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司對司掌之地的道門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他們也都只知明面上所知的。
楚玉琢道︰“凌風谷和青仁堂沒有威脅。”
狄剛道︰“御劍門可以無視,落霞寺看不透,但他們根本不會出頭。”
落霞寺的佛法,與道法迥然不同,真正實力如何的評價也很難準確。只是狄剛曾試探過多次,落霞寺的和尚卻寧願受打,總不爭勝,一貫的與世無爭的做派。若說他們會參與什麼八宗密謀,狄剛斷難相信。
程洛道︰“若沒有那萬一的可能性,萬生宗也沒有威脅。”
萬生宗自與天雷宮簽下和議協約之後,參與的人選從來不是門內最優秀的,萬生宗不示強,不惹是非。
封雲藏到現在還未回過神來,仍愣愣地坐在其位。
一旁的狄剛拍了拍,封雲藏這才如夢初醒。看向李令山,只見李令山面上已微有薄怒。
狄剛湊近封雲藏耳邊低聲說了幾句。
封雲藏這才道︰“離火殿不足懼,不過,先前 鬼在枕星河與一女子交手,被那女子所傷。那女子為星河七子之一,會在明年的百英決名單上。”
這為他們那位世子的奪魁之路蒙上了一層陰影,參與百英決的人都還年輕,天雷宮後備力量充足,人才濟濟,但在他們參賽的年紀幾乎無人能匹敵 鬼。
也不知他們的世子是否是歷代以來那極少極少的人之一?
李令山陰沉著臉道︰“黃龍觀如何?”
楚中恆道︰“完全不需考慮。”
上次李令山要暗查五行時,是楚中恆前往黃城黃龍觀。
看來,只有枕星河是有威脅的。
這個威脅和變數,用或不用,李令山還有時間權衡,他還需要等待天雷宮內部的變數顯現出來。直到那時,他才能決定自己該做到哪一步,能做到哪一步。
其他人都已離去,唯有封雲藏被李令山留了下來。
李令山道︰“你在怨我?”
封雲藏惶恐道︰“屬下不敢。”
李令山心中算了一算,道︰“你在司南位上,已近三十年。”
封雲藏點頭道︰“是。”
李令山道︰“也是時候往上動一動了。”
封雲藏不解地看向李令山,他對自己的處罰很明顯是要奪了自己的司南之位,奪鼎大會敗了即是死,現在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
封雲藏感到越來越看不透李令山,過去的李令山雖也深沉,但不像現在這樣難測。
這讓封雲藏意識到了有什麼大事在暗中萌生,不得了的大事。
李令山道︰“打壓你,是要你替我做一件事,事成之後,三罰有你一座。”
封雲藏再不多想,不論發生了何等大事,他只要站在李令山一邊就可。本以為自己將要被舍棄,陡然又被李令山委以重任,更許下期盼已久的三罰之位,封雲藏已完完全全被李令山收服。
當下道︰“願為首相大人效勞,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李令山借機恩威並施,讓封雲藏成為了最好的伏手。
......
相閣三層。
李治平仍舊目光深邃地平視窗外,他的眼前只有天的邊際,他的雙腳是否也想走到天地的盡頭?
李令山道︰“如你所料,他們已經咬餌了。”
李治平的表情毫無波瀾,一切都在他的預計之內。最初李令山察覺到楚氏有異常時,李治平就已斷定他們的背後還有殷氏。
後又悄然召見幾個小氏族,並授意他們等待楚氏和殷氏的接近。果不其然,不久後,楚氏真的有人在府外與他們接近。幾經往來,楚氏的人雖還未與這幾個小氏族透露太多,但已相邀過府,小氏族假意再三推諉不過,最終應邀過府。
這些人都是自幼生活在盤龍城的人,如他們一類的人或生或熟見過的太多,偌大府門之內,熙熙攘攘的來客,有的是與他們一樣被明劃界限的人。
依他們的回報,雖出入楚氏府門的人多有偽裝,但他們還是認出了其中不乏殷氏的人。
大秦和天雷宮設下的禁線,被劃定為氏族的家族,約不過府。
一旦越過這條禁線,即可被問罪。若查出些什麼危害之舉,則可判為謀反。這其中只要有人栽贓陷害,那便百口莫辯。
明哲保身之人,各自緊守界限。
這條禁線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被觸踫,太多年的平穩,也就自然而然的被稍稍忽視。而這,正給了居心叵測之人可乘之機。
當李令山和李治平把目光放向他們的時候,才發現負責警戒這條禁線的人早已被買通,不論明的,暗的。
這麼大的手筆,當然也就預示著雙方都已沒有了退路。
這些氏族雖也食子,但卻不像曾經在盤龍城外後因食子遷入盤龍城的人一樣。
他們自古就在盤龍城,早在姬姓王權還在時,早在天雷宮一門誕生以前。如今的七層天雷宮坐落的那片土地,就是原先的盤龍城,曾經屬于他們的先輩。後天雷宮把原先的盤龍城改建成七層天雷宮,環天雷宮的方圓百里成了如今的盤龍城。
也是在那時,他們遷到了如今的盤龍城,同時奠定了之後的地位。他們可以氏族為單位作為一個整體,得到天雷宮補償的諸多好處。
而他們也更重視人丁的興盛,如今的大氏族楚氏和殷氏群居的府邸宅院宛如一個城鎮。又為了長盛不衰,他們送了太多的族內子弟進天雷宮,形成循環反哺。
又因天雷宮有那麼多他們的族內子弟,更有數人躋身乾坤殿,那曾被壓制的欲望,終于無法抑止進一步膨脹。
從得到的回稟來看,楚氏和殷氏的舉動不僅僅滿足于兩族聯手,他們仍在加大他們的注碼和力量。
但面對這從未有過的內部危機,面對這樣強大的對手,李治平仍胸有成竹,不為所動。
李令山又道︰“暗查五行的結果不妙。”
李治平神色一暗,道︰“他們仍還未崛起嗎?”
