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從鮑家街開始

第69章 風箏的風(7.1k)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肉都督 本章︰第69章 風箏的風(7.1k)

    這首曲子比《風箏》要短不少,陳愷歌感覺都沒到兩分鐘,只一會兒就听完了。

    曲子結束之後,王軍正把磁帶往回倒,又重新听了一遍。

    雖然周彥之前說還有一個曲子沒有錄,但其實在王軍正看來,《天堂回信》的配樂工作已經完成的差不多了。

    除了《風箏》之外,周彥給《天堂回信》還寫了十幾段曲子,這些曲子都不長,短的只有幾秒鐘,長的也就二三十秒。

    這樣多的曲子,對一部一個多小時的電影來說,應該是足夠了。

    至于周彥說的最後一首曲子,他也沒有細說,所以王軍正就以為跟之前那些小段落一樣非常短,沒想到竟然是這樣一個大大的驚喜。

    陳愷歌在曲子里面听到了夏天,而王軍正更多的是听到了童年,她自己的童年。

    小的時候,王軍正就是個假小子,還是個孩子頭,天天帶著院子里的其他孩子在街頭巷尾“流竄”。

    恍惚間,仿佛幾十年前延市的老街景穿越時空來到了她的面前,小妮兒、二毛、大小子……一個個兒時玩伴的名字也在腦海中漸漸變得清晰起來,隨著音符跳動。

    等到第二遍曲子結束之後,王軍正才長長地舒了口氣,隨後露出笑容,“周彥,你小子又給我一個驚喜!我現在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曲子配進電影了,這首曲子叫什麼?”

    周彥笑著說道,“風。”

    “什麼feng?”

    “風箏的風。”

    因為電影是在春天拍的,沒有夏天的畫面,所以周彥就沒有用原本的名字《夏天》,改成了《風》。

    這首曲子會用在電影中兩個小孩在在巷子里面追逐嬉鬧,爺爺在後面追的場景,周彥原本想取名為“追風”,後來想了想,將追字去掉,只留了一個風。

    “風,挺不錯的。”王軍正笑著點點頭,又問周彥,“你明天上午有沒有時間,去把曲子的終版給錄制出來?”

    周彥用隨身听錄出來的曲子,音質達不到要求,肯定是不能直接剪到電影里面的,還需要另外使用專業設備錄制出終版來。

    “沒問題。”周彥點頭︰“那我明天上午過去把曲子給錄出來。”

    其實這首曲子里面除了鋼琴之外,周彥還要加一點小提琴,不過沒有關系,本來配樂就是分軌錄制的,他一個人就能搞定,不需要另外找人。

    不過後面《故宮的記憶》錄制終版,那周彥一個人就搞不定了,架子鼓他可玩不轉。

    “那好,你在這兒坐會兒,我去剪接車間看看。”

    王軍正把磁帶從收錄機里面退出來,然後拿著磁帶出了辦公室,她要去剪接車間對著片子听這首《風》。

    等她走後,陳愷歌笑呵呵地說道,“看得出來,王導真的非常喜歡這首曲子。”

    “王導喜歡就好,配樂主要還是為電影服務。”

    陳愷歌從口袋里面掏出煙,做樣子給周彥讓一根,還沒等周彥拒絕呢,他就自己將煙點著了。

    王軍正在辦公室的時候,他有所顧忌,不太敢點煙,王大姐脾氣可暴,看不慣直接就開懟,一點面子都不會給人留。

    點上煙,舒舒服服地吸了一口,陳愷歌笑道,“周彥,以後有機會,咱倆也合作一把。”

    他說的合作,自然是要請周彥擔任配樂指導,而不是像這次《霸王別姬》一樣,周彥只是配樂組二把手。

    之前的一首《風箏》,還有今天的這首《風》,讓陳愷歌垂涎欲滴,這樣的好曲子,用在電影里面,肯定能給電影加分不少。

    陳愷歌已經想好了,以後他要是再拍一些比較柔情的電影,就可以找周彥合作,他在這方面的才能顯然很突出。

    周彥笑了笑,“應該會有機會的。”

    他也在腦海中捋了一遍陳愷歌後來拍的電影,如果從配樂角度來考慮的話,恐怕也就《妖貓傳》跟《長津湖》能讓他產生一點興趣。

    在他看來,後面跟陳愷歌合作的可能性估計是不太大,所以他剛才的笑容多少帶著點敷衍的成分。

    ……

    “咚咚。”

    《BJ文學》的辦公樓,主編梁金光正在自己辦公室里看各組送上來的稿子,忽然听到門口傳來敲門聲,便抬起頭來。

    門口站著一個青年男人,個子不高,三十五六歲的樣子,梁金光之前沒見過。

    “你好,是梁主編麼?”男人笑著問道。

    梁金光挑了挑眉毛,“你是長安過來的黃健新吧?”

