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

422燒餅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工具超人 本章︰422燒餅

    星期六一早,唐植桐還是以往的時間從家里出發,待送下兩個妹妹後,沒有去郵電學院,而是去了西邊的煤場。

    物資局和煤場都是第一次搞這樣的活動,對于群眾需求拿捏的不是那麼準確。

    雖然報紙上說是從下個月開始,但保不齊這兩天就會有居民去買煤,反正唐植桐就是昨天去的,當時人也不少。

    北郵的同學起的並不比唐植桐晚,當唐植桐來到煤廠的時候,同學們已經按照既定的分工落實到崗。

    不少同學看到唐植桐後,都面帶笑容的跟唐植桐打招呼、致謝、夸贊。

    雖然他們都拿著助學金,但誰又會嫌手里的錢多呢?

    一天一塊錢,對這幫尚未踏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已經是很高的收入了。

    昨天回去的路上,他們都知道了這份社會實踐的來龍去脈,對于唐植桐這種不計較個人得失,為同學們爭取好處的同學,他們都是發自內心的敬佩。

    “行了,行了,再夸我就飄了,到時候拽都拽不下來。”唐植桐進門口臉上的笑就沒斷過,一邊跟同學客套著,一邊還不忘叮囑︰“既然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了,那可得把這份社會實踐做好,我可是跟那邊打過保票的,千萬別掉鏈子。”

    待看到魏之楨後,唐植桐與同學揮手作別,走向前問道︰“魏老師,不是說明天才開始嗎?我看今天的陣仗像是要正式啟動似的。”

    “報社那邊研究了一下,決定今天預熱。溫暖月的消息已經放出去很久了,明天得報道進展,素材要在今天獲取一些。”魏之楨笑笑,跟唐植桐解釋道。

    “理解,理解。”唐植桐點點頭,今兒的情況明天見報,這已經是非凡的速度了,關鍵這麼做也不算虛假,比起那些提前做好表面工作,兩頭糊弄的已經算是良心了。

    “我跟煤場這邊又溝通了一下,這活動說是一個月,可能不會持續這麼久。按照以往的供應來看,居民購煤大多集中在11月初。這樣一來,留給你們班的社會實踐時間最多只能是四天。”即便唐植桐不過來,魏之楨也打算過去找他把這話說清楚,畢竟人家顏處是看在唐植桐面子上才給派了這麼�實踐活動,不看僧面還得看佛面。

