桐選了四根80公分、四根60公分的木頭,能把框架釘起來就行,木板自己空間還有點,做雪橇綽綽有余。

    80公分長,60公分寬,對于小孩子來說有些大,但對于小王同學也就堪堪能放下她那雙大長腿。“張廠長,多少錢?”唐植桐踢踢腳邊選出來的木頭,問道。

    “幾毛錢的玩意,還沒你那盒煙貴呢,回頭我給財務。”張波抱起地上的木棍,就拉著唐植桐往外走,說啥都不肯要錢。

    “得,謝謝張大哥。”唐植桐順坡下驢,沒堅持,不過稱呼變了,透著一股親近之意。

    把木棍綁在自行車後座上,唐植桐騎著自行車,哼著小曲從木材廠往家趕。

    這年頭沒有流行歌曲的概念,但不代表沒有神作。

    “你愛我呀我愛你”非常洗腦,但曲子並非原創。

    1976年的時候,許冠杰發布《有酒今朝醉,曲子不能說跟蜜雪冰城一模一樣,只能說相差不大。

    但這首歌依舊是填詞,時間再往前翻,1931年歌曲《(

    甦三不要哭問世,哎,巧了,曲子還是大差不差。

    “我想去南洋群島,懷抱琵琶一塊跑。我想到哈爾濱去,找那親親小嬌嬌……”

    嘖嘖嘖,朗朗上口,魔性也不小。

    然而,這依舊是填詞。

    再往前翻,直到1847年,身在大洋彼岸的超市理貨員斯蒂芬•福斯特以妻子的名字創作了一首歌《ohsusanna。

    &ningtolouisiana,mytrueloveortosee。”

    除了歌詞不同,曲調與上面那幾首歌的曲子一致,相似程度跟倒模似的。

    無論哪個版本,唐植桐自然都不會去唱歌詞,只是哼曲子。

    騎著洋車哼著歌,從胡同口鑽了出來。

    忽然,唐植桐就听“當”、“啪”兩聲脆響,一個不明物體照著自己腦袋就飛了過來,就跟老唐演講時的場景一樣一樣的。

    看到唐植桐從胡同口突然冒出來,幾個孩子發出了驚呼,膽子小的直接捂住了眼。

    這要是被砸了腦門,可就丟了穿越眾的臉了。

    說時遲那時快,唐植桐腦袋一歪,抬起右手,用外掛一薅、一挪,那不明物體已經被攥在了手里,就如同火雲邪神空手接子彈一樣,帥爆了。

    就是不知道老唐躲過的那顆子彈是不是也是開了掛。

    接到手上後,唐植桐腦子里蹦出來的卻是︰得虧老子沒坐火車吃火鍋,得虧老子踫到的不是麻匪!

    “小兔崽子,怎麼在這打 ?打到別人腦袋怎麼辦?”唐植桐剎住車,單腳踩地,將抓到的 輕輕一揚,扔到幾個小孩的面前。

    然後甩了甩手,特娘的,光顧著耍帥了,忘了空間特性, 進去有動能,出來還是有動能,隔著手套都砸的手生疼。

    幾個小孩子被唐植桐罵的不知所措,你看我,我看你,有個大膽的上前撿起 子。

    “都幾點了?還不回家吃飯?以後再玩這東西往東邊跑跑,白橋那邊空地大。”唐植桐不會跟這幫小孩子一般見識,他們只是想玩罷了,又不是故意往自己腦門上敲。

    說完,也不再管他們,又蹬上自行車往家走。

    眼下街道不寬敞,小孩子的玩具也有限,再加上窮,能選的就那麼幾樣,打 就是其中一種。

     兒,兩頭尖,中間粗,像極了郎家園棗的放大版。

    打 是四九城這邊叫法,有的地方也叫打梭,開封話叫“打甦”,膠東話“砍繭”,還有的地方叫“打鳥”。

    雖然叫法不同,但玩法大同小異,都是用一根木棍或木板,打墊在石頭或短樹枝之上的 兒,這樣能打的更高。

    據說以前的玩法並不是比誰打的更遠,而是一個人打,一個人接,有點像打棒球。

    後來可能因為危險性比較大,就改了玩法。

    由于制作簡單,造價便宜,不僅眼下有兒童在玩,哪怕再下去三四十年,依舊會有市場,尤其是農村地區。

    不少小孩子會因為動作幅度太大,扯了襠,回去少不了一頓竹筍炒肉。

    唐植桐到家的時候,看到了大門下的自行車,小王同學和鳳珍已經回來了。

    除了後車座的木板,唐植桐還從空間薅了些木板,一同拿進了廂房。

    沒成想,小王同學在廂房鼓搗爐子,嚇了唐植桐一跳︰“黑燈瞎火的,你怎麼不開燈?放著我來。”

    小王同學看到丈夫帶進屋的木頭、木板後,啥都沒用,用手背捂嘴輕笑。

    “笑啥?就不興我偷個懶啊?”唐(

    植桐猶自嘴硬道。

    “能啊,我可不想你逞強,累著你,我心疼。”小王同學起身,將丈夫帶回來的材料歸置一下,放到一邊。

    “嘿嘿,放心,該偷懶的時候,我肯定摸魚。”唐植桐听了,心里那叫一個熨帖,比那些整天里叨叨“你看看那誰誰一個月賺多少錢”,逼著自己男人賺錢的貨強多了。

    “你這是打算做幾個?”小王同學拿過兩個馬扎子,拍了唐植桐屁股一下,待他抬起來,直接塞下面,然後自己在旁邊坐下,看著丈夫生火。

    “兩個。放椿樹胡同一個,咱這邊放一個。都是加大版的,等再下雪,我拉著你出去玩。”小王同學在旁邊坐著,唐植桐不方便作弊,只能老老實實的按步驟一步步生火,先用細小的木柴在爐子里墊墊,然後並攏幾根,用火柴點著後,小心的放在其他木柴上。

    “咱都這麼大了,還出去滑雪橇,不太好吧?”小王同學胳膊肘墊在膝蓋上方,雙手托著下巴,很是意動。

    “帶著鳳珍、鳳芝,就當陪孩子玩了,咱順帶溫故一下童年。”昨天的時候,唐植桐听小王同學說自己小時候也有一個雪橇時,就起了帶她玩的心思。

    至于小王同學的擔憂,唐植桐能理解,畢竟結了婚再玩會有人說不顧家等等。

    但依著唐植桐來看,那幫人還是太閑了,自家又不吃他們一粒米,就知道在背後說三道四,很惹人厭。

    “那行。”小王同學點頭應下,她小時候是玩過雪橇的,那是父親親手給自己做的,然後拉著小小的自己在雪地里馳騁,銀鈴般的笑聲響徹曠野。

    仿佛一切都在昨日,仍舊清晰可見,只是不可踫觸。

    不過,好在自己現在有了丈夫,也是個不錯的人呢。

    &nbsp本章完

    &nbsp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方便以後閱讀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474玩具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474玩具並對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