    男人笑著點頭,“沒錯,是我,之前給你打過電話。”

    “進來坐。”梁金光笑著站起來,給黃健新倒了杯水,“我今天上午就在想,你什麼時候過來。”

    黃健新接過茶杯,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本來是昨天晚上就能到燕京的,路上出了點狀況,一直弄到中午才到,實在對不起。”

    “有事情耽誤住了很正常。”梁金光笑著擺擺手,隨後直接說起了正事,“你在電話里面說,對《清水里的刀子》感興趣,是想要把它拍成電影還是電視劇?”

    “電影。”

    听到要拍電影,梁金光也是挑了挑眉毛,“我們雜志發表的作品能改編成電影,我自然是高興並支持的,但你也知道,影視授權是作者的事情,所以這事你需要跟作者聊。”

    黃健新點點頭,“這個我知道,所以我也是想從你們這里拿到周產老師的聯系方式。”

    梁金光想了想,說道,“你直接找他也不太好,有些作者不太喜歡別人貿然過去打擾,這樣吧,我先讓人去跟他說明一下情況,問問他的意見,如果他有意願的話,你們就見面聊聊,如果沒意願,那就算了。”

    “周產老師現在人在燕京麼?”黃健新問道。

    “在,你要是不著急去辦別的事情,就在我們社里面等會兒,要是還有別的事情要辦,就明天再過來。”

    “那我等會兒吧。”

    黃健新這次到燕京來,就是為了《清水里的刀子》,自然希望能夠盡快把事情確定下來。

    來之前,他想的是最好雜志社能夠把周產的聯系方式給他,然後他直接去找周產聊作品授權的事情。

    但是他沒想到梁金光挺保護作家的隱私,不願意直接把周產的聯系方式給他,既然如此,他便只能等著了。

    隨後梁金光就去跟小說組交代了一聲,讓他們去找人。

    ……

    周彥跟陳愷歌扯了會兒淡,也沒等王軍正回來,就跟陳愷歌告辭,回了學校。

    一回到宿舍,周彥就看到坐在他床邊凳子上的華揚,此時正低頭盯著地面發愣。

    “華編輯,你怎麼來了?”周彥詫異道。

    華揚听到周彥的聲音,抬起頭來,臉上的笑容一下子綻開,“周彥,可算把你給等回來了。”

    見他這樣,周彥也好奇,“你等我干什麼?”

    “好事。”華揚直接起身走到周彥身邊,一把抓住周彥的袖子,“趕緊跟我去一趟社里面。”

    周彥被他這一套動作弄得莫名其妙的,但還是跟著他往門外走,走了幾步之後,華揚才解釋道,“今天有個導演來社里,好像對《清水里的刀子》很感興趣,社長讓我來找你過去。”

    “清水里的刀子?”周彥一臉的疑惑,“這不才剛剛發表麼?”

    “所以啊,熱乎著呢。”

    周彥又問,“是哪個導演?”

    華揚搖搖頭,“具體叫什麼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姓黃,個子不高。”

    就這點信息,周彥也沒辦法猜到是哪個導演。

    其實他不太想跑這一趟,照理說,既然對方想找自己要作品授權,那應該登門拜訪,哪有讓自己跑過去的道理,這逼格一點都沒有了。

    不過礙于華揚的情面,周彥也沒說什麼,還是騎車跟著華揚去了他們雜志社。

    到了社里面,華揚帶著周彥去了招待室。

    因為等待的時間比較長,黃健新不可能一直都在梁金光辦公室待著,所以他跟梁金光聊了一會兒就被小說組的組長鐘興華帶到了會議室。

    周彥跟著華揚走進招待室,一看到黃健新,便驚訝道,“健新哥?”