    “好 ,感謝魏老師,四天已經不少了。”唐植桐對此並沒有異議,好處不能佔盡,更何況四天就是每人四塊錢,拿著這錢去農村買紅薯的話,也能買個二三十斤了。

    唐植桐得了訊,四天,也就是從今兒開始,一直到下個星期二,自己星期三返校即可,能好好在家躺上兩天了。

    唐植桐在煤場的這半個來小時,已經有附近居民陸陸續續前來買煤。

    為了不影響同學們上工,唐植桐告別魏之楨和同班同學,騎上自行車去往北圖,得告訴小王同學一聲,自己今兒不上課,下午不會過來接她,省的她空等。

    跟小王同學打好招呼,唐植桐又薅了一車木柴回家,準備做燒餅。

    中華飲食文明源遠流長,菜系多,面食的做法也多種多樣,各地均有自己的特色。

    唐植桐雖然沒有統計過燒餅的種類,但盲猜一下,保守估計絕對不低于100種,因為自己老家那片,能數的上來的就有二三十種。

    在這二三十種中,眼下最有名的應該是周村燒餅。

    周村燒餅擁有“酥、香、薄、脆”四大特點,外形圓而色黃,正面貼滿芝麻仁,背面酥孔羅列,薄似楊葉,酥脆異常。

    入口一嚼即碎,滿口芝麻香中帶有甜味,若失手落地,則會摔成碎片,俗稱“山東瓜拉葉子燒餅”。

    眼下芝麻和糖產量都有限,所以周村燒餅妥妥的屬于好東西。

    之所以說眼下最有名,是因為在今年9月份的時候,周村燒餅作為獻禮敬獻過,還收到了感謝函。

    齊魯大地也有其他不少地域特色的燒餅,在周村燒餅面前並不遜色,只是因為保質期、口感等原因,更適合趁熱吃罷了。

    按照當地的語言習慣,唐植桐爺爺做的面食不能叫燒餅,而應該叫“火燒”。

    燒餅和火燒是有區別的,燒餅只烤一面且一般帶有芝麻,火燒烤兩面且一般有餡或瓤。

    後來兩者慢慢的就沒有那麼大差別,混著叫的情況挺多。

    在眾多的火燒中,濰坊肉火燒、博山肉火燒、萊蕪油酥火燒名氣稍微大一些。

    濰坊火燒中,最知名的是老濰縣肉火燒,也叫城隍廟肉火燒,皮酥餡嫩、香而不膩。

    配上當地特色的活樂,趁熱吃,別有一番滋味。

    比起濰坊肉火燒來,唐植桐更喜歡吃博山的肉火燒,因為烤單面,帶有芝麻的緣故,也叫博山肉燒餅。

    博山肉燒餅以焦莊燒餅為代表的,皮薄酥脆、外面一層芝麻,餡兒是純肉和蔥,使用傳統的焦炭爐子烤制,烤熟後出爐時香氣能散發很遠。

    剛烤出來的燒餅配上一碗熱乎乎的糝湯,那滋味甭提有多棒了。

    雖然博山肉燒餅也有禮盒裝,但涼食味道不對,哪怕是加熱後,滋味也不如剛出爐的好吃。

    也許是上輩子的童年飲食印跡,唐植桐最饞的還是萊蕪油酥火燒。

    萊蕪火燒最開始都是素的,只有面瓤,沒有餡,後來隨著飲食的融合,才慢慢有了帶餡的,而且名稱也從“萊蕪油酥火燒”變得五花八門起來。

    有的叫萊蕪油酥燒餅、有的叫宮廷燒餅、還有叫皇家燒餅的。

    叫啥不重要,能不能獲得老餮的認同才重要。

    正宗的萊蕪火燒是起酥的,一圈一圈、一層一層的酥皮,一口下去,掉渣。

    生活好起來時候,這油酥火燒肯定不是干吃的,要配點湯湯水水。

    唐植桐認為與油酥火燒最配的是羊湯,有這種想法的不在少數。

    雖然一般的羊湯店都會有火燒或者油餅出售,但老餮一般是從自己認為口味不錯的火燒店買上兩個,用方便袋拎著去自己認可的羊湯店。

    跟老板要上一碗羊肉湯或羊雜湯,加上一勺羊油、或幾勺辣子、或額外加份羊腸、羊腦,然後美美的吃上一頓。

    冬天來上這麼一頓,渾身熱乎,夏天來上這麼一頓,更是渾身冒汗,冒汗後就一個感覺——通透舒坦!唐植桐想念這一口,所以回家以後就準備和面,做燒餅。

    在得知兒子打算做燒餅後,張桂芳還是很吃驚的,自家孩子自己最清楚,以前可從來沒有這一手,發出了跟王靜文類似的疑問︰“你還會做燒餅?”

    “去年在工地的時候跟人學的,不算難。”唐植桐一副輕描淡寫的模樣,盡量弱化難度。

    然而做油酥燒餅沒這麼簡單,前世從小看著父母忙前忙後,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平時沒少在里面摻和幫幫忙啥的。

    油酥火燒講究用三合面,也就是用發面、生面和老面按一定搭配。

    當年雖然已經廢除了糧票,但小老百姓家一般不會去買面,而是用自家或者跟鄰居家換麥子去磨面。

    撈麥子、晾曬後去磨面,後面還有發引面、熟面、發酵面、拌面、混面團、揉面、化堿、面堿混合、接面等環節,非常繁瑣,也極為費力。

    做好面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要制備酥油,然後才是試面、 面團、抹油酥、烤制。

    干這個活,當天的面沒法當天用,一般都是提前一天制備面,第二天用。

    唐植桐記得那時候一個火燒的價格只有一毛來錢,大概每個火燒只有幾分錢的毛利。

    當時是90年以後,由于不方便說的原因,附近百姓手里沒錢,貴了沒人買,只能薄利多銷,父母起早貪黑,也賺不了多少。

    打油酥火燒屬于勤行里面的白案,非常累,只能賺個辛苦錢,而且一般人壓根堅持不下來。

    五冬六夏守著一個煤爐子,那時候極少有人安得起空調,冬天還好一些,夏天全指靠一個風扇,忒熱!

    唐植桐將面醒發上,剛洗完手,大門口就有人喊︰“唐植桐同志住這嗎?”

    “你好,你好,我是。”唐植桐趕緊迎了上去,這是送煤的來了?