對天雷宮內部那麼大的危機,他不為所動,對五行卻很在意。
李令山道︰“萬生宗外,都不入眼。”
李治平臉上又浮現了厭惡的神情,他又在厭惡自己,厭惡自己身上流淌的血脈。
李治平道︰“我們李家已是世間蒼生的罪人,若再擋了五行的路,將永世再難有贖罪的機會。”
李令山的臉上,也閃過一絲痛苦。
李令山道︰“天大的罪也只到我為止,你並沒有做過任何對不起世間蒼生的事。”
李治平淒苦一笑,道︰“呵,可我身上流著李家的血。”
李令山長嘆一聲,道︰“只怪我醒悟得太晚,要是和你一樣無畏,局面將會好很多。”
李治平安慰道︰“也不能怪父親,要是我接位得早,沒有見到甦老先生,多半也會心存僥幸,像我們李家的先輩一樣吧。”
李令山遙想從前,道︰“的確是十年前甦壁那一見,讓我認識到犯下了多大的錯。”
這父子兩人十年前竟與甦壁見過一面,李治平更敬稱甦老先生。
李治平道︰“甦老先生一去十年未歸,只盼他老人家平安無事。”
李令山道︰“希望一切都還來得及。”
這權傾天下的父子二人,一心憂慮的,正是千年大劫。
讓李治平對一身血脈深惡痛絕的,是那位數百年前為了一己私欲一手為當時天雷宮掌門謀定霸權之路的李家先祖。
醉凡塵上那位說書老者說過的世間十城由來,其中的種種歹毒計謀,都出自李家這位先祖。
還有造成大秦盤龍城內和城外百姓生活兩重天,造成萬千骨肉分離,造成數不盡的孩童怨魂難訴的那份食子移契,同樣出自這位李家先祖。
世間的種種禁令,百姓時至今日的淒苦,有苦難言的壓迫,天雷宮的殘酷殘忍...始作俑者,盡是這位李家先祖。
論陰狠歹毒荼毒世間,自古以來無出其右者。
但這些還只是苦,他更造成世間道界的長久式微,強壓五行,現在看來,極有可能導致千年大劫來臨時,世間蒼生覆滅。
稱他是古往今來最大的惡人最大的罪人,毫不為過。
數百年來,執掌相權的李家後人,其間亦有少數想挽回或者改變局面的人,但最終都因他們的那位先祖一手催生的利益共同體的阻力而沒有如願。那些想變革的人,最終都沒有好下場。
這也是李令山執掌相權四十年,不敢輕舉妄動的原因。
權利不是坐在權位上那個人的,而是權利帶來的利益共同體共同賦予的。
這個利益共同體很龐大,也很復雜,與它對抗,稍有不慎,萬劫不復。
讓李令山和李治平父子決心要做一些改變的,正是十年前與甦壁那一見。
相閣的人博古通今,曾經的世間事世間傳說他們都是確信曾發生過的,曾經的千年大劫也不例外。但對時隔千年後,是否還會如期發生下一場千年大劫,這是有爭議的。其中有很多人認為,千年大劫已被化解,異獸已被殺盡,下一場不會有了。
曾經李令山和李治平對此也存疑。
但正是甦壁在當年離開甦城,將要遠行前,先到了天雷宮與他們父子一見。那次會面,甦壁說出了許多就連他們父子都不知道的秘密,證實了千年大劫還將如期來臨,勸他們父子以蒼生為念。
若蒼生覆滅,還要權力何用?更何況,他們父子二人對他們那位先祖的所作所為本就不認同,甚至深以為恥。
自此後,李令山先是放松了對世間各道門的彈壓,一邊尋找和等待可以利用的機會。
而現在,一個可用的機會已經來了。
李令山和李治平正式走上了為李家贖罪的路。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