    剛才在路上,他就在想這黃導到底是誰,只不過想了一路也沒頭緒,沒想到竟然是黃健新。

    黃健新是長安制片廠的導演,就跟劉清住在一個宿舍。

    那段時間,周彥,黃健新還有劉清他們幾個天天晚上都要打牌,混的非常熟。

    主要是黃健新跟劉清關系特別好,他們兩個是同批進入長安制片廠的,一個在道具組,一個是場記,都是非常不起眼的職務。

    不過後來黃健新表現很好,一路上升,85年的時候獨立執導了劇情片《黑袍事件》,並且憑借此片拿到了新時期十年電影獎的最佳處女作獎。

    自此之後,他就正式走上導演之路,後來又拍了電影《輪回》,這片子送到國外參賽,雖然沒有拿到什麼獎,但也為他攢下不少名氣。

    劉清則一直都在做道具師,兩人的人生軌跡完全走出了兩條線,不過關系卻依舊非常好,沒事的時候,黃健新就會搞點白酒找劉清喝點。

    周彥在長安制片廠住的時候,也跟他們喝過兩次。

    黃健新原本正在跟鐘興華聊天,听到周彥的聲音,就轉頭過來,臉上的表情比周彥還要驚訝,“周彥?!”

    隨後他想到了什麼,整個人像是被錐了屁股一樣,騰一下站了起來,一臉不可思議。

    “你是周產,周產是你?”

    周彥笑了笑,“健新哥,你這是在跟我說順口溜麼?周產是我筆名沒錯,你就是黃導?”

    在場的另外兩人也都是一臉懵,鐘興華開口問道,“黃導,你跟周產認識?”

    “認識,當然認識,我們是室友。”

    這話一出,鐘興華跟華揚兩人就更懵了。

    這兩人竟然是室友?什麼室友?

    看到他們臉上的疑惑,黃健新笑著解釋道,“周彥之前在我們制片廠待過一段時間,他就住我們宿舍。”

    雖然黃健新認為自己解釋的挺明白,但是鐘興華他們卻依舊滿腦子的疑惑。

    周彥為什麼會跑去長安制片廠?還跟黃健新住一個宿舍,他不是央音作曲系的學生麼?

    雖然還是不明白,但是鐘興華也沒有再往深了問,他只是笑道,“既然你們認識,那就好辦了,影視授權的事情,你們兩位直接聊吧。我們這個招待室,隨便你們用。”

    “不用,不用,既然是周彥,那我們去其他地方聊吧。”黃健新笑了笑,又轉頭對周彥說道,“老劉他們還在樓下等著呢。”

    之後黃健新又去跟主編梁金光打了個招呼,便跟周彥一起下了樓。

    ……

    長安制片廠的那輛得利卡面包車就停在《燕京文學》辦公樓的後面,周彥跟黃健新走到車邊上時,劉清已經躺在後排的一堆布料上面睡著了。

    周彥拍了拍窗戶,提著嗓子喊道,“著火了。”

    劉清一下子醒了,先是在車里面看了看,隨後又伸頭在外面望了望,沒看到有著火點的地方,便嘀咕道,“哪里著火了,淨跟我胡扯。”

    說完,劉清又倒頭去睡。

    但是剛躺下,他又彈了起來,直愣愣地盯著周彥看。

    “周彥?”

    他的聲音充滿了疑惑,“我做夢了麼?”

    黃健新此時已經坐上了副駕駛,轉頭對劉清說道,“老劉,你沒做夢,這就是周彥。你快點起來開車了,找個地方填飽肚子,中午吃的兩個包子這會兒都化干淨了。”

    劉清翻身爬起來,問道,“你的事情搞定了?”

    “算搞定,也算沒搞定。”

    “跟我打啞謎呢?到底有沒有搞定?”

    黃健新笑了笑,“你先開車,咱們路上說。”

    ……

    “這麼說,那篇《清水里的刀子》真是你寫的?”

    二十分鐘後,路邊的一間涮肉館子里面,劉清瞪大了眼楮,看著周彥,他們怎麼也想不到黃健新跑大老遠要找的作家竟然就是周彥。

    周彥笑了笑,“你之前不還幫我收過信麼?我還以為你知道我給雜志社投稿。”

    劉清扯起了嘴角,“我知道個屁!每次那麼多信,我還能一個一個去看從哪兒寄來的?而且就算看到你收到雜志社的信,我也想不到這小說是你寫的啊。”

    黃健新笑呵呵地往銅鍋里面倒肉,“老劉,這我就要批評你了,你早看到周彥收到《燕京文學》的信,又知道《清水里的刀子》作者叫周產,怎麼就聯想不到周產就是周彥呢?”

    “誰知道他收的是《燕京文學》的信?”劉清嘟囔了一句,又說,“我就問你,你听到周產的時候,有半分聯想到周彥麼?”

