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培訓計劃,在課堂上的學習已經結束,接下來的幾天是參觀、學習時間。
    吃完早飯,療養院這邊負責培訓的同志集合學員,用卡車拉著前往燕大舊址進行參觀。
    燕大,現下鼎鼎有名,以後依舊鼎鼎有名,好在沒有出現類似“眯眯眼”的院系。
    燕大現下出名,並非僅僅因為是國內的最高學府,還因舊校址有一處用紅磚砌築的建築,因顏色命名。
    此建築通體紅磚砌築,紅瓦鋪頂,磚木結構,樓體呈工字形,地上四層,地下一層,東西面闊100米,主樓南北進深14米。
    此樓的東南角有兩間西向的屋子,是近代傳播進步思想的重要場所,這里陳列著圖書管員及館長的文獻、手書等資料,還有一副某文人的詩篇,其中提到“毛李筆硯在”。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這就是同志們心目中的四九城聖地!
    想來這邊參觀並不容易,因為這里並不向普通民眾開放,得有機關單位的介紹信才行。
    當然,這一切都有療養院的負責人去溝通,唐植桐等一幫學員只管懷著虔誠的心參觀即可。
    與去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這次前來有專門的人員講解。
    除了燕大,去往其他地方,學院出行都有專車接送——送郵包的大卡車。
    在地方上,這種卡車也是非常稀有的,別看是一幫十三四級的干部,其實很少有機會能乘坐,更別說小車了。
    1959年8月8日,星期六,立秋,晴空萬里。
    盡管今天和明天依舊有參觀的行程,但已經有不少學員提前啟程返回地方。
    部里留給地方上的準備時間並不多,回去也需要時間,凡是想進步的,就沒有留戀參觀機會的。
    療養院沒有為難學員,想提前啟程的,就餐券予以兌換干糧,在療養院等下周火車的,療養院也提供平價餐飲。
    邵劍林三人由于路途遙遠,又正好有火車,直接打包好行李,將就餐券兌換了干糧,扔到卡車里直奔火車站。
    唐植桐也不稀罕去那些個景點,果斷拿著就餐券換了一堆干糧,回家!
    關于立秋,有很多諺語︰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
    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
    立了秋,把扇丟。
    唐植桐沒有那麼大的能力管外面,人力有時窮,操心太多只是徒增煩惱罷了。
    唐植桐知道自家院子里的各種菜都該刨了,把地平整一下,是時候施肥種白菜了。
    療養院對待學員還是很優渥的,一天三張就餐券能兌換十多個大饅頭。
    唐植桐還有兩天多的就餐券,兌換了三十多個大饅頭,在裝虎骨酒的箱子里鋪上了兩層報紙,把饅頭放里面,然後把箱子綁在自行車後面就往內城趕。
    唐植桐先去了椿樹胡同,葉志娟坐班,只有放假在家的小姨子和小舅子。
    “虎什麼酒?姐夫,這是個什麼字?給誰喝的?”王敬民看到唐植桐分外親切,上來就查看姐夫帶來的東西,由于箱子是木質的,而且綁著,于是就照著箱子上的字念起來。
    王靜瑩是�識字多,見識也多的,听到弟弟的話,往箱子上瞅了一眼,臉蛋立馬就上了一層粉,紅色的那種。
    “不要在意這些細節,只是從單位隨手找了這麼一個箱子。瞧瞧里面是什麼!”唐植桐暗道失策,但臉上卻輕描淡寫,將箱子打開給他們看。
    “哇!饅頭,好多!”小孩子的注意力特別容易轉移,只要是他們感興趣的就行,王敬民也不例外,立馬不糾纏箱子上的字,而是抓起一個饅頭啃了起來。
    “剛出鍋的,怎麼樣?好吃吧?”唐植桐樂呵呵的看著小舅子,說道。
    王敬民忙著啃饅頭,沒嘴回答,只是一個勁的點頭。
    “姐夫,你怎麼又往這拿饅頭?咱媽知道又要不高興了。”王靜瑩懂事一些,盡管也想吃一個,但還是忍住了,略帶擔憂的說道。
    “參加培訓,用就餐券換的,給你們留下一半,快去拿籃子。”唐植桐摸摸小舅子的腦瓜子,吩咐小姨子道。
    “姐夫,我去!”還沒待王靜瑩動身,王敬民立馬抓著啃了一小半的饅頭跑進了廚房。
    “敬民!你快回來!皮癢了,是吧?”王靜瑩是不同意姐夫留下饅頭的,追著弟弟後面就要進廚房。
    “安心吃,咱媽不會批評你的。”唐植桐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王靜瑩的手,順手拿起一個饅頭塞給她。
    這饅頭,必須是剛出鍋的才好吃,軟喧甘甜,搭配咸菜食用更佳,若是有塊咸肉,嘖嘖,給個神仙都不換。
    “哦,謝謝姐夫。”王靜瑩是個听勸的,最終沒抵住饅頭的誘惑,小口的啃起來。
    王敬民從廚房拿出籃子遞給唐植桐,然後看著啃饅頭的二姐笑,賤兮兮的,看的王靜瑩惱羞成怒,恨不能當場捶弟弟一頓。
    唐植桐將木箱子里的饅頭拾進籃子,都堆得冒尖了,才盛了十來個。
    “我放在桌子上幾個,吃的時候留意一下黏在上面的報紙,揪下來再吃。”唐植桐又拿出來五個饅頭放在餐桌上,將木箱再次蓋上,準備回家。
    唐植桐之所以將木箱子扛上來,是擔心人多眼雜,被人看饅頭到說閑話。
    這年頭,誰家都不容易。
    喝了一杯水,唐植桐沒有多坐,與王靜瑩、王敬民告別,又扛著箱子下樓,回家。
    回到家後,唐植桐生怕張桂芳心里不舒服,沒有跟母親提及分了一半給椿樹胡同的事。
    解釋一下饅頭的來源,將饅頭交給母親打理,唐植桐換了一身舊衣服,在院子里干起活來。
    菜就直接收了,已經坐果的其他蔬菜,哪怕還有不熟的,也得拔掉,什麼絲瓜、黃瓜的竹架子也得拆了,省的佔地方。
    農時不等人,錯過這幾天,又要等一季。
    眼前觸手可及的收獲固然重要,但未來產量可期的白菜更加動人心,很樸素的一個道理。
    這一天,唐植桐就沒閑著,把前陣子跟方圓撒的謊扎扎實實的圓了回來,待明天加一遍肥,就能種白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