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五十七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玩蛇怪 本章︰第五十七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

    眾人到了觀稼殿外,隨意聊了一會兒。

    過了大概兩刻鐘的時間,趙駿休息得差不多,也吃了午飯,被範仲淹晏殊他們扶了過來。

    還是按照之前的劇本,二人先陪著趙駿聊天吃飯,等到那邊所有人就位之後,就說大家剛剛干完活,現在來村口曬太陽了,邀請趙駿一起去坐坐。

    趙駿自然欣然答應,他眼楮已經康復,心里已經有所預期,明天就想摘眼紗了,在最後的時刻,自然要繼續和大家熟絡關系。

    很快趙駿就被扶到了眾人面前,“趙老師來了。”

    “老師來這邊坐。”

    “好好好,謝謝謝謝。”

    趙駿連連道謝,又坐到了趙禎和呂夷簡身邊。

    他們又聊了一陣,說了些家長里短,等十多分鐘之後,才開始進入正題。

    “其實不管是封建社會還是現代社會,本質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爭奪社會的總體財富,當社會的財富被小部分人瓜分之後,就需要迎來一次大洗牌。”

    隨著呂夷簡率先問出古代國家和現代國家的本質是什麼,趙駿稍微思索之後,很快給出了一個答案。

    呂夷簡追問道︰“什麼是社會的總體財富?”

    趙駿說道︰“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生產力獲得的價值產出,就是社會的總體財富。”

    “那生產力又是什麼呢?”

    呂夷簡不解。

    其實這些天來趙駿常會蹦出不少他們听不懂的詞,很多時候他們不敢問也不敢說,生怕暴露。

    但到了如今,有些東西已經能夠大著膽子去問。

    因為趙駿眼楮已經好了,基本上就這兩天能摘下面紗,而在他沒有摘下面紗之前,所有的話都是真話,那麼自然要趁著這兩天的功夫,把最重要且最關鍵的信息給套出來。

    趙駿听到呂夷簡的問話,頗為奇怪,可想到這畢竟是大涼山深處的山村,除了支書村長是黨員以外,其余人都是普通農民,對這些沒什麼研究也正常。

    于是他說道︰“所謂的生產力就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和生產資料相結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可以說是勞動所具備的價值產出能力。舉個例子,最早的原始社會,人類通過種植、打獵、采集、捕撈等等辦法獲得食物,這些能力就是生產力。”

    “能詳細說說嗎?”

    王曾忍不住問。

    趙駿就說道︰“很簡單,還是以古人到現代人的過程舉例,最早時期的原始社會時代,人們用什麼辦法獲取食物?”

    “你剛才不是說了嗎?種植、打獵、采集、捕撈?”

    “是的,但當時的種植處于刀耕火種,打獵則用石頭、石矛,采集靠手,捕撈也常靠徒手去抓,那你們覺得這樣做的生產效率高嗎?獲得的食物多嗎?”

    “自然不多。”

    王曾毫不猶豫地回答道,用石頭做武器,徒手去撈魚,這怕是得餓死。

    趙駿笑道︰“那就是了,他們的生產力不高,人口就很少。于是他們就必須想辦法提高生產力,比如制造農具,編制漁網,尋找到稻、黍、稷、麥、菽、粟等植物培育,從而讓人們有更多的糧食。”

    “糧食多了之後,原始部落的人口也出現了爆發性增長。也許剛開始這個部落只有幾十人,但通過這些辦法,就能養活幾百�人,乃至幾千個人,最後部落匯聚,慢慢形成了國家。”

    “這個時期在我們歷史學界定位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此時古代社會廣泛用石頭制作的工具,通過開墾田地,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都有我們祖先耕種的足跡。”

    “等到大概四五千年前,黃河、長江流域,甚至包括珠江流域部分地區的氏族部落已較普遍地形成了以原始種植業為主,兼營家畜飼養和采集漁獵的綜合經濟,大大提高了糧食產出能力。”

    “並且也就是在那個時候,生產工具再次得到提升,新石器時代漸漸過去,出現了銅石並用以及青銅時代,讓生產效率更高,社會的財富總值也開始增長。”

    “同時黃帝、蚩尤、炎帝等華夏人文初祖,也誕生于這個時期。之後黃帝蚩尤炎帝他們逐鹿中原,互相攻打,最終黃帝成為勝利者,中華民族就此在黃河兩岸繁衍,創造了一個璀璨的文明,也讓人口再次得到大幅度提升。”

    趙駿四下環視,蒙著的眼楮好像在看每一個人,他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豎起手指頭說道︰“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在那個時期人口會增長,黃帝、蚩尤、炎帝等人又為什麼會在那個時期打仗呢?”