    黃健新為自己辯解道,“也不是半分都沒有……”

    “嘁。”劉清壓根不信,他又看向周彥,“周彥你這鬼筆名真難听,叫什麼周產,比難產沒有好听到那兒去……”

    黃健新扒拉了一下劉清,表情嚴肅道,“老劉,注意你的語氣啊,現在坐在你面前的可不是以前天天跟我們在一起廝混的小老弟周彥,而是知名大作家周產,我這電影授權要是拿不到,可全賴你。”

    周彥哈哈一笑,“健新哥,你別臊皮我了,我總共也沒發幾篇小說,談什麼大作家。”

    黃健新調侃道,“就你這還不滿足,二十歲在《燕京文學》發表小說,能有幾個人?”

    劉清認真地點頭,“沒錯,這個確實厲害。”

    周彥看到劉清認真的表情,嚇了一跳,心說又給這粉頭子找到新素材了。

    黃健新從銅鍋里面撈了一大筷子羊肉,送到周彥的碗里,笑眯眯地說道,“那這個授權的事情……”

    “沒有問題。”周彥十分干脆地應道,黃健新夾來的羊肉他也笑納了。

    听到周彥答應,黃健新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我就知道你老弟靠譜。”

    劉清在旁邊學著黃健新剛才的語氣,怪叫道,“什麼你小子,他小子的,叫周老師。”

    黃健新也不跟他抬杠,非常配合地點頭,“哎,周老師。”

    周彥翻了個白眼,“你們怎麼罵人呢?”

    這話說完,三個人都笑了起來。

    “來,喝一個。”

    黃健新又端起酒杯,三人踫了踫杯子。

    今天他們並不急著回去,劉清也不用開車,所以也喝了酒。

    一杯酒下肚,黃健新才說起授權費的事情,“今年授權費什麼的似乎都在漲價,不過我們經費確實也不太足,我能給你的,只有三千塊。”

    周彥笑道,“三千已經可以了。”

    三千這個價格放在一年半以前,那絕對是高價。

    那時候甦瞳的《妻妾成群》授權費拿了四千,已經是國內最高價了。

    但是這一年多,行情不斷上漲,三千已經不算高。

    當然,也絕對不能說它低,現在一部小說的影視授權費基本上也就是這個價格。

    其實這玩意沒個準,要看拍電影的是誰。

    黃健新要拍《清水里的刀子》,並沒有企業投資,就是制片廠自己出錢,那預算肯定一般。

    但是像張一謀跟年代公司簽約,還有陳愷歌跟湯臣電影合作,經費都是這些公司出,預算肯定要高很多,作品的授權費出到兩三萬的天價也不是沒有可能。

    其實就算是價格低一點,周彥也無所謂,黃健新可是個潛力股,後來他可是執導了《建黨偉業》跟《建國大業》兩部歷史大片,現在交好,絕對不虧。

    退一步說,即便黃健新不是什麼潛力股,就看著劉清的面子上,周彥也願意給個友情價。

    听到周彥對價格沒意見,黃健新又端起酒杯跟周彥單獨喝了一個,“周彥,說實話今天我感覺就跟做夢似的,來的時候我一直在想,這周產老師是個怎麼樣的人,是否好溝通。”

    “這他沒有說假話。”劉清在旁邊給黃健新作證,“一路上,他老是在嘀咕這個事情。”

    周彥笑道,“這個計劃準備什麼時候開始?”

    “先琢磨劇本吧,最近廠里面挺忙的,拍攝的事情後面看安排。”黃健新微微嘆了口氣。

    “都是瞎忙。”劉清似乎酒勁上來了,說話的時候還拍桌子,“今年我們的時間,不都被老謀子給浪費了?要不是他,能有這麼忙麼?”

    周彥听他提到張一謀,好奇道,“對了,我年初去長安的時候,你說《一地雞毛》要開拍,現在什麼情況了?你們還沒有去渝都麼?”

    “去啦!”劉清長長地嘆了口氣,“又回來了,他一句話,我們幾十號人跑到渝都待了那麼長時間,一場戲沒拍,又說不拍了。”

    “什麼意思?”周彥疑惑道。

    “什麼意思,仗著自己是大導演,胡鬧唄!”

    黃健新見劉清喝得有點暈乎了,就主動接過話茬說道,“我听說是張導在渝都沒有找到拍攝感覺,然後又看到另一篇小說,特別有感覺,所以就轉移陣地,現在準備拍這部小說了。”

    周彥眯了眯眼楮,問道,“什麼小說?”

