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從鮑家街開始

第462章 無人例外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肉都督 本章︰第462章 無人例外

    徐遲缺乏大眾知名度,可他不是什麼無名之輩。

    在文學界,他絕對有著一席之地。

    只不過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是在報告文學以及外國文學的翻譯這兩塊,在創作上沒有什麼成績,普通的讀者對他知道的很少。

    徐遲譯過的雪萊詩選《明天》,《依利阿德選譯》、《巴黎修道院》以及《瓦爾登湖》,周彥都有拜讀。

    還有他的報告文學,周彥也讀過其中比較出名的《地質之光》和《哥德巴赫猜想》。

    他忽然跳樓,在文學界絕對是一件大事。

    甦瞳欷靀道,“昨天早上,我在賓館走廊踫到了張守仁先生,從他口中听說了這事,當時我也十分震驚。沒想到徐先生會選擇在這個時候,以這種方式告別世人。”

    “我是听馮一岱老先生說的,听馮先生說,他們是十四號下午得到的消息。到昨天,整個西郊賓館的人都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

    這次作代會,大部分的活動都在西郊賓館舉辦,從京外來的作家,基本上都在十四號之前就已經去西郊賓館報到,在京遲點,基本上都是十四號。

    按理說,周彥他們幾個十四號的時候,也應該去西郊賓館報到的,不過周彥他們沒有去。

    本來十四號的報到就不是強制性的,周彥他們不去也沒什麼,就是沒想到會錯過這樣的消息。

    馮一岱跟張守仁都是文學界的老前輩,他們這些老前輩之間的聯系要稍微多一些,特別是馮一岱,他跟徐遲年紀只差一歲,一個八十三,一個八十二。

    因此,他們也是第一批听到了徐遲去世的消息。

    “徐先生這麼做,到底是因為什麼?”余樺問道。

    王安意搖搖頭,“具體也不清楚,這兩天各個房間都在討論這些事情。我對徐先生不太熟悉,除了他的作品之外,對他本人了解甚少。據一些跟他熟悉的人說,他自殺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趙本夫說,他大概是因為二婚失敗,遇人不淑,因為陳女士而子女疏離,郁郁寡歡,選擇了這條路。”

    “哦,這倒是有可能,听說他因為陳女士,跟小女兒已經長期不見面了。”史鐵笙說道。

    周彥看了眼史鐵笙,有些意外,他難得會去關注別人的八卦。

    “當時他要二婚,很多人就不太看好。”

    “是啊。”

    ……

    周彥對徐遲的八卦不了解,听他們聊了一會兒才知道,原來是前幾年徐遲開展了一場黃昏戀,跟一個比他小二十歲的副教授結婚。

    這段感情雖然持續時間不長,但是因為那個陳姓女士,他跟子女關系弄得很差,甚至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其實說是差二十歲,那位陳女士年紀也不小了,畢竟就是前幾年才發生的事情,那時候徐遲也快快八十歲了,而那位陳女士也接近六十。

    要說徐遲是貪圖女方美色,有些說不過去,大概還是年紀大了,想要找個人搭伙過日子,不至于天天一個人形單影只。

    不過大家也不確定這就是徐遲跳樓的真正原因,如果因為這事跳樓,那時機也不太對。

    徐遲跟陳姓女子婚姻短暫,早前就已經分開了。要是因為這事尋短見,何必要等到這時候。

    還有其他幾種說法,一種是說徐遲玩電腦玩得走火入魔,受到了某些宗教散播的頹廢情緒影響,走上了絕路。

    有的說他忍受不了病痛,才尋了短見。

    還有的說,是因為湖北的作家們參加作代會之前跑去跟他告別,使他感覺自己形單影只,孤苦伶仃。

    畢竟,照理說,徐遲是作協理事,如果身體沒問題的話,這次應該來到燕京出席活動的。

    ……

    徐遲去世的消息,讓會場蒙上了一層看不見的陰影,因為事情剛剛發生沒多久,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難免會提起這個話題。

    倒不是大家熱衷于傳播這種消息,只不過發生這種事情,讓他們不得不感慨。

    特別是一些年紀大點的作家,甚至產生了一種兔死狐悲的情緒,認為應該解決老年作家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有些人甚至建議,讓作協建個作家老年公寓,配備陪護人員,解決他們的孤寂之虞。

