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雷宮。
乾坤殿。
殿中很少見的十座皆滿,除雷尊外,九鼎齊聚。
李令山端坐上首正中,那本是雷尊之位。
稍下左右兩座,分坐二裁。
二裁出玄武山回到天雷宮已經一個多月,那時虛弱到枯槁的身體,經這一個多月的調養,已基本恢復如初。只是在玄武山被抽空的氣府,他們還需時間納氣,以備不久後天雷宮奪鼎大會的不時之需。
雖很可能不會發生,但大意不得。
二裁發絲如雪,于常人而言,他們已是高齡,實際上他們的年紀本與李令山相仿。但面上容光煥發,除了眼角少許的皺紋,彷如盛年。
其余人各坐其位,只有封雲藏站著面向李令山。
他先回稟了上次離開天雷宮時,李令山要他查明的五行太玄相一事。
對于這件事,其余幾人已經各自向李令山回稟過,除程洛外,另幾人的結論都是沒有發現隱藏的五行太玄境,也沒有發現太玄異相者。
封雲藏的結論是,言信的確修為不俗,但與乾坤十鼎仍相去甚遠,要抹殺他隨時可以。言信雖發色有異,但除言信外,言城道界並未再發現第二個發色有異之人,無法結合修為相印證。且四鬼面對言城道界的試探,可以判定並無威脅。
除了程洛和竇淵外,其余人也根本不把五行和五行的傳說放在眼里。
李令山一陣沉默,看不出他在想什麼。
過了許久才道︰“這麼說來,是我多慮了。回座吧。”
封雲藏道︰“稟首相大人,還有一事。”
封雲藏當下把甦城之事又說了一遍,沒有遺漏,他不敢有遺漏。
對五行看輕的人心道︰ 二鬼可是在雷法第六重臨界點的修為,萬生宗聖女和她的隨從護衛竟能殺了他們?
想起程洛和竇淵上一次在這乾坤殿時說的話,看來真的不是夸大其詞,可五行的差距為何會這麼大?
李令山道︰“裁決,可有此事?”
他問的是萬生宗聖女與裁決的交易。
裁決殷萬杰道︰“的確有此事。那時我二人被困玄武山,生死一線,萬生宗聖女以帶我二人出山為由提出這個交易,稱去甦城尋橫公魚解除籍之地疫病,與封司南所說一致。”
殷萬杰也沒有隱瞞,被困玄武山一事,並不失了顏面。天雷宮探玄武山數百年,先後被困的人數不勝數,其中不乏曾經的乾坤十鼎。
這些事,在場的乾坤十鼎都是知曉的。
玄武山之謎,籠罩在天雷宮頭上已經很久,但這一直讓天雷宮不解,玄武山就在那里,就在天雷宮掌控的世間十城之地內。
可它怎會那麼神秘?它與其余幾座聖山到底有何不同?甚至連帶著水行萬生宗也那麼不同。
此時乾坤殿中的乾坤十鼎,除二裁外,只有前任司北竇淵曾探過玄武山,也同樣曾迷失在玄武山。
听殷萬杰這一說,除竇淵外的四司、二罰都勾起了心中的好奇,卻又什麼都沒問出口。
二裁身份地位在四司、三罰之上,年紀輩分又最長,這讓四司、三罰心有顧忌。
他們臉上的探究之色落入了二裁眼底,但二裁不作任何回應。
對封雲藏對萬生宗聖女突然出現在甦城的應對,李令山大體滿意,只有一樣。
李令山道︰“你可知罪?”
聲音很平靜,臉色也很平靜。
封雲藏躬身道︰“屬下知罪,任憑首相大人處罰。”
李令山沉吟許久,雙眼漸漸眯成一條縫,道︰“奪鼎大會,你先後戰兩人吧。你能勝了,仍踞司南之位。”
封雲藏身體一震,抬頭看了李令山一眼,李令山仍面無表情地看著他,沒有收回成命的意思。
其余幾人有人看著封雲藏,也有人看向李令山,滿是疑惑和不解。
然後,各有所思。
封雲藏愣愣地不敢相信,但最終還是道︰“屬下認罰。”
奪鼎大會,只有一對一。不論有多少挑戰者,乾坤十鼎都只戰一場,一戰過後,後續的挑戰者就不可再挑戰已應戰過的乾坤十鼎。
從沒有過一名乾坤十鼎在一次奪鼎大會上應戰過兩位挑戰者。
會參加奪鼎大會的挑戰者與乾坤十鼎修為實力也僅是差之毫厘,一對一,只戰一場都是保證乾坤十鼎能全力應戰不需有後顧之憂。挑戰者只有勝過全力應戰的乾坤十鼎,才有資格取代他的位置。
也正是因此,兩年一次的奪鼎大會,多數時候都沒有挑戰者出現。
而現在,封雲藏要戰兩場,蠢蠢欲動的挑戰者都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尤其是能得到第二戰那個機會,那時面對的就不是全盛狀態的封雲藏。
即便是第一戰,機會也比以往的挑戰者要好,因為封雲藏必定會為第二戰留力,勢必會有顧忌。
奪鼎之戰,凶險非常,敗,即意味著死。
李令山這句話,在所有人的心里,意味著他要拿下封雲藏的司南之位,以死抵罪。
而這,僅僅因為封雲藏屬下的鬼面冒失地對萬生宗聖女下手?即便萬生宗聖女安然脫身也罪不可赦?
