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無彈窗,更新快,免費閱讀!
“在五代十國, 君臣離德,官民離心,從皇帝到朝臣到百姓, 誰也不信任誰,就這還想統一天下, 雖然是大白天的, 但是這個夢也沒有那麼美吧得是老天瞎了眼才有那麼一丟丟的概率。”李一吐槽道。
“在當時的官場上那個生存環境是十分惡劣,官府的行政效率也十分低下,官員吏治更是無從談起。
身在亂世之中,大多數人只能放眼當下, 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
在這樣的背景下, 怎麼能夠出現氣吞山河的英雄人物很多亂世其實不缺乏名人英雄,無論是秦末還是漢末還是隋末都是赫赫有名的亂世, 可是都締造了一大批名人, 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而五代十國,呵呵。
在五代十國的政壇上最為盛產的不是忠心耿耿和鐵骨錚錚的人物,而是不倒翁般的“常青樹”,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馮道。
他先後在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為官, 侍奉過從李存勖到周世宗多達10位皇帝, 期間還向遼太宗稱臣,一生有3次進入中書,5次被封為公爵,可謂位極人臣。
嘖嘖誰看了他這個經歷不得說一聲牛逼啊忠心耿耿這個詞顯然和他是沒有關系的。
想想五代十國才多少個皇帝了, 他差一點就大滿貫了好吧。”
馮道沉著氣,沒有發火,要是他是那種情緒顯色的人,早就倒在官場上了, 被罵兩句對他根本不痛不癢,這些年多少人罵過他,可是那些人如何,他如何
他自認為官也做了些實事,以天幕的性格,也不會對他做什麼。
就是要防著政敵那這一點在皇帝面前抨擊他而已。
“到了他這個位置,為了登上權力的巔峰,不知道耗盡多少心力,想來和為國為民這個詞應該是沒關系的。
無盡的權欲才是他人生的最大動力,因此他才能執著的、不斷的去進取去追逐名利。
誰是贏家他就追隨誰,這樣的人恐怕也是沒有廉恥心,更別說在亂世中力挽狂瀾,輔佐君主統一天下了。
我當然不是說做臣子就應該死忠愚忠,五代十國的皇帝也沒幾個像樣的,不能使臣子折服也不出意料。
但馮道這個屬實夸張。老實說,上一次看見這麼牛逼的臣子,人家池里雖然養龍吧,但是數量可沒有這麼多,而且還是一家子的,頂多是在內斗里面徘徊。
而如馮道這樣的,又能做出什麼作為呢青史留名他不配,遺臭萬年也不算,終歸只是一個汲取權利而沒什麼作為的人罷了。
作為一個老百姓,我理所當然不喜歡這樣的人。”
“文武大臣中沒有可圈可點,值得贊頌的人物,也成為了五代十國很少被人提及的原因之一。
畢竟誰了解歷史不是從某一個名人開始的入手,例如我,喜歡誰才會關注那一時間段的歷史,不巧,華夏五千年,五代十國沒半個我喜歡的,人渣倒是不少,讓我反向了解這段歷史。”
被李一罵過的人渣們
“大家應該知道,五代十國之前唐朝就因為安史之亂已經導致社會動蕩不安,唐朝因此有盛轉衰,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形成藩鎮割據,往後又艱難的延續了一百多年,說是一百年多年,但是最後幾個皇帝壓根就是傀儡了。”
“不久就爆發各種起義,隨後就是五代十國。”
“也就是說,看起來五代十國才幾十年而已,但實際上從安史之亂後大唐就不復盛世,當時的社會就已經開始進入倒計時,大唐的皇帝不是沒有掙扎過,但終究沒有能力挽天傾。”
“而五代十國的誕生更是早就埋下禍根,百姓從那以後就沒有過上什麼安生日子。”
“北方,對還是倒霉的北方,經過數次大戰後,社會秩序幾乎崩潰,加上各種天災不斷,農業生產、財富政治都大幅後退。
講真,南方的崛起完全就是靠北方輸血,後來南方經濟文化興盛,還壓過北方不是沒道理。”
李一又道“而五代十國,講真,沒有一個能功成我是一點都不意外,像後唐、後晉、後漢的歷任君主都是沙陀人,並非是地地道道的中原漢人,所以他們的思維和意識都和漢族大相徑庭,無法融入漢族又怎麼可能統治這個龐大的民族呢
在歷史上,第一個殺進中原並且成功統一中原的異族是蒙古族,建立了元朝,元朝確實很厲害,可惜不過百年就完蛋了,也就是說失去了厲害的君主之後,元朝根本就壓不住漢人,為什麼呢因為元朝漢人地位相當低,當時第一等人是蒙古人,第二等人是色目人,漢人是第三等人。”
“呵呵。”
“呵呵。”
“呵呵。”
多少人都激怒了,元朝以前的大佬們各個握緊拳頭,啥玩意
華夏帝王群中趙匡胤再次接到其他皇帝的問候。
趙匡胤眼神噴火,好家伙,沒有契丹就來了西夏,沒了西夏就來了蒙古,這特麼草原就是沒完沒了是吧
“咱們漢族多少次跌倒就會多少次站起來,咱們也不是說就一定排斥其他民族,可是你把咱們當做低等人,就不要想我們把你當做自己人。”
“蒙古族貿然進入中原,以為憑借武力就可以鎮壓一切,可是漢人終歸才是大多數,蒙古人自己才是少數,可是蒙古貴族還壓寨蒙古百姓,哪個民心都沒有得,所以很快就完蛋了。”
“所以說,不願意和漢族融合的元朝很快就完蛋了,他們戰力夠彪悍了吧,可照樣還是不行,而五代就更不用說了。”
朱元璋眼神微眯,天幕沒有說起來那個清朝難道是這清朝吸取了元朝的教訓穩固了統治不成
“當然,無論是北方的五代還是南方十國,大部分皇帝都是缺點大于優點,甚至殘暴無道者層出不窮,毫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