    提出這種建議的,反倒不是老年人,而是那些年輕一些的作家。

    至于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建議,到底是出于對前輩的關心,還是因為其他一些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作協的這些老前輩,雖然如今大眾知名度普遍不如青年作家,但是他們掌握了文壇大部分的資源,其中不少都是作協的領導。

    周彥在入座前,大概跟三十多個作家踫了面,聊了天,基本上都是些知名的前輩,譬如畢淑敏、高洪波、趙本夫、張鍥……

    他們對周彥都挺感興趣的,畢竟在今天來參加大會的八百多作協成員里面,周彥可以說是最特殊的那一個。

    周彥的身份多樣,相對于他的演員、導演以及音樂家的身份,作家這個身份反倒是最不起眼的。

    很多人在跟周彥聊天的時候,潛意識里還是不把周彥當作文學界的人。

    最早周彥剛出來的時候,寫了《鎮長之死》、《清水里的刀子》以及《樹洞》這幾部作品,也算是在文壇刮了一陣風。

    當時不少人都在討論,那個叫“周產”的,突然出現的新作家。

    只不過這一陣風刮過之後,周彥在文學圈子似乎就消失了,不再有新作品出現。

    不少人都跟周彥表示,他現在不出新作品,是文學界的大損失。

    這些話,有多少是真心的不好說,但如果周彥真的一直在出作品,大家對他的態度可能不會像現在這樣溫和。

    自古文人相輕,別看今天在會場大家見面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私下里未必就看對方順眼。

    ……

    大會對周彥他們幾個來說是十分無聊的,除了一開始的時候首長來慰問他們,後面周彥他們完全都是放空狀態。

    會議的內容,他們壓根就沒怎麼听。

    等到五點多鐘,會議結束的時候,余樺拍了拍腦袋,“什麼也沒裝進去。”

    周彥笑道,“你稍微低調一點,行不行。”

    會場人多口雜的,說話還是要謹慎一點,少給自己找麻煩。????特別是翟泰風就站在不遠處,余樺這話要是給他听見,肯定是要不高興的。

    今天大會上,翟泰風作了題為《站在時代前列,迎接文學繁榮的新世紀》的工作報告。

    這種報告,形式必然大于內容,任誰上去說都是一樣的,都是一樣的無聊。

    余樺笑了笑,抬頭在後面看了一圈,問道,“我們是跟大部隊一起去西郊賓館,還是去哪兒?”

    周彥聳肩道,“我都行,看你們。”

    主要是看史鐵笙,這大冷天的,史鐵笙行動不便,西郊賓館離地壇公園距離又遠,這個點去西郊賓館,史鐵笙回去就很晚了。

    “去看看吧,王部長不是說了,讓我們學會融入集體。”余樺又捏了捏史鐵笙的肩膀,“要是弄得太晚,我們就在西郊賓館住一晚,反正給我們留了房間,不住白不住。”

    周彥笑著點頭,“嗯,這個虧確實不能吃。”

    ……

    去西郊賓館的路上,劉振雲在車里一直在夸周彥的車豪華。

    一會夸座椅軟乎,一會又夸空調給勁,最後沒得夸了,竟然還夸起了,方向盤好看。

    周彥今天坐的不是什麼豪車,就是一輛桑塔納2000。

    這個車去年才出來,當下在國內算得上是高檔汽車,但是肯定也沒有劉振雲說得那麼好。

    原本周彥他們沒準備帶別人的,只是正好出門的時候踫到劉振雲,他問了一句,周彥便發出了邀請。

    從會堂到西郊賓館安排了大巴車,不過數量不夠,一批走不了。

    剩下的人,要麼等下一班,要麼就自己坐車過去。

    劉振雲腦袋靈活,知道周彥他們有車,所以特意過來問了。

    余樺在旁邊听得頭都疼了,忍不住開口道,“這還沒過年呢,這拜年的話,你還是留著過段時間再說吧。”

    劉振雲笑道,“我這不是蹭上了車,無以為報,所以捧周彥幾句,算是車費了。”

    “你要是少說幾句話,我確信周彥會更感激你。”

