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跟張健亞並不只是口頭協議,他還跟上滬制片廠簽了一份合同。
一方面,是現在周彥跟湯臣簽了約,很多事情他需要讓公司幫他對接,沒有合同肯定是不行的,另一方面,上次《大撒把》的事情也給周彥提了個醒,口頭約定這玩意是不靠譜的。
跟上滬制片廠簽過合同之後,周彥就啟程回了燕京。
確定了配樂指導之後,張健亞這兩天的心情也很不錯,每天都是笑眯眯的。
周彥離開上滬的第二天,早上張健亞吹著口哨進到辦公室,還沒坐下,他的副導演崔頡就拿著一份《新民晚報》走了過來。
“張導,你看這個周彥,是不是周彥?”
這話听起來有點拗口,張健亞伸頭看了看崔頡手中的報紙,頓時明白崔頡問這話的意思。
崔頡翻給他看的是“文化新聞”版塊,上面有一個佔了整個版塊約五分之一的方框,里面的新聞標題是︰中國導演周彥憑借《想飛的鋼琴少年》斬獲克萊蒙費朗國際短片電影節大獎!
看到這個標題,張健亞挑了挑眉毛,雖然他不知道周彥拍的那部電影叫什麼,但是直覺告訴他,新聞里面的這個周彥就是他認識的周彥。
再看下面的新聞內容,雖然沒有對導演周彥做詳細介紹,不過里面提到這部電影是上滬知名企業湯臣投資跟燕京制片廠聯合制作的。
看到這個內容,張健亞基本能夠確定,這個《想飛的鋼琴少年》的導演就是他認識的周彥。
“應該,肯定是周指導。”張健亞說道。
听到肯定的答復,崔頡興奮道,“張導,那咱們這是撿到寶了啊,獲得國際大獎的導演給我們做配樂……看這新聞里面說,《想飛的鋼琴少年》這部電影里面的配樂水平非常高,在電影節上獲得了國外評委一致贊賞。你說,後面讓報紙給我們電影做宣傳的時候,加上這段,是不是……”
看到崔頡這興奮樣,張健亞笑了笑,周彥獲得國際大獎這事對他來說只是錦上添花,就算沒有這個獎,他們本身就已經撿到寶了,《天堂回信》的配樂還不能說明問題麼?
不過同時他也感慨,周彥真是厲害,能導能配能演,想他自己像周彥這麼大的時候,還在學校里面跟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