    “萬家訴訟。”黃健新說出一個名字來。

    周彥眉頭一挑,果然,張一謀最終還是要拍《秋菊打官司》,之前他還在想,自己的到來這麼快就對張一謀的導演生涯產生了改變,現在看來是他想多了。

    其實周彥還挺想看到改變出現。

    張一謀拍的《秋菊打官司》他已經看過,但是張一謀拍的《一地雞毛》他卻沒看過,如果能看到,也算是一種新的體驗了。

    他也理解劉清為什麼有這麼多怨言。

    站在張藝謀的角度,他遵從自己的內心感受,有感覺才拍,沒感覺便擺,是尊重藝術。

    但是站在這些工作人員的角度,他們為了這個項目花費了那麼長時間,現在說變就變,確實非常難受。

    有的人心比較寬,反正就是拿死工資,拍啥不是拍啊,管你怎麼變,也不影響我工資,只是劉清這種性格顯然辦不到。

    周彥微微嘆口氣,現實如此,一個導演功成名就,自然是有無數的幕後人員要做出犧牲。

    “來,繼續喝,不管那些鳥事。”

    劉清拍了拍桌子,又開始跟周彥他們踫杯。

    這頓酒喝到後半程的時候,就演變成周彥跟黃健新兩個拉著劉清,讓他不要喝多,但是不管兩人怎麼拉,劉清最終還是把自己給喝趴下了。

    劉清喝趴下倒也不愁人,直接趴在桌上呼呼大睡。

    看著已經睡過去的劉清,黃健新笑著說道,“這家伙,就是嘴上說說,在張導劇組里面干活,他比誰都認真。”

    周彥點點頭,這一點他同意,劉清就是那種表面惡人。

    “劉哥是性情中人,我也特別喜歡跟他這樣的人打交道。”

    “不然你以為這麼多年,我們是怎麼處過來的。”黃健新笑了笑,又打了一個酒嗝,隨後問周彥,“你的《蟻蛉》是不是送去評獎了,現在有結果麼?”

    周彥撓撓頭,他也知道年代公司要拿《蟻蛉》去參加電影節,但是具體參加什麼電影節,什麼項目,他一概都不知道。

    年代公司也不可能特意為了這事跟他聯系,除非最終有好的結果。這種小項目去參加電影節或者什麼比賽,也不會花錢把周彥這個導演給請去。

    周彥去國外來回一趟,花費可能比拍電影本身花的錢還要多。

    “其實我都不知道參加了什麼比賽。”周彥如實說道。

    黃健新也理解情況,點頭道,“听說參加不止一個電影節,有參加比較出名的法國克萊蒙費朗國際短片電影節,還有一個是巴西的短片電影節,不過我不記得名字了,之前听張導提過一嘴。”

    “嗯,他跟年代那邊接觸多,知道的也比我多。”

    那個比較出名的法國克萊蒙費朗國際短片電影節,周彥都沒听過,更別說什麼巴西的短片電影節,連黃健新都叫不出名字,肯定是小的不能再小的獎了。

    黃健新笑道,“听說那個巴西的電影節就是七月份左右開始,所以我才問你有沒有結果。”

    周彥聳聳肩,“我沒有得到任何消息,如果舉辦過了,那應該是沒有拿到什麼獎項。你說的那個法國克萊蒙國際短片電影節,很出名麼?”

    黃健新笑道,“當然出名,已經辦了十幾年了,可以說是全球最大的短片國際電影節,也是法國僅次于戛納的第二大電影節,《蟻蛉》要是能夠拿到這個獎,那你的身價可就不一樣了。”

    周彥來了興趣,問道,“這電影節什麼時候辦,參賽有什麼要求?”

    黃健新想了想,說道,“時間應該是冬天,具體什麼參賽要求,我還真沒有研究過,這事你得問年代公司那邊,他們有專門的人鑽研這個。”

    周彥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這個克萊蒙國際短片電影節,他倒是可以關注關注。也是好長時間沒跟侯嘯賢他們聯系了,他可以找時間給侯嘯賢打個電話問問。

    黃健新看出來周彥對克萊蒙國際短片電影節有興趣,又笑著說道,“《蟻蛉》還是有些希望的。”

    周彥也笑了笑,他知道黃健新在安慰他。

    《蟻蛉》是不錯,但是要說拿大獎可能差點意思,整部短片所表達的東西不夠豐富,關鍵就靠結尾的腦洞,這種片子參加電影節本來就是比較吃虧的。

    他如果真要想在克萊蒙國際短片電影節上有表現,也是要換個其他作品來試試。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1990︰從鮑家街開始》,方便以後閱讀1990︰從鮑家街開始第69章 風箏的風(7.1k)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1990︰從鮑家街開始第69章 風箏的風(7.1k)並對1990︰從鮑家街開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