    “你好,唐同志,我們是過來送煤的。這些塊煤給你放哪?”來的都是大學生,兩人負責一輛板車,五百斤塊煤,分了輛車。

    “麻煩放這邊牆根吧,謝謝。”唐植桐早就有所準備,今天早上用帶回來的木柴圍了個圈,權當盛放塊煤的地方。

    唐家有個獨立院子不假,但很多地方都讓過日子的張桂芳種上了白菜,能空出來的地方不多,為了不壓到白菜,唐植桐只能隔出個空間來盛放煤炭。

    “好的,你這白菜長勢挺好啊。”大學生進來確定下位置,在看到白菜後,贊了一句。

    “給冬天加點菜。”唐植桐笑呵呵的掏出煙來遞煙,隨後跟剛出正屋的張桂芳說道︰“媽,拿幾個碗,倒些水,給這幾位同志解解渴。”

    “唐同志太客氣了,我們不渴。”來的大學生還沒怎麼接觸社會,心思很單純,紛紛擺手,不光沒人接煙,甚至連水都不打算喝,一人一個筐,將塊煤從板車上盛到筐里,然後運到唐植桐指定的位置倒進去。

    人家不要煙、不要水,自己也要懂事,唐植桐沒有干看著,從家里拿上鐵杴和荊條筐,加入了運煤的行列。

    統共只有五百斤塊煤,五個人干,每個人也就三四十杴的樣子,沒一會就干完了。

    唐植桐一邊干,一邊打听,知道這幾位是航空學院的。

    現下的大學生壓根就不用選專業,蒙著眼選,也都成才並有一番作為,更別說是八大院校之一了。

    就這,唐植桐覺得能吹一輩子,等自己老了,可以指著電視,驕傲的告訴自己的孫子、孫女,誰誰誰當年給咱家送過煤!

    唐植桐愣是熱情的拉住這四位大學生喝了一碗玉泉山泉水燒的開水,才放他們走。

    至于復稱,大學生沒提,唐植桐壓根也沒起這份心思。

    煤場是國家單位,可能會有職工換點煤渣子啥的,但絕對不會缺斤少兩,信用杠杠的。

    下午的時候,唐植桐跟張桂芳說了一聲,騎上自行車,頂著西北風出去溜了一圈,差點把鼻涕凍出來。

    不出去也沒辦法,吹下的牛逼總要兌現,沒有點帶羊羶味的東西,怎麼熬湯?

    所以這一趟下來,唐植桐帶回來了羊蹄,還有一車木柴。

    都是從空間里薅出來的,羊蹄是去年小年的時候給三個妹妹做“嘎拉哈”買的那十二條。

    羊湯想好喝,要麼用肉熬,要麼用羊雜熬,當然也可以用骨頭熬,但肉、雜、骨不夠數,壓根熬不出濃郁的羊湯味。

    這羊湯自家要喝兩頓,還要給椿樹胡同送一些,再給吳海洋帶一些,骨頭少了根本不出味。

    唐植桐想來想去,就這羊蹄合適,沒多少肉,但勝在量大,而且價格便宜,也能“稍微”說得過去一點。

    “這麼多?”等唐植桐到家的時候,小王同學已經下班到家,看到丈夫手里的那嘟嚕羊蹄,驚嘆道。

    “個頭小,又沒肉,咱炖個湯,一人一個,嗦嗦骨頭。”唐植桐將羊蹄遞給小王同學,自己則將自行車上的木柴卸下來,將圍著塊煤的“木牆”又加高了一點,明天還要買煤呢。

    守著家人,有些活只能過明面,沒法用空間作弊。

    唐植桐壘完木牆,將羊蹄泡在水里,開始制作油酥,這是除了面以外,另一個關鍵。

    正宗的油酥火燒所用的油是驢油,但現在條件有限,唐植桐手也沒有,只能用家里的豬肉湊合一下。

    可能口味上會有一點差異,但唐植桐相信眼下沒有人挑剔。

    “聞著還挺香呢。”小王同學看著丈夫在爐子邊鼓搗油酥,香味不斷的涌入自己的鼻腔,唾液不受控制的瘋狂分泌。

    “嘿嘿,別急,明天我起個大早,把燒餅和羊湯都弄好,你就能熱乎乎的吃上了。”唐植桐將油酥倒入碗中盛出來備用。

    “會不會有味道?我今天下班的時候,有幾個擔水的在那嘀嘀咕咕,說咱家吃的好,老有香味飄出去,看我過來也不遮掩,甚至加大了嗓門。”小王同學不無擔憂的說道。

    “誰讓咱家有個廚子呢?做菜香那不是正常嘛,明天用高壓鍋炖,沒多少味,這方面我以後注意點。”唐植桐雖然嘴上這麼說,但也在思考怎麼去應對,要是能在外面將各種食材加工好,只往家帶成品就好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方便以後閱讀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422燒餅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422燒餅並對回到紅火歲月做俗人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