    “因為生產力提高了,通過制造農具、編制漁網、改變種植方式、畜牧養殖、采集漁獵等等,就能養活更多的人,而他們為什麼打仗,是因為他們需要去爭奪社會的財富總值!”

    趙禎與眾人對視一眼,幾乎脫口而出地說道。

    “賓果,答對了。”

    趙駿笑道︰“瓦扎木果,沒想到你這麼聰明,我之前還以為你是個游手好閑的呢,看來是我錯怪你了。”

    趙禎翻了個白眼。

    趙駿繼續說道︰“原始社會時期,資源有限,生產力也有限。雖然通過提高了生產力,但人口多起來,資源就不足,各個部落需要更多的土地耕種,更多的獵場捕獵,更多的河流捕撈,兩個部落之間,為了爭奪生存空間,自然要大打出手。”

    “那國家統一之後,還發生王朝覆滅,就是因為隨著人口越來越多,土地漸漸不足,才導致起義接連不斷嗎?”

    範仲淹問道。

    趙駿說道︰“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只能回答是也不是。”

    “是也不是?”

    眾人納悶,這算什麼答案?

    趙駿解釋道︰“從夏商周開始,原來的原始社會部落形態,慢慢有了進化。體制漸漸有了文明,生產力提升之後,人們就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總結。比如發明了文字,創造了音律,服飾開始多樣化,人們開始追求更好的生活。”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有了分封制度,夏朝時期,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家天下”開始,宗族關系成為基本的政治關系。商朝中央設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務;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納貢,並奉命征伐。”

    “人們開始在地位上區分為三六九等,從最低等的奴隸,往上就是普通國民,封地的士、卿、諸侯、王到最後的商周天子,一級一級,猶如金字塔一樣,層層遞進,來滿足上位者的權力欲望。”

    “而為什麼商朝會取代夏朝,周朝又能取代商朝呢?這里就要說另外兩個知識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以及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

    “夏朝末年,國力已經很衰弱。而商湯所在的湯部落當時漸漸強大起來,四處吞並其它部落,不管是面積還是實力,都已經是一個大諸侯國。與夏朝所在的部落相比,他足夠強大,也足夠稱雄四方。”

    “但到了這個時期,商場還是沒有把握。直到夏桀自己作死,眾叛親離,商湯于是才起兵攻打夏朝,在經歷了一系列戰爭和事件之後,最終他成功地擊敗了夏桀,建立了商朝。”

    “跟商湯一樣例子的還有周朝,周文王和周武王時期,周國不斷吞並四方小諸侯國壯大,到正式進攻商朝的時候,周國“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國力非常強大。”

    “那麼通過這兩個例子,你們想到了什麼?”

    就像是在教學生一樣,趙駿每次只是給出了案例,分析的結果就由眾人自己去思考。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趙禎很快說道︰“是因為成湯和姬昌強盛。”

    “不錯。”

    趙駿點點頭︰“因為地方強而中央弱,分封制的弊端就在這里。如果一個地方諸侯發展國力,提升了生產力之後,就會反撲中央,生產力就決定了雙方的地位關系,夏弱商強,商弱周強,最終就會被取代。”

    “同樣的道理,在夏強商弱,商強周弱的時代,他們的生產關系就是夏商為君主,商周為臣子,臣子要向君主納貢,將自己生產的東西供奉上去。臣子越多,君主得到的供奉就越多,君主的國力就越強,這就是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

    “所以周朝分封天下,春秋戰國時期,漸漸進入鐵器時代。各個封國通過各種辦法提高自己的生產力,比如齊國通過管仲改革,秦國通過商鞅變法等等,都是通過改變生產關系,提高了生產力,從而讓自己的國家變得強大。”

