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珍珠河當年慘案的揭曉,孟涂召集石人村巴地青年族人下河打撈出無頭尸骨和埋藏在河底的珍珠。幕後的凶手老巫鬼也是認罪伏誅。巴地族人對孟涂是大為贊服,敬之如神。連五姓巴人領袖廩君務形也親自來拜見孟涂,帶領五姓巴人叩拜孟涂。後來孟涂又破了“血衣案”“牛尾案”“朋貝案”,斷案精準,執法嚴格,無不令人嘆服。很多遠處的巴人也常來找孟涂斷案。孟涂為方便處理案件,解決巴地訴訟,便居住在丹陽之南的丹山之上,並用野牛皮制成兩面鼓,一名“鳴冤鼓”,一名“解訟鼓”。當地百姓若有冤案命案便敲“鳴冤鼓”,若有爭議需要調解便敲“解訟鼓”。
孟涂在巴地蒞訟數十年,兢兢業業,如履薄冰,無一冤案錯案,巴地視之如神明,稱為“司神”、“孟公”,並為他設祠祭拜。而夏後姒啟得知孟涂蒞訟公平、為人正直、深得人心,便封孟涂于孟涂國,地方千二百里,世代受民食邑。
而夏後姒啟經過十年勵精圖治,早已將夏國的聲威遠播八方。東至東夷,西到巴蜀,南到三苗,北到獯粥,沒有一個諸侯部落首領不知道大夏的威名。
帝啟十年,夏後姒啟巡狩,來到大穆之野。
大穆之野,在大運山北方,乃是一處方圓百丈的高地平原。大運山高三百仞,陰坡常有飛鳥聚集。而此處又地處西北,人煙稀少,據當地老人所言,曾見鳳凰、青鳥、白鷳、麋鹿出沒,卻很少有虎豹豺狼。當地人都視此地為福地,平時砍柴打獵都不敢來此地。
而夏後姒啟來大穆之野,下馬恭敬行禮,率領群臣登上大穆之野。
夏啟問道:“眾位首領,可知本後為何要巡狩此地?”
群臣皆道:“夏後德澤四方,巡狩天下,自為天下安定、百姓安康,以護佑吾華夏繁榮昌盛!”
夏啟微笑轉頭向子冥道:“子冥首領,你是子契大人的來孫,熟悉古事典章。可知大穆之野有何古事?”
子冥拱手上前行禮道:“啟稟夏後!子冥也是听家中長者言談,提到當年有虞朝舜帝德明,垂拱而治。鳳凰鳴野,百獸率舞。樂師夔目睹心中大為震動,編樂舞《九韶》,共分九段,需九九八十一人同時起舞,還要鐘、磬、琴、瑟、管、笙、簫、鞀、鼓、𢥫