    周彥坐在副駕駛位上,笑呵呵地說道,“劉老師不要這麼客氣,能讓你蹭車,是我的榮幸。”

    “瞧,要說捧人,我還是個外行,周老師才是個中好手。”

    之後,劉振雲就再也沒有亂捧人了,開始跟他們正常交流。

    聊了一會兒,劉振雲感慨道,“時代的發展是越來越好了,還記得前些年,我們帶鐵笙去東北玩的時候,趕火車的時候,都是我們給鐵笙扛著。現在汽車越來越普及,以後鐵笙也能多出門了。”

    史鐵笙笑道︰“交通是方便了,你們卻未必有時間了。”

    他這話說出來,車里一陣沉默。

    現在畢竟不比當年了,大家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很難再有那種幾個大老爺們說走就走的氣魄。

    就拿余樺來說,他要是出遠門,就得把余海丟給陳紅一個人去帶。

    雖然余樺在家的時候,主要也是陳紅帶孩子,但是他在家跟不在家是兩碼事。

    到了他這個年紀,家庭在生活中的佔比肯定會越來越高。

    見他們沉默,周彥笑了起來,“想要出去,後面有的是時間,明年開春了有時間,可以約著一起出去玩玩。”

    余樺也笑了起來,“要不你以後去國外開音樂會的時候,把我們也帶上。”

    “你要是願意去,我當然沒問題。不過你明年未必有時間,《許三觀賣血記》在高麗要發表了,明年春天你肯定要過去一趟的。”

    “我去干什麼?”

    “書要是賣得好,你不得去辦幾場簽售,回饋一下支持你的書迷們?”

    “賣得好不好還不知道呢。”

    “要是賣得不好,那就更得去了,去了賣力宣傳宣傳,讓大家都去買你的書。”

    劉振雲笑道,“周老師這話說得沒錯,酒香還怕巷子深,你不去露露臉,誰知道你是誰。不過吆喝這事,還是不能自己來,得別人來,才有說服力。你去了之後,先得跟本土的一些作家跟批評家打好關系,請他們吃吃飯、喝喝酒,然後再打打牌,大家混熟了之後,他們也願意在媒體報紙上給你美言幾句。”

    “這交際花的活,你干最合適,我跟你說,高麗人最吃你那一套。”

    “我哪一套?”

    “給人戴高帽。”

    “這一套全天下人都吃。”說到這,劉振雲頓了頓,又說道,“倒也不是全天下人都吃,我看周老師就不吃,從下午見面開始,我捧了他那麼多句,沒有一句他當真的。這還是我捧人生涯中,遇到的首敗,可見周老師與常人不同。”

    要是一般人听到劉振雲這話,估計就要著了道。

    但是周彥自己就是個“馬屁大師”,深諳其中的道道,一听這話就知道劉振雲還是在捧他。

    他笑著說道,“劉老師你夸得太厲害了,我接不住啊,這怎麼當真。不過今天跟劉老師接觸下來,真是讓我受益匪淺。你看似在捧人,其實是在用這種方法去了解別人,既不用什麼成本,效率又非常高。如此的生活哲學,可見劉老師是有大智慧的。這點,我們都要跟劉老師學習,老余你說是不是?”

    余樺點點頭,“他在這方面確實有獨到之處。”

    饒是劉振雲,也被這套組合拳打得迷迷糊糊,笑呵呵地擺手道,“這也沒什麼好學的,我也就是平時愛多觀察,多研究。平時只要你們多觀察觀察,也能弄明白。”

    他說完這話,周彥跟余樺都抿起嘴角,史鐵笙笑眯眯地看著劉振雲,“振雲啊,你是終日打雁,卻還是被雁啄了眼。”

    听到這話,劉振雲一下子反應過來,周彥跟余樺這是聯手給他戴高帽。

    他搖頭嘆息道,“我的理論沒錯,這世上就沒有不愛高帽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內。”

    看他垂頭喪氣的樣子,其他三人都哈哈笑了起來,車子里面一時充斥了快活的氣息。(本章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1990︰從鮑家街開始》,方便以後閱讀1990︰從鮑家街開始第462章 無人例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1990︰從鮑家街開始第462章 無人例外並對1990︰從鮑家街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