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幾日的休養,言行已能自己下床走動。
言果也不再日夜守在言行床邊,已開始在離火殿後院依照言行傳授的修行之法進一步融會火行之氣和修煉意念為修元神做準備。
言行緩步走到後院,看著已能輕易凝聚出一簇青焰的言果,和正在試圖感知到火行之氣顯得很吃力和焦急的王初陽與邱落。
輕咳了兩聲,打斷三人。
言果睜開雙眼,關切地道︰“哥哥,你不要隨意走動。”
言行搖頭笑道︰“已經沒有大礙了,忘了我說過的話嗎?適當走動對恢復傷勢有好處。”
自幼多次昏迷,醒後需要快速恢復,再加上此前出行多次負傷,言行可謂是久病成醫,言果日後也不免要經歷這一切,自身得出的經驗能對言果有些許助益的,言行都願告訴他。
言果再不是那個需要他保護的少年了。
邱落有些氣餒地道︰“言行師兄,我們嘗試感知火行之氣已經好幾日了,還是感知不到。你可否再教我們一些經驗?”
言行滿眼含笑地看著她,道︰“你叫邱落?”
這笑,讓邱落想起了夏紫英,羞澀地看了言果一眼,臉上不由得又一陣羞紅,低下頭去,道︰“是。”
言行道︰“走,和我一起到前面去。”
盡管言行說沒事,言果還是又再攙著言行,四人走到離火殿前的道場。
道場中,不止有弟子們在嘗試感知火行之氣,連幾位先生也不例外,老邁的言燦也在其中。
那夜竇淵說過言城各處都在納氣太過招搖,之後通傳了下去,各家修道者和暗火在李治平離開前,不要大肆納氣。但離火殿不同,這里不需要約束。
感覺到有人走近,言燦等人睜開了眼楮,看著言行,眼中都帶著幾分埋怨,但言行笑了笑,表示自己沒事。
在言果的攙扶下,言行來到了一眾弟子之間盤膝坐下。
在弟子們崇拜的眼光中,言行淡淡一笑,道︰“幾日來,大家都沒有什麼進展,不要急,要做到感知到火行之氣並不簡單。不過,當日我說的,是玄武神君所授,神君非凡胎,他或許並不理解我們這樣的凡夫俗子應該有的進境。這幾日來,我有一些感想,或許能對你們有所幫助,想不想听一听?”
弟子們齊聲高喊道︰“想。”
言行道︰“好,那我先說一些貌似無關的話,你們先耐著性子听一听。”
醒後這幾日來,言行感想頗多,玄武山見過葉光繼之後,一直深陷在世局的奔忙之中無暇領悟,借著這幾日養傷,他終于能靜下心來,把一些曾經關聯不起來的事連接起來。
看著一張張誠心求教的臉,言行道︰“關于五行,前有傳言,稱五行始主求道天人,天人曾道︰五行之行為順天行氣,道為生,五行道心,即為庇護眾生之心。天人還曾言道︰無此道心者,不入五行之門。後世的行者二字,也正是由此而來,意為順天道而行之修道者。”
弟子們都點了點頭,入門時他們都听離火殿的先生這麼說過,但誰也不知這些話有什麼根據。
言行接著說道︰“那麼,天人為何說無一顆庇護眾生之心,就不入五行之門?為何行者又只能代指五行修道者?五行之外,還有枕星河,凌風谷,天雷宮,落霞寺,他們也是修道者,上一個千年大劫時,他們也曾為保護世間眾生與行者並肩而戰,他們為何就不能稱為行者?”
弟子們茫然搖頭,幾位先生面露沉思。
言行道︰“我說說我的感想和猜想,這一切都是因為五行最初的修行之法就不同,對世間眾生與天地之道的認識也有別。人自認與眾生不同,人世之間更分三六九等,地位不同,身份不同,而區別對待。而在五行最初的認知里,人和人並沒有不同,人和眾生也沒有不同,都是生命,都存在于天地之間,天地之道不厚此薄彼。只有深刻理解並認同眾生平等,才能真正與天地之道相通。”
“這也正是千年前那場浩劫時,在其余幾門感到恐懼,想要退縮時,五行修道者敢于奮不顧身抵擋異獸洪流的原因。因為五行深信天道的存在,在他們心里眾生皆平等,他們甘願順應天道舍棄自己的生命以保全更多的生命。所以,在親眼見過五行以身證道後,其余幾門不敢稱行者。”
年輕弟子們還在絞盡腦汁地領會言行的這番話,幾位先生則會意地不住點頭。
言行繼續說道︰“說回修行,五行與其余幾門不同的關鍵之處,就在五行之氣。五行之氣,為元氣之精,亦可稱為天地之靈氣。前面說了,天地之間,一切都是生命。但長久以來,我們都沒有真正地領會,自以為元氣是為我所用,實則不然,要通元氣之精,天地之靈,需它先認可我們。是它自願為我們所用,而非我們自以為是地想用就用。”
言家宗室出身的年輕弟子言羽懵頭懵腦地道︰“言行哥哥,那要怎麼讓它為我們所用。”
言行笑著摸了摸言羽的腦袋,道︰“先放棄我們身為人的傲慢,然後放棄我們因為自己的出身和身為修道者的驕傲,出于本心去平等地看待一切。記住元氣亦是生命,把它看作與你平等的一個人去對待,去理解它,去感受它。當天地之道認可了你對它的認可,它自然會回饋給你應得的。”
王初陽似通非通,道︰“所以應該先修心,後修道嗎?”