    “國家強大之後,就有了對外擴張的欲望,從春秋幾十個諸侯國家,到戰國剩下七個,就是互相兼並,互相搶奪社會財富的結果。人、土地、礦產在那個時代都變成了可以爭奪的資源,最後形成統一,秦國建立。”

    “秦始皇是一個有遠大理想的人,他結束了分封制,開始郡縣制,加大中央集權。這就是再次改變生產關系,把原來的諸侯國變成郡縣,權力極大的諸侯王變成朝廷任命的官員,把全國融為一體。”

    “此時的秦國就是非常強盛的,鐵器的應用讓秦國有了強大的生產力,通過中央集權讓地方上很難再出現商、周、秦這樣的諸侯國,從而解決了地方諸侯發展生產力推翻王朝的事情。”

    “如果這個時候秦始皇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不再折騰民力,讓戰亂的情況盡快得到恢復,或者死得沒那麼倉促,讓繼承人順利上位,那麼之後大概是沒有漢朝什麼事了。”

    “但可惜沒有如果,後來的漢朝建立者劉邦顯然就沒有搞清楚這里面的邏輯,公然開歷史倒車,把原本的郡縣制又改為分封制,大量分封自己的子孫。”

    “結果就又出現了諸侯國遍地,引發了七王之亂。吳王劉濞在封地煮鹽鑄幣,依靠吳國的富庶,就妄圖再次改變生產關系。”

    “漢景帝漢武帝父子倆就是明白人,通過兩代人持續不斷地削藩,又縮減諸侯國王的權力,繼續加大中央權力,進一步完成了當年秦始皇做過的事情,也算是給劉邦擦一次屁股。”

    “後來的唐朝節度使,明朝初期分封藩王,都是一樣的道理。”

    “那麼現在�f敲靼琢寺穡俊br />
    趙駿問。

    呂夷簡皺起眉道︰“你的意思是說,王朝覆滅,是因為地方勢力強大,想要獲取更大的權力?但這好像又與之前說黃帝、炎帝、蚩尤相爭有所違背。”

    “並不違背。”

    趙駿說道︰“你們只考慮了一方面,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以及爭奪社會財富總值就能概括所有。諸侯王提高了生產力,就想攫取更多的人口、土地和權力,這與剛才說的一點都不沖突。只是區別在于,諸侯王屬于自己強大之後主動攫取,那些起義者則是被動抗爭。”

    “此話何解?”

    範仲淹問。

    “這就要說到西漢末年和東漢末年了。”

    趙駿說道︰“前面幾次王朝覆滅,都是因為地方勢力生產力的提升,想改變與君主國之間的生產關系。而到了西漢末年,則是因為生產力下降,反作用于生產關系,從而引發的王朝更迭......口有點干了,來點水。”

    趙禎向後面的王守忠使了個眼色,王守忠會意,馬上倒了一杯茶水送了過來,趙駿挺喜歡喝茶水的,他小時候在農村,爺爺就喜歡摘山里野茶葉,一燒就是一大壺,很解渴。

    眾人看著他咕隆咕隆喝完,擦了擦嘴巴,然後才開口問道︰“我剛才說到哪里了?”

    “說到西漢末年生產力下降,反作用于生產關系。”

    “是了。”

    趙駿就說道︰“那為什麼會出現生產力下降呢?”

    眾人沉默。

    面對趙駿的問題,沒有人說話。

    因為誰都知道。

    這個問題早在西漢末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人給了答案。

    大司空師丹提出“名田皆無不得過三十頃”“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關內侯、吏民三十人。期盡三年,犯者沒入官”。

    也就是限田限奴。

    但。

    有什麼用呢?

    還是無法阻止西漢的滅亡。

    所以這里每個人都知道“土地兼並”。

    可每個人都不能提出來。

    因為他們就是利益既得者,就連範仲淹在內,都有上百畝職田,在老家買了千畝良地。

    這里。

    每個人都是地主!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人在大宋,無法無天》,方便以後閱讀人在大宋,無法無天第五十七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人在大宋,無法無天第五十七章 復明前最後一堂課,君臣篇並對人在大宋,無法無天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