天雷宮沒有同情,雖多年同踞乾坤殿,互相之間也沒有情義可言。
但此刻,其余幾鼎心里都對封雲藏感到悲哀。狄剛和楚玉琢更是慶幸,慶幸萬生宗聖女沒有去到他們的司掌之地。
肅殺的乾坤殿,人人自危,心生了身不由己的感觸。有人因此對李令山更加敬畏,有人因此更加堅定了心中的謀劃。
而封雲藏,有悔有恨,心感不公。他只認為自己是無心之失,並且沒有釀成大禍,他不該遭受到這麼重的處罰。但面對李令山的生殺大權,和植根于心底對李令山的恐懼,讓他不敢申訴。
由此,李令山再一次側面強調了萬生宗的不同。
但李令山對封雲藏的處置並不全因他對屬下約束不力擅自對萬生宗聖女下手,而是這件事正好給了李令山一個契機,在乾坤十鼎中提前布局的契機。
為了他與李治平的計劃。
當這樣一個權力滔天運籌帷幄之人決心做一件事時,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用的機會。
奪鼎大會在冬盡之時,現在剛入秋,還有數月之期。
李令山道︰“近來多事,但風波已去。今日召集你們齊聚,為另一件事。距下一屆百英決,正好一年之期,也是時候商議籌備事宜了。”
凌風谷殺張城執禁團十一人引發的為懲戒和警示各城的查禁已經結束,查處的除籍之人也已在押送去往除籍之地的途中。查禁風波引起的言信暴露修為,引發李令山查察五行太玄相之事,也在暗查之後判定查無此事。
的確可以說風波已去,天雷宮仍舊穩坐釣魚台。
但十年一屆的百英決,卻不同。若說這數百年來,能有什麼事令天雷宮需要早做預防的,也只有百英決了。
不為別的,只因百英決世間各城勢力齊聚天雷宮,不止各城道界參加百英決的年輕一輩十人,按照慣例,天雷宮對前來的人數不做約束。
這數百年來,即便出過幾次意外,但在天雷宮的地盤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上一屆更如一灘死水。
但是,再上一屆,可謂是風浪頻起。在場之人,除程洛外,都對那屆百英決引起的震動歷歷在目。
先是丟了從未失手的大會魁首,之後張知秋于會場請願還世人以自由,還有言休公然宣稱以行者為志,號召志同道合者。
這一樁樁,都是聞所未聞之事。事發突然,彼時各方勢力毫無準備,但是也引起了前所未有的騷動。最終被彈壓下,也是因那是第一次,在各方勢力的意料之外,一時無措。
但若再來一次呢?還會有那麼平穩嗎?
經那一屆百英決後,上一屆李令山調布了比往常更大力量的防衛,但上一屆各道門參賽之人平庸至極,賽會的過程味如爵蠟,僅僅是一個過場。
那麼下一屆,也就是明年呢?還需不需要加強戒備?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剛剛過去的這場風波,無疑會給明年的道界齊聚帶來變數。究竟會不會生變誰也不能確定,但變數必然是存在的。
李令山道︰“是否需要限制各城入秦的人數?是否需要調布更大的防衛力量?”
裁判殷萬全道︰“無需做人數限制,百英決本就是為彰顯我大秦和天雷宮無上威嚴的一步棋招,若限制入秦人數,倒讓一些宵小之徒以為我大秦和天雷宮怕了。”
殷萬杰道︰“我一樣看法,不可限制,那會讓蠢蠢欲動的人壯膽,心生僭越。”
李令山看向四司、三罰,道︰“你們呢?”
無人表達反對意見,這在他們看來是不需要討論的事。
李令山當然也這麼想,這一條他不曾動搖過,但提出此問,為的是後面那一問。
李令山道︰“好,這條照舊。那麼,布防如何做?都說說看。”
臨近百英決對各城多施懲戒,大規模查禁除籍,天降雷罰,後有四司各率鬼面傷了那麼多五行道門修道者,這必定會導致更多對天雷宮的怨恨。的確需要比以往更謹慎些,但他們仍不相信有誰膽敢在天雷宮發難。
不過,此時的乾坤殿內各人的心思並非都只針對百英決那麼簡單,各種盤算都在暗自滋生。
看著一時無人說話,李令山心中一聲冷笑,這正中他的下懷。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