言行看著王初陽,滿意地點了點頭,道︰“這是我所領悟的,不一定對,希望對你們能有幫助。”
王初陽崇拜地看著言行,道︰“我相信你說的對。”
過去離火殿授課,只說互通元氣,互通天地之道,但一直沒有人能點破其中的關鍵。
言行的一席話,讓一切未解的事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幾位先生如醍醐灌頂,言行此番論道,說透了五行之所以為五行,行者之所以為行者,這麼多年缺失的,就是那過去只當做形式一般的所謂道心。
這幾日來的幾次談話,幾位先生已經對言行的一切都知曉了,包括氣府之謎和他過去因何會昏迷。再把此番論道相結合,一切都通了。
把天地間的一切都當做一種生命去平等地對待。
這句話說起來容易,但唯有言行身體力行地實踐方見真章。
只言行說的那一句話︰“先放棄我們身為人的傲慢,然後放棄我們因為自己的出身和身為修道者的驕傲。”
數百年來,因為天雷宮的限制,各城修道者只限于世家。
捫心自問,世家出身的修道者,有幾人能真的不為自己的出身而自感高人一等。就算是表現得與蒼生百姓一視同仁,在真正面臨取舍時,他們也很難擺脫世俗的輕重之分。
而言行是不同的,五行的道心深入他的骨髓。
自幼就因言城的無限悲傷而被屢次拖入天府的封印中,他對蒼生百姓的傷痛是能感同身受的。
他還多年自污,情願身被罵名,換得出城解救世間蒼生百姓的機會。
身為言城三城主之子的高貴身份,卻能毅然投身于九死一生的黑暗殺機之中以求得光明,在他自己看來,他的命並沒有與眾不同,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他一直都在以身證道,所以天地之道回饋于他。
修為也好,機緣也罷,都是言行在承受悲痛和危險中貫徹道心行天地之道所應得的。
他們相對于言行,什麼也沒付出,又有什麼資格去收獲。
先修心,後修道。
何時能真正把自己當做了眾生之一,何時能真正平等地看待天地間的一切,何時才算是真正入了五行之門。
因緣造化,修道修道,又回到了最初,去修那一顆道心。
在不顧言果的勸阻下,言行抽出了一片紅色的火行之氣,空氣中一聲暴戾的咆哮之後,言行看著所有的弟子道︰“現在,用你們的道法去感知它,感受它。”
除了言果,雖然憑自己都還感知不到,但只要火行之氣出現了,道法可以與之產生呼應。
許久之後。
言行問道︰“告訴我,你們都感知到了什麼?”
王初陽不敢肯定地道︰“炙熱與...憤怒?”
言行道︰“天道無私,你再告訴我,它因何而炙熱?因何而憤怒?”
沒有人回答。
言行鏗鏘有力地道︰“它之所以炙熱,之所以憤怒,是因世道不公。當你能真正理解蒼生平等,能平等地看待天地間蒼生,能作為蒼生之一體會到這種不公時,你就能感知到它的存在。火行順天行氣,所要行的,就是順從天理大義,焚盡世間不公!”
言行的話,年輕的弟子們還不理解,但這番讓他們感受到一股直擊人心的力量。
正因為他們還年輕,正因為他們還單純,只要他們認可這番話,把這番話作為動力,就能更純粹地貫徹。
反倒是年長者,與世事有了太多糾葛,听了太多世間的所謂道理,對天道二字,他們自己都心存懷疑,再無法純粹地去身體力行。
言行再道︰“記住這種感覺,記住你們要成為天道的化身,記住你們要成為天地間蒼生的守護者!”
道心和使命感深深被植入心底。
世俗的身份從這一刻開始被淡化。
幾位先生也感到過去對道心的理解太淺。
道心並非簡簡單單的兩個字,而是代表著他們需要完全轉變一個身份,甚至不再把自己看作一個人,成為與天地間蒼生萬物同樣的存在,化身為天道之一。
王遠近贊嘆道︰“他才真正稱得上為人師表。”
已經不知是多少次對言行由心而生的贊嘆了,屢屢讓他們好像重新認識一次。
言燦、言乾、謝佑鳴自嘲地搖了搖頭,心中唯有羞愧。
言行的經歷和見聞,打消了他們過去的懷疑,證明了天道是的的確確真真實實的存在。
對天道的認同程度,理解程度,和貫徹程度,也是所謂修道者天資的一種,甚至是最重要的天資。
而評判這項天資高低的,正是天道。
天道給予這項天資回應,回應的就是元氣之精,天地之靈。
不知不覺間,言行已經超脫了。
他開始不再像一個世俗之中的人。
也許過去的修道